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

bookmark

此時天漸漸黑了下來,華燈初上。自清早吃過早飯上朝,到現在粒米未進,徐平是真地感到餓了。趙禎卻意猶未盡,讓小黃門點起燈燭,就是不讓徐平出宮。

這裡是天章閣,供着趙禎祖宗的地方,吃喝都不合適,徐平心裡直叫苦。

讓徐平坐下,趙禎道:“銀行的事情你跟我說清楚了,其他新政儘管去做,只要跟中書商量妥當,我這裡不會阻攔。說起來從你在邕州建蔗糖務,到去年在京西路搞棉布,給朝廷增收了錢糧無數。可國用依然是年年趨緊,不見緩解,希望這一次有個根本改變。”

徐平沉默不語。怎麼緩解?賺的多架不住花的更多,而且莫名其妙就花出去了,都不知道幹了什麼事情。只能希望從下年建立預算決算制度之後,能夠管住花銷的口子吧。

趙禎又道:“開始你講什麼要做預算,把養軍之費也管起來。不是我不支持你做事,只是此事極不易做,你明不明白?養軍之費,必須從長計議,一個不好惹起兵亂,不是小事!”

徐平捧笏:“微臣明白,陛下必然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只是現在的養軍之費就是個無底洞,如果不改,三司賺再多的錢,也是填不滿的。”

“不是已經定了按總數預算,凡增加多少,都有明確數目嗎?只要總數管住了,至於這錢怎麼花,由三衙去定就好。其他衙門插手,諸將必然不滿,朕也就難做了。”

徐平道:“目前只能如此了,還能怎樣?臣怕的就是,日常花費是按總數管住了,但一些非日常的花銷,還是無章可循,讓人無所適從。”

趙禎點了點頭:“我心中明白,自然有分寸。”

徐平默然。他並不想跟趙禎討論軍隊,這個問題太敏感,很容易引起矛盾。由於西北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官員中上書對軍事獻計獻策的人很多,但大多都是泛泛而談,並不涉及最根本的問題。徐平是真正帶兵打過仗的,反而一直閉口不談兵事。要不是當了了三司使,必須限制軍費的無節制花銷,他連控制軍費的事情都不想提。

禁軍總數幾十萬,而且九成囤駐於北方,對天下的控制穩如磐石。這個年代,長江以南真正開發了的地區只有兩浙和江西,不具備動亂的條件。只要沒有對外戰爭,這個時候是皇帝睡覺最踏實的時期,說軍隊要改革趙禎怎麼可能聽得進去?

趙禎看着窗外,也不說話,過了好一會才道:“天下不聞兵戈數十年,自唐朝時安史之亂起,何曾有過如今天般的日子。常說國泰民安,不就是如此嗎?禁軍或許有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有今日局面,可見國家在軍政上無大錯。縱然多花一些錢,只要不出亂子,總是值得的。然而我聽你的意思,對軍政頗多不滿,只是因爲心中有顧慮,不想講而已。”

徐平斂目不語,只是靜靜地看着自己的腳尖。

趙禎嘆了口氣:“你少年登第,如今做到計相,年未滿三十,天下側目。說話行事格外小心謹慎是應有之意,我能明白。但真要說起來,自天聖五年進士及第起,到如今也近十年了,十年之間,做到權三司使其實也不是了不起的事。本朝十年由通判到參政宰相的也不乏其人,你只是年紀太輕而已。今日在天章閣,沒有外人,你有什麼不想說的話,儘管說出來吧。無非是我聽在耳裡,能不能做,心裡自然有主張。”

話說到這裡,徐平也不能再不開口,只好道:“臣就怕說出來,陛下心裡不快。世上有很多事情,不到事到臨頭,說了徒亂人心。”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道理我懂。朕自認親政以來,還是能聽得進臣僚言語,不是什麼剛愎自用的人。臣僚言事是本分,說不說在你,用不用在我。”

這話說得好聽,但親政沒幾年,光范仲淹就因爲言論,被重貶了兩次了。雖然都是隨貶隨起,更多的是對他的敲打,並不是真地打入另冊,棄而不用。但這種大起大落,有多少人能夠泰然處之?范仲淹那鋼鐵一般的神經,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

話說到這裡,趙禎一定要問,徐平便也就不能不說。反正說了就了說了,用不用趙禎心裡掂量就是。問題終有一天會暴露出來,現在先提個醒也好。

理了一下思路,徐平道:“本朝開國,自棄遷都西京之議,定都汴梁,雖然說是在德不在險,但實際上是在開封府聚天下之兵,國因兵而立。朝廷所議國家大事,必言軍國,地方州曰軍州,盡行軍制。州郡長貳系銜先軍後州,屬官或爲幕職,或爲參軍,地方儲財之庫曰軍資庫,天下財力用途稱之爲贍軍。概括言之,如今天下事最重莫過於軍,國家聚天下之財爲了養兵,本朝可謂依兵而立,以兵爲本。”

宋朝繼承五代軍閥政權而來,徐平所說的自然是事實,也是這個時代所有官員百姓都心知肚明,言語之間並不避諱的事情。雖然宋朝的政策是“崇文抑武”,後人經常把這個朝代稱爲文治,但實際上,當時人的眼裡卻不是如此,國家第一件大事就是軍。至於其他相應的政治、經濟制度,很多都是爲了養軍而出現的。

在趙禎心裡,這是理所應當,五代的規矩就是“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皇帝自然就要掌握天下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天下太平。

徐平又道:“然而國家承平日久,武夫當國自然不可能,五代征伐不斷,天下受不了那樣的折騰了。國家制度是一切爲了養軍,然而真正的政事,則爲文治,武夫不預國政。”

趙禎皺了皺眉頭:“依你的意思,莫非還想讓禁軍參與國事?”

徐平搖頭:“臣沒有那個意思,再者說了,就是朝廷同意,禁軍將領又管得了國事嗎?”

很多將領大字不識,連自己屬下有多少人要發多少糧都不知道,讓他們管政事,那不是開玩笑嗎?武夫當國,治理國家靠的是屬下幕僚,不然現在州郡的那些屬官爲什麼稱爲幕職和各種參軍?讓武將管國事,惟一的辦法就是恢復藩鎮制度,那是不可能的。

徐平想要說的是,按他前世的知識,軍事是政治的繼續和延伸,必然是要服從於政治的。如果反過來,強行讓政治爲軍事服務,歷史上一個是秦,二世而亡,另一個就是二戰時的法西斯,一切軍事勝利都是曇花一現。

現在的宋朝,國家因兵而立,而又崇尚文治,實際軍國並提,是兩張合不在一起的皮。

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39章 先來後到第41章 中間派第63章 放生池第60章 騷亂第21章 黃白朮第40章 軍令之外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36章 釀酒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98章 定策第134章 救星第51章 大案第288章 分岐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13章 糉子第51章 新的消息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0章 野味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說一下最近情況第24章 賭鬥第29章 攻略(一)第22章 兩個小孩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101章 七源州第252章 驚夢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49章 舊部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說一下最近情況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57章 暗箭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2章 空調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31章 攻略(三)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152章 橫死第57章 暗箭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53章 甘谷歸附第7章 第一權臣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80章 起風雷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55章 左右虞侯第80章 小人難纏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154章 攻城(中)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297章 伎藝人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19章夜戰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97章 試探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252章 驚夢第58章 步步爲營第72章 魚水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53章 秦二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79章 意外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51章 綠影亭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30章 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