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國崛起》的珠玉在前,自然而然地也調動起人們對另外一部點金影視自己製作的,紀錄片大片。
同樣的耗資過億,那麼這一部葉秋的自留的紀錄片,又會是什麼呢?
這一次,葉秋換了一種宣傳方式,邀請了,娛樂圈,企業全的合作伙伴,朋友來率先欣賞《舌尖上的華國》。
當然,這個可不是給他們白看的。
如果說葉秋對《大國崛起》本來就沒有打算藉此盈利賺錢的話,那麼《舌尖上的華國》卻是不同的。
《舌尖上的華國》不像《大國崛起》那麼嚴謹,那麼嚴肅。
在看完了《舌尖上的華國》之後。
首先是汪東在微訊上第一個亮相,別看汪東不是什麼大明星,但是他的微訊粉絲卻一點不少。
“看了《舌尖上的華國》我突然發現,這些年吃的那些所謂的山珍海味,都踏馬的都low爆了,真正的美食,我竟然一道都沒有吃到過。”
陳思林:“雖然我一直不承認自己是吃貨,但是看了《舌尖上的華國》之後,我突然覺得,想要成爲吃貨很簡單,可是想要成爲一個有追求的吃貨,真心不容易啊,起碼《舌尖上的華國》裡面的那些美食,不吃一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吃貨。”
天后林若惜:“看了《舌尖上的華國》突然想給自己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是去那些什麼風景名勝,也不是去那些什麼旅遊勝地,因爲《舌尖上的華國》裡面的那些美食的所在地,對於我這樣的一個吃貨來說,纔是最佳的旅行之地。”
天王宋浩淳@林若惜:“不介意和我們夫婦兩一起組團去領略《舌尖上的華國》的那些美食和人文吧?”
林若惜:“固所願也!”
一品居老總:“原以爲一品齋的菜色已經足夠豐富了,看了《舌尖上的華國》突然發現,一品齋的菜色還是太過於單調了,缺乏了一種《舌尖上的華國》當中的那些富含情感和人文的美食,實在是一大缺陷。已經派出資深團隊,前往《舌尖上的華國》走過的地方,去學習去領略那些美食,希望能夠給一品居帶來一些改變,希望能夠讓所有的客人能夠吃到,最美味的華國美食!”
……
而葉秋自己,直接在微訊上曬出了一張,由各種美食圖案構成的一張海報。
下面附帶着一句話:吃的不僅僅是美食,還有情懷!
雖然《舌尖上的華國》聽名字就知道,應該是講述美食的紀錄片,但是正是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才最吸引人。
“作爲一個吃貨,坐等《舌尖上的美食》,林天后,宋天王,能否加小妹一個,一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舌尖上的華國》,聽名字就感覺好高端大氣上檔次,作爲一個資深吃貨,我表示不服,什麼美食我沒吃過?歡迎《舌尖上的華國》能來打臉!”
“《舌尖上的華國》必須刷一遍,不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吃貨。”
“我是吃貨我驕傲,《舌尖上的華國》顯然是葉神爲我廣大吃貨們準備的一道美食,沒的說,必須組團刷幾遍。”
“享受美食,享受生活,一首歌如果有了情感附加,那麼纔是一首好歌,同樣的,一道美食,如果有了情感附加,那麼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美食,頂起!”
“那麼好了,問題來了,《舌尖上的華國》到底什麼時候播出?”
……
所謂民以食爲天,在生活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在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的今天,對美食的追求自然越發的熱情。
華國一向在美食方面,都是傲視全世界的。
菜色之多,做法吃法之豐富絕對是冠絕全球的。
什麼?你說意大利,法國美食很多?兄弟你out了,咱們華國,隨便一個小地方的美食,都可以秒殺他們一個國家的美食。
所以《舌尖上的華國》還沒有播出,就已經吸引到了無數自稱是吃貨的網友的熱捧,不管怎麼說,只要是美食,他們都愛!
這一次《舌尖上的華國》自然還是選擇在央視播出。
其實很多電視臺,很多影視公司都在觀望,這一部投資過億的紀錄片,到底能不能成功。
當然,他們最關心的還是紀錄片的盈利方式,畢竟,在這之前,紀錄片這一類的片子,基本上90%都是央視自己自產自銷的。
無論是什麼題材的片子,收視率首先就是一個最直觀的成績,包括紀錄片。
然而以往的紀錄片,往往除了有那麼一部分特定人羣觀看以外,很多人,特別是消費主體的年輕人,對於紀錄片,很少有感興趣的。
不過,這一次顯然是個例外。
《大國崛起》在很多人看來只能算是一個特例,畢竟,這種紀錄片,其富含的意義,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所以不具備代表性。
而《舌尖上的華國》卻不同了,因爲這部講述的是美食,是很正常的一種類型。
那麼如果這樣的題材的紀錄片如果也能夠成功的話,那麼是不是接下來,他們也可以嘗試着去製作一些紀錄片?
當然,前提是,要讓他們看到,是否有利可圖。
《舌尖上的華國》在萬衆期待之中,在央視紀錄頻道晚間10點播出。
一開始,是一段旁白。
“作爲一個美食家,食物的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但是食物是從哪裡來的?毫無疑問,我們從大自然中獲得所有的食物,在我們走進廚房,走向餐桌之前,先讓我們迴歸自然,看看她給我們的最初的饋贈。”
第一集的主題就是“大自然的饋贈”。
以往的美食節目,大多數都是直接展示廚房,展示美食本身,或者展示廚師的技藝,可是《舌尖上的華國》卻不同。
“本集將選取生活在中國境內截然不同的地理環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個人、家庭和羣落爲故事主角,以及由於自然環境的巨大差異(如干旱,潮溼,酷熱,嚴寒)所帶來的截然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爲故事背景,展現大自然是以怎樣不同的方式賦予華國人食物,我們又是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從而瞭解在世代相傳的傳統生活方式中,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獲取食物的故事。”
“華國擁有世界上最富戲劇性的自然景觀,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線。這種地理跨度有助於物種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爲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人們採集,撿拾,挖掘,捕撈。穿越四季,本集將展現美味背後人和自然的故事。”
終於,在旁白和美麗的大自然的景色的切換當中,第一個美食的食材出現了。
香格里拉,松樹和櫟樹自然雜交林中,卓瑪尋找着一種精靈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鮮的極限是三天,商人們以最快的速度對松茸進行精緻的加工,這樣一隻松茸24小時之後就會出現在東京的市場中。
然後不是直接介紹,這個東西怎麼做好吃,而是開始從如何獲得這一種食材開始,一步一步推進,重點似乎不在於這個美食,而在於,這個製作美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