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據西大陸兩國的駐軍費用是很高的,方嘯宇絕不願意自己掏腰包。如果讓駐軍直接強掠地方,對中華帝國的國際形象有很大影響。北方的中華遠征軍強掠可以用同盟國的名義,黑鍋全讓雅曼帝國去背,而南方卻只有中華帝國軍隊,一旦進行強掠目標就太明顯了。
方嘯宇的鬼點子很多,早在粟志珍開始上報,計劃發動直布羅陀海峽攻勢的時候,方嘯宇就開始着手在國內組建兩支另類的軍隊。
其中一支軍隊專門用於維護地方治安,鎮壓暴動,他們由預備役部隊組成,兵員三十萬,裝備了包括催淚彈、霰彈槍、防爆盾牌、電棒等各種防暴武器,這支部隊被方嘯宇命名爲城管軍團。
另一支部隊則是由十萬哥薩克帝國戰俘組成,在亞歷山大三世的首肯下他們成了志願軍。爲了混淆視聽,方嘯宇特意給他們配備草綠色,類似於波士頓軍服的專門服裝,他們被命名爲拆遷軍團。
粟志珍全面掌控兩國的時候,這兩個軍團依靠運輸船登上了西大陸的土地。進入西大陸之後,他們的指揮權被直接移交給粟志珍,城管軍團分成一支支部隊,與駐軍相互配合,迅速掌控整個半島的城鎮與鄉村。
拆遷軍團從最南方開始,在每一個城市、鄉鎮,甚至是居民點進行搜刮掠奪,他們打着爲同盟國籌集軍費的名義,四處掠奪,所過之處猶如洪水漫灌寸草不留,當地民衆怨聲載道。
拆遷軍團都是白人面孔,穿的又是類似波士頓帝國的軍服,那些塞羅百姓如何能夠認得清。這些拆遷軍團每到一個地區都是直接破門而入,稍微值錢一些的東西都被徵用,美女和勞工全部拉走。
各地工廠的機器更是全部拆走,連螺絲釘都不會留下,就連牆壁中的木材和屋頂的鋼樑都被拆下來運走,而不明真相的當地民衆卻因爲強掠的都是白人,只會怨恨同盟國或者是波士頓帝國而已,那些美女卻被他們秘密的運回中華帝國,賞賜給立功軍官們做小妾,而那些男勞工們就滿足了各地施工隊的需要。
中華帝國陸軍登陸西大陸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世界,最爲高興的要屬波士頓帝國了,本來雅曼等國是不願意讓波士頓帝國單獨在西大陸開闢新戰場的,畢竟這樣強大的帝國,每多一個進入西大陸,插手這裡的各種事務,勢必會讓雅曼帝國在戰後控制西大陸的計劃受到限制,尤其是雅曼帝國監控不到的獨立開闢戰場。
讓中華帝國進入還是有情可原的,畢竟人家的戰鬥力擺在那裡,其成效絕對是立竿見影的,而波士頓帝國陸軍從沒有打過什麼漂亮仗,最好的一次登陸斯特丹港,還需要中華帝國的軍隊把他們救出來,可謂丟盡了臉面。
在西大陸的幾次戰鬥中,他們只會跟在別國後面打順風仗,因此各國對波士頓陸軍是非常不看好的,在雅曼帝國眼中,他們的戰鬥力甚至不如駐守殖民地的殖民軍。
這次中華帝國陸軍漂亮的登陸戰,給了波士頓帝國一個藉口,他們立刻與各盟國接洽,希望能夠再次派出陸軍,在西大陸上開闢一個新戰場。
目前全世界的戰事都即將結束,協約國各國在東大陸和中大陸的殖民據點幾乎都被中華帝國清掃一空,南方次大陸也在中華帝國和各同盟國殖民軍的協作下完全被掌控。加入戰爭太晚的波士頓帝國已經沒有了多少撈取戰爭資本的機會,他們自然非常急迫的撈取足夠資本,以便在將來的戰後分贓會議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波士頓帝國以免費支援雅曼帝國軍火爲誘餌,雅曼帝國都沒有最後鬆口讓他們單獨開闢戰場,最後在雙方妥協之下,雅曼帝國答應將沿海戰場讓出,由波士頓軍隊單獨作戰,即便如此還是雅曼帝國軍隊過於匱乏,戰線太長人員不敷使用的原因。
能夠得到一條單獨的戰線,波士頓帝國也已經很滿意了,畢竟他們的軍隊戰鬥力的確差了些,如果單獨進行登陸作戰,他們也有點心虛。因此在獲得這條戰線單獨作戰權利之後,他們直接將陸軍大批從國內運來在威廉港登陸,大軍直接加入西線作戰。
爲了能打出一點成績,波士頓帝國的確是下了血本的,此次他們從國內徵集了大量運輸船隊,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將一百萬陸軍和三千門火炮運抵西大陸,這些部隊到達之後,立刻就投入到前線作戰。
這些部隊的到來大大緩解了同盟國軍隊人數不足的問題,而波士頓帝國並不滿足於此,依然繼續將大量的陸軍和物資源源不斷的通過海上交通線向西大陸運送,使得戰場上的兵力對比更加懸殊起來。
整個冬天,波士頓帝國都在源源不斷的進行運輸,到了908年3月底的時候,登上西大陸的波士頓陸軍已經超過了三百萬。隨着氣溫的回暖,蟄伏了一個冬天的同盟國軍隊再次發起了猛烈的攻勢,由於大量波士頓炮兵的加入,同盟國的火力更加猛烈,有波士頓帝國買單,同盟國的炮彈如同不要錢一般的傾瀉到協約國的陣地上,將協約國士兵打得暈頭轉向,他們只能趴在工事裡,默默忍受着無窮無盡的炮火打擊。
波士頓炮兵的攻擊讓本國高層非常滿意,他相信己方的火力密度已經達到了中華帝國的水平,但是隨後波士頓步兵的作戰能力卻讓各國大跌眼鏡。
這些沒有經歷過戰爭,也沒有過多少訓練的新兵蛋子,根本不是協約國那些打了幾年仗的老兵們的對手,本來跟在其他國家後面打順風仗還好,現在一旦獨立進行作戰,儘管佔據着火力與兵力優勢,他們還是在對方的一個反衝鋒之下,就損失了超過五萬士兵。
無奈之下,雅曼帝國總參謀長毛奇元帥只得和波士頓遠征軍統帥潘興上將商議,希望能夠將兩國軍隊混編以增加戰鬥力,臉面盡失的潘興上將自然只有答應的份。
雙方重新共同作戰,有雅曼老兵的帶領,這些波士頓新兵果然戰鬥力大增,在後來的戰鬥中也給了協約國軍隊以重大殺傷,儘管他們的傷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有着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和武器裝備,同盟國集團毫不留情的對協約國發起一次又一次大規模的攻勢,讓實力日益萎縮的協約國,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節節敗退,他們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協約國艦隊經過上次的慘痛損失,都龜縮在自己的主港之內不敢出來,成了名副其實的存在艦隊。而同盟國艦隊則在海面上進行封鎖,讓撒爾帝國無法支援南特帝國戰場,同時同盟國艦隊不間斷的對協約國各沿海港口城市進行炮擊,也讓兩國損失慘重。
在北方陣線不停發起進攻之後,南特帝國被迫從南方陣線抽調部隊,而粟志珍則抓住這個機會,快速突破比利紐斯山脈,攻入南特帝國境內,同時城管軍團和拆遷軍團也在後面跟進,繼續搜刮劫掠。
看到南特帝國大勢已去,一直進攻乏力的薩丁大公國也發起了新的進攻。南特帝國已經是四面楚歌,他們的生存空間被迅速壓縮。到了908年4月下旬,他們已經喪失了十分之八的國土,其中還包括所有的工業區。
撒爾帝國雖然沒有遭到入侵,他們的損失卻一點也不小。作爲一個島國,它們的資源並不豐富,在同盟國海軍的封鎖之下,撒爾帝國的各類工廠不是在沿海一帶被對方的艦炮和飛機摧毀,就是由於缺乏原料而停工,如果不是同盟國大軍希望先解決南特帝國的威脅,撒爾帝國恐怕早就陷落了,窮途末路的協約國已經註定了失敗。
908年5月11日,萬般無奈的南特帝國皇帝路易斯宣佈向同盟國集團無條件投降。在接到這一消息的五天之後,撒爾帝國女皇伊麗莎白也只得宣佈同意投降了,協約國參戰國的全部投降,標誌着這場波及全世界的,史無前例的世界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
無條件投降意味着任人宰割,在兩國軍隊放下武器之後,同盟國幾大參戰國都派部隊進入了撒爾帝國和南特帝國的剩餘區域,向着各自不同的目標下手了。
雅曼帝國最想要的是各種機械設備,因此他們直接向撒爾帝國和南特帝國的工業區下手,所有能拆走的設備統統拆走,許多撒爾帝國和南特帝國的工廠被雅曼帝國清理一遍之後,連鐵絲都不剩下一根。
薩丁大公國和哈布夫斯堡王國飽嘗了海軍弱小的苦楚,因此他們向蒼蠅見了血一般緊盯着兩國的海軍艦隊,將協約國戰後殘存的大量軍艦統統瓜分了事。
波士頓帝國則對科技更感興趣,他們着重蒐羅科技人才和熟練技工,以提升自己國家的科技與製造水平,對於機器和軍艦,工業能力極強的波士頓帝國是看不上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