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政治性的頒獎典禮,本質而言都是一場分蛋糕的大會。——沃茲基?朔德
作爲由政府主辦的百花獎,自然也逃不過偉人的名言。今天這一整場的獎項,就是在《失戀33天》《辛亥革命》和《唐山大地震》這三者之間均勻分配。
但最佳影片不同,它自己的重要性就能比得上其它所有的獎項疊加,給誰都是對另外影片的不公平。所以,評委會想了個辦法,另設一個優秀故事長片獎,這樣大家就都開心了。
怎麼的,人家戛納除了金棕櫚,不是還有單獨的評審團大獎嘛,我們這是與時俱進。
所以,從06年的第二十八屆百花獎開始,優秀故事長片獎就出現了。而且,每次的得獎者都是兩個。今年,在《唐山大地震》獨得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之後,就把《辛亥革命》和《失戀33天》塞到了這個“優秀故事長片”獎裡。
至此,三部電影包攬了本屆百花獎所有的獎項。《龍門飛甲》《建黨偉業》《歲月神偷》幾部電影,從頭陪跑到尾。不過這幾部電影的主創人員也聰明,大概知道得不了獎,所以今晚上壓根就沒來。
百花獎的評委會也並不擔心什麼保護主義的評論,和其它獎項是評委會提前決定獲獎名單不同,百花獎每個獎都是現場的大衆評委投票產生的。
也就是從明面上來說,你得不了獎,唯一的原因就是人家不投你,和我們評委會沒有關係的。
沐茗纔不去想這裡邊有沒有貓膩呢,反正陪跑的又不是他。而且,《失戀33天》能拿獎也是好事,他昨晚背了五六分鐘的致獎詞總算是沒有白費。
和其他獎項是單人領獎不同,影片類的獎項領獎的都是一大羣人,基本上只要到場的和影片有關的人員都可以上去。畢竟從理論上來說,一部優秀的影片是所有人配合才能完成的,所以劇組的全體人員都具有享有這個獎項的權利。
兩部電影的到場人員分別從舞臺的兩端走上了階梯。沐茗這邊上臺的是四個人,文璋、白百合、王堯慶還有沐茗自己。不算少,但是和《辛亥革命》那邊十好幾號人一比,這規模就不大了。
雖然是同時獲獎,不過致獎詞還是有先有後。《辛亥革命》那邊站出來致謝的是導演張立,這位也算是國內影視界一流的導演了,不過主要是拍電視劇,而且還大多是正劇。
《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人間正道是滄桑》《少帥》《武動乾坤》……呃,最後一個不算。
大略的說了幾句,張立便退了下來。兩個劇組交替,接下來就該《失戀33天》這邊了。
“呼——”沐茗吐一口氣,看了身邊的文璋三人一眼,走到臺前。
幾乎在往前走的同一時間,沐茗就感覺全場的目光彙集到了自己身上,猶如實質。其實這種感覺在上臺的時候就有了,不過剛纔有人在前面擋着還不明顯。現在就剩自己,這種感覺頓時就清晰了起來。
事實上,這還真不是沐茗的心裡作用,這會兒臺下的觀衆和嘉賓確實都挺詫異的看着往臺前走來的沐茗。
無他,實在是沐茗有點太年輕了。不說和《辛亥革命》那邊頭髮花白的前輩演員們比,就是他這邊的文璋、白百合比,他看起來也年輕的很。
“這是誰啊?”
“是電影裡的演員嗎?”
“沒見過啊。”
“……”
臺下響起一陣嘈雜之聲,觀衆還好,畢竟不認識的人多了去了,他們也不怎麼關心。但嘉賓可不同了,能代替導演來領獎,還不是電影的主演,那說明地位在這部電影裡不會低。
這樣的人,按理就算沒見過,也該聽說過。就算自己沒聽說過,別人也總該聽說過。可現在大家左右互相問問,每個人都陌生的很,這就奇怪了。
沐茗根本沒注意到臺下的嘈雜,老實說,長這麼大,第一次在這麼多人面前說話,心裡還有點小緊張。不過,怎麼說這兩年見得市面也不少,所以外表少絲毫沒有表露出來。
“大家好,我叫沐茗,是《失戀33天》這部電影的製片人。本來這個獎項應該是滕化濤導演來領,不過因爲種種原因,他今晚很遺憾的沒有機會過來,所以由我來代替他領這個獎。”
沒有上來就直接致謝,沐茗先是簡單的一個自我介紹。要露臉,至少得讓大家先知道自己叫什麼,是幹嘛的才行。當然,也就是簡單的提了一句。
“謝謝《失戀》的觀衆們的支持,謝謝我們的大衆評審的看好。還有要感謝我們幾位主演的精彩演繹,才能讓這部電影獲得這個榮譽。我代表滕化濤導演以及劇組,謝謝大家。”感謝很短,幾句話說完,沐茗微微鞠躬,退了回去。
“哦,我想起來了。《失戀33天》當時好像說就是他找到原作者,然後立項拍攝的。我記得當時還看過一篇採訪還是新聞的。”
“啊,對對對。我有印象,好像也看過這個新聞。”
當時爲了宣傳,沐茗接收過一次採訪,然後完美還發了一波通稿,關注度挺高的。只不過後來沐茗一直潛水,所以很多人就慢慢忘掉了。但是現在一經提醒,很多觀衆又想了起來。
同樣的,嘉賓之間也有認識或者知道沐茗的。聽到身邊有人在問,也就把自己知道的信息簡略地說了一下。當然了,他們關注的重點,就和電影本身無關了。
“據說《失戀33天》這項目,就是他發掘立項的。”
“多大年紀啊?看着很年輕啊。”
“二十出頭吧應該。別看人家年輕,據說和光線的王總還有華藝的小王總都有聯繫,人家現在自己開了個影視工作室。”
“真的假的?這是哪家的二代跑出來玩的吧。”
“身份背景不知道,不過他那新成立的工作室,現在就有兩個電影項目,在和光線合作。”
實踐證明,一個消息口耳相傳的速度比網絡還要快。到臺上的領獎感謝結束下臺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對往自己位置走的沐茗點頭微笑示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