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太子

天安爲大燕舊都,雖然大燕遷都永安,但作爲大燕北方交通重鎮,天安的地位並未降低多少,且這幾年大燕政治穩定,國力越發強盛,再加上章州的瓷器,川中的糧米,歧州甜糖米酒,草原的牛馬,伊蘭的香料,西方的特產,那個不得經過天安再轉運各地,還有就是這些年來,大燕在草原的道路修建是一刻也未停止過,如今草原上更是已經建成了十餘座大城,道路也是四通八達,再不復當年草原道路艱難光景,道路的便利直接帶動的就是商業的繁盛,大大小小的商隊,將南北特產帶到各地的同時,也開闊了大燕百姓的眼界,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進程,也使大燕國力漸漸雄厚起來,影響力更是遍佈西方諸國。而大燕天安作爲連通大燕南北的要津所在,地位更是有進無退。

所以,天安作爲大燕北鎮撫司所在,正是名副其實。

北鎮撫司衙門位於天安舊日皇宮所在之地,這裡在遷都之後已經被改爲皇家行宮,自興慶公主張天星出鎮北鎮撫司以後,這北鎮撫司衙門也就設在了當年毗鄰皇宮的中書省所在的地方,這裡其實已經是行宮的一角,但鎮撫使乃是大燕皇長女,將衙門設在這裡到也不算篡越。

今日的北鎮撫司衙門卻是熱鬧非凡,來來往往的官吏們臉上都帶着些古怪的神色,天安官吏雖是大多集中到了鎮撫司衙門,但衆人神色之間都透着小心,到不是爲了別的,只因爲大燕皇長子,也就是太子殿下到了天安,太子張天雷今年十三歲,這次來天安是打着代天巡狩的名義出來的,但一出永安,一路上也未怎耽擱,徑直奔了這天安,有些靈醒的官員不免心裡有些嘀咕,太子殿下此行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在裡面,這到也不怪他們瞎想,誰都明白,天家最是無情,長公主殿下在北方大權在握,這幾年更是將北方治理的好生興旺,天子又有些年幼,對這位功績卓著的長姐能不心存忌憚?

所以在太子要來北方的消息傳到天安以後,不只天安的官吏心存疑慮,就是整個北方的大燕官吏都是戰戰兢兢,生恐這兩位龍女龍孫在北方上演一番爭權奪利的戲碼,這兩位可都是身嬌肉貴之人,要是一旦在這裡出個好歹,皇上的怒火可不是自己等人承擔得了的不是?

但之後發生的事情卻安了衆人之心,太子殿下到了天安以後,公主殿下郊迎百里,在衆人眼裡是給足了太子殿下的面子,但姐弟兩人相見的場面還是讓陪同前往的天安官吏們大吃了一驚,據說兩位天家骨肉相見之後言談甚歡,絲毫沒有芥蒂的樣子,但到了晚上宿營的時候可就麻煩了,兩位身份尊貴的公主皇子竟是在衆目睽睽之下上演了一番全武行,公主殿下將太子打的是灰頭土臉,自己也被弟弟弄了幾個跟頭,有些狼狽。

公主殿下是什麼人?當年那可是帶領人馬親自入草原,只引五千人馬,親自陣斬叛酋圖木的人物,武功嫺熟,大有乃父當年風範的勇將,被只有十三歲的弟弟摔了幾個跟頭,在衆人大嘆這兩位着實兇悍的同時,也都差點被兩位龍子鳳孫給嚇出毛病來,待得聽到兩位動武的消息之後,幾乎所有跟隨公主殿下迎接太子的官吏都不顧矜持,帽歪衣斜的衝出自己的帳篷,想要上前勸解,卻被兩位隨行的護衛擋在了外面,眼睜睜看着最後太子殿下被長公主一個大力的背摔慣在了地上,半天沒爬起來,當即就有兩位年老的臣子承受不住刺激,昏倒在了地上,旁人也都是臉色刷白,心中更是大恐,不免也在心裡腹誹上幾句,這兩位也太着急了吧?還沒等作上點表面文章,就已經開始真刀真槍的幹上了,哪裡有半點皇家風範,真是大失體統,不過,最擔憂的還是自己的前程,悔不該來這一趟,要是皇上聽聞了這件事情,按照皇上的性子,兩位貴人一定是沒事的了,但自己等人的性命可就有些懸乎了,這……這可如何是好。

當是時,有些官員已經是不顧斯文,對着阻擋在自己面前的侍衛們大聲喝罵,甚至有的已經開始揮拳踢腿,大打出手,但隨即就是一陣慘叫聲,想兩位太子公主的隨行護衛穿的都是什麼,一色的絳紅色披風,內罩上下分開的鎖鏈甲,踢打在上面吃虧的可不是這些身高體壯的侍衛們,痛呼出聲兒的自然都是那些不愔武事的文官們了。這一下場面就越發的熱鬧了,整整一個行營所在,弄的和個菜市場差不了多少。

可能是兩位天家子弟也覺得鬧的有些過火兒了,想來做事從容果決的長公主殿下也少見的現出些忸怩神色,先是喝止了衆人的喧譁吵鬧,接着親自上前將自己的弟弟扶了起來,不過嘴上卻還是有些不怎麼饒人,“皇弟到是長進了不少,但照着姐姐還是差着不少,怎麼?在永安有誰欺負你了嗎,要逃到姐姐這裡來,不用怕,看姐姐回去打的他滿地找牙,給弟弟出氣就是。”說到這裡,這位已經封了王爵的公主殿下“噗嗤”一聲,到是自己先樂上了。

接着是一如當年,給弟弟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整了整衣襟,將矮了自己的不少的弟弟摟在了懷裡,弄的衆人是一陣頭暈,不知這兩位殿下又要上演什麼戲碼。

當時,張天雷的眼圈也是一紅,自小他就和這個姐姐呆在一處,幾乎比和自己母親在一起的時間還長,感情最是要好,記得當年姐姐臨行的時候,自己可是傷心到了極處,連給姐姐送行都沒有去,恐怕在大臣們面前失了皇子的威嚴,過後可是後悔到了極處,自己還在沒人的時候偷偷哭過幾場,如今一晃五年未見,先前還有些放不開,怎麼說也是五年未見,也不知姐姐心裡面是否還想着他這個弟弟,不過這時見姐姐對自己已然一如既往,絲毫沒有一絲一毫的生份,這心裡好象打開了五味瓶一般,哪裡還控制得了自己,眼淚是啪噠啪噠的掉了下來,強忍着沒有放聲兒,抱着姐姐是哭了個昏天黑地,至於宮中的老師教導的什麼人君威嚴早就拋到了腦後,一場姐弟重逢的感人場景是看得圍觀的衆人是目瞪口呆,也不知這兩位到底是仇家啊,只演戲呢,還是來真的。

姐弟兩人經這一鬧,感情上好像更進了一層,談笑之間也放了開來,一路上盡是聽聞這兩姐弟的歡言笑語,可衆天安官吏心裡老是拎着,生恐這兩位再發什麼瘋,所以,一路上都是盡着小心,着實折騰的衆人精疲力竭,回到天安之後,衆人好像都痩了一圈,面面相覷,都是哭笑不得。待得旁人問起,大多都是嘆息不止,將路上見聞一說,旁邊聽到的不由暗自慶幸,幸虧沒有隨行,要不然還不定惹上什麼麻煩事兒呢。

此時,鎮撫司衙門的後面一處大廳之中,也是興慶公主,現在的被鎮撫司鎮撫使,中原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親王,大燕衛王的會客所在,大燕長公主張天星和自己的弟弟,大燕太子殿下張天雷相對而作,旁邊陪着的還有北鎮撫司轄下長史李坤洲,以及衛王府司馬王慶,還有天安城守備將軍,大燕二等校尉李煥,以及其他幾個鎮撫司衙門的重臣。

這幾個人張天雷都是知道的,象長史李坤洲,一個四十多歲的,雙腿殘廢的能吏,是經歷極坎坷的一個人,此人是現大燕宰輔周廣的同窗好友,才幹能爲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只因家族爭鬥,作了多年的道士,後又遭人構陷,被關在了前宋刑部大牢裡面數年之久,雙腿就是那時被打壞了的,後大燕入主中原,遷都永安,所幸周廣沒忘了這位好友,纔在刑部大牢裡面將他找了出來,爲了他以後的前程,周廣還特意到母后那裡去求過情,才被任命了個刑務司推官的差事,幾年下來才學盡顯,鐵面無私兼斷事公正嚴明,後升任大理寺判一職,可謂是大燕官場的又一個傳奇人物。

後興慶公主出鎮北方,被大燕皇帝張棄親自任命爲北鎮撫司長史,在北方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幾年幫着張天星出謀劃策,越發的得到張天星的信重,正是人生最得意的時候。

而張天雷看向李坤洲下首坐着的王慶的時候,嘴角卻掛上了一絲莫名的笑意,只到看得王慶滿臉漲紅,這才移開自己的目光。

這位王慶卻不是旁人,此人是大將軍王幕的孫子,二十七八歲年紀,身材魁梧壯碩,神情沉穩練達,頗有當年乃祖的風範,這些都不是張天雷看他半天的原因,只因此人當年年輕好勝,又是軍人世家出身,在天安武學中那是出名霸道的人物,最是一個行事肆無忌憚,又性情高傲的一個主兒,大燕皇帝張棄念其祖父的功勞,不忍讓王家唯一的血脈再到戰場上拼殺,於是武學畢業的王慶就接着留在武學任職當老師了。

奈何世事奇妙,當年年僅十二歲的興慶公主入武學修學,這位武學中的小霸王可是遇到了剋星,打又打不得,罵又不是對手,只好作了這位小了自己整整七歲的公主殿下的跟班兼打雜,開始的時候還不免在人前人後嘮叨上幾句自己的苦處,但到了後來,也不知怎的,卻是和張天星看對了眼兒,一門兒心思的起了求凰之意,奈何當時張天星年紀幼小,不論是張棄還是她自己,都沒有給她找個婆家的打算,王慶也不灰心,跟緊了張天星的身後,要是有哪個讓他聽說對興慶公主有那麼點兒意思的,他就直接打上門去,總歸要對方賭咒發誓,沒有對公主殿下起別樣心思爲止,被欺負了的人家也不是沒有家門顯赫的,就象是當朝宰輔韓起的一個遠房侄孫,,韓家的權勢在大燕那可是一等一的豪門,但還是被藍慶在府門口打的半個多月沒起的來牀,但這王慶也算聰明,從不到別人府內去鬧,只是堵在對方府門口,又不下狠手,他王家又得皇上寵幸,小輩之間的打鬧大人們又不好多插手,一來二去的,本來圍在興慶公主身邊的豪門子弟最後就剩了他一個,其他的不是被他打怕了,就是畏懼了他家的權勢,自動讓位給他了。此事不管是在天安還是在永安都鬧的是人盡皆知,一時間到是成了官場上的笑談。就連他的祖父王幕在談起這個孫子的時候,也只是苦笑說上一句,這個臭小子罷了。

到張天星十六歲,王慶本想着求自己的祖父象皇上求親,把張天星娶回家老實兒過日子,哪成想一道聖旨下來,張天星就要離開永安到北方去了,聽了這個消息,想到自己的媳婦馬上就要沒了,王慶可是急了,死活求着父親給自己弄了個隨行侍衛的差事,陪着張天星來到了北方,後來在北方經過了幾場戰事,在軍隊上面又能幫上張天星的忙,於是作了這公主府司馬的職位,天天陪着自己的心儀之人,他到也耐得住寂寞,一直未在終身大事上有什麼打算,一個二十多歲的人了,還是單身一人,連妾侍都沒有一個,可謂是用情至深的了,只是盼着六年期滿,回到永安後找祖父爲自己求親罷了。

第193章 矛盾第四十二章 奴隸第二十五章 女人第十八章 怒火第160章 雪原第五十四章 狹路第170章 兄弟第156章 亂起第223章 終曲第75章 夜話第六十九章 跋扈第十八章 怒火第102章 互攻第185章 故事第170章 兄弟第六十章 一怒第136章 雷霆第158章 驚覺第五十六章 迎接第174章 盛況第二十章 人才第五十七章 背叛第81章 結盟第187章 起兵第208章 相談第143章 驚喜第217章 西域第三十二章 對決第六十二章 結好第135章 登基第六十二章 結好第202章 西進第162章 夜飲第99章 戰爭第209章 輕取第102章 互攻第十六章 衆議第107章 激戰第188章 序曲第124章 吳斷第139章 分派第203章 攻城第186章 定北第140章 米爾第112章 歧州第181章 別離第116章 驛站第二十四章 拜訪第151章 覆滅第105章 刺客第四十六章 戰報第84章 憂慮第112章 歧州第四十六章 戰報第200章 家人第123章 文武第97章 張雄第四十九章 退兵第122章 客棧第89章 王珩第184章 建言第119章 燕章第115章 王幕第五十七章 背叛第215章 商隊第206章 遲疑第171章 埋伏第三十四章 調虎第129章 平陽第二十二章 改變第二十二章 改變第200章 家人第四十八章 毒計第90章 撒嬌第200章 家人第104章 過年第164章 對峙第98章 恢復第200章 家人第109章 國夢第129章 平陽第112章 歧州第五十二章 交易第121章 隆安第六十五章 內情第四章 婚事第79章 試探第153章 教派第206章 遲疑第六十七章 招待第119章 燕章第169章 餘波第142章 獻計第四十八章 毒計第128章 殘陽第177章 國喪第三十二章 對決第四十七章 封賞第81章 結盟第85章 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