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們可以用輕型的材料製作巨大的翅膀,可以用強大的發動機來代替人工力量,可以給人類裝上特質的增視儀,還有一些幫助人類判斷空中情況的儀器,這樣的話,人類是不是可以實現飛翔的願望嗎?
理論上是可以的。
但是,還要解決一些專業上的問題。
那又是什麼問題?
那就是翅膀的構造。
鳥爲什麼會飛?
鳥之所以能飛,首要的原因是因爲一對翅膀,鳥的翅膀外有羽毛,隨着鳥兒拍打羽毛,翅膀下的空氣會形成一種推動力,稱爲阻力。由於力的相互作用,所以這個力量足夠大時,鳥兒就會騰空飛行了。
所以鳥兒的飛行速度等,主要是靠翅膀上的羽毛決定的,由於飛行羽毛羽片的大小不同,羽片兩邊的阻力也不同。一般來說,鳥兒羽毛分爲半月形,滑翔”形、升騰形等。
半月形的翅膀形狀,適合在較小飛行空間活動,比較靈活,起速快,但是不適合長時間飛行,比如啄木鳥等,就屬於這種翅膀。
滑翔翅以海鳥爲代表,如海鷗等大型海鳥,它們的翅膀較長、較窄、較平,羽毛間沒有空隙。在滑翔飛行期間,鳥不用扇動翅膀,而是隨着氣流滑翔,這樣可以使翅膀得到休息。
所以說,鳥之所以能飛,不僅僅因爲它們有翅膀,而且那翅膀的結構及與身體比例,還有翅膀舞動時的頻率有關。
從古代至今,無數人都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並且做了很多實驗。
在古代,有好多人在山上收集了好多大鳥的羽毛,製造出了巨大的翅膀,然後將翅膀綁在手臂上,從山崖上跳下來,想借此一翅沖天,學會飛翔,但是都毫無例外地摔死在了山腳下。究其原因,就是因爲雖然他們在身上綁上了大翅膀,但是雙手舞動翅膀的頻率遠遠達不到飛行需要的動力,所以自然不能飛起來,最後往往落到一個摔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