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登基大典(一)

時間飛逝,轉眼間已經到了六月初六。這一天,是民間乃至朝廷上的一個節日,這一天象徵着祥瑞,開泰,所以這一天也格外熱鬧,但是汴京城更加熱鬧,因爲秦王從三月三流血夜到現在,準備了三個多月的時間,終於宣佈稱帝,登基大統,所以整個汴京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喜慶之中,街上熱鬧非凡。

皇宮大殿外面的開闊地方上,滿朝文武以及離汴京城比較近的地方官員,文武大臣,王公貴戚早已經在禮部官員的安排下站好了隊列。正中間是晉王,魏王,開陽郡王,等王公貴族的隊伍,從太祖開朝至今已經二百餘年了,官家本族的王公已經很多了,現在在隊列之中的就已經和兩邊的文武大臣好要多。

左邊的是文臣,自然而然就有原先秦王的原班班底領銜,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中間稍有不同的就是原戶部尚書王皓月已經沒在其中了,自從議和歸來後,王皓月就遞交辭呈辭歸鄉野了。而孫正聲赫然站在前列,自從議和之後,加上王皓月辭職,這孫正聲已經就任工部尚書,也算是位極人臣了,不過,與滿朝大臣喜慶的場面稍有不同的就是這孫正聲今天有些緊張,兩隻手不停地在搓着,時不時的擡頭看看遠處的日晷。

右邊的是武將,由於現在政局仍然不是很穩,所以一些將領還在外面領兵作戰,沒有回來,像秦王一系的地方大將都在邊疆鎮守,韓東等人就沒有拜會。武將之中最爲引人矚目的就是趙青雲的監察院的將領,黑甲,黑頭盔,一身的裝備,連帶上週圍的監察院士兵,使得整個場面顯得更加森嚴,畢竟還不是太平時節。

已經將要中午了,禮部尚書站在最前列,不是看看日晷上的指針,因爲他知道若是現在失儀的話,他那正二品尚書的頂戴花翎就要讓位了,所以格外細心。

太陽在天空上高高的颳着,火辣辣的曬着地面上的人們,但是下面的官員們確實一個也沒有動,因爲都已經知道馬上就要正午了,儀式就要開始了,所以任憑太陽再怎麼炙烤着大地,也沒有一個人敢動。

日晷上的影子慢慢的移動着,終於已到了午時正刻,禮部尚書那略帶嘶啞的聲音響起在了場地上,“午時正刻到,登基大禮現在開始。”

司禮監的太監們,也一起高聲唱道,“奏樂,迎駕。”

頓時,早已經準備好了的教坊司的人們,還有禁軍的士兵們同時奏起了高亢歡快的樂聲,低沉悶響的長角聲傳遍了整個會場,連帶着樂器走出來的歡快聲音使得整個會場上顯得格外隆重。

儀仗司的內飾門已經穿着鮮豔的大紅服飾舉着白旄黃鉞,旗幟,走在前面,緊接着,秦王穿着秦王原本的王爺規格的蟒袍,慢慢的向着文武百官前面的龍椅走去。

通贊官看着所有人,高聲唱道,“告祭。”

這是,秦王連同在場所有人員全部向着前面的龍椅拜祭。秦王掩住內心的激動心情,慢慢的跪了下來,行禮。

旁邊的內侍扶着秦王起身,然後百官起身。

通贊官高聲唱道,“告祭禮成,請即大統。”

這時,王公大臣中走出晉王,文臣中走出中書省攝中書事大臣,武將中走出來了禁軍將領,向着秦王擁去,一起扶着秦王向着龍椅走去,三人一同攙扶着秦王就坐於龍椅之上。

通贊官看着前面三人擁着秦王坐在了龍椅之上,便接着唱道,“進袞服,九錫,傳國玉璽。”

旁邊早已經準備好的三個執事官捧着一個白玉盤子向着龍椅旁邊慢慢的走去,其中一個人臉上大汗淋漓,或許有些太累了吧。

三人走到了龍椅前面,就是正式加冕之禮了,晉王慢慢的伸手碰過了袞服,然後端向禁軍將領面前。

這時,通贊官高唱,“加冕,賜九錫,進玉璽。”

臺下文武百官皆連忙跪下高聲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突然,禁軍將領從袞服之中迅速抽出一把劍,刺向了中書省攝中書事大臣,突兀見血,眼看那人已經到底活不成了。

這時,秦王反應過來了,連忙向着後面準備逃去。禁軍將領一把抓住了秦王的衣服,劍刃已經搭在了秦王的肩上,並高聲喊道,“都不準動,誰動了,我就殺了這狗賊。”

臺下的文武百官都沒有料到會發生這等事情,都是始料未及,擡起頭怔怔的看着龍椅那邊的事情,頓時都傻了。

趙青雲反應很快,一個跳步便站起身對着身旁的人羣大聲喊道,“備戰。”

四周的監察院黑甲騎兵迅速的抽出刀劍,看着前面的情況。

趙青雲也來不及多想,看着面前的禁軍將領,大聲說道,“司馬清,你放下皇上,饒你不死。”

說着,趙青雲接過了身邊監察院黑甲士兵遞過來的刀劍,看着面前的禁軍將領司馬清。

司馬清哈哈大笑起來,但卻沒有說話,只是轉頭砍向了旁邊的另外一個人晉王。

晉王看着臺下面的趙青雲,輕聲的笑了笑,“好侄兒啊,見了你叔叔,還不跪下行大禮。”

文武百官們也都恍然大悟,都是一陣唏噓,都沒有料到這一切的策劃都是晉王乾的。

趙青雲這是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的策劃都是面前這個平時文弱書生模樣,宅在王府不出門,閒時與書生談談文章,的晉王,不由一陣冷笑,“好叔叔啊,真是看不出來啊,你也有這麼大的能耐,敢於在登基大典上出此招數。”

晉王哈哈大笑起來,看着趙青雲,說道,“我的好兄長就已經篡了一回位,我這個做弟弟的,能不跟着兄長好好學學嗎?”

趙青雲看着晉王,沒有回答,“我的好叔叔,我勸你還是放下武器,說不定我還能饒了你們,若是晚了,可別怪我這個侄子心狠手辣了。”

晉王看着面前臉色猙獰的趙青雲,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呦,好長時間沒見了,侄子張志起了啊。來,讓叔叔看看你有多大能耐。”

第42章 重逢(二)第35章 臨沂(二)第30章 醉香樓(一)第五十八章第43章 汴京之戰(十)第3章 墳前雪地卻遇襲第20章 吐蕃(下)第12章 內憂外患第三十五章第9章 沙塵暴 下第11章 三羊街(一)第40章 齊陽(七)第6章 剿匪(六)第4章 榷場(四)第32章 深情(一)第14章 西門雪飄千步紅(上)第三十六章第43章 汴京之戰(三)第16章 勝利第57章 司馬雲夢第30章 你就留在邊軍做客吧第五十五章第15章 兵敗如山倒第36章 夜市(四)第17章 夏林第18章 變故?第20章 吐蕃(下)第五十六章第8章 城防司第45章 銅瓦箱(一)第7章 聖上第47章 靜海城(一)第4章 榷場(一)第14章 西門雪飄千步紅(上)第39章 望族(八)第10章 一撤再撤第31章 遊街(二)第43章 汴京之戰(三)第12章 薊州城外寒風吹(上)第16章 大霧之中的薊州第二戰(上)第20章 內奸第6章 剿匪(六)第9章 來信第8章 針鋒相對(一)第8章 針鋒相對(一)第35章 臨沂(一)第39章 望族(三)第27章 談判(上)第40章 齊陽(五)第36章 夜市(一)第二十二章第47章 既然來了,那便不必走了第47章 靜海城(三)第6章 治軍第47章 既然來了,那便不必走了第27章 談判 下第24章 城破第21章 誘惑第25章 雲清觀(上)第1章 驚變第36章 夜市(四)第44章 覲見(一)第17章 夏林第39章 望族(八)第26章 大捷第7章 聖上第27章 談判(上)第48章 衛河第43章 汴京之戰(十三)第39章 望族(四)第三十五章第二十一章第15章 雪天裡的冤家路窄(下)第29章 五千擔第29章 商議(二)第8章 針鋒相對(四)第29章 遺書第7章 計劃第56章 北疆才俊(中)第10章 鎮統第29章 商議(二)第12章 升職第32章 深情(三)第12章 王權(一)第23章 環州第39章 望族(五)第4章 冰天雪地裡的又一悲劇第18章 變故?第10章 單挑與窮寇要追(下)第24章 城破第三十三章第32章 深情(三)第3章 遼西第35章 有了時間……第43章 汴京之戰(一)第28章 密使?(一)第4章 司馬平第43章 潘世凱的計策第5章 黑衣人(上)第43章 汴京之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