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

bookmark

張璪放開了手中的筆管,揉了揉發脹發澀的雙眼。

已經是後半夜。從寢殿內殿轉到寢殿外殿後,玻璃燈罩裡的蠟燭都換過了一茬,現在又差不多快燒到了底。家住得遠的朝官,這時候多半已經起牀了。

不過張璪覺得這一夜,滿朝文武應該沒幾人能安然入睡,肯定都在考慮今天朝會上會是誰出來接受臣子們的參拜。只是能猜到結果的,想來應該不會有幾人。

“內翰,已經寫好了?”宋用臣見張璪停了筆,走過來問道。

“好了。”張璪點點頭,將小桌案上的草稿遞給了宋用臣。

這第七份詔書的草稿交出去後,張璪就鬆了口氣。挺直了腰背,放鬆了一下筋骨。一夜寫了七份詔書,還作廢了幾份,張璪只覺得今天將一年的心力都耗盡了。跪坐得久了,兩腳也變得麻木,還不知道待會兒怎麼站起來。

“聖人,王相公的太子太傅制書已經寫好了。”宋用臣拿着草稿呈給了皇后。天子已經睡了,給王安石加贈太子太傅的制書,就需要讓皇后來評判。

一夜之間,東宮三師全都被封了出去,換在任何時候,都能引起朝堂上的一場大風浪。而且還是分別給了新舊兩黨的黨魁和赤幟。換在一天之前,不管是誰來說,張璪是絕對都不會相信的。

向皇后拿着草稿看了起來,張璪的心也提了起來。

今夜他所撰寫的詔書,都不是普通的詔書。

如果僅僅是給普通朝官加官的制書,三五十個字就能打發,一個時辰寫十份都沒關係。但冊封東宮三師也好,冊立太子也好,還有皇子出閣任命資善堂侍講,哪一篇不要絞盡腦汁?

更不用說這些詔書必然會成爲朝堂上關注的焦點。在私人文集中,日後也要收錄進來。加之關係到一衆重臣,典故用得錯上一點,可不僅僅是丟臉的問題。

Www▲ ттkan▲ C○

但張璪的心中除了一點點緊張之外,就只剩下欣喜和興奮。

對於一名翰林學士來說,這是做夢也求不來的好事。

能在帝統傳承的時候,站在了最有利的位置。在請立太子的時候,比宰相、執政還要早上一步。這一點,肯定能被皇后以及未來的天子記上一輩子。日後在兩府中立足,肯定是不在話下。

沒見皇后和宰執們都在等着他草詔,根本都沒招第二名翰林學士進宮來?張璪興奮地想着。這就是信任啊!

皇后已經匆匆看完了草稿,將之交給宋用臣,讓他轉遞給蔡確審覈。

宰執們還在寢殿中,但二大王已經被勸去休息了。說是勸,其實更近於押送,甚至還特別派了藍元震領人看守,以防他自殺。不過只要等到二大王出宮,回到府中後再去自殺,這間寢殿中也沒人會在意了。

除了自己以外,殿中唯一不是宰執的重臣,就是站在一邊,根本不說話的韓岡。宰執們與皇后商議大小事宜,他一句也不摻和。閉着眼睛,似乎跟天子一樣,睡着了一般。

蔡確匆匆看完了王安石的制書草稿,又遞迴給宋用臣。

“參政覺得如何?”

蔡確回覆道:“回殿下。不需要修改,可以直接書詔了。”

宋用臣遂又拿着草稿轉回到張璪這邊。向皇后卻道,“還是先給內翰一條熱手巾擦擦臉。”

茶早就賜了,但張璪怕內急沒敢喝,不過熱手巾就沒問題。

張璪連忙想起身道謝。不過站起來時,兩腳一陣發麻,吃不上力,軟軟得差點就此摔倒。還好被身後的兩名內侍給扶住,這才站穩了腳。

拿着熱騰騰的手巾擦了擦臉,張璪精神也爲之一振。只能跪坐的小桌案,也換成了配着杌扎的几案。坐下來後,他立刻就動手將之謄抄。

今夜他寫的七份詔書。任命東宮三師,就是三份。韓岡的資善堂侍講,則又是一份。此外還有皇太子的冊書及天子聖躬違和,由太子監國、皇后權同聽政這兩份。

剩下的,便是招司馬光入京的詔書。這份詔書,並沒有收回。王珪之前還特意請示了皇后,不過皇后轉回去請示天子,趙頊則回了一個“發”字。

“殿下。”張璪開始最後的謄抄,王珪這時候又站出來向皇后請示,“如今雖已承天子之意,定下了太子監國,殿下垂簾。但一衆朝臣不知,其中或有不便。臣請先行將聖諭告知羣臣,不知可否?”

王珪陪着小心地問着。

所有人都看得出來,王珪在心虛。而且他還眷戀權勢,不甘就此退場。所以前面做事就沒了分寸。甚至爲了表示忠心,而拿着鄭伯克段的典故來作比。現在又想同時示好皇后和還不知情的滿朝文武——早一步通知,就能避免有人做錯事。

只是張璪覺得,就算王珪現在這麼賣力,皇后也不一定會饒他。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是聖人的教誨。但在其位,卻不謀其政呢?

當年蔡襄在仁宗立儲時,是唯一沒有上書請立英宗爲皇儲的重臣。所以當這件事爆出來後,三司使立刻就沒得做了。英宗甚至一看到他請辭的奏章,就立刻籤書批准。照規矩,重臣非罪請辭,天子要先駁回加以挽留。韓琦爲此勸英宗,但英宗卻說,萬一蔡襄不走怎麼辦?

可惜了蔡君謨,本來以他的資望和能力,其實有望晉身兩府。但他出外之後,沒兩年,就在服母喪的時候病死了。

而王珪今夜犯的錯,其性質比蔡襄更爲嚴重。蔡襄當時不過一個翰林學士,有他沒他都一樣,而王珪可是唯一的宰相,他的沉默,差點就將皇后和太子逼入了深淵。

皇后並沒有立刻回覆王珪,卻向其他執政諮詢,“蔡參政,呂樞密,韓參政,章樞副,薛樞副,不知你們如何看?”

呂公著道:“正當如此。”

而蔡確、韓縝、章惇和薛向也紛紛表示同意,沒人願意得罪那麼多朝臣。

“韓學士,你看呢?”

韓岡睜開了眼睛,似乎是醒過來了,但他說的話跟沒說一樣:“此事當由殿下和相公們做主。”

“那就這麼辦吧。”皇后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

呂公著瞥了最下首的韓岡一眼,眼神冰冷。

儘管半夜過來,得到的只是支離破碎的細節,但呂公著已經將上半夜發生的一切,連蒙帶猜地給拼湊了出來。

通過七份詔書,可以得知天子已經有意退讓,召回司馬光,任命自己及司馬光爲東宮師保,這兩件事便是明證。

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在天子退讓後,王珪很明顯犯了錯。但真正的逆轉,還是來自於韓岡的一句話。

韓岡提起千里之外的兩座藥王祠,在天子和皇后眼中,當是爲了讓皇子能順利即位,可在太后及雍王看來卻是要雍王的命。

如此一來,天子的心意便完全逆轉。甚至不惜召回所有宰執,當着太后的面確定讓皇后來垂簾。

一言興國,一言喪邦。

縱橫家的本事或許還不如他。

呂公著望向韓岡的眼神再冷,也比不上他的心冷:“此子可畏啊。”

七份詔書敲定,羣臣便齊齊告辭離開寢殿,他們還要稍事休息,也要讓皇后休息。

皇后心身疲憊回到了內殿,趙傭已經被帶回去睡覺了,但趙頊卻睜開了眼睛。向皇后忙走到牀榻邊,嗔怪地問道:“官家怎麼不多歇一會兒?”

趙頊眨了一下眼。

“是不需要嗎?”向皇后立刻拿起韻書:“官家是不是還有什麼吩咐?”

朝……堂……

“朝堂上怎麼樣?”向皇后屏氣凝神,等着趙頊的吩咐。

一……切……如……舊……

“一切如舊?”向皇后點了點頭,鎮之以靜,這是應有之理,“妾身明白了。”

但她立刻眼睛又瞪圓了起來,趙頊說不要改變朝堂上的人事,但還有一個人,她絕對是無法原諒的,“那王珪呢?!”向皇后雙眉倒豎地厲聲問道。

照……舊……

“還讓他做相公?!”

向皇后完全不能理解。不說王珪這名宰相已經在東府裡坐得太久,至少他也應該爲今天的錯誤受到懲罰纔對。

在立儲的問題上,王珪犯了無可挽回的大錯。向皇后不會忘記王珪的沉默,給她帶來多大的恐慌。就像是被沉入了水底,只有冰冷和無盡的黑暗。

王珪的性格,圓滑、軟弱、毫無擔當,三旨相公的名號,向皇后在宮中都聽說過。這也是官家一直用他的原因。相形之下,更有威望的王安石,才幹過人的呂惠卿,武功赫赫的王韶,都沒能在兩府中待得太久。

向皇后無法原諒。

趙頊費力地眨着眼,長達六個字的一句話,讓他很吃力:

使功不如使過。

……

蔡京已經到了宣德門前。他現在的袖袋裡有兩份奏章。左袖中的一份是請皇太后垂簾,右邊一份則是爲孫思邈請封。

天子重病,臣子們求醫問藥是理所當然的,宰執們還要輪班去大相國寺祈福。不過爲慈濟醫靈顯聖守道妙應真君再次請封,就是蔡京的投機了。看看究竟是皇太后出來,還是天子出來。

至於萬一二大王出來,該有的賀表蔡京卻沒有寫,有些事不能做得太急。不過宣德門前的有幾人看起來很是心浮氣躁,在傳播着雍王昨夜沒有出宮的消息,不知是不是連雍王登基賀表都寫好了。

“文德殿上的究竟會是誰呢?”蔡京默默地想着。

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下)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一)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議(十九)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八十九章 塵囂(二十)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上)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二)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三)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四)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九)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一)第三十章 虛實(十)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下)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八)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五)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四)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十)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二)第三十九章 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