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龍戴着厚厚的口罩,在孤兒院裡陪着孩子們玩耍了一會兒,孩子們看到那些玩具很興奮,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也就忽略了他和趙媽媽。半年多以來,在子龍爲院裡送來大量營養品的情況下,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明顯得到了改善,變得愈發健壯了,這讓他和趙媽媽感到很欣慰。
趙媽媽已經年紀大了,有時做些工作已有點力不從心了,子龍聘請了兩位阿姨做飯打掃衛生,幫趙媽媽分擔一些壓力。兩位阿姨都是那種心腸很好的人,對這份工作也是投入了熱情,對孩子們也很上心,每天把房間收拾的乾乾淨淨,物品擺放的也是整整齊齊,尤其是兩人都做了一手好飯,讓孩子們有了口福。子龍選擇了一家專業的食材配送公司,孤兒院日常所需的蔬菜、肉食、生鮮等一個電話就會及時送過來,還能夠保證食材質量。
她們和趙媽媽的關係相處的很好,當孩子們午睡時,三個人就喝杯茶嘮嘮嗑,生活中彼此有了陪伴,趙媽媽再也不必一個人孤單的面對一切了。
再有一個多月,孤兒院的新址就能建好了吧,到那時,孩子們就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了,這讓趙媽媽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期盼。她很感激子龍,是子龍無償的幫助才讓孩子們有了嶄新的生活希望,能夠感受到生活中所存在的溫情,這對一羣有身心殘障的孩子而言是一件多麼大的幸事。
孩子的出生是自己無法做主的,孩子的先天殘障也是自己無法決定的,孩子的父母拋棄他們的心態也是無法探究的。幼小的孩子無法左右自己的生死,很多人對此感到惋惜,有缺陷的孩子,是否有活下去的權利……
俄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曾經在其作品《戰爭與和平》中這樣描述過: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爲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
正如這羣孩子,帶給人逼仄疼痛,也帶給人歡欣喜悅。和這些特殊孩子之間的關係是生活賦予的恩賜,他們教會人們許多東西,尤其讓人懂得了即使在最弱小的人物身上也能發現最純真最善良的天性和其所蘊含的巨大勇氣。
……
自從那日蕙如大顯媚意之後,子龍就時刻離着蕙如遠遠地,惹不起還躲不起嘛。不過還好,蕙如已恢復了正常,工作還是那麼一如往常認真積極,這讓子龍再次爲自己的判斷決定而感到正確無比:公司裡禁酒出現。悄然間蕙如與他的關係好像更近了一步,彼此談話也會更加隨意一些,就像是相識已久的老朋友,淡化了上下級之間的生疏。不過子龍也並不太在意這些,只要神奇女俠不要再給他驚嚇就好。
前段時間忙着廣告拍攝而暫停的演員選拔活動重新啓動,每日裡都會來不少面試的演員,在蕙如看來很多人的條件都是不錯的。女主角遲遲沒有定下來,因爲子龍總覺得那些女孩沒有觸碰到他心中的那個點:一種很玄妙的感覺,就像所謂的第八感,或者說是那種命中註定的……反正就是總覺得差那麼一點意思,說不清道不明。
電影拍攝的前期工作是很多的,不可能只停留在女主角的登場,其他的一些主要角色和各種的配角也是需要根據劇情需要儘快定下來的。
很多優秀的專業演員通常都會加入到經紀公司之中,在制定的合約下工作,以獲得保護和良好的生涯規劃。經紀公司的資源和人脈很多,但對演員的管理要求也會比較苛刻,一部合約如果是十天,那就要在十天內完成所有戲份的拍攝,多一天也不呆,這對一些對拍戲要求精益求精的導演來講簡直就是噩夢。爲了趕快將他們的戲份拍完不致違約,即使演員表演的不到位,也無暇顧及,造就了一部部所謂的爛片。
子龍在上影廠工作了十幾年,對其中的利弊非常清楚,他寧願從社會中挑選出合適的演員來出演適合的角色,因爲也會有很多的專業演員沒有機會加入到經紀公司中,但他們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會非常珍惜每一次得來不易的拍戲機會,任勞任怨,全身心的投入到影片的拍攝中。這可以讓導演根據自己的藝術要求不斷地嘗試着一些藝術性拍攝手法,或者是從不同的拍攝角度一遍遍的嘗試一些與衆不同的拍攝技巧,去彰顯他們的藝術功底,形成獨特的電影風格,也是爲了使自己的影片質量有所保障,對得起自己的心血付出。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如今的電影市場環境下,知名演員的片酬簡直是高得離譜,即使是一些沒有什麼演技的流量小鮮肉開口閉口都是千萬元起酬,要價幾千萬的比比皆是,而且不太敬業,導演是既受了窩囊氣還沒有拍出好的影片。就算是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所謂十八線小演員,一旦靠上個經紀公司也是動輒張口百萬幾百萬的,那副高傲的神態就像是明天我就要成爲大明星了,你用這麼低的成本請到我拍戲是你的福氣,你應該感到非常榮幸,還不趕快把我供起來,好吃好喝的巴結着。如果一旦試戲不合適不用他們,就直接擺出一副今日你看我不上,明日我讓你高攀不起的嘴臉,讓人無可奈何。世風日下啊。
一些老一輩的專業演員職業素養非常高,待人謙遜,演技一流,也是備受各大影視劇組待見,爭相邀請,拍攝的日程排得滿滿的,子龍也沒有機會邀請到他們。歸根結底,就是子龍的這部電影投資預算太低,而且是一部沒有什麼市場前景的文藝片。
2000年6月國家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影業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推行院線制。2001年12月《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試行)的發佈標誌着以院線製爲主的發行放映機制開始正式實行。2002年6月1日,全國23個省市的30條院線正式掛牌營業,中國電影院線制改革開啓了中國商業電影市場的繁榮。
2002年,全國票房8.6億,影院數1023家,銀幕數1843塊。至今,銀幕數已接近七萬塊,全年電影票房總額已突破650億人民幣,電影市場還在不斷地高歌猛進,單部電影的最高票房已衝破56億元,一些大的影視製作機構紛紛成立,導致電影拍攝的成本越來越高,一部電影不投資過億甚至幾個億都不好意思說是在拍電影。
資本的介入極大的推動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電影工業化、明星制、市場商業運作,也拍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秀影片,導致圈內各個人心浮動,都在想方設法的拉關係找投資,越來越少有人能夠真正沉下心來拍一部好的文藝作品了。而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前輩們在人生的後半程也想拍一些能夠名垂影史的好電影,大投資大製作給予影片成功最基本的保障,自然也是更加傾向於參演一些大的商業影片。
但是電影的特性決不僅僅只能用商業來衡量,從電影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其作爲藝術形式和思想表達工具的一種,就不斷的被人們探索着、實踐着。電影工業的過度發達,必然會損害到電影藝術的發展,這樣長久下去,很多有才華的獨立電影人會因爲沒有票房市場而會變得越來越被動,最終失去在影視行業發展的信心和機會,離他們的夢想越來越遠。
子龍不想受資本的影響,他只想拍出一部能夠表達出他所想要的觀點理念的電影,這種信念是有點偏執的,在現今的電影市場環境下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但幸好他還是很能賺錢的,可以依靠公司的利潤來實現他的願望,這一點是很幸運的。
子龍的這部電影預算在一千萬元左右,全部是他自己原始的積累,在商業電影的眼中不值一提,但在獨立電影的製作中顯得就是難能可貴了,畢竟很多獨立電影人連一百萬都籌不到,也可算是羨煞旁人了。
爲了能夠把更多的資金真正的投入到電影拍攝環節中,子龍必須考慮每個環節的節省,包括演員的費用和對特效的應用,所以啓用新人是最佳的途徑。當然,這不包括員工們的工資,讓優秀的員工領到稱心滿意的薪水,沒有後顧之憂,全力的投入到夢想的堅持與實現中,是他一直所堅持的理念,這份原則也是讓他的公司不斷地得以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