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

bookmark

徐緩而又平穩地行駛在大街上的馬車突然停了。車中閉目假寐的趙頵身子由着慣性向前一衝,立刻驚醒了過來。

“怎麼了?”身爲天子三弟的曹王趙頵很是不快地敲了敲車廂壁板,問着外面:“出了什麼事?”

跟在車旁一路步行的元隨隨即出現在車窗邊,彎着腰,“回大王的話,是前面的路被人堵起來了。”

“堵?”趙頵一愣神,透過車窗向外一張望,醜婆婆藥鋪的招牌便在眼前掛着,“這不才到踊路街嗎?離了皇城沒幾步,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攔在這街上?!”

“已經遣人去打探究竟了。”

過了片刻,一名騎手從前面馭馬返回,充作護衛的騎兵隊正聽了他的稟報,下馬後來到車前:“大王,是前面的樓子巷出事了,聚集的人太多,才連踊路街也一併堵上了。”

“樓子巷?”趙頵對這個路名沒什麼印象。

“南順侯府就在這裡。”元隨提醒道,“就是過去的張宣徽府,也就是七大王府。”

“哦!”得了下人的提醒,趙頵終於想了起來,“說什麼樓子巷,直說是楚王府不就得了。”

南順侯雖然是個新爵位,但南順侯府卻一點也不新。佔地也不小,整條巷子的北側只能看到一扇大門。曾經是仁宗皇帝賜予溫成皇后伯父張堯佐的宅子,再往前,便是太宗第七子趙元偁的楚王府。待到交趾國滅,又爲當今天子賜予李乾德母子安身。

從樓子巷中出來,向南是汴水,沿着踊路街東行,就是西角樓大街,擡頭就能看見皇城的西角樓,再往前一點,便是貫通京城南北的御街。

“這是爲了前日開封府中審下來的案子?”

“也不會有其他的事了。”元隨說道,“十幾條人命都是南順侯害死的,還有上百人受傷,蹴鞠聯賽也不得不停了,這些都要南順侯府給個交代。哪能讓他一死百了!”

昨天的《蹴鞠快報》上就有關於此事的報道,當時趙頵還在想齊雲總社的那一羣會首下一步會是什麼,原來就是欺負孤兒寡母來着。“……這麼快就鬧起來了?真是一點都不耽擱。”

趙頵笑着,心中有點煩。兩天前出面入宮幫人說話,似乎是畫蛇添足了。

“大王,是繞路還是過去將人給趕開?”同在車廂邊的騎兵隊正問話時表情木訥,不過趙頵聽得出來,他是在建議繞路,不要去招惹麻煩。

踊路街算是內城中很繁華的去處了,每天都是人來人往,樓子巷中鬧起來,也難怪看熱鬧的能堵上巷口。但這麼一鬧,沿街的商家不知有多少要跳腳。眼下前面堵滿了人,硬擠過去,是把渾水往自家身上潑。

哀樂聲從前方隨風傳來,趙頵坐在車中,透過掀開的車窗,還是聽到了一句半句。

竟然是堵在南順侯府門口哭靈!要是沒有人在背後指使,那些喪家當也用不出這樣的招數。開封府也在不遠處,但開封知府多半還沒有收到消息。齊雲總社在開封府衙中的影響力,將開封知府給架空估計還做不到,但將一些事情欺上瞞下,拖個幾個時辰,一天半天,倒是不在話下。當然,串供什麼的更是一點不難。

昨天的《蹴鞠快報》並不在手邊,但大體的內容,趙頵還能記得一點,而且之後他還讓人去打探了詳情。

在開封府的提審中,過堂的證人總計三十餘人。即有棉行喜樂豐隊的球迷,也有福慶坊福慶隊的球迷,還有事發當地的商家、住戶,甚至連路邊小店喝酒的酒客都被一股腦弄進了開封府的大堂。

這麼多的證人,都看到了李乾德向敵隊球迷挑釁的一幕。這一點無可厚非,否則也當不了證人。但奇就奇在他們的證詞如出一轍,沒有一點差異。

從道理上說,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趙頵身邊的一個精通刑名的清客直接就說了,絕對是事先串通好的。正常的案子裡面,就是證人在案發時並肩站在一起從頭到尾都看得分明,但他們過堂時陳述的口供,怎麼都會有一些差異在,沒可能如此清晰明白。

只不過,趙頵可沒有幫南順侯府說話的打算。先不說降臣的身份,孤兒寡母離鄉背井,讓趙頊很是照顧他們。眼下更是因爲老實做人,被賜予了城中的清靜花園。只是李乾德身死,他的宅子估計也要便宜他人了:“南順侯這一回看起來要絕後了?”

“大王有所不知。南順侯還留了一個剛出生的兒子,應該能承宗祧。”

“哦?是嗎?”趙頵嘆了一聲,“想不到還留了一個。”

“其實實在不行,京城中還有好些個交趾的王孫,當初也是一併降順的。只要官家還想保着南順侯府的名號,就是李乾德的兒孫不能接位,他的兄弟也有資格。”

聽着前方的喧囂,趙頵沉默了一陣後,又開口問道,“南順侯今年才十五歲吧?”

“……不是十三,就是十五,肯定是沒過十八——年紀並不大。”元隨說話饒舌得很,但他是趙頵的親信,口齒伶俐的特點倒是更討趙頵的喜歡。

“十三、十五就有了子嗣……”趙頵笑了一下,“南順侯就是沒有死於意外,恐怕也活不長久。哪能這麼早就沾了女色?根本未固,卻時常搖動,就是一棵樹都活不了太久,何況是人?”

“說起醫理,大王當也不輸太常寺中的那幾位。”元隨湊趣般的說着。

趙頵倒是喜歡醫術,家裡蒐集了不少藥方,也養了不少名醫。前幾年,他所任用的一名醫官被捲入趙世居、李逢謀反一案,爲此還不得不上表請罪。

想到這件事,趙頵頓時就對眼前事沒了興致,敲了敲前面的車廂內壁,“掉頭,從西角樓大街繞過去。這條路等到明天怕也走不通。”

放下車簾,趙頊一聲吩咐。前面的車伕隨即便將馬鞭一揮,四輪的輕型馬車重新啓動,轉了一個很小的圈子,很快便消失在街角。

隔了一條街,韓岡也幾乎在同時收回視線。抖了下繮繩,胯下的坐騎乖乖地掉頭轉身——南順侯府巷外的踊路街都被堵起來了,看來只能繞路回去了。

蘇頌比韓岡還要早一步掉頭離開。雖說以他的身份,讓旗牌官上前驅散人羣,打開一條通道不爲難事,可前面堵在南順侯府巷口的人羣有許多事是喪家、苦主。看這聲勢,明天必然是傳得滿城風雨,沒事摻和進去作什麼?這是苦主和肇事者之間的事,官員們本就不該在其中表態。

“前面是誰家的馬車?”蘇頌他扭頭對着跟上來的韓岡問道,“那式樣怎麼沒見過?”

“將作監新獻上的新制馬車。東京城中見過的的確不多。”韓岡笑道,“前輪後輪各在不同的底盤上,中間是活動的,能自由轉向,比起舊式四輪馬車,要靈活不少,只不過只能用來載人,載貨就不行了,底盤不夠結實。”

蘇頌瞧了韓岡一眼。韓岡雖然是隻管過軍器監,但在他的領導下,軍器監連年立功,使得如今的將作監中,有不少人是從軍器監升調過去的,官員、工匠都有。韓岡不能對將作監瞭如指掌那才叫奇怪。

“是誰家的車子?”蘇頌重又問道。

“若是兩個月後子容兄再來問,那還真猜不出來。不過現在倒是不難猜。雖然是有聽說京中的車馬行也聞風而動,招攬不少匠人,但眼下除了將作監的車船院,暫時還沒有其他作坊能仿造得出同樣形制的馬車來。”

與如今在京城中替代了舊有的太平車,變得越來越普及的四輪載貨馬車不同,那一輛消失在對街街角的精緻的四輪馬車,在底盤上擁有轉向結構,在外觀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別。蘇頌方纔第一眼看到時,注意力就被吸引了過去,覺得這輛馬車的樣式很是特別。

“將作監又見功了。自玉昆你執掌軍器監後,這幾年軍器、將作二事上,倒是時常給人驚喜。”

“在軍器監也不過一年多……元豐以來的功績,我可沒臉去冒領。”

“到底是哪一家的車?”

“一位大長公主,一位長公主,還有兩位親王。天子賜物,就是前幾天的事。我都聽說了,子容兄不會沒有聽說吧?”

蘇頌眉頭微皺。他哪裡會去關心天子賜了什麼東西給親王、公主?也就韓岡,估計是一直盯着將作監的新發明,纔會知道天子賜了馬車。

除了韓岡之外,又有幾個士大夫會在意這等器物上的發明?就是以蘇頌對自然、機械等方面的愛好,也不會去刻意去了解將作監或是軍器監中,又有什麼新花樣。

“該不會是爲了要弄個賽車聯賽出來吧?”韓岡有兩次前科,蘇頌不免會有這方面的猜測。不過他並沒有將心底的疑惑說出來,“別賣關子了,到底是哪一家?”

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變故(十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八)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九章 君臣(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二十七章 虛實(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下)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議(一)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遷(八)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一百六十章 京師(二)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