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頭痛的布林頓(上)

布林頓沉默了好一會兒,這才問道:“那麼,皮爾斯上將,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應對這件事?”

皮爾斯上將毫不思索地說道:“徵兵,只有大量地徵兵,才能保證我們有着足夠的防守兵力。大家都知道,現在同盟國擁有上千萬的陸軍,而且其戰鬥力都相當的強悍。中國部隊就不用說了,中國人蔘戰已經三年多了,可是,至今沒有打過一場敗仗。在斯里蘭卡戰役中,一個師的中國部隊利用地勢,竟然擋住了幾十萬協約國部隊連着幾個月的進攻,可見其戰鬥力是如何的強悍了。特別是中國陸軍極其注重與空軍和海軍的協同作戰,三軍之間的配合日漸默契,我們根本就不是對手。德國是個傳統的陸上大國,其士兵的韌性是我們美國部隊所無法比擬的。我們曾經與他們打過仗,你們都知道,我們幹掉了多少德國部隊啊,可是,他們投降的有多少?在同樣兵力的情況下,我們,必敗無疑。除了南美各國外,其它國家部隊的戰鬥力,並不比我們美國差多少。我們唯一的優勢只有地利人和,本土作戰,多少還是有點兒優勢的,可是,這點兒優勢,抵消不了同盟國在兵力上的巨大優勢。因此,我們只有徵兵,徵兵,再徵兵。

我們美國實行的是僱傭軍制,我們只能用金錢和榮譽當誘餌,鼓動年青人蔘軍。這一點在和平時期倒是挺有用的,可是在特殊時期,卻有着先天的侷限性。美國國民的性格你們也知道,在戰局不順利、取勝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想通過參軍養家餬口或者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會越來越少。黑人佔我們國家人口的比例並不大,可是,在新招募地七百二十萬部隊中,黑人卻佔了一半左右。這本身就說明了僱傭軍制度的不足。黑人受教育程度較低,素質不高,而且,一向散漫慣了,想讓他們老老實實地守軍紀,可能性不大,其戰鬥力如何。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出來。中美洲各地出現了很多搶劫和強姦事件,與當地人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說真的,我們陸軍有時候也無可奈何,爲了保持戰鬥力,只能聽之任之。現在世界上的幾個大國中,除了中國外。就我們美國實行僱傭兵制度了。中國的情況與我們不同,他們的人口基數太大了,而且,他們走地是精兵路線,根本就沒有必要動員那麼多兵力。而且,中國的殖民地多,特別是日本和朝鮮兩個民族,對參加僱傭兵極其熱衷。將其當成改變自己命運的最佳途徑,表面上他們只不過動員了六百萬部隊。可是實際上,如果算起朝鮮和日本兩個國家和地區十二個集團軍的話。總數也近千萬。但是我們美國就不行,我們的殖民地本來就不多,現在更是被奪了個精光,我們能使用的兵源只有自己的公民。因此,我建議重新審覈一下我們國家地徵兵制度,向德國等幾個大國看齊,實行強制徵兵制。

還有一點,我覺得,白宮在軍費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問題。這一點我各個場合已經說了多次。今天我在這裡重新表達一下我的意見。美國的軍費中。有四成投向空軍,三成投向海軍。龐大的陸軍,竟然只佔有三成,這確實有點兒不合理。我們這一年來,之所以把大量資金投向空軍,是因爲我們的空軍一窮二白,跟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們急需趕上。可是,如此龐大資金投入,所產生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我們空軍地數量的確是挺多地,可是,飛機的性能與中國人差距仍然很大,在戰場上,空軍並沒有發揮他們應該發揮地作用。特別是在北部戰場上,大部分時候,我們根本就得不到空軍的有力支援,之所以能夠把陳劍元帥的大軍擋在大奴湖北岸,完完全全是陸軍的功勞。

海軍的情況也差不多,這一年來,海軍幾乎是屢戰屢敗,比空軍還要不堪,畢竟空軍本來就處於劣勢,而我們美國海軍的總噸位加起來,比中國兩大艦隊要大好幾倍。可是,結果你們也看到了,我們的海軍被中國海國死死地壓制着,只能呆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線一帶,很多時候還需要空軍的幫助。

海軍和空軍想要趕上中國,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而現在時間不在我們美國人這一邊,同盟國地進攻馬上就要開始了。因此我認爲,我們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建設陸軍上。陸軍是一個投入少見效快地軍種,在接下來保衛美國的戰鬥中,陸軍仍然是主力中地主力。因此我建議,把海軍和空軍的軍費各減去一些,讓陸軍的軍費總額達到五成以上。”

海軍司令員韋德上將和空軍司令員彼得上將幾乎同時喊了出來:“不行,我們軍費都不夠用,不能再減了。”

鮑爾上將拍了拍桌子,大吼一聲:“你們兩個給我閉嘴,聽皮爾斯把話說完。”

皮爾斯感激地朝着鮑爾上將點了點頭,這才繼續說道:“現在,軍費不足對陸軍的建設已經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你們也知道,現在陸戰形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起來越大。這一點,中國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頭,其它國家雖然奮起直追,可是,效果並不是很大。此次協約國戰敗,英法俄意等幾個傳統強國投降的投降,滅亡的滅亡,最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們根本就沒有對付中國坦克和飛機的有效手段。在布爾格之戰中,坦克第一次在西歐戰場上出現,結果呢,把現任法國總統薩科齊的近百萬部隊打得苦不堪言。在進攻里爾和布洛涅的戰鬥中,英國部隊雖然在兵員上佔有一定的優勢,而且士兵的素質相當不差,特別是身處防守位置,按理說應該可以擋得住中國人的進攻。可是結果出乎的人意料之外,中國的裝甲部隊只用了兩天就突破了英國人的防線,而且,看樣子,他們還沒有盡全力。由此可見,機械化部隊在戰鬥中所起的作用有多大了。同盟國部隊一旦登陸成功,中國的裝甲部隊肯定會大逞威風,對此,我們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對付裝甲部隊,最好的辦法並不是什麼所謂的反坦克炮,畢竟反坦克炮只能處於防守位置,根本比不上坦克那樣可以高速在戰場上來回衝殺。對付坦克最好的武器是坦克,這一點,我們經過多次演習已經得出了結論。按理說,撤出歐洲,給我們空出了近一年的時間,一年內,我們應該得想出辦法來。可是,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在這方面下太大的精力,大部分的精力和資源都被空軍和海軍佔走了,我們陸軍的進展並不是很大。我們原先有不少坦克組裝廠,其中有一半左右在東部和西部的沿海城市。自從遭受中國海軍艦載機的攻擊後,我們費了好大的勁兒,把這些廠轉移到底特律、克利夫蘭、明尼隊波利斯、奧馬哈、堪薩斯城等中部北部城市,以躲避中國海軍的攻擊。這大半年來,我們的工廠倒是沒有再受到損失,產量也相當不錯,到現在爲止,我們美國坦克的總數量是兩萬兩千輛,裝甲車也有一萬輛出頭。可是,這些坦克跟中國人的坦克比起來,差別實在是太大了。我們的坦克,不論速度、行程、火力等,都明顯地處於下風,別說中國人的犀牛二型坦克了,就連犀牛一型坦克,我們也打不過。經過測試,一輛犀牛一型坦克的作戰性能相當於我們的兩輛坦克,而一輛犀牛二型的更多,起碼可以抵我們五輛坦克。而這一比例,還是在雙方士兵素質相當的基礎上得出來的。中國裝甲部隊這一段時間來一直在歐洲以及世界各地撕殺,其戰鬥經驗之豐富、戰鬥素質之高,遠非我們那些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坦克兵所能相比的,也就是說,這樣的比例是相當樂觀的估算,實戰中,比例應該比這大一倍左右。我們陸軍一直提出要白宮方面多投入資金研製新型坦克,新型裝甲車,可是,因爲軍費被空軍和海軍佔用,我們得到的相當少,經費嚴重不足,根本無法大規模進行研製。

火炮方面,重炮還好說,畢竟我們在這一方面有着比中國人還要雄厚一些的基礎。高射炮的情況有點兒不妙。五角大樓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海軍防空武器的研究中,可是,對陸軍卻不聞不問,陸軍至今還沒有得到如海軍般火力強勁的速射型高射炮。從與東北方面軍的這幾年的對抗來看,一般高射炮在對付起俯衝的轟炸機時效果並不好,我們急需速射型的高射炮,希望白宮方面能夠滿足我們陸軍的要求。”

第11章 布爾格之戰的後果第34章 捉迷藏第39章 秋風掃落葉(下)第15章 機會來了(中)第40章 棄車保帥(上)第41章 陰陽對話(中)第41章 香港迴歸(下)第31章 彙報情況(下)第38章 倒黴的聯合艦隊(上)第27章 索姆河戰役(中)第25章 逆襲(下)第33章 記者招待會(上)第88章 莎朗來訪(上)第50章 登陸(中)第40章 香港迴歸(上)第1章 戰前會議(6)第54章 狼與狽(下)第31章 戰地柔情第62章 進攻西班牙(下)第59章 向西班牙宣戰(下)第15章 許輝上將(下)第23章 逃跑(上)第23章 盧森堡之戰(中)第46章 惑敵之策(下)第30章 戰場上的仁慈(下)第32章 梅川奈庫的野心(1)第24章 出兵(3)第13章 御前會議(4)第7章 與威廉二世的會談(下)第47章 圓明園(上)第7章 幸災樂禍第33章 視察(中)第42章 收復臺灣(12)第21章 戰前會議(1)第23章 平定叛亂(下)第40章 棄車保帥(上)第14章 機會來了(上)第27章 約克的分析(下)第34章 攻佔科西嘉島(下)第7章 坦克現身(下)第7章 承德之役(14)第5章 普塔勒姆的大火(上)第15章 機會來了(中)第4章 承德之役(11)第85章 法國新總統(中)第40章 火燒德里(中)第2章 承德之役(9)第41章 救兵(上)第2章 德國的妥協(下)第20章 出乎意料的空襲(下)第10章 輕取海參崴(下)第73章 口頭協議(二)第47章 初見潛艇第35章 梅川奈庫的野心(4)第50章 更大的肉骨頭(下)第19章 出擊(下)第21章 陸軍重組第15章 受降(4)第37章 聯軍會議(下)第13章 進軍亞平寧半島(中)第44章 不利局勢(上)第35章 坦克前進(下)第28章 不一樣的意大利人(上)第50章 攻打梅斯第27章 聯軍司令(上)第23章 盧森堡之戰(中)第28章 進攻的目標(下)第16章 前往迎敵第22章 盧森堡之戰(上)第31章 撤退第43章 盟友間的交鋒(中)第25章 出兵(4)第40章 江惠的幸福生活第8章 出擊(中)第37章 德里郊外(上)第9章 天津之戰(5)第15章 判斷(上)第38章 收復臺灣(8)第41章 收復臺灣(11)第3章 盛大的出場儀式第16章 大沽口海戰(2)第3章 承德之役(10)第25章 戰前會議(5)第21章 拿下大沽口(2)第12章 朴正恩的歸宿第23章 戰前會議(3)第22章 承德之役(4)第32章 收復臺灣(2)第17章 判斷(下)第39章 秋風掃落葉(下)第9章 出賣(上)第5章 天津之戰(1)第29章 日本人來了(下)第1章 日本投降(1)第47章 圓明園(上)第1章 出兵(5)第14章 前奏第10章 偷襲(下)第4章 試探(上)第3章 美國的危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