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印象中,這一帶的部落的房屋分爲半地穴式、地上式、還有杆欄式。
其中杆欄式只有住在河灣的陰康氏族纔有,而半地穴式的房子是在樹林裡的慄陸氏族,還有在內陸盆地裡的朱襄氏族,而媧氏族和柏皇氏族都是地上式,利用泥巴樹枝和禾草搭建的房屋。
陳昊仔細地想了一下,發現這些房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圓形的房屋。
他前世記得絕大部分的房子都是方形的,因爲方形的房子實用性比圓形的房子強,比如要把一張桌子或者牀搬到屋裡,方形的房子牆是直的,直接靠牆就好了,可圓形的房子就會出現多餘、沒用的空間。
這就奇怪了,爲什麼原始時代的房子是圓形,不是方形?
明明方形的房子實用空間大,遠比圓形的好,可大家爲什麼要建造圓形的房子呢?
還有,爲什麼別的部落是地穴式房屋,而媧氏族和柏皇氏族的房屋卻是地上式?
難道大家是原始人,很笨,不會變通?
顯然不可能!
他們可不是傻子!
“你們先挖溝渠。”
在搞不懂情況下,陳昊也不敢貿然開幹,他吩咐柏皇氏族人先在劃定好的地方挖下水道,便立刻跑回部落去找到老祖母。
部落裡知識最豐富的人就是老祖母,陳昊每次遇到想不通的事情都會找她。
老祖母正在老樹下用石磨給粟脫殼。
這種石磨可不是圓形能轉動的那種石磨,這是一種一塊中間凹下去的扁平石器和一根塊長條狀的石器組成的脫殼、脫粒工具,是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石磨,也是部落人一直用來加工糧食的工具之一(另一種是小舂臼)。
“阿太,爲什麼我們的房子是圓形的,不是方形的?”陳昊坐到她身旁問道。
“直的牆,容易被風雨吹倒,圓的牆不容易被風吹倒。”老祖母耐心地說道,每次族人的請教,她都會耐心教導,將自己的知識傳給下一代。
“方形的屋會被風吹倒?”
陳昊連忙撿了一塊樹葉,將它張開伸直,放在面前吹了一下,接着又將樹葉掰彎再吹一下。
可以感覺張開伸直的葉子承受的風更大,而掰彎的葉子承受的風卻小得多。
“我明白了,這個時代的屋子都是用泥巴樹枝茅草這些材料造的,用這些材料造的屋子並不能跟後世的水泥磚牆比,所以原始人類就把房子修成圓形。”
陳昊仔細地回憶了起來,突然發現,後世出土過的原始房子,它們的構造都是圓形,無論是半地穴式,還是地上式,幾乎都是圓形,沒有方正的。
“遠古人類還真是聰明啊...”陳昊不禁感嘆,“這樣的話,那我們的糧倉也應該修成圓形,印象中,古代的糧倉好像都是圓形的,同等周長下,圓形面積比正方形大,如果乘上高度,圓形糧倉的容積就比正方形的糧倉要大了。”
“用一樣多的磚塊,不同的砌法,就能多出更多的容積。”
“而且圓柱狀的糧倉抗風性更強,更加穩定。”
“看來,柏皇氏人的屋子和糧倉應該修成圓柱。”
不過,陳昊還是有一點不明白,便又問老祖母詢問關於媧氏族房屋爲什麼不是半地穴式的問題。
“大河的水漲上來,屋子建在地下會被水淹沒。”老祖母回憶着說道。
這下子,陳昊終於明白了,原來媧氏族靠近河,所以不適合建半地穴式。
想想如果睡在半地穴式房子裡,一但河水漫上來,很有可能把屋裡的一切都淹了,甚至把人困死在屋裡。
陰康氏族那裡更靠河灣,他們更是直接建起來架離地面的杆欄式房子,而慄陸氏和和內陸的朱襄氏族的地勢高,所以就用半地穴式。
建造半地穴式房子的用材十分簡便,直接在地上挖坑,用挖出的泥土抹在牆上,這樣既能少砌一半的牆,而且也能省去建造牆的材料。
想通一切後,陳昊再次回來村寨的東面,就是柏皇氏族人的居住用地。
日後媧氏村寨東面的這面圍牆就要拆了。
在這個拆口的旁邊便是糧倉的選址。
糧倉佔地面積大,已經不能建在村寨裡面了,只能建在外面。
而糧倉的周圍便是柏皇氏族的居所,這樣,兩個部落夾住一個糧倉,正好可以一起保護糧倉,以後再在外面建一面柵欄、甚至城牆,就能更安全了。
柏皇氏族人正在按照陳昊的要求挖溝渠,他們擁有兩把青銅鋤頭和鏟子,以及很多石器骨器的農具,但很明顯,青銅器的效率更高。
柏皇氏族八十多人被陳昊分成二十戶,跟媧氏族七十多人一樣,都是二十戶,不同的是,柏皇氏族總有更多人口,平均一戶人的人數也是更多一些。
媧氏族人現在住的房屋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翻新的,大多隻有十多、二十來平方米,也就是一個房間的大小,只能住人和存放糧食,還有存放一些工具。
人住在裡面比較擠,連養多一隻雞都沒多少空間,所以很多人都沒有養雞,畢竟養雞會臭,有養雞的人都是用籠子把雞關着養,放在屋前屋後養。
這次新規劃屋子,還是要在外面新建,所以肯定不能以原來的標準來建設的,得考慮農具的存放、家禽家畜的私人養殖、還要考慮日後一戶人的人數增多後的居住問題。
建造一間大屋子,或是四合院,是不可能的,現在的情況最多每戶人建一個二十平米大的屋子的住,而且一定要趕在明年春耕之前完成。
陳昊回到家裡,重新設計了部落將來的新屋規劃,終於被他想到了一個絕妙的好方法。
帶着規劃圖,再次來到工地上。
此時,這裡已經挖了一條水溝,也清理出一片空地,而清理出來的雜草、石塊和泥土都堆滿一地,在曬穀場那邊還有很多正在晾曬的禾草。
“你們都過來!”陳昊說道。
待衆人圍上來後,陳昊就開始說正事。
“我們這次建造屋牆的材料是用雜草、禾草和挖出來的泥巴(就地取材)再混上熟石灰(增加粘度和結實程度)製得,而建造屋頂的材料就用禾草。”
“泥巴不夠的話,你們就在我規劃的地方挖泥,挖出一個大坑都沒關係,正好可以修一個儲水池,用來儲存雨水作爲大家的日常用水。”
陳昊的規劃是,每戶人擁一百平米的居住用地。
在這塊地上先建造一間二十平米的圓形泥房。
造屋牆所用的泥是用挖下水道的泥巴和挖儲水池的泥巴,儲水池是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可以當水井用,日後還可以升級爲真正的水井。
一百平米的地,按照一間一百平米的房子來規劃。
每一個房間就是人們住的房屋,客廳就是水井和吃飯的地方,還有放木柴的廚房區域、放糞缸的廁所區域,日後還能在這塊居住地上繼續擴建房間,可以用來住人,也可以用來養牛羊牲畜。
現在,每戶人只需建設一間二十平米的泥屋子住下來,挖下水道和儲水池獲取泥巴造房子,這是兩全其美的方法。
柏皇氏族人今年的任務是要建造二十間二十平方米大的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