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

龐統本來不應該出現在公安的,真的。

在輔佐諸葛亮北上平定羌亂後,龐統跟諸葛亮,張溪一起制定了北伐的實際戰略,但之後,並沒有留在關中,而是回到了成都。

沒辦法,諸葛亮選擇留在了秦州,隨時準備帶領北軍入關中北伐,朝中總要有人站出來主持朝政。

丞相不在了,剩下官職最大的人,一個是尚書令法正,一個是侍中龐統。

而很巧,這兩人,是如今朝中最大的兩股勢力,益州派和荊州派的代表人物。

嚴格說起來,法正算是東州派的,但問題是,東州派和益州派,經過這麼些年的調和,基本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東州益州之爭,不過是內部的事情,在面對荊州派時,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益州派。

不然就沒法跟勢力龐大的荊州派對抗了。

畢竟,這個時候荊州可沒丟,荊州派的人才儲備異常豐富,只要朝中有需要,荊州人隨時可以入川爲官。

所以嘛,如果就留法正一個人在成都主持朝政,龐統和諸葛亮也不是太放心。

畢竟,法正這個人吧,能力是非常出衆的,但他的性格也是個問題.睚眥必報啊!!!

就算諸葛亮能放心,龐統都不相信法正能做到大公無私,尤其是在針對荊州派方面。

諸葛亮是中立派,但他身上的荊州派痕跡也很重,當然最重要的是,即將北伐的時候,龐統和諸葛亮都不希望朝中出現什麼動盪,因此龐統回去成都坐鎮,制衡益州派,也是一種必然。

但是吧,就這麼把一個天下一流的軍事天才當成制衡朝政的工具,不僅諸葛亮覺得有點浪費,連龐統自己也不答應啊。

所以,龐統回到成都後,還有一個任務——聯絡鎮守巴東郡的陳到,讓他做好策應荊州,防備東吳偷襲的準備。

本來這事兒,不需要龐統親自出馬去到魚復督戰,讓陳到自己處理就可以了.陳到只是爲人爲官低調,不代表他沒有能力。

但是呢.龐統坐不住啊。

尤其是在關中打成一鍋粥的情況下,龐統和法正兩個人,每天面對這前線傳回來的軍報,看的是心癢癢,恨不得自己立刻前往前線,親自對戰事出謀劃策。

再加上隨着北伐的逐漸進行,入侵關中的魏軍被再次趕回關內後,這倆人實在是坐不住了。

一方面,戰事馬上就要進入到關鍵的進攻洛陽階段了,以如今的局勢而言,這簡直是最好的建功立業的機會,自己卻只能坐鎮後方.兩人都有些心有不甘。

另一方面隨着戰事的順利發展,前期因爲戰事不利而造成的朝中不安,現在也已經平息了下來,這兩人繼續留在朝中安定朝政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再一個.當今天子也已經二十出頭了,總不能一直就這麼在自己等人的羽翼保護之下,也該試着掌控一下朝政,增加一下自己的威望了。

諸葛亮也好,法正,龐統也好,都沒有想過要當權臣,一手遮天.比起這事兒,平定天下,報答先帝知遇之恩,最後名留青史,纔是他們最希望的事情。

所以,眼看着朝中沒啥重要的事情了,後勤補給各方面都有了專人負責.兩人商量了一下,決定一個去漢中,督導軍糧運轉,一個去巴東,巡查地方防務,防止東吳偷襲。

漢中太守是李嚴,那肯定是法正去漢中比較合適,巴東郡要做好策應荊州的戰備,自然是龐統去比較合適。

這倆閒不住的,給劉禪上了一封疏奏,把朝政丟給劉禪,又給劉禪安排好了郭攸之,譙周,董允,馬謖等人輔政,就各自帶着自己的親衛上路了。

對此,劉禪其實也頭疼,他其實挺喜歡幾位叔伯父等幫他處理完朝政的,這樣他就不用那麼費心費力了。

但是吧.好歹是個皇帝啊,親政這種事,總是劉禪應該做,而且必須去做的。

因此,劉禪只能是硬着頭皮把這事兒給接了過來,但同時,劉禪也沒忘記自己到底是個皇帝,也給自己搞了一點小特殊。

法正去漢中,帶上了張飛的長子張苞,龐統去巴東,帶上了姜敘的侄子姜維。

這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曾經都是劉禪當太子時的太子舍人,現在都是中宮謁者.妥妥的劉禪自己的班底。

簡單來說,就是劉禪希望法正和龐統兩人,帶着自己的班底,在可能的情況下,讓他們建立功勳,將來好升官重用。

好歹也是大漢天子了嘛,總要培養一點自己人,將來用起來才能順手嘛。

法正和龐統其實都明白劉禪的用意,自然也是欣然同意,一人帶着一個出發。

法正帶着張苞去漢中這個先不說,先說說龐統帶着姜維一路往東,前往巴東郡。

這一路上,龐統是真的,越看姜維覺得越喜歡。

一方面是因爲姜維確實天資聰穎,對軍陣之道理解的很快,而且還能舉一反三,經常提出一些讓龐統都需要仔細琢磨後才能做出的回答。

另一方面姜維的性格脾氣吧,讓龐統覺得,跟自己有點像,但又不是太像。

姜維對兵法軍陣之道非常的感興趣,但對政務俗事,卻往往缺乏關注,這點,跟龐統很像。

不是沒那個能力處置好這些政務,主要是對這些政務真的提不起什麼興致來,最喜歡的還是兵法謀略.兩個人在這點上,是相當的合拍。

但是呢,龐統又發現,姜維跟自己不算太一樣,相比於自己隨性的性格,姜維似乎顯得要一本正經的多,而且爲人處世也是一板一眼的,有點某個人的影子。

這是兩人不一樣的地方,可龐統覺得,也不是沒有“挽救”的可能。

因爲通過這幾天的相處觀察,龐統還是發現了,姜維這個人的本性不是他現在表現出來的樣子的,

姜維的本性,在龐統看來,多少是有些膽大妄爲的,但他現在的一言一行之間,卻總是在刻意的模仿這某個人這是在人爲的壓制着自己的本性而已。

這不行,這很不好那個死魚頭已經讓人看着很不爽了,不能再讓那個死魚頭把好好的一個孩子給教壞了。

嗯,順帶一提,死魚頭的這個稱呼是張溪那小子私下裡傳出來的,龐統一聽,沒任何來由的就覺得賊合適。

不管怎麼說,龐統是不樂意看到一個明明膽大包天的孩子,硬生生去學諸葛亮那個做派.那不是浪費自己的天賦嘛。

所以啊,這一路上,龐統不停的跟姜維說話,聊天,甚至傳授自己所知的兵法謀略,試圖“挽救”這麼一個即將“誤入歧途”的少年。

順帶的,也跟姜維大概的評價了一下,在他眼裡,大漢諸名將名臣。

這是龐統的老本行了,年輕的時候,龐統就是以擅長品評人物而出名的。

其他人其實沒什麼好講的,像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人,成名之久,天下早有公論,龐統也說不出什麼新鮮的東西來。

因此,龐統主要是跟姜維說了一下最近這十幾年才功成名就的人物。

首先一個,自然是諸葛亮沒辦法,諸葛亮這些年的名頭太響亮了,而且姜維這小子明顯就非常的崇拜諸葛亮,龐統爲了把姜維掰過來,肯定要說一點諸葛亮的“壞話”的。

“孔明爲相,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事無大小,皆已悉知,處世公允,無人不服。故此,才使得大漢政通人和,人鹹敬之。”龐統先是誇了一番諸葛亮,然後纔對姜維開始夾帶私貨,說道,“然孔明所言所行所爲,天下又有幾人能做到?!爲官之道,不求和光同塵,但也需掌握分寸尺度若無孔明之能,強學孔明之事,只會落個朝中無人幫襯,衆叛親離的下場而已汝尚且年輕,需戒之,慎之。”

簡單來說,在龐統眼裡,諸葛亮是能人,也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但像他那樣,事事以國事爲先,從不考慮人情世故,還能讓所有人都敬服,一般人是真的做不到的。

人嘛,活在這個世界上,總免不了有人情往來,而中國人,又是非常講究人情世故的哪怕再理中客,當事情發生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即使能理解諸葛亮的做法,也一樣會對諸葛亮的決定有埋怨的。

就像龐統和法正,他們跟諸葛亮之間的關係也算密切的了,但當益州派和荊州派之間有爭端,諸葛亮就算處事再公允,自認吃虧的一方,也依然會覺得諸葛亮太不給面子了。

雖然大家內心其實都清楚,諸葛亮的做法纔是最正確,最合適的但有時候嘛,口嗨一下總是免不了的。

這一點,也是龐統最佩服諸葛亮的地方。

不管是龐統也好,法正也好,即使他們不願意,但他們身後始終站着一羣人,一整個利益集團,他們雖然明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不對,但該爭取的時候,他們還是要站出來說話。

只有諸葛亮,能完全無視這些人情關係,完全站在朝廷的一面,做出最有利於國事的決斷,同時還能有足夠的理由來說服朝中的各派系,協調各派系之間的關係。

真的,沒這個能力的人,即使按照諸葛亮的做法去做,最後也只會被所有派系埋怨,甚至拋棄。

所以啊,龐統就是在勸說姜維,沒有足夠的行政能力,沒有足夠的人格魅力,還是不要輕易的事事都學着那個死魚頭去做,這樣只會給自己找麻煩。

當然,順帶的,也給姜維灌輸一下這個時代最正常的爲官之道.找對自己的立場,站穩自己的利益團體,爭取利益的同時也要知道妥協退讓,這纔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處世之道。

尤其是現在,姜維已經是天子看重的親衛班底成員了,有些事情,是不能跟諸葛亮那樣,完全站在國事的角度去考慮的,他現在是天子近臣,需要以天子的利益爲先。

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天子的利益跟國家利益是一致的,但有時候,其實也不一定的。

這種時候,姜維就需要找對自己的立場,學會替天子發聲,但同時,也要學會勸說天子妥協。

這對姜維的未來,是很重要的。

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89章 置地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74章 密謀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430章 任免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753章 餿主意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1154章 鏖戰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124章 僵局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1055章 水戰(三)第1111章 劃紅線第2章 面試第41章 應對第168章 解釋第194章 示範區第26章 找原因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646章 議事(三)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228章 戰與和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130章 攻城(一)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902章 折中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1092章 共議第456章 反攻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125章 借將第13章 吹牛第56章 學藝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49章 大勝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383章 分配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233章 佐官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305章 收取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