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一九 釋權

虛空浮陸的這場戰爭,帝國千般謀劃搶佔先手,但要守住這點優勢仍是步步維艱。

而數十萬裡外的帝都也不平靜,國戰起時,朝堂之上同時興起一場整頓軍務、清明政務的風暴,一時間空餉、冒功、殺良等積年沆瀣被清算,各地大小領主劣行惡習一掃而空。

門閥世家一邊約束子弟,一邊冷眼旁觀。當今陛下母族不顯,妻族更替再三,繼位二十年纔有這樣的大動作,無非收攏權柄而已。只是先前以中興之名削藩略有牽強,此刻借勢國運之戰動手,才佔足了大義名分。

今天又是大朝會,莊嚴肅穆的凌雲正殿文官、武將、勳貴各自排班而立。勳貴之列均是宗王國公和世家之主,人人氣度森嚴,沉穩威重。

內閣領銜的政務官,和以軍部爲首的武將序列多了不少生面孔,雖然位次都比較靠後,但清一色四十多歲少壯派,那份掩飾不住的銳意令人側目,另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處,出身都不高,大多來自世族旁庶,甚至還有士族寒門。

張伯謙雖是帝國元帥,卻不在武將之列。他一身黑金兩色的王服,站在勳貴隊列最前方。張伯謙以天王封爵,在帝國體系中還位於宗王之上,另外四名天王早就不擔任軍政職務,當然也不會來參加朝會,他理所當然佔了勳貴之首。

另外一個和他一樣,身爲帝國元帥卻不在武將之列的則是林熙棠。文官隊列空出來的首位,就是屬於他的位置,不過林熙棠因舊傷反覆,已連續數次沒有在朝會上露面。但只看凌雲正殿裡多出來的這些新人,就可知這位帝王心腹缺席了朝會,卻不曾缺席國事。

隨着時間推移,廷議事項一一過去,凌雲正殿裡的氣氛越發凝滯,有對國事敏感的人已經開始感到不對勁。

今天廷議諸事看似涉及民政、軍備、地方鎮守衆多領域,實則處理結果都遵循了一個原則,復太祖法例。

這個原則本身並沒有錯,大秦建國,帝室與世家共治天下,互相約定律例,各有所轄,各安其位,纔有瞭如今帝國繁榮昌盛。只是時光滌盪人心,爲了自身乃至血親利益,總會一點一點消磨操守。再好的律例如果不能堅守,對世風的敗壞更甚於沒有規矩。

就以功臣之澤三代而斬爲例,實則後面還有一句,草芥之民恩封不論貴賤。建國之初,開疆拓土的有功之臣可以蔭庇子孫三代,但無論勳貴子弟還是平民子弟建功立業,所行封賞卻應該是相同的。僅此條有多少真正落實,這凌雲正殿中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本不同的賬。

然而這些都不是今天朝會重點。

“天王不領兵,依此例,帝國軍區應重新劃定。”年輕的監察使吐字清晰地說出最後一句話,若無其事地合上手中厚厚報告。

凌雲正殿內一時間鴉雀無聲。

今天大朝會條條廷議聽起來都在重申太祖律例,最後那句話則終是圖窮匕見,指向惟有一人,青陽王,帝國元帥張伯謙。

天王不領兵的成例始於開國年間,太祖同母弟弟白河王晉階天王后當即自行交出兵權,自此形成慣例,帝國凡有大會戰,天王坐鎮統領全局,但不管軍事庶務。

只不過除開國和武帝中興時期,人族強者普遍要經過一個甲子流年,也就是直到六十歲後才能衝擊天王位階,況且俗務纏身會影響修煉,有潛力晉階天王的強者一般都不會去擔任朝堂職務。這條成例也幾乎被人們遺忘。

事實上,比起天王不領兵,更引人矚目的還是重新劃分帝國軍區,那纔是切切實實的權力再分配。

當前帝國軍區對應十位現任帝國元帥。元帥是大秦最高實權軍職,擁有軍區內正規軍團的招募、練兵、指揮之權,戰時可憑軍需名義調度配置各類資源,權限幾乎與地方世襲領主平齊,那差不多等同於帝室對門閥世家封地的控制力了。正因如此,門閥閥主向來不能同時擔任元帥職務。

而投下一顆如此重磅原力炮彈的監察使,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話將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他毫無懼色轉頭,正好接住張伯謙冷冷掃來的目光。

凌雲正殿中大半目光集中到兩人身上。

內閣監察司右使方青空四十歲剛出頭,在滿殿權貴中算得上年輕有爲,然而他的名聲和前程似錦之類完全不相干。此人外表溫文爾雅,辦事手段卻凌厲酷烈,就連軍部憲兵隊也爲之側目,他從踏入監察司之日起,即毫不忌諱地放言要做林帥腳邊一條瘋狗。

就是這樣一個人,好端端地活了七年,還從一介最低級的小令,升到全司排名第三的右使位置。想要他命的人可能比想殺林熙棠的還多。

張伯謙只看了方青空一眼,就視若無睹地轉開目光,“要收我帥印,可以,叫林熙棠自己來拿。”

整座凌雲殿頓時靜得繡針落地可聞,就連這許多人的呼吸彷彿都變得若有若無。

衆人深知張伯謙性格,回答必是出人意表,但仍想不到他會如此簡單應下這等大事。張伯謙從不來虛與委蛇那一套,他說可以就是可以。一時間,無論置身事外,還是想渾水摸魚,抑或打算聲援其中一方的,都不知該做何表情。

方青空反應最快,笑意盈盈地道:“若事無鉅細,都需林帥事必躬親,那要我們這些人做什麼?”

張伯謙淡淡道:“想找死的話,你還不夠資格。”

這時重重帷幕後,繚繞霧氣中,傳來帝國至尊的聲音,回回轉轉充滿了凌雲正殿每一個角落,“內閣將今天廷議擬發明文,未決事項交由內閣、軍部、宗府三方合議,退朝。”

羣臣行禮如儀,然後在散朝的鐘磬聲裡陸續離去。到了這個時候纔有人三兩結伴,順便竊竊私語。

帝國雙璧自踏入朝堂之日起就政見不同,隨着張伯謙封王,兩人之間矛盾非但沒能緩和,反而越來越不可調和,直至鐵幕血戰時全面激化。

不少重臣都很清楚,張伯謙一開始出現在永夜大陸並沒有什麼任命,而是爲了壓制削藩意向明顯的帝黨。林熙棠也因此被拖在永夜,一度控制不住帝都局面,帝黨分裂,其中一派甚至反噬林熙棠,若非天鬼大戰後巨獸之眠出現,把朝野目光引向陣營爭鬥,還不知道事態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大多數人都猜到林熙棠騰出手來必會反擊,可誰也不曾料想他行事如此不留餘地,直接提出解除張伯謙的元帥職務。

然而再想深一層,此事來自外部的阻力不會太大。張閥在血戰和巨獸之眠戰役中一如既往獨佔鰲頭,因此哪怕當初站在張伯謙身邊抵/制削藩的門閥世家,也不會想看到張閥繼續坐大,最多保持中立而已。

至於方青空提出的重新劃定軍區早晚都要實施,與永夜陣營爭奪虛空浮陸控制權將是一場持久戰爭,帝國本土防守體系必然要做相應調整。但把此事和要求張伯謙卸職一併提出,倒讓不少人都開始佩服他了。

無論方青空爲人如何值得詬病,只憑他今天在張伯謙面前的應對,就足以使那些頂尖權貴高看他一眼。

衛國公首先對着幽國公感慨道:“大衍天機訣當真神奇至此?林熙棠看人向來是準的,難得的是如此人才,對他竟能忠誠到這種地步。”他忽又想起什麼,嘆息一聲,“唉,可惜!宋家那小子和張閥走得越來越近。”

幽國公知道衛國公在宋子寧成名前就看中了他,黑流城戰功盡歸趙閥時,衛國公還來旁敲側擊地探聽趙閥是否有招攬之意。

但宋子寧崛起太快,與宋閥決裂得讓人措手不及,又傳出趙君度對他不喜,等衆人從這些眼花繚亂的消息中回過神來,宋子寧已在張伯謙的指揮部中有了一席之地。如今再想收服他,已非簡單利誘或者威逼能夠成事。

說到宋子寧,幽國公趙玄極隨即想起千夜,以及凌晨剛接到的一封密報,頓時一陣鬱氣涌上心頭。天才算什麼?他們趙閥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可看看趙魏煌那幾個兒女,就沒有一個是省心的。

此時,一封同樣內容密報正擺放在遠方趙閥大營案几上,趙閥四公子的老大趙君毅端坐首位。幾個兄弟中他最酷肖趙魏煌,成年後又一直待在軍中,舉手投足間全是剛硬的軍人風姿。

他一眼掃過下方兩個弟弟,目光停在趙君度身上,問:“這是怎麼回事?趙千夜爲什麼會出現在敬唐李氏的客卿名單上?”

答話的卻是趙君弘,他拿過案几上的密報翻了翻,平平淡淡地道:“千夜是個優秀的超遠程狙擊手,擁有視距方面的特長,迷霧森林地形很適合他。況且看他在客卿中排名那麼靠前,李家應該給了超過常規的報酬。”

趙君毅深深皺眉,老二說的理由適合任何一個自由強者,但用在千夜身上就未免可笑了。他和這個異母弟弟素未謀面,也談不上什麼好惡,但趙君度不同,當初爲了千夜,在閥裡可是弄出過好幾次風波。

章二十二 兩個一起來章二九六 發現男人說謊的一百種辦法章一零八 感興趣的人章九十五 清醒的森林章五十五 戰爭賺賠的標準章二五三 明爭暗鬥章八十三 大開眼界章二四六 暗流渦心章一五一 毒手章三一五 仙天來使章一三四 新的任務章二一五 背水一戰章三十五 強硬對撞章十五 第一次章二七九 不相爲謀 上章三十五 騎虎章三 昔日兄弟,可還安好章一七六 鍛壓章二十四 第一個指令章一零五 截殺章三一二 天下之戰章七十九 制勝章三十一 狂瀾章 三十三 岩心玉書第八十 脫身章一四一 重返觀瀾章一一四 接應章一六八 人皇章一三三 回營章十八 以力破局章二零三 有殺氣章 五十三 決定勝利的因素章二十六 遙想當年章二三六 狹路重逢章二四一 第十三枚印記章 一二零 別離 下章一九四 笨得可愛章五十九 彼岸花開章六十九 暴動章一零五 暗中下手章八十二 我的子民章二十 適可而止章 一六五 朱姬章 一零六 無聲較量 下章一四七 約定章五十一 擦肩而過章十 好處章一八二 兌子章五十 人命陷阱章五十 般配章二一八 生死懸絲章五十 鷹擊章一九六 本能章二八七 如此重賞章二十六 錢的問題章 一零三 援軍章 二十七 天敵章 四十八 部落的規矩章一四零 指揮章二三五 借?一用章一四一 重返觀瀾然章八 依然愛着章三一九 遺贈章六十八 苦戰 下章十 無須等待章七十六 夢魘章五十三 中間人章九十 協力章 七十六 備貨章二一八 微型黑日章七十三 征程第一步章二十一 中興之兆章四十八 截殺章一五八 澎湃的餘音章一六九 往事 中章三一三 最後通牒章十二 夜之女王(三十層加更)章五十七 無盡的戰鬥章一 小鎮的燈塔章一百零五 第三方章二十二 大君何在?章二十一 勢若破竹章三零六 大義有我章一二六 定八方章 一零六 無聲較量 下章七十 震懾章一零九 兌現軍功章二二六 羣星之井章一二五 淬鍊章九十七 浴火之軀章二九二 附加值章二零七 何時離開過?章七七 出獵(第一更)章九十九 身世章四三 就是要打第一槍 下章十四 公子請留步章四十四 傷亡數字章二 迷糊的禮物章 四十三 紫晶章一二零 大音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