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

“韓岡編藥典,果然還是爲了氣學。”

雖說是事先有所預料,但當真確認了消息之後,楊時還是免不了要重重地嘆上一口氣。

韓岡在藥典中推介自出機杼的分類學,指正經書中的謬誤。這件事在儒林之中,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興起的風波,並沒有侷限在東京城中,很快便向四面八方傳播開去。

洛陽距離東京極近,得到消息也就隔了區區三五日,對早就在推測韓岡用心的程門弟子來說,正好是印證了他們之前的猜測。

“昨日伯淳先生赴司馬君實之邀,據說正是爲了此事,”謝良佐道,“不知道伯淳先生和司馬君實準備怎麼駁斥韓岡的謬論。”

“不能與韓岡就這些細節論辯。”楊時搖頭道,“真要與他辯駁,那就落入他陷阱了。”

“不知中立何出此言?”謝良佐疑惑地問着。

“敢問顯道,氣學中的關節是什麼?”楊時反問。

“……若是韓岡的這一脈,當是格物致知。”

氣學之中也有分歧,韓岡這一脈與轉投而來的呂大臨便不是一個路數。程門弟子對氣學之中的紛爭,看得也是比較清楚的。

“沒錯,正是格物致知。韓岡一直主張的格物致知,與伯淳、正叔兩位先生所言相異,專注於自然中的細微之物,由小證大,道自器中出。雖說格局小了,但其勝在淺近,能讓世人一試便知。如此一來,你當真要與其辯駁,就必須在器上取證據,否則就無法取信於世人。”

“……也不盡然。”想了一陣後,謝良佐搖搖頭,“自漢至唐,經書釋義本多歧,到如今都是各說各的。要想分出個是非對錯,要麼從細微出來,要麼就是放大了看。在細枝末節上,小弟承認的確是無法跟韓岡相比的。但韓岡一條一條地考訂諸經中的每一句話,其實還是落入了漢唐諸儒章句之學的窠臼,只是看着手法有些不同而已,本質是一樣的。”

“顯道不是明白了這個道理嗎?就是因爲這樣才難辦啊。”楊時笑了起來,“經典千年傳承,經多人傳抄,加之年久散逸,總有錯漏之處,韓岡就是盯着這些錯處做文章。加之先儒以己意解聖人之論,也是多有錯處,今儒對此說得太多了,韓岡從中着手,也是想以此來宣揚他的氣學。”

“但論經書,須觀其大略,察其要旨,尋究章句,並非正道!”

“自是如此。可世人眼光短淺者甚多,有幾個能一眼看到聖人的本意,經書中的要旨?”

謝良佐長聲一嘆,一時不知該說什麼纔好。

韓岡直叱《禮記》觸犯了程學的逆鱗。《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是程顥程頤都很看重的篇章,其代表的是孔子、曾參、子思和孟子這一脈道統傳承。程學一貫以承襲孟子道統爲目的,韓岡如此作爲,等於是在柴禾堆裡丟了一把火,不燒起來纔有鬼。

雖然氣學也在說《中庸》,而格物致知四個字更是出自於《大學》之中。韓岡攻擊《禮記》,看似是自伐根基,但楊時和謝良佐都清楚,韓岡這次對《禮記》下手,本質上還是在爭奪道統,並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大學》和《中庸》雖是出自曾參和子思,可將之收集起來,編訂入《禮記》的,卻是西漢的戴聖。韓岡的目的就是將《小戴禮記》中屬於戴聖的部分給剔除出去,明瞭聖賢之本心,或者更確切點的說,一旦他向世人證明了《禮記》中的錯誤,並將之歸咎於戴聖,那麼接下來,他就可以將這本經書中所有不合氣學要旨的章節和條目,說成是戴聖篡改,直接刪改了事。

“經文也好,註疏也好,到時候是去是留,全都得看他的喜好了。”楊時音調沉沉地說着。韓岡的膽魄和手段,實在是讓他驚懼。如此行事,可見韓岡根本就沒有將先儒放在眼裡,一切以自我爲中心。

謝良佐搖着頭:“都說要一改漢唐舊風,但做到韓岡這樣的,可是少見。就是王介甫,都不至於如此肆無忌憚。”

楊時冷冷笑了起來:“王介甫一直都在說要‘一道德,同風俗’,使學者歸一。他也不可能忍得下韓岡對《禮記》起干戈。”

“一道德,同風俗”這六個字出自於《禮記·王制》,王安石曾經說過《禮記》中多有後人僞作的篇章,但一道德的理論來源,依然要從被列入九經之一的《禮記》中取得。

韓岡想控制《禮記》的詮釋權,甚至刪改權,當然也是新學所不能忍受的。何況還有《詩經》一事,也是新學和氣學矛盾的焦點。楊時在新學上的水平最高,不過他對新學的鑽研,目的還是在其中尋找錯處,瞭解得越深,批評起來當然也越能一針見血。

只是眼下的當務之急,已經從新學變成了韓岡的氣學。釜底抽薪,不外如是。

楊時的一對眸子變得越發的深沉:“一旦給韓岡將藥典編成,不知會撿拾出《詩經》和《禮記》中的多少錯漏出來。正叔先生如今一改舊意,與伯淳先生同修《易傳》,便是爲了防着日後。”

程頤過去曾經與楊時說過,不要寫書,易分心,自是於道有害——“勿好著書,著書則多言,多言則害道”。但如今氣學與新學的紛爭愈演愈烈,王安石和韓岡翁婿二人爲道統相爭,程學也不能在外旁觀,儒門道統,那是絕不能讓人的。

“張橫渠舊年亦曾說,正叔先生‘深明易道,吾所弗及’。《周易》乃是儒門根本,順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盡事物之情,而示開物成務之道也。韓岡所學淺近,在《周易》上,可是差了許多。”

儒門一切的根基,還是在《周易》上。文王拘而演《周易》,八卦出自伏羲,但《周易》中的六十四卦的卦辭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則是出自文王和周公——“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前裡,蓋益易之八卦爲六十四卦”。

而文王和周公,是儒門崇拜的聖人,孔子最敬的便是周公,其爲《易》作傳,得《十翼》。所以《周易》其實是分成《易經》和《易傳》兩個部分,但不論哪個部分,都是儒門的根源。對聖人本意的疑問,都能在《周易》中得到解釋。

“窮天地之理,明聖人之道。皆在《易》中,待先生《易傳》一成,世間諸多異論,便一無所懼!”

……

韓岡最近很忙,《本草綱目》的編修他當然不能放手,但厚生司和太醫局中的事務,同樣也不能丟下不管。

京城中,一東一西的兩座醫院——本來從療養院改稱醫館,是爲了能有所區分,不過又容易和驛館、醫官這兩個詞相混淆,乾脆就改名成了醫院,這樣對韓岡來說也方便——已經修建得差不多了。

門診部、住院部、藥房,一衆屋舍都已經整修完工,並粉刷一新,裡面的醫療設施,也全都準備妥當,連備用的物品,也都分門別類地存放在庫房之中,並登記造冊。

醫院中的人手也準備得差不多了,醫官和醫生總計七十八名,其中的十幾名醫官,將會在兩座醫院中輪班出診,而剩下的醫生——太醫局生——則是被一分爲二,各自常駐在其中的一座醫院中。從之前的療養院繼承下來的護工,有一百六十餘人,也是按照醫院的不同分成兩個部分。還有醫院中的雜務,爲了更好地管理醫院,韓岡從厚生司中挑選了兩名老成的官員,在醫院中擔任院長。不過又爲此訂立了條例,只有對醫院的庶務和財務有管轄之權。人事權,確切地說翰林醫官、太醫局生們的任免權,還是在天子和太醫局手中。

這一個是爲了防止日後醫院成了院長一言堂,另一方面,也是免得與太醫局和翰林醫官院起紛爭,韓岡雖是提舉厚生司,但也兼提舉太醫局,一碗水要端平纔是。

在門診部的大門處,連醫官門診的牌子也掛了出來,雖然每十天才會在醫院中坐診一天,但給天子和皇親國戚治病的御醫們將會出診的消息早就傳遍了京城,每天都有人上門來詢問醫院何時纔會開張,都想讓翰林醫官們來看病。就算排不到御醫的門診號,讓太醫局生來醫治,也比江湖遊醫要強。

如今東京城中多少病家,就等九月初一,醫院正式開張了。

不過這些事,對韓岡來說,也只是日常的工作而已。真正掛在他心上的,這些事還算不上。

韓岡很清楚,隨着自己圖窮匕見,儒門各家學派,必然會有所反應。如果僅僅是爭於學術,韓岡倒不擔心,他能應付得了。但反擊的手段,可不一定會侷限在學術上。

馬融遣家奴追殺弟子鄭玄的典故,可是千載流傳。隋唐時的大儒孔穎達,也同樣遭受過同列宿儒的刺殺。眼下雖不至於會有人敢去刺殺韓岡,但其他的手段一樣能給氣學當頭一棒。

“千里鏡流傳於世,致人窺探隱私,又有私習天文者,干犯朝廷禁令……三哥,你難道準備爲此上本?”

“不是愚兄。”衝着蔡卞,蔡京微微一笑,“是張商英。”

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風(二)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九)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議(十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一十四章 廟堂(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六)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四)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七)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二)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四)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一)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