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

燕王朱棣引兵殺到皇宮,時皇宮火勢滔天,燕王朱棣一邊命令士兵全力救火,一邊圍住皇宮,叫不要走漏了建文帝和馬皇后,大火三日後撲滅,遍尋灰燼,只尋得一燒焦女屍,模糊不能認,有頭旁后冠確定是馬皇后。程濟下令宮中各處放火時,已散走了在宮裡議事的大臣、妃子、宮女和太監。朱棣見走掉了建文帝,不覺惱羞成怒,將抓住的十七個太監叫來,一一拷問建文帝下落,凡搖頭不知,便一劍梟首,一連殺掉了十六名太監,只剩最後一名太監還未叫來問話,燕王朱棣以爲太監口中一無所獲,索性要將這最後一名太監也一併殺掉,哪知這名太監上前,見前面的太監均已被殺,趕緊跪下,言知道建文帝下落,燕王朱棣大喜,叫趕快尋來,該太監起身背起地上一太監的屍首,去燒燬宮殿的一角,拾焦木將屍體燒的只剩骨架,言是建文帝屍。於是燕王朱棣昭示天下,言建文帝、馬皇后蹈火自焚,有內伺太監認屍和后冠爲證。並下令厚葬,在燒燬的奉天殿上設靈堂祭奠三日,請高僧唸經超度,每日一位燕軍大將主祭,命所有建文朝臣全身素縞爲建文帝、馬皇后守靈三日,時只有二十四位建文朝臣附了燕,他們素縞跪於靈堂內,另有朝臣、兵將數百人縞服跪於靈堂外,以示不附於燕,大學士方孝孺既未附於燕,又未縞服來靈堂外跪守,燕王聞之甚怒,但隱而未發。祭奠的第三日申時,翰林修撰吳溥的兒子吳與弼一身素縞闖入靈堂,在二十四位附燕的建文朝臣中,一把抓住胡廣胸襟,哭着道:“你與解修撰力陳大義,慷慨言忠,說的我父親和王叔捨命,爾等卻來附燕,你們有何面目在此爲先帝守靈?”吳與弼年尚幼,還沒有跪着的衆朝臣一般高。

解縉、王艮、吳溥、胡廣四人同爲翰林修撰,且比鄰而居,城陷前一晚,四人在吳溥家相聚,解縉陳說大義,胡廣亦奮激慷慨,王艮、吳溥卻流涕不言。解縉、王艮、胡廣三人去後,吳溥子吳與弼年尚幼,嘆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獨王叔死耳。”語未畢,隔牆聞廣呼:“外喧甚,謹視豚。”溥顧謂與弼曰:“一豚尚不能捨,肯捨生乎?”須臾艮舍哭,王艮已飲鴆死矣。城陷當日解縉馳謁燕王,燕王大喜,縉薦胡廣,召至,叩頭謝。城陷當日夜,吳溥與妻兒訣曰:“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吾不可復生矣。”說吧一頭觸牆而死。吳與弼和母親將父親的屍體運去城外安葬回來,聽聞解縉、胡廣城陷當日就附了燕,心中十分憤怒,於是瞞了母親,買了縞服穿上來闖靈堂。

這日燕將主祭官是極負盛名的燕軍大將李遠,李遠不但武功了得,而且計謀超羣。建文三年五月,燕王領兵駐大名,盛庸領兵駐德州,盛庸派吳傑、平安扼燕餉道,燕王亦派李遠南下焚王師糧械。李遠令士卒易王師甲冑,混雜於王師當中,插柳枝於背爲識,盛庸德州軍糧餉軍械皆屯于徐、沛,李遠軍過濟寧、谷城,直至徐、沛,王師不之覺也。徐、沛糧艘所在盡焚,軍姿器械俱盡,京師大震,德州軍遂缺糧械。李遠兵還,盛庸派兵擊之,復爲李遠伏兵所敗。李遠之機智謀略,窺一斑可見全豹。李遠見一八九歲孩童素縞來闖靈堂,亦是不敢大意,一邊令人控制住孩童,一邊馳報燕王,燕王親臨靈堂,問明乃翰林修撰吳溥子吳與弼,又聞吳溥觸牆殉了建文朝,心中怒甚,靈堂外縞服跪着的不是還有百餘建文朝臣不服於燕嗎?這不正好可殺雞敬猴?於是燕王下令,殺吳溥全家,啓吳溥屍鞭屍三百,將吳溥父母妻兒並吳溥屍一起焚屍棄野。吳溥父母俱在,均年過七旬;有一妻一妾,妻年三十二,貌美慧嫺,妾年二十一,青春姣好;有孩子三個,與弼爲長,妻出,年八歲,次爲女,妻出,年五歲,再次爲子,妾出,九個月大,哺乳中,因戰亂未及上戶,還沒正式取名,只有小名喚曰‘盼兒’,盼戰爭停息,盼生活平安。吳溥有一妹,一歲時高燒致啞,年二十二,耳聰貌端,已談好了婆家,不是戰爭所累,三年前已嫁爲人婦,因是隨父母跟了吳溥一家過,這次也被殃及,還有吳溥家的下人和奴僕,一共二十三人悉數拉到市槽斬首,路人無不爲之悲慟者也。時正值六月伏天,吳溥屍已腐爛的極甚,但仍被撅墳鞭屍,因臭氣熏天,鞭屍時腐肉橫飛,行刑者都溼帕捂鼻,頭戴斗笠,每人鞭屍十次跑開,三百鞭後吳溥屍只剩一副骨架掛之樹上,置吳溥父母妻兒屍於骨架下,大火焚屍棄野,其餘人皆草草掩埋於郊外荒嶺。不服於燕的建文朝臣全被士兵押了觀看整個行刑,絕大多數建文朝臣心被震懾,不願殃及家人,紛紛附了燕,只少數建文朝臣選擇殉了國。燕王朱棣甚是得意。

燕王朱棣葬建文帝假屍、馬皇后屍於興宗孝康皇帝陵園內,然後佈告天下,以示恩寵。興宗孝康皇帝乃建文帝之父朱標是也,朱標病逝,太祖諡爲懿文太子,建文繼位,封父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文行至安慶,被一個青年書生看到,哭的險些昏倒,該青年書生名曰黃觀,字瀾伯,又字尚賓,池州府貴池縣人,洪武二十三年,黃觀以貢生入太學,同年八月鄉試中解元,次年二月會試中會元,八月殿試策論以:“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擾,邊境無虞。”而高中狀元,是明朝開科以來第一位連中三元者,黃觀連中三元前的三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亦均是獲的第一名,時人讚譽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洪武年間授翰林修撰,建文帝繼位,升任右侍中,參與重要國事奏議,深得建文帝信賴。夾河之敗後,黃觀主動要求外出募兵,時齊泰在廣德募兵,黃子澄在蘇州募兵,練子寧在杭州募兵,他則去了九江募兵。一個書生,於王師累敗之際,募兵何其的艱難。黃觀每天走村串戶,陳說國家危亡匹夫之責任,他的慷慨激昂並沒有換來多大的效果,大半年過去,他所募之兵還不足一百。當他聽說靈璧之戰失敗,燕軍星夜趕往京城,京城危在旦夕後,他義無反顧的帶着他所募的幾十個兵去往京城支援,他不是不知道他們要去面對的是一羣虎狼之師,他也知道自己只是一介書生,沒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韜略,也沒有三個回合就能挑落敵軍大將於馬下的超羣武藝,他帶着幾十個毫無戰場經驗的新募之兵去京城已經是於事無補,但他無論如何都要去京城支援,他有書生的勇氣和大義,他帶着所募之兵行至安慶,看到了京城陷落,建文帝蹈火自焚並葬於興宗孝康皇帝陵園的告示,他大哭一場後,解散了所募的幾十個兵,去做了忠於建文朝的一個書生應該做的事情。黃觀娶了妻但沒納妾,夫妻恩愛,有兩個可愛的女兒,還沒有兒子,黃觀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一個很有氣節的女人,她會在京城陷落時帶着兩個女兒殉國,黃觀想的一點也沒錯,城陷之時,他的妻子理了理妝容,帶着兩個女兒走上淮清橋,從容的跳下。因爲黃觀的妻子心裡明白,在外募兵的自己的丈夫一旦知道了京城陷落,一定會選擇去殉國的,那時他們一家人就又可團聚了。黃觀爲妻女招了魂,沐浴更衣,穿戴整齊,去到羅剎磯,在江邊的石壁上留下遺言:

生既已矣,未有補於當時;

死亦徒然,庶無慚於後世!

然後跳江殉國。

那日溥洽打聽到盛庸去了廣德,徐輝祖去了濟南,薛通主張去廣德,程濟主張去濟南,問建文帝主意?建文帝左右不能決,溥洽、葉希賢、楊應能覺得去濟南要好,於是大家決定北上濟南就鐵弦,楊應能天黑時找來一條漁家的蓬船渡大家過了長江,找了一家客棧歇息,第二天喬裝北上,建文帝、常愛妃扮成一對富商夫婦,程濟扮管家,薛通、楊應能扮家丁,葉希賢扮成了道士,溥洽依舊和尚打扮,一僧一道跟了富商夫婦結伴北行,一路跑前跟後的照應,還算順利。這日行至安徽境內,遇到一夥強盜攔路搶劫,將程濟、薛通手上的兩個包裹搶了去,薛通手裡的包裹內是他的那張弓和十餘支箭,程濟手裡的包裹內是大家的換洗衣物,還好皇帝玉璽和金銀珠寶被程濟藏於貼身處,沒被強盜發現。建文帝從小宮中長大,從沒接觸過外面的世界,即位以來他銳意文治,常與方孝孺討論《周官》法度,軍事皆取決於齊泰、黃子澄,他希望把自己的國家建設成國泰民安,哪知第一次出宮便遇盜賊,和他理想中的國泰民安相去甚遠,他想上前呵斥盜賊一番,讓程濟給止的住了,等盜賊走遠,程濟道:“一個個潔面神滿,哪裡是山野盜賊了呢?分明是一羣衙門當差的趁亂出來搶劫。”建文帝聽說,無言的垂了一回淚,大家不敢走大路,盡擇荒僻小徑而走,當夜宿於一半山腰的農戶家,農戶家裡只有老翁和老婦兩個人,老翁臥病在牀,老婦已是滿頭白髮,佝僂腰背,問及家裡何以就兩個老人?老婦哭着道:“我大兒子鄭村壩之敗時戰死了,大兒媳帶着孫子回了孃家,二兒子未及娶親,隨平安將軍靈璧之敗後不知去向,有說戰死了的,有說隨平安將軍被燕軍俘虜了的,有說隨敗兵去濟南投鐵弦了的,也不知哪個說法是真。”建文帝聞言滄然而泣,老婦擦淚道:“先生年輕且富,應該未被這場戰爭拖累。”說的建文帝哭的已至悽慘。程濟、溥洽等人好不容易纔勸的住。老婦煮了半鍋菜羹來招待大家,有些澀,建文帝和常妃勉強嚥下半碗。老翁、老婦家就兩間茅屋,老婦用舊牀單當簾子將將老翁、老婦居住的那間茅屋隔開小半間給建文帝和常妃住,其他人住了另一間茅屋。睡至半夜,建文帝被飢餓鬧醒,身旁的常妃睡的倒還安穩,自出宮以來,一路上有扮僧道的溥洽葉希賢打點,吃住還算得體,今晚算是建文帝有生以來吃住最差的一晚,建文帝只覺飢腸轆轆,額前金星亂舞,他害怕驚醒了常妃,又怕驚擾到簾子那邊的老翁、老婦,他只得強忍的躺着。突然老婦哭着道:“是二毛回來了嗎?你怎麼全身都是血呀?老頭子,快起來看,是我們的二毛回來了。”老翁道:“老婆子,你是又做夢了吧。”聽得老婦坐起的聲音,老婦道:“我剛纔又做夢了,夢見二毛活着回來了。”老翁道:“夢不都是反着的嗎?夢見二毛活着回來,說明他已經戰死了,你快起去燒點錢紙給他吧。”老婦起來屋角燒錢紙,嗆的老翁大咳,老婦瓦罐裡倒了一碗藥老翁吃了,才止住了咳,老翁、老婦睡後,建文帝怎麼也睡不着,他一邊流淚一邊暗忖:是我沒有管理好這個國家,引發了戰亂,才讓老百姓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宮中火起,我爲什麼不跳入火中自焚?以謝天下!建文帝后半夜全是在流淚自責中捱過來的,身旁的常妃倒是一夜安睡,自出宮以來,常妃在擔驚受怕中,沒有睡過一夜的好覺,今夜的茅屋,卻讓她睡的安穩。天剛露出魚肚白,溥洽便來催建文帝常妃起來趕路,建文帝起來簾子那邊見老翁老婦睡的香甜,叫程濟拿了一兩銀子放老婦枕邊,一行人不辭而別,擇小路向北疾行而去。

走了約莫一個時辰,見前面有一集市,帝讓溥洽集市打探消息,順便買些吃的,溥洽僧人打扮,因太祖出身寺廟,僧人在社會上地位崇高,溥洽集市轉來,對建文帝和衆人道:“此乃滁州境也,滁州知府徐策,洪武二十四年舉人,靈璧之戰曾帶兵襲擾燕軍,誓言效忠陛下,滁州府衙離此不遠,我等可擇大路速往滁州府,請徐策派兵馬護送我等疾馳濟南,陛下便可以皇帝的身份傳檄安徽、河南之兵濟南救駕,傳檄關外、山西之兵進攻燕京,知會廣德、蘇州募兵的齊泰、黃子澄,說陛下到了濟南,叫他們堅持抗燕,若能燕京得手,或許可有轉機。”於是大家拿了溥洽買來的饃,邊走邊吃,盡擇大路急行,走了大約兩個時辰,在一個小山頭前,被山後轉出的一軍攔住去路,爲首之將頭戴銀盔,身穿鎧甲,騎着一匹白馬,拿了一把尖刀,大聲道:“我乃滁州指揮司使孟浪是也,殺了滁州知府徐策,自領府事,知道爾等乃朝廷重臣,正好抓了燕王面前立功,把這些人全都給我拿下。”他尖刀一指,手下衆兵一擁而上,將建文帝一行全部拿下,從程濟身上搜出了銀子和御璽,孟浪笑的道:“原來建文皇帝在此,我等燕王面前立下不朽功勳矣。”靈璧之戰失敗後,孟浪見徐策誓死效忠建文帝,便將徐策殺害,自領府事,並趁亂派手下士兵喬裝盜賊,四處搶劫,昨天搶得薛通的包裹裡,見是朝廷禁軍的弓箭,知是朝廷重臣入境,今天便親自帶兵來攔截,竟然抓獲了建文帝。孟浪命將建文帝一行反剪雙手捆了,押了向滁州府進發,行不數裡,被路邊高粱地裡衝出的十餘騎截住廝殺,爲首大將只一個回合便將孟浪挑落馬下,一槍斃命,其餘衆人亦被殺散,爲首大將翻身下馬,爲建文帝割開繩子,跪拜道:“臣徐輝祖救駕來遲,使陛下受驚,臣罪該萬死。”建文帝扶徐輝祖起,道:“我疑將軍,不能盡用,將軍不恨,還捨身相救,將軍乃真忠臣也。”君臣抱頭痛哭,各訴原委,原來徐輝祖爲救盛庸,身被數創,其中大腿一處的槍傷最爲嚴重,因半道發炎潰爛,不得不停下來治療,在一秀才家裡,聽秀才家丁說孟浪劫了數位建文朝臣,便不顧傷痛,領兵來救,不想救下的卻是建文帝一行。徐輝祖聽說建文帝一行也是要北上濟南就鐵弦,於是合在一處北行,程濟從孟浪身上拿回了銀子和御璽,徐輝祖又就近的集市上弄了數匹馬來,大家騎馬策行,於官道上揚起一路塵埃。建文帝等能否順利去到濟南就鐵弦,然後檄兵勤王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四回:慘殺戮震懾緘民口 蜀道難西南有祥瑞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九回 敕番邦永樂言加兵 離險境建文北入蜀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八回 尋帝蹤給事宣密詔 使巧計主錄陷囹圄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二十一回 躬垂詢永樂釋溥洽 親修卷建文助慧一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二回:假帝屍厚葬淆視聽 喬北上陷危遇忠臣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十回 下西洋占城助徵夷 遇劫匪江邊重操弓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五回:存忠義永樂斂猖狂 入黔地建文落困厄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二回 耀海外鄭和弄韜略 躲盤查薛通沉弓箭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三回:殺書生燕王篡帝位 北受阻建文向西行第一回:破京城燕王呈兵兇 焚宮殿建文忙出走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七回 息將怒永樂追封賞 謀復國建文設柳營第十七回 固北陲永樂議遷都 得資助建文始結宅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四回 置交趾二將封國公 開埠市三臣立商號第十六回 徵漠北五將同戰歿 隱帝跡七忠共殞命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九回 再徵漠永樂敗瓦刺 重回鄉建文悉後人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六回 思前朝蘇州現寨令 厚親恩西平閃用兵第十三回 會貢使永樂揚弘德 尋安身建文歷名剎第十八回 通重洋太監縱奇兵 謀逐鹿書生獻妙策第十一回 徵安南永樂失愛將 阻追兵建文得忠臣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第二十回 涉立儲解縉遭雪埋 出中原程濟露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