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耕種之始

陳昊一大早就被耘嫂叫醒,耘帶着陳昊來到老祖母屋子旁邊的那間工具房。

工具房裡面存放着部落所有的工具,大到陶器,小到燧石刀片。

陳昊看着耘嫂在裡面翻弄着工具,耘嫂將一件件耕種工具拿出來。

有由一根樹杈組合而成的木耒、用動物肩骨做的骨耜,還有石錛、石刀等原始農具。

那個石錛的外形像一個鋤頭,是一截“7”字形的樹杈綁上一塊長方形的磨製石器製作而成,這很像一個鋤頭。

“挑一個。”耘嫂說道。

陳昊挑了那個石錛。

石錛可以用來砍樹,也能用來挖土,是一種多功能的石器工具。

耘嫂拿了一個骨耜,這農具的外形像鏟子,接着她又拿起一柄綁着石刀的木棍。

耘嫂帶着陳昊走出部落。

部落外面是一大片草地,雜草叢生,陳昊記得在部落的右側有一條小溪。

要想種菜,首先要考慮的是水源問題,這樣才能方便灌溉。

於是,陳昊帶着耘嫂來到那條小溪的旁邊。

這小溪的周圍長滿了野草,這裡的野草特別茂盛。

陳昊拿着石錛鋤了幾下,發覺這裡的地裡有很多草根,很難鋤,而且這裡的泥土已經被野草吸走了大量的肥,變得不肥沃。

但這片地沒有砂石,除了這些礙事的野草外,這裡應該可以攏出菜地來。

陳昊二話不說,就拿起石錛開始清除雜草。

耘嫂見狀,拿起那根綁着石刀的木棍,過來幫忙清理雜草。

只見耘嫂拿着石刀熟練地砍着地上那些縱橫交錯的野草,她使用石刀的效率比陳昊使用石錛的效率要高得多。

石刀往往一砍,就能砍斷大片的雜草莖,雖然不能除草頭,但工作效率很快。

陳昊有點看呆了,他還以爲像鋤頭的工具纔是好農具,根本沒想到那柄原始的石刀竟有如此大的作用。

“對了,這就是刀耕!刀耕火種的由來!”陳昊忽然醒悟過來。

耘嫂用石刀清理了一片大約一米乘以兩米的空地。

此時,這空地上還有很多草頭。

陳昊便用石錛去挖掉那些草頭,而耘嫂卻用骨耜挖草,兩人的效率差不多。

最後終於清理出這一小塊菜地的範圍。

這裡是平地,與周圍的地形平行,這樣的地是不能直接下種的,這很快會被昆蟲和雜草掩蓋,甚至下雨的時候容易出現窪地,會把作物淹死。

所以,陳昊準備將這塊菜地的地勢堆高。

陳昊拿起耘嫂那柄骨耜,然後跑到溪流旁。

他用骨耜插了一下溪底,發現近溪流旁的地方有很多軟土,甚至在溪流中間也有很多軟的土,這些土是好土,比較肥沃,最適合用來種地了。

陳昊用骨耜從這溪流裡取土,堆到那塊菜地上。

耘嫂看呆了,她從沒見過有人這樣種植。

“羲,你在做什麼?拿那些土幹什麼?直接燒了草,下種,不就行了嗎?”

耘嫂十分困惑,跟在陳昊後面問這問那,不過老祖母交代過她,要配合陳昊去做,所以她並沒有阻止陳昊。

“耘嫂,你也來幫忙吧,這樣種出來的菜,纔會長得好的!”陳昊沒空跟她聊天,一直從溪流裡取土。

還好這溪流不是山上那種滿是砂石的小溪,這條溪流在平原上,水流很緩,底部積聚了不少軟土,特別是還有一些腐爛的草葉,這些都是肥沃的泥土。

兩人將菜地壘高了五釐米,不過,水底土實在太稀了,就像稀泥巴一樣,這樣肯定不行的。

於是,陳昊便和耘耘嫂在菜地旁邊挖了一個坑,將從坑裡挖出來的土堆到菜地裡。

光這個坑的土是遠遠不夠的。

於是陳昊和耘嫂又繞着這菜地的四周挖了條小溝,將從小溝裡挖出來的土堆在菜地上。

此時,這塊菜地的樣子是一個高出地面十多釐米的平臺,四周圍繞着小溝。

這塊菜地的外形跟陳昊預想的越來越像了。

陳昊又拿着石錛,從菜地的水溝一角,繼續挖溝,一直挖到與小溪相通。

當挖通的時候,小溪裡的水就猛的灌進來水溝裡,慢慢地在菜地的四周形成一條“護城河”。

有了這一圈的水溝,就能杜絕大部分的爬蟲爬到菜地裡,而且這樣的設計不但方便灌溉,還起到旱澇保收的作用!

陳昊又拿着石錛,在菜地裡去打散那些大塊的泥土,將新挖的泥土與水底泥混合,這樣,菜地的肥力便會均衡一些。

到了第三日,陳昊和耘嫂再次回到這片菜地旁,幾日前清理掉的雜草已經曬乾了。

於是,兩人便將幹雜草收集回來,放到菜地上,然後一把火燒了。

大火熄滅後,菜地上多了一層草木灰。

陳昊明白,這些草木灰便是肥料,於是他又拿着石錛將這些草木灰均衡地鋤入土裡。

做完這些後,這塊菜地總算是完成了。

現在,這片菜地黑油黑油的,上面佈滿了草木灰,土裡的含水量十分豐富,這是一塊很好的菜地。

“耘嫂,我們下種了!”陳昊十分高興,對旁邊的耘嫂說道。

耘嫂在這幾日來,一直跟着陳昊幹活,還一直聽陳昊說的那些種地知識,這讓耘受益匪淺。

而陳昊也從耘嫂那裡知道不少原始人種地的知識,特別是他們選擇在山地種植而不選擇在草地種地的原因。

耘嫂拿着一個陶罐,小心翼翼地倒掉裡面的水,然後掏出一顆顆吸收了足夠水份、甚至有些還發了一點芽的種子。

陳昊拿着黃豆種子,按照一定的間距,均勻地種在菜地的中間,而那些芸菜種子則種在外圍。

因爲黃豆的生長週期長,而且植株長得比較高大,所以要種在菜地的中間。

而那些芸菜屬於蔬菜,生長週期短,植株矮,所以要種在菜地的外面。

這樣以後採收芸菜的時候,就不容易傷到未成熟的黃豆。

下完種後,就等它們發芽了。

不過,陳昊覺得這兩種作物太單調了,他想移植一些野蔥和紫蘇回來種,這樣以後做飯的時候,就能天天用上,不用特意跑到山那裡去採集。

第307章 原始金融第552章第468章 歸屬第393章 大獲全勝第284章 耕戰國策第161章 採蜜(下)第158章 桃林(上)第399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22章 進與退第440章 大散關第333章 點兵出征第458章 遇襲的大庭族人第163章 蠟燭、酒、醋第217章 脣亡齒寒第410章 獸林族的請求第528章第397章 神秘人第393章 大獲全勝第379章 外貿與軍備第53章 狩獵(二)第518章 困境第67章 下水道第218章 低成本的威脅第408章 樹葉第448章 木軌道運輸第155章 採山貨(下)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393章 大獲全勝第121章 蒲草與製品第292章 攻伐戎人(一)第196章 糾正曆法第221章 困惑的柏皇氏第546章第512章 埋坑與談判第538章第389章 共工水神第382章 十一年秋收(上)第276章 石器與豆製品第467章 野外拉練第544章第51章 抓知了猴第235章 糧倉計劃與育種第403章 十二年春第439章 巴第511章第258章 工場倉庫第123章 大建造決定好好經營這本書(附加更規則)第256章 第一個礦第273章 竹票與統治第417章 私塾與姓氏第403章 十二年春第547章第463章 基礎科學理論第401章 京觀第335章 有利之地第277章 開門七件事第525章 破城第365章 原始市場(二)第340章 後勤第145章 另一個族羣第490章 援軍第243章 水桶與牛第319章 防具(下)第249章 搖籃第5章 採集第326章 奇怪的陶器第161章 採蜜(下)第434章 關口第280章 男人的地位第345章 白狐女第1章 回到原始第369章 奴隸市場(上)第281章 第一個奴隸第390章 集結第283章 統治者與占卜第357章 割地賠款第179章 文明的曙光第95章 富饒的河灘第431章 繁華的商業第522章 要走得更遠第45章 白龜第72章 飛石索第157章 馴貓記第489章 騎兵突襲第330章 廟算 (上)第552章第222章 安置的事宜第151章 賣女奴第378章 大興土木第253章 禍起第245章 破弓不破第263章 關鍵的獸皮 (推薦票破2000加更!)第227章 油料作物 (爲想成爲作家的文盲打賞加更!)第310章 第八年143章 抓野鴨第275章 制化肥(下)第19章 養雞第169章 秋季貿易(上)第177章 柏皇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