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央也抵達了頒獎現場。
呼聲最高的就是蕭央和李艾佳。
李艾佳幾乎是和蕭央一起抵達現場的,她是個四十出頭的中年女性,長相併不出衆,氣質婉約。
“李艾佳的《北國》寫的也非常好,《北國》和《圍城》到底那部小說能獲獎?”
“我更看好《北國》,《北國》顯然更勝一籌。”
“我不這麼認爲,《圍城》對語言的運用顯然更勝一籌。”
確實如大家所說,《北國》的故事情節和整體結構有優勢,但語言的深度卻不如《圍城》。
各有優勢。
“蕭央不缺故事情節的設計和小說佈局的能力,從他的《白夜行》就可以看出,他非常善於佈局。”
“這次他故意把《圍城》的劇情設計成這樣,肯定有他的深意。”
“小說確實沒有明確的故事主線,很多情節都是瑣碎的,像是拼湊起來的一樣,但卻一點也不給人凌亂的感覺。”
“沒錯,因爲小說始終貫穿一條線——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蕭央對比喻的運用也已經登峰造極,他確實是個語言大師。”
“其次是心裡描寫,蕭央對於人物的心裡描寫同樣是大師級水準。”
在座很多文人都在討論《圍城》和《北國》這兩本小說,對蕭央的《圍城》幾乎都是讚揚和佩服。
李艾佳眉頭微蹙,她也看過《圍城》,她承認蕭央寫的非常不錯,但是她認爲自己未必會輸給蕭央。
鹿死誰手,現在還尚未可知。
電視機前的觀衆也在議論。
“《北國》的劇情更吸引我,但是《圍城》裡的那些妙語連珠卻更讓我難以忘懷,每每想起這些話,都覺得意義深遠。說實話,我現在也不知道到底該支持哪一部小說了。”
“確實,《北國》和《圍城》這兩部小說都寫的太好了,很難取捨。”
“我個人更看好《圍城》,因爲《圍城》確實更有深度。”
“呵呵,你高興就好。”
“沒錯,你高興就好,我估計你是蕭央的歌迷或者影迷。”
兩邊的讀者互相不服氣。
……
現場。
嘉賓和評委都入席了,投票和頒獎馬上就要開始了。
這次參加華夏文學獎的作品共有三十六部,評委們會一一打分,並且給出評語。
四十九位評委,都是小說界的泰斗,以前要麼是小說界的大佬,要麼是作協的前任副會長,評委組長更是前任作協會長!
這些人年紀都不小了,六十多,甚至七十多了。
投票打分已經開始。
打分環節結束之後,陸續開始公佈得分,第三十六,第三十五……
最後十名沒有公佈,進入了中途休息時間。
大家越發期待。
不出意外,《圍城》和《北國》果然進了前十。
這時,有工作人員過來通知前十名進入後臺。
蕭央微微一怔,跟着衆人去了後臺。
評委組長看着衆人說,“剛纔上面的領導打電話過來說,前三名在頒獎之前要上臺發言,主題只有一個,年輕人要沉得住氣,戒驕戒躁,虛心向老一輩學習,爲祖國做貢獻。”
衆人有些懵,上頭的領導發什麼瘋,怎麼突然讓人發言,而且還定了主題。
評委組長說,“剛纔有年輕人在國際學術交流會上頂撞老一輩的學者,影響很大,上面說要借用華夏文學獎頒獎的機會,糾正一下這種不正之風。”
蕭央他們都忍不住拿出手機來看了起來,新聞果然出來了。
就在剛纔,國際學術交流會上,確實有人頂撞了老學者,似乎是因爲那位老學者自己說錯了,但是倚老賣老,打壓別人。
但是也有另外一種版本,那個年輕人趾高氣揚,頂撞老學者。
到底誰說的是真的,誰也不知道,不過那年輕人的前途肯定沒有了。
突然,蕭央看到袁志玲居然公開支持那年輕人,臉色不由一變,這是怎麼回事?袁姐認識她?
這時評委組長說,“記住,褒揚老一輩學者是關鍵,你們利用接下來的時間,好好的想一下發言稿。”
蕭央他們離開了後臺。
回到座位上,蕭央當即發消息問袁志玲。
袁志玲回覆消息:“她是我以前的學生,她沒有錯。她頂撞的人,前幾天其實一直在暗示她,這人根本不配做一個博士生導師!”
蕭央無條件相信袁志玲,沒有多問,暗示什麼他懂。
這時評委們把第十和第七的分數也公佈了,同樣沒有《圍城》和《北國》,也就是說這兩部小說進了前三名。
前三名的分數還沒有公佈,因爲現在多了一個發言環節。
蕭央,李艾佳和另外一箇中年人武雷。
武雷笑着說,“我先上去吧。”
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是第一,大概率只可能是第三,所以決定先上臺發言。
他發言的題目是“師如父母”。
現在國際學術交流會的事鬧的沸沸揚揚,大家一聽他發言的題目就知道剛纔他們爲什麼去後臺了,肯定是上面的領導發話了。
無論是現場的人,還是電視機前的觀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非常不高興,事情都還沒搞清楚呢,你們憑什麼給人家一個姑娘扣上這麼大一頂帽子?
“人家正在讀博,被你們這麼一弄,估計博士都沒辦法念下去了。”
“就是,搞不好她承受不住壓力,還會輕生,如果真是這樣,你們承擔得起責任嗎?”
“別亂說了,據說那個博導的來頭很大,背景不凡,一般人惹不起。”
“那女孩公然頂撞他,不給他面子,他當然要給那女孩子好看。”
“這人的心胸也太狹窄了吧?”
“我聽到的怎麼是另外一個版本?好像是那個女孩惱羞成怒,所以故意在學術交流會的時候給那個博導難看。”
“我聽說的也是這個版本,到底哪個版本纔是真的?”
“作協這幫人真是沒有骨氣,真相還沒大白天下呢,他們就急着拍馬屁了。”
很多人不爽。
現場,臺上,武雷已經發言完畢,通篇都是歌頌老一輩學者,然後借用各種典故教育年輕人應該虛心向老一輩學習。
很多高校的學生們不爽了。
“合着我們被你說的一無是處啊?只知道耍橫?只知道惹是生非?那些老傢伙就一定是對的?一定是最有學問的?都值得我們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