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五章 加速

直線加速器,區別於人類以往大規模建造、使用的迴旋加速器,是一種更早出現、發展卻相對緩慢的粒子加速器。

利用電磁場加速帶電粒子,一種最直觀、容易想到的方案,就是將粒子路徑設置爲直線,像槍炮那樣用電磁場推動粒子、在末端達到最大速度,這一方案最早出現於西曆1381年,但很快被迴旋加速器後來居上。

到舊時代末年,人類的最大粒子加速裝置,無一例外都是迴旋構型。

受限於蓋亞表面的地質條件,直線加速器的設計、建造,一干無法迴避的難題就是選址,以及因此導致的能級限制。

衆所周知,質量超過一定限度的天體,必然是球形的。

作爲球狀行星,很顯然,蓋亞表面並不存在任何天然的超長直線基址。

對人類而言,建設長度爲幾公里的直線建築結構,在設計、成本與施工等方面還可接受,但在此基礎上再提升一、兩個數量級,代價就會大到難以接受,不僅成本飆升,一旦涉及到架空、或者穿透地殼,事實上就超出工程能力的限制。

簡單計算可知,若要在蓋亞表面建造一長度100公里的直線加速器,路徑兩端位於地表,則整條路徑的最低點將位於地下兩百米。

這意味着,要建設這樣一座加速器,就需要在地下鑽出至少幾十公里的隧道。

百公里長的直線加速器,代價,還能接受,但性能也很一般。

與迴旋加速器不同,直線加速器的加速過程是“一錘子買賣”,要想達到更高的能級,除提升場強外,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長度。

一直到今天,人類仍未在蓋亞表面,建造長度超過十七公里的直線加速器,

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再有。

設若要在蓋亞表面,建造超級直線加速器,譬如長度上千公里的一座基礎研究設施,那麼,路徑最低點就會到地下19.87公里.

在很多地方,接近二十公里的深度,還不會打穿地殼,但對照人類歷史上鑽探最深的“科拉超深井”之深度記錄——12,262~12,263米,這還只是大一個直徑幾十公分的洞,就應該會明白,要在蓋亞表面的1,000公里直線加速器,

根本一點都不現實。

當然,即便沒有可行性,人類總歸還是求助於“迴旋加速器”。

與一錘子買賣的直線加速器不同,迴旋加速器,藉助電磁約束與同步交變等技術,可以很好的將不同速度之高能粒子束,禁錮在半徑不變的環形路徑上。

這樣一來,對整體尺寸有限、周長與直徑都沒有很誇張的迴旋加速器而言,

就有了將粒子束多次加速的機會。

通俗地講,如果說“直線加速器”,是體育場的一百米直線跑道、一次跑完比賽結束,那麼“迴旋加速器”,就是場內的四百米環形跑道,只要規則允許,進行馬拉松比賽也完全可以,無非是增加圈數。

不過,由於粒子在高速(接近光速)狀態下,會因相對論效應而產生一些質量、性質的變化,這給有效約束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結果則是,迴旋加速器的體積優勢,與能級受限間的矛盾。

從粒子加速器的概念一提出,早期的科學家,就想出了迴旋加速的創意,多少年來也一直在這方面努力,但在舊時代末年,科學界普遍認爲,要想達到更高的加速能級、探索物質更深層的奧秘,

就只能將希望寄託在新一代直線加速器上。

舊時代的風雲變幻、波瀾起伏,人類世界的滄桑鉅變,讓這一切都成爲歷史。

今天,劫後重生的淨土文明,則啓動了人類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新一代深空粒子加速器”計劃,計劃在未來五十~一百年的時間裡,

建造長度達十萬公里、能級達到1,000,000,000,000,000,000電子伏的超級加速器。

粒子能量達到百億億電子伏,這一目標,已“相當接近”人類有史以來偵測到的最高能粒子——一個想必來自宇宙深處的質子,其能量高達3*10EXP20eV。

即便還沒有達到,但,比起舊時代末年的最強設施:“尤洛浦大型強子加速器”的7,000,000,000,000電子伏,也已經提升了五個數量級,從而有望獲得新的實驗結果,繼而推動高能物理的發展。

十萬公里長的設備,加速電子、質子等基本粒子,

這力量究竟會有多大呢。

換一種說法,這臺預計百年後才能完全竣工的龐大工程,可以向一個質量僅爲1.67*10EXP-27kg的質子,貫注0.16焦耳的能量。

0.16焦耳,顯然,還是一個挺微不足道的概念,然而即便是這樣的能量,足以將一瓶五百五十毫升的礦泉水擡高三釐米——一個質子這樣渺小的微觀粒子,具有的動能,足以將礦泉水擡起三釐米,

這是極其恐怖的概念。

十萬公里的“新一代深空例子加速器”,很顯然,蓋亞表面是無從承載,

而必須建造在太空中。

在蓋亞之外的廣袤空間,建造加速器,這是科學界多少年來的一個夢想,畢竟與蓋亞表面相比,太空一沒有大氣、無須抽真空,二沒有地殼、無須搞土建,

簡直就是任意馳騁、無拘無束。

不過,受舊時代人類之生產力水平的限制,這一宏偉設想,到今天才有望變爲現實。

事關例子加速器,看起來,這似乎應該是物理學家關注、解析的領域,但既然這座龐然大物將部署在太空,自然就與航天機構大有關聯。

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五八八章 接觸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九十八章 模擬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一五五章 保密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六七二章 變故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三五一章 食物第二三二章 消長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八八三章 紀念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六二一章 吉爾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三九一章 零點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七七五章 成長第八十七章 保密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七四九章 基礎第三八〇章 度日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七七二章 珍惜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八一二章 講理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八十七章 保密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七五〇章 分解第二九五章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八章 無限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二〇五章 規則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三六二章 檢查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四二二章 聚集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六五七章 探尋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一七八章 差距第五七二章 自我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十一章 中學第五五三章 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