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十八年三月十九,北魏孝文帝元宏率闔宮衆人即將自鄴城行宮出發前往新都洛陽。
元宏厲行漢革,一應儀仗車輦均循漢晉之制。依鹵簿所制,皇帝出行之仗有大駕、法駕及小駕之分。
大駕之乘,駕二十四馬,以羽葆爲飾,圓蓋以二十八星宿與游龍、飛鳳、朱雀、玄武、白虎、青龍爲圖以飾之。車駕由公卿奉引,大將軍參乘,太僕駕車;屬車八十一乘,備車千乘,羽林衛萬人以護之。
法駕亦以羽葆爲飾,圓蓋以日月、五星與祺瑞、遊麟、飛鳳、朱雀、玄武、騶虞、青龍爲圖以飾之。車駕由京畿之首奉引,從事中郎參乘,奉車郎駕車;屬車三十六乘,備車三百乘,羽林衛三千人爲護。
此番舉宮遷行,按禮制皇帝本應乘以大駕之乘,然元宏體恤隨行將士及沿途州郡百姓,知此番路途遙遠,若以大駕出行,必使耗費爲巨。元宏本欲以小駕出行,然朝中衆臣皆以爲此番遷都事大,不可如此輕裝簡行,故而元宏只乘以法駕,以六馬駕之。
因廟算定了闔宮車馬出行時辰,不及寅初二刻,三寶便已候於鄭嬪外室。
於室內有兩名輪值宮婢,此時因乏累而歪於榻邊小睡。聞得三寶入內之聲,二人急忙忙起身,請罪道:“大監恕罪,奴…”
不及二人言罷,三寶連忙比了止聲之勢,輕聲道:“莫要擾了陛下與鄭嬪…”
話音將落,內室之門便被打開,元宏身着白色寢衣行了出來。
三寶與兩宮婢急忙忙俯身行禮,三寶道:“陛下,您醒了,奴這便侍候您洗漱更衣。”
見元宏微微頷首,三寶便輕擊雙手,繼而有幾名內侍端了漱盆衣巾入得內來。
元宏每日必於晨起之時練劍,縱是今日需啓程跋涉亦不例外。待一切收拾妥當,已有內侍持弓捧劍候於室外。元宏正欲起身往院內練劍,鄭氏便自內室行了出來。
鄭氏一臉承歡後得意之情,近前向元宏行了個常禮,道:“陛下,您怎得不喚醒妾,亦可令妾侍候您更衣洗漱啊!”
元宏微微一笑,道:“朕有這許多人侍候,何需你再動手。時辰還早,你再回房歇息吧。”
鄭氏聞言,心內自是歡喜,於是笑道:“陛下,妾這便着人爲您備下早膳,待您練罷劍,妾服侍您用膳。”
元宏搖了搖頭,道:“不必了,今日闔宮需於巳正初刻啓程,朕還要往御書房處理政務。”
鄭氏聞言,心內不免些許失落,望着元宏,道:“陛下,今日既要啓程,免不得舟車勞頓,你何需再往御書房,令聖體如此勞累!”
元宏知這後宮之人皆盼自己相伴,此時聞鄭氏之言亦不願與之計較,於是笑道:“悌兒爲襁褓之嬰,這出門啓程較他人自是要多費工夫,你毋需再擔憂朕,只照顧好悌兒便可。”
望着三寶,元宏又道:“今日諸事繁多,令彼等先將弓、劍收起,待回至朕寢殿再做晨練。”
鄭氏聽罷元宏之言,亦是無奈,只得與三寶一道應下,復又送元宏出了宮門,待其登輦離去,方轉身回了室內。
鄭氏這邊將入了內室,那邊近婢霞婢便近前侍候。
霞婢見鄭氏神情並不如方纔那般歡愉,於是恭維道:“鄭嬪,這闔宮臨行之前陛下宿於咱們宮內,那是待您天大的情份啊。”
鄭氏幽幽道:“那又如何,昨夜不過是李夫人成全,陛下方留於此處。”
霞婢邊爲鄭氏梳髻,邊寬解道:“您與盧嬪皆隨夫人一宮而居,若陛下待您無情,怎得未宿於盧嬪之處?今日便是尋常大戶之家搬遷,主君亦是忙碌十分,莫說這闔宮上下萬人之衆。”
見鄭氏聞自己之言緩了神情,霞婢繼而又道:“方纔奴於一側,聞陛下言語間盡顯待您與七皇子關切之情,您更該歡喜纔是啊!”
鄭氏待霞婢言罷,頗覺其言之在理,便鬆了口氣,心內亦是歡喜起來,於是對霞婢道:“去將吾着人爲陛下所煮羊湯送至李夫人殿內,只道是吾專爲夫人而做。”
霞婢會意,當即應聲離去。
倚德苑內,禾亦是早早起了身。
雖說闔宮車馬有各州郡沿途接駕,一應膳食補給自是充足十分,然禾仍至小膳房親手爲元恪兄妹做彼等喜愛之糕點。
汪氏相伴禾左右,以輔助於其。邊以杵臼搗棗泥,汪氏邊笑着道:“昭儀,您待二皇子、五皇子與長樂公主真是親厚,事事處處皆爲彼等思慮。依奴所見,便是那己出之子,亦不過如此了。”
禾淺淺一笑,道:“小童喜食,莫說如此山長水遠之途,便是吾幼時隨母親往外祖家,不過半日之程,母親亦會做了吾所愛吃食帶於身上,以解吾路途乏趣。”
汪氏笑道:“昭儀您身體還未大安,今日便要啓程,需舟車勞頓,這些吃食奴亦可代爲製作,又何必親自晨起如此辛勞?”
擡頭瞧了一眼汪氏,禾微笑道:“汪嫂,吾身子亦無大礙,不妨事。雖說巳時便要啓程,然此番吾乘以油色朱絡網車,平穩寬敞,便是乏了,亦可於車上安枕。”
汪氏知禾定了心意,亦不再相勸,二人便敘家常,邊動手製糕。
窗外天邊現了一抹魚肚之白,禾邊與汪氏將糕點置於食盒之內,邊欣喜道:“吾算着時日,此些夠恪兒兄妹這一路之上吃食了。”
辰正二刻,闔宮主位皆已攜了各自宮內婢女、內侍候於正陽門外。
正陽門外設以祈福之壇,高僧大德立於兩側。
元宏頭戴黑紗籠冠,身着緋綾袍,自宮城而出。
待元宏行至壇前,鐘聲止,鼓樂聲起,元宏親自焚香禱告,道:“今日闔宮遷都,願上蒼保佑,路途順遂,更願我大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復又行俯、伏、跪、拜三遍禮,方登大駕之乘。
於儀仗之中,羽林衛軍士皆神情肅穆,莊嚴威武。緊隨羽林衛後爲執旗侍叢,彼等高舉各色旌旗、幡幢、宮扇和傘蓋,冠蓋雲集,五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