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國王倚做在真皮座椅上,一副慵懶的樣子,楊陽他們剛進來,瑪雅就立刻跳起來,她又變成了另一個樣子,她眨着藍色大眼睛,一副調皮的模樣,歪着頭說:“我給你們找了一塊肥沃的土地,我帶你們去看看。另外,我這裡有足夠你們能吃喝一陣子的東西,你們先用着,等你們生產出產品再還給我。”
瑪雅帶着他們直接去了卓瑪的家,她指着離草屋很近的一塊草地說:“喏!那兒就是你們的土地,在這兒沒有生產出的農產品就沒有東西可以兌換。不像你們國家,能用金錢換取任何東西,甚至包括生命。我們這兒金錢是行不通的,必須好好勞動才能生存下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在我們這兒沒有。”
“我再讓我的侍衛普旺叔叔給你們送幾隻奶山羊來,那可是國庫裡的東西,等你們養的多了,再還給國庫。”
不一會兒,普旺牽了六隻羊過來,原來每人一頭的,這下蕭瑩高興了,“我的任務能不能放羊?”
“好啊!我的任務給你們每人用羊毛織件衣服怎麼樣?”小芳也自動攬活幹,她是學服裝設計的,對衣服當然在行。
“那我負責生火做飯怎麼樣?”柴蘭也自動找活幹。
剩下的大男人沒辦法,他們只有種地嘍!
這裡的生產工具也許是世界上最原始的了,現在的季節也不能種什麼糧食了,楊陽這時想起來,他在家鄉的時候,每逢伏天,父親都會種上一些蔬菜,在落後的農村也是一道美味的菜餚。他馬上去瑪雅那裡借蔬菜種子,但瑪雅說,他們向來不知道蔬菜是什麼。楊陽問她,這個季節到底能在地裡種什麼,而她的回答是,什麼都可以種。
楊陽鬱悶地問瑪雅,風洞什麼時候再開,她回答,也許半年,也許一年,反正不確定,那得看季節變換能否引起風力旋轉。
楊陽回到卓瑪家裡,爺爺拿着普旺送來的東西說:“孩子們,我們這裡都講究自力更生,我款待了你們幾天,你們也該自己做飯吃了。上你們自己的封地裡去生活去吧!”他說着,拎起普旺送的東西,攆着楊陽他們來到瑪雅爲他們指的地裡。
楊陽趕緊說:“爺爺,我們沒有被褥,沒有鍋竈,一應生活用品都沒有,我們自己怎麼吃飯?”那就看你們的本事了,我們這兒的人像卓瑪這麼大就會自立,更何況像你們這麼大的人了,難道你們在你們國家都是指望別人養活的?”
“我們都是靠父母養活的,等我們結婚了,還要父母爲我們買房子,看孩子,買車子。”錢寶寶無限嚮往地說,他現在很想念自己的父母,有父母的照顧的日子是最幸福的。
“那你們靠着父母養活,難道你們是寄生蟲?或者你們在盤剝父母?這就不對了,你們這麼大了,也該懂事了,還一味地剝削父母的勞動果實,你們於心何安!”爺爺真生氣了,他不明白中原有什麼好,甚至連自己的兒子兒媳都背叛了整個家族,去了他們的國家。
晚上,柴蘭薅了一些乾草葉子,又去胡楊林找了些幹樹枝,就在他們的封地裡升起了火,楊陽拿着用自己心愛的鋼筆換來的鍋,做起了米飯,沒辦法,這裡沒有蔬菜,只有用大米充飢了。
小芳撿拾着大米里的雜質,竟然看到了裡面的稻子!這個發現讓他們興奮了好一會,楊陽拿着好不容易在大米里撿的稻子,用他隨身帶的水果刀在地上剜了幾個洞種上,他們幻想着稻子正在發芽,說不定明天就能抽穗結果。
“你們看,我們像不像魯濱遜漂流到了無人荒島的經歷?”楊陽感慨地說。
“比他強多了,至少我們現在還有吃喝,還有這麼多幫助我們的人。趁着大好月色,我們也篝火晚會吧!”柴蘭提議。
火紅色的篝火升起來,他們今天晚上也沒地方去,索性圍火歡歌,惹得附近的鄰居都來湊熱鬧,這讓本來清淨的封地熱鬧起來,熱情的鄉親們本來就很好客,紛紛回家拿來羊肉葡萄酒來湊熱鬧,他們看着外界來的年輕人也很有朝氣,他們也願意幫助他們。
“各位鄉親,明天你們能幫我們蓋個房子嗎?我們也許在這裡住上一年半載的,總不能天天在露天裡睡的。”錢寶寶一見有這麼多人,他是見縫就鑽。
“好啊,我第一個來幫忙。”爺爺和卓瑪不知什麼時候也來了,他們是放心不下他們呀!
半夜的時候,鄉親們都回去了,他們都答應明天來幫忙。夜深露重,楊陽他們也不覺乏了,他們互相依偎着也睡着了。
他們還沒睜開眼,忽然被一陣乒乒乓乓的聲音驚醒,他們只覺得眼前一片黑暗,等他們反映過來的時候,他們的頭頂上已經升起了一座蒙古包。
原來瑪雅國王不忍心他們受苦,早早地派人來給他們建起了蒙古包,讓他們暫時在這裡居住。
同時普旺叔叔傳話:“凡是年滿十七歲的人都可以去參加聖女節,再過幾天就是我們這裡的狂歡節,也就是你們所說的年。等過完年的第二天就是聖女節。你們都可以參加。”
“是男女都在一起洗澡嗎?”錢寶寶好奇地問。
“是!但必須年滿十七週歲。”普旺肯定地說。
“好耶!我一定去參加!”
“你敢!你去我也去!哼!”小芳最看不得錢寶寶花心的樣,她真想當着這麼多人的面扇他兩個嘴巴!
“我看我們都是成年人了,參加又能怎麼樣?不如我們去體驗一下吧,既然他們每年都有,想來不是什麼黃色的事吧?”楊陽最後拿定了主意,這讓他們又緊張又興奮了好幾天。
這期間的他們,學會了擠羊奶,而且他們有個重大發現,這裡遍佈能吃的野菜,而且營養價值還挺高,他們打算開闢這條投資少又能換取生活用品的財路,以此來度過在樓蘭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