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烏克蘭效應(下)

趙振忠仍然不肯輕易鬆口,又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那麼,後勤呢?”

與會的人都陷入了沉默,這的確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正在海上的三個新建正規軍可以立刻轉運蘇伊士運河,使那裡的兵力達到三十萬。這雖然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難不倒如今已成爲世界海運第一大國的中國。一艘萬噸輪所載的物質,就可以讓三十萬部隊用上十天八天的。可是,一旦攻打俄羅斯,起碼要動用一百多萬的部隊,說不定還可能達到兩百多萬,如此之多的部隊,對後勤造成的壓力可想而知,單憑現在中國軍方的運力,根本就無法承擔。畢竟,中國現在不止一個戰場,東北那裡也需要大量的物質,華南方面也需要,物質不是問題,國內早就儲備得足夠多了,可是,運力呢?那裡弄來的這麼多的運力?一列火車頂多只能運載兩千多噸物質,兩百萬部隊,一天起碼需要十萬噸各種物質,得五十列火車來裝運,鐵路部門根本就支撐不了。

想了老半天,林傑這才說道:“對蘇伊士運河那裡,我們可以動用國內的民間運輸力量,這其中,我們林氐集團的貨運船隊,就完全支撐得住了。對俄羅斯的後勤運輸,看樣子,還得動用民間力量。林總理,你知不知道我們民間的運輸力量到底有多少想了好久,林文這才慢慢地說道:“如果民間的運輸力量都調動起來,說不定夠用。這些年來,我們中國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汽車工業,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老百姓私人擁有的車輛也有一定的數目。去年年底的統計是。我國公民所擁有地車輛是一百萬輛左右,其中,小轎車約有五十萬輛,貨車約有五十萬輛。小轎車在運輸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大。可以忽略不計,五十貨車平均的動貨量是三噸,一次性能夠運一百五十萬噸左右。不過,這只是最最理想的情況,我國幅員如此遼闊,想把車輛從天南海北調到北方,可沒那麼容易。而且,這些車輛大部隊在私人手中。我們政府根本就沒有權利擅自調動,只能由總統出面向國民呼籲一下,要是能夠調動二十萬輛左右地貨車。我們就可以偷着笑了。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把所有的車輛都調來。由於我國與俄羅斯常年交惡,雙方的鐵路一直沒有聯在一起,不過,倒是有幾個車站之間的距離不遠,貨車只要把幾個車站連結起來就行了。我剛纔算了一下,從烏蘭巴托站到西伯利亞鐵路中段的烏蘭烏德站,中間的距離約爲三百五十公里,而且中間沒有河流攔阻,是最爲理想的轉運路線。從烏蘭巴托把物質運到烏蘭烏德。只要十個小時就行了。只是還有一個問題,西伯利亞大鐵路經過多次破壞,運輸能力已經大大減弱,估計負擔不了如此巨量的物質。當然,如果加強鐵路沿線地維護。勉勉強強還可以支撐上幾個月。還有一點,夏流的那個日本集團軍羣一直死守着圖爾蓋谷地,他們所需武器裝備,全是靠空運解決,他們所需的糧食。則全是從俄羅斯人手中搶來地。現階段。夏流的部隊幾乎已經成爲了一支孤軍,向他們提供補給。實在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可能佔去我軍相當大的空運力量,鐵路方面的擔子就更重了。”

經過幾個人不斷的討論,總算制定了出兵俄羅斯的初步計劃。此次出兵俄羅斯,由西北方面軍司令員王保生元帥全權負責,出兵的規模也擴大了不少。主力是王保生的原西北方面軍七個軍,包括一個裝甲集團軍,另外再從中原方面軍調入四個正規軍,使其總兵力達到了十一個軍共五十五萬人。王猛的裝甲集團軍羣作爲此次戰役地總預備隊,駐紮在烏魯木齊附近,等西北方面軍把俄羅斯部隊趕出亞洲之後,再利用王猛部隊那強大的攻擊力,直撲莫斯科。幫助西北方面軍的,除了原先的日本僱傭軍第二、第三集團軍羣共六十萬人外,另派兩個日本集團軍羣,再加上朝鮮第一集團軍羣,使僱傭軍的數量達到了一百五十萬人。這樣,此次出兵地規模就達到了兩百一十五萬人左右,在規模上與俄羅斯駐西伯利亞部隊也差不了多少。空軍方面,林天楚元帥派出了約兩千架各式飛機助戰,其中以轟炸機爲主。俄羅斯空軍本來就是列強中最弱的,再經過這段時間的戰鬥,早就掉得七七八八了,所以,空軍也沒有必要派太多的戰鬥機。等打到歐洲、碰上協約國戰鬥機的時候再說吧。現在是四月初,正是俄羅斯地初春季節,道路雖然泥濘了一些,可比起大冬天來,更加適合發動大規模攻勢,所以,此次王保生得爭取在十一月以前結束戰鬥,不能再拖到冬天,以免給俄羅斯人一個喘息地機會。

除了攻打俄羅斯外,其它幾條戰線的戰鬥照常進行。原先負責攻印事務地孫明元帥立刻調到蘇伊士運河前線,爭取在短時間內佔領運河區,並把協約國的兵力趕到利比亞沙漠以西,然後在海軍的配合下佔領小亞細亞。印度方面,東線派華南方面軍的四個軍,在泰國和其它少數民族武裝的配合下與英印主力決戰;南線則派一個軍,協約泰米爾武裝和斯里蘭卡政府軍,逐漸把印度斯坦武裝往北面趕。印度戰場要穩步推進,不求短時間內佔領,只求儘可能耗掉印度斯坦武裝的力量,以便日後更好的佔領。同時,爲了拖住美國人,東北方面軍得在短時間內組織一次對美國北部的閃擊戰,那聲勢要造得足,威風要擺夠,要讓美國人膽戰心驚才行。

第3章 佔領夏威夷第39章 防禦部署第10章 日本投降(10)第5章 承德之役(12)第31章 收復臺灣(1)第29章 攻佔種子島(5)第16章 電報交鋒第47章 美國參戰第30章 特種兵出擊(中)第4章 攻打北京(1)第9章 日本投降(9)第13章 軍費.軍費(中)第37章 水煮高盧雞(下)第42章 火燒日本(3)第18章 庫圖夫第11章 日本投降(11)第50章 海蛇行動(下)第13章 鬼子的反擊(13)第7章 坦克現身(下)第26章 美軍登陸(下)第4章 戰前會議(9)第17章 海上攔截(中)第17章 反擊(中)第16章 機會來了(下)第30章 兵發巴拿馬(下)第43章 反攻目標(上)第32章 視察(上)第41章 勝利果實(一)第54章 南美聯盟第3章 承德之役(10)第34章 坦克前進(上)第26章 美軍登陸(下)第35章 聯軍會議(上)第30章 攻佔種子島(6)第43章 勝利果實(三)第23章 麪包的妙用(中)第89章 莎朗來訪(中)第18章 庫圖夫第14章 天津之戰(10)第12章 進軍亞平寧半島(上)第25章 目標,敦刻爾克(上)第27章 好個日本僱傭軍第40章 火燒德里(中)第4章 初到異界第3章 朴正恩的歪心眼(下)第8章 強攻(下)第44章 火燒日本(5)第44章 勝利果實(四)第31章 陳一的生意經(中)第8章 出擊(中)第9章 “飛虎”現身(下)第60章 進攻西班牙(上)第78章 總統的結局(下)第37章 反攻敦刻爾克(下)第8章 鏈式反應第37章 聯軍會議(下)第49章 火燒日本(10)第5章 美國人的反撲(下)第24章 盧森堡之戰(下)第30章 分析的結果(下)第15章 許輝上將(下)第6章 普塔勒姆的大火(下)第33章 美國人的強攻(下)第46章 齊默曼密電(下)第21章 犬養太朗(1)第68章 梅斯混戰(四)第87章 總統不好當第5章 戰前會議(10)第17章 算計盟友(上)第26章 大棒和胡蘿蔔(下)第47章 交易(1)第5章 解釋來歷第36章 反攻敦刻爾克(中)第2章 美國的危機(中)第41章 勝利果實(一)第40章 香港迴歸(上)第30章 戰場上的仁慈(下)第43章 意大利人之夜(下)第54章 狼與狽(下)第2章 轟炸海參崴(上)第47章 哈爾西的煩惱第25章 出兵(4)第50章 海蛇行動(下)第47章 肉骨頭(下)第98章 盧浮宮(下)第40章 棄車保帥(上)第56章 衝突忽起(中)第24章 承德之役(6)第4章 朝鮮人的第一次戰鬥(上)第20章 日本內亂(下)第23章 麪包的妙用(中)第42章 勾心鬥角(下)第46章 總攻的時機(中)第26章 目標,敦刻爾克(下)第7章 攻打北京(4)第28章 外交舞臺(1)第4章 美國人的反撲(上)第29章 日本人來了(下)第35章 坦克前進(下)第36章 晴天霹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