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更一章。。。。點擊+收藏+推薦=明心的動力。。。
-----------------------------------------------------
兩個地區間經過半個多月的討價還價,終於達成了一致,簽寫了一大疊的文書,所有的貨物從天樑府出口,然後沿嘆息森林邊緣繞過青州府,再越過天庭山山峽進入望明國,望明國同意在進入邊境後只收一次稅賦,領取繳稅驗牌,沿途憑牌過關再不收稅,望明國商人則按鳳林三府商人待遇同處。
談判成功,兩大皆歡,望明國使團已開始收拾行理打算回國覆命。朱熙在臨行之前前去拜訪趙嶽,他對治世之道實在是上心,這段時間談判事繁,抽不出時間來,現在要回國了,無論如何要親自向趙嶽討教一番的。
“王爺殿下,這半個月來承蒙厚顧,在下感激不盡,明天在下攜同僚歸國,在歸國之前,在下有事請教王爺。”朱熙恭敬地向趙嶽致謝。
“朱先生,貴我兩地全面通商,利大於弊,兩地多有好處,但不知還有什麼事要問,本王必定知無不言。”趙嶽笑道。
“謝王爺,在下想問的是王爺是如何治理貴三府的,下官十來年前未致仕時遊歷各國,曾路過鳳林城,當年的鳳林城破敗不堪,百姓家無餘糧,豪強橫行欺凌士民;如今重遊舊地,誰想到已是另一番景氣,百姓安居樂業,百業興旺,街頭連個遊手好玩之人都見不到了,這幾天曾暗中啄摸,但在下實在愚鈍不能明白其中道理,請問這其中可有什麼訣巧沒有?萬望王爺指教。”朱熙萬分景仰的問道。
“朱先生必定是忠國憂民的國士,心懷坦蕩,趙嶽敬之。本王也不敢說有什麼治世大才,現在也只是在摸索之中,只得一點成績實在是不足稱道,既然朱先生相問,本王願與先生探討一番。”
“謝王爺大量。”朱熙一聽,喜形與色,起身就向趙嶽行大禮,這半個月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終於可以從趙嶽的口中得到解答了。
“朱先生別客氣,我們邊喝茶邊聊,你有問題儘管問。”趙嶽阻止朱熙的大禮。
“那抑商重商之舉在下已經明瞭,現在想知道王爺是如何解決百姓的豐衣足食問題?”朱熙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百姓真要豐衣足食,本王治下只是剛剛起步,最少還需要二年的時間百姓才能真正的吃飽。解決這個問題,必需要讓百姓人人都有田地可種,少收他們賦稅,本王治下這點做得比效沏底,跟貴國可是大大的不同。”
“王爺請說不同在何處?”
“俗話說天下爲公,這河山並不是屬於哪一人哪一家的,而是屬於國家屬於當地的百姓的,前幾年鳳林城的土地都霸佔在幾家豪門大戶手中,本王把所有的地產都收歸國有,國家做唯一的大地主,以村爲基礎,把水旱耕地相互搭配,按人丁抽籤均分,因爲每家人丁有增長缺少,所以每滿三年再抽籤重分一次土地,百姓只擁有耕種權而無買賣權,杜絕耕地再次被大戶兼併,這只是耕地,另外還有山地森林不在分配之例,百姓都需要柴薪生火做飯,爲了保護森林資源,只允許砍伐雜柴,不允許砍伐樹木,百姓修建房子需用木材,需到鄉老處備案。”
“王爺這個土地政策與各國大大的同,國家做唯一的大地主,這個不失爲好辦法啊,確實解決了土地兼併的問題。”
“這個辦法要在貴國實行,恐怕是難度甚大啊,想那時本王收這一府的土地,都花了很大的心思,完全是投下了大把的銀子才收回來的。”
“請王爺再說說這吏治,如何才做到吏治清明。”
“吏治的問題就比效簡單,象本王治下,人分四個等級,有罪的人叫罪民,一般的百姓就是平民,有功的當官的那就是功民,另外就是爵民。想要吏治清明,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百姓去監督他。”
“王爺請細解。”朱熙大感興趣。
“常說千里爲官只爲財,初入仕途的人開始幾年還能想着爲民謀福,但在官場久了,什麼毛病都同出來了,所以歷朝歷代,都是敗壞在吏治上,本王對官吏很是重視,先想問一下朱先生,朱先生在朝年俸是多少?”
“在下在朝中官居一品,年俸二百八十兩。”
“朱先生,貴朝庭的一品俸祿都不到三百兩,如果家業大點,還不夠一家子吃飯,所以爲官者只好想辦法撈錢,稍有良心的還好些,如果碰上個貪官,那就害了一地的百姓。”
“王爺所言極是,朝庭給官吏的俸銀確實不是很多,但也能讓家人溫飽無憂。在下聽說王爺治下官吏俸銀極高,不知此事可真?”
“這是事實,正因爲官吏們俸銀不多,纔會想辦法四處撈錢,所以本王給予厚祿,象楊昆當年作知府時,只有二百多兩年俸,現在本王給予他每年一千兩的俸銀,確保他一家人衣食無憂,再沒有理由伸手向百姓要錢要糧,這是吏治之一。”
“王爺這舉措確實能讓官吏不爲家人生活着憂,能安心爲朝庭辦事,但也難保有貪心之人暗中撈錢吧?”
“貪心的官吏自然有人整治,那就是議政院和參政院的事情,由他們監督着百官,發現有哪個官吏貪墨,可向刑部大司刑上報,自然有人會去查他們。另外就是百姓也在監督着各級官吏,完全有權向當地的議政院舉報。”
“王爺確是大才,在下深受啓發,真是茅塞頓開啊。”
“朱先生誇獎了,其實前面說的吏治還完全不能根治,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朝官們拉幫結派,這纔是危害朝局的難題。朱先生肯定深受其害吧?”
“是啊,在下每每想起把持朝政、食古不化的那幾個老傢伙,深爲痛恨,不知王爺可有解決之道,萬望告知。”
“這事本王還算有點心得,前面說過,本王治下分爲四等人,本王規定只有功民以上的人才能當官,但真想要當官,那必須得到百姓的點頭,比如這鳳林城要派一個知府,有三個人選,那麼就讓百姓們用投票的方式來指定他們的父母官,誰得票多者,就能當這知府,並且一任知府只能當上四年,四年之後必須再次讓百姓投票選舉,同一人在一地最多隻能當二屆八年的官,二屆滿後,只能退出仕途讓位與新人,但可以加入參政院,這樣就一定程度的解決了一人長霸一個官位、拉幫結派的問題,同時這也是能者上,無能者下的一個辦法。真想要官吏不貪錢不爭權,那是做不到的,只能說是儘量的減少這種問題,不至於朝政一人數十年把持,數百年被一家族把持。”
“王爺是說讓平民百姓來指定他們的父母官,這可是大大的出乎在下的意想啊。”朱熙深深的陷入了思考之中。
趙嶽笑吟吟的看着他,知道他一時間還沒辦法消化這與衆不同的治理理念。
良久,朱熙纔回過神來,嘆了口氣道:“王爺思想確實大違常理,讓在下大是感嘆,王爺的方法確實不失一種好辦法,只是真要在敝國實,困難重重、困難重重啊。”
“朱先生,這在於貴國皇上有無這個決心了,貴皇上英明賢德,必定不會讓朱先生失望。”
“王爺所言,在下深有感觸,必定上書皇上,詳細解說鳳林之治,不過採與不採,就全憑皇上作主了,在下實在希望皇上能勵精圖治。”
“朱先生愛國忠士,但千萬要當心小人中傷,保護自身安全,日後有機會,朱先生可舉家前來鳳林城,本王無比歡迎。”趙嶽發覺朱熙實在是個人才,對他很是好感,他若回國請求皇帝實行象鳳林一樣的政策,必遭受朝中大臣們的打擊,所以先提個醒。
“謝王爺關愛,叨嘮王爺甚久,在下就不再打擾王爺辦事了,同時也向王爺告辭回國。”
“朱先生客氣了,既然明日歸國,本王今晚設宴爲朱先生送行,請朱先生務必光臨。”
當晚,趙嶽宴請了朱熙及朱侗等望明國使團成員,賓主盡歡而歸。
地區間商業互市後,在趙嶽的命令下,天樑城負責起監視青州府的動靜,收買知府李承真,並分出了二千人的兵力,在嘆息森林邊緣的五百里古道修築了數座兵站,切實的保障商隊的安全,負責拓寬商路的任務。
PS:本章明心寫得實在勉強,有不足之處請書友們指出,並在書評區留言,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