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

竇舜卿的事已經讓韓岡的火氣發泄得差不多了,不會爲李師中推卸責任這點小事生氣。他明白李師中理所當然的要推卸責任,還要爲前事找藉口。他只是想不到李師中會用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術,即便他的說法爲朝堂採信,也少不得一個失察之罪。只是這個罪名可大可小,就看朝堂上有沒有人保他。

……但李師中畢竟都是侍制級的高官了。

韓岡對北宋官制漸漸瞭解,清楚越是高品的清貴官員,越是受到優待。升到侍制,乘用的馬鞍上已經可以縫上時稱“金線狨”的金絲猴皮,號爲“狨座”。這等天子近臣,即便降罪,過不了幾日就會恢復原官,這是仁宗朝留下來的規矩。仁宗皇帝廟號爲“仁”,就是因爲他對臣子還有服侍在身邊的宮人太好了的緣故,至於百姓嘛,在他統治天下的四十二年裡,人丁增長不到一倍,賦稅則漲了三倍,從這一點就可以知道了。

李師中即便被治了罪,也不用擔心後路,竇舜卿其實也是一般,而王韶不同,他地位太低,只要一步錯,便萬劫不復,必須要爲此辨出個真相來。韓岡與王韶是利益共同體,既然身在東京,沒有不爲他說話的道理。王安石必須立刻去見,而眼前的兩名監察御史,也同樣要派上用場:

“兩位先生,韓岡不過一個判司簿尉,指證一路副都總管並不夠資格。但竇舜卿實是罪在不赦,還請兩位先生報於天子,由朝中及早挑選正直大臣,充作特使,去秦州當地查驗明白。若王機宜妄言,自當入罪。若竇舜卿欺君,也當一體治罪。”

張戩和程顥心中本有些猶豫,現在中樞兩府的宰執們都盯上了王韶,尤其是樞密院中的兩位,皆想通過王韶去撼動他背後尚在稱病中的王安石。這時逆勢而動,非是智者所爲,何況無論是從政見上,還是從故舊情分上,他們都沒有理由爲王安石說話。但如果只是讓朝中派出使臣,卻沒有問題。這本是情理中事!兩人都不希望天子和朝堂被地方欺瞞:

“當是要再派人的!”程顥點點頭。

……

朝臣盡數退去的崇政殿中,趙頊狠狠地丟下一份奏章,緊接着又砸下來另一份。年輕的皇帝爲臣子的欺騙而感到憤怒。

“王韶!竇舜卿!”他拍案怒吼。

在羣臣面前趙頊要保持着天子的風儀,一直在強忍着怒意。一直等到快到傍晚,商議朝政的外臣盡數退去,繁瑣的政務全數處理完畢,趙頊纔不用再剋制自己——從這一點看來,趙頊算是很盡職的皇帝。

兩份截然不同的奏章擺在面前,趙頊不知道哪一份是真是假,但他很清楚,兩個人中間必然有一個騙了他。

臣子既然敢說謊,就等於在說他好欺騙。這讓趙頊難以忍受。不論是王韶,還是竇舜卿,他將兩人放到各自的位置上時,都是考慮再考慮,生怕因爲一點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但正事還沒做,兩人便鬥了起來。李師中自身不正,前後奏報天差地別,卻也做不了公正的評判。

從心底裡說,趙頊想相信王韶,但他不能冒險,不敢冒險。一個錯誤的詔令,說不定就會造成一場慘痛得失敗,使得邊地戰局十幾年都補救不過來。

可宰執們的聲音一面倒的支持竇舜卿,又使趙頊感到驚疑。他有理由懷疑樞密使文彥博、呂公弼,以及御史中丞呂公著三人的用心。萬一王韶說得是實話呢?不相信他,可就要失去了一個開疆拓土的機會了。

權衡到最後,趙頊不自覺地又想起王安石。那位稱病請辭的參知政事,在過去,總能給他以指點。劉備和諸葛亮是賢君名臣典範,而趙頊也一直都把王安石當成自己的諸葛丞相。

當初,王安石剛剛入朝,曾與趙頊談起歷朝歷代的天子,王安石問趙頊最慕誰人?趙頊說是唐太宗。王安石則說,唐太宗何足論,當以堯舜爲目標。

雖然王安石現在賭氣回家,稱病不朝。但趙頊的朝堂上,文武百官,濟濟一堂。又哪一個比得上王安石?

趙頊想做中興之君,想踏平西北二虜,想成爲真正的天下之主。這樣的願望,這樣的想法,沒有哪個老臣支持他。只有王安石說可以,說沒問題,說一定可以做到。

只要變革法度,只要能堅持下去。

天下和老臣,哪個更重要?

這一瞬間,趙頊完全拋棄了韓琦。不值得爲了他,而讓大宋的革新大業停下腳步,畏縮不前。朝堂需要的是王安石,不是韓琦。

趙頊喚來李舜舉,遞給他一份親手寫的詔書:“你再去王安石府上一趟,讓王卿家快點回來。他不是氣韓琦的奏章嗎?朕會把奏章發回中書門下,任他一條條的批駁,刊在堂報上也沒問題!讓他快點回來!”

……

“臣遵旨!”

聲音入耳,李舜舉點了點頭,又嘆了口氣。

這是他今天第二次來王安石府邸了,而對着躺在病榻上的王安石宣詔更是不知累計了多少次。李舜舉當發現自己用十根手指都數不完來王府次數的時候,也不準備脫掉靴子加上腳趾去計算了。

“都已經逼着官家道歉,真不知道王大參還要賭氣道什麼時候?”李舜舉嘆着氣,就想收拾東西走人。

等等!李舜舉動作突然停頓,方纔王安石說了什麼?

遵旨?!

他擡眼看着前面王安石的病榻,卻見王安石的次子王旁走過來,說道:“近日多勞都知,家父今日病勢稍可,已經能起身了。”

李舜舉在宮中待了許久,精於察言觀色,更是會聽話。聽出王旁是在趕人,王安石要起牀更衣了。雖然這讓李舜舉的自尊心有點小小的受傷,但只要王安石肯奉召,省得他一跑再跑,難道還有別的奢求嗎?

李舜舉留下詔書,識趣地告辭:“請轉告大參,官家正在崇政殿翹首以待,勿令官家久候。”

“都知放心,家父既然痊癒,當然會儘早入宮謝恩。”

王厚送了李舜舉出門,等他回來時,王安石也起來了,剛剛換了一身朝服,頭戴長腳襆頭,身着紫袍,腰纏御仙花帶,帶上繫着金魚袋。他稱病多日,氣色反而好了不少,一副體壯如牛的模樣。

天子終於肯服軟,又讓李舜舉傳口詔,允許他將韓琦的奏章帶去中書,逐條批駁,並用堂報通傳天下。天子都做到這一步了,一切目的都已達成,也沒必要再繼續躺在病榻上裝病了。

“大人,你現在要入宮?”王旁追在一邊問道,現在已經是申時了,天色已經沉了下來。再過一個多時辰,宮城、皇城就要落鎖,現在入宮,時間太趕了,“何必趕在今日?”

“爲父是去請罪。當然越早越好!”王安石的脾氣雖然犟起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甚至敢於不給皇帝面子,乃是號爲拗相公的任務。但他久歷宦海,政治頭腦還是有的。有來有往纔是禮,天子讓步了,自己也得有所回報,不能一傲到底。

“把呂吉甫、曾子宣和章子厚一起請來。等爲父回來,有事找他們商議。”王安石向外走着,又囑咐了一句,王旁點頭應是。

呂惠卿、曾布、章惇三人都是變法派的主將,王安石的得力助手。他們掌管三司條例司和中書檢正公事,這兩個機構和職位,都是爲了讓官品和資歷不高的變法派成員能掌控朝廷的財權和政務,而特意量身定製。設立時間還不到兩年。依靠兩個新機構,變法派在實質上控制了主管天下財計的三司,並能暗中左右着政事堂。

只是王安石稱病這麼多日子,爲防議論,並沒有見過呂惠卿、曾布還有章惇這些得力助手,等於斷絕了與朝堂的聯繫——這是此時不成文的潛規則,你可以稱病,雖然誰都知道是裝的,但沒有人會挑明瞭說出來。不過毫無顧忌地肆意會客,那就是不打自招,欺君的罪名便定了。即便趙頊不治罪,心裡肯定芥蒂更深。

另一方面,王安石由於不能去政事堂理事,對地方上的局勢也失去了控制,甚至不清楚發展到什麼地步。青苗法、均輸法和農田利害條約的最新推行情況,他也必須重新掌握。

還有邊境上的戰局,無論是橫山還是秦州,兩地的最新變化,王安石也都懵然不知,也就剛剛收到的一封私信,讓他心中才稍稍有了一點譜。

政治、經濟、軍事,僅僅是參知政事的王安石,對大宋政局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而他稱病不朝所帶來的後果,也是全方位的,對此王安石也很清楚。但他相信,只要博得了天子的支持,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趙頊最終的選擇,使變法派沒有了後顧之憂。連最老資格、立有異勳的元老大臣韓琦都被天子放棄了,還有誰能阻止變法的進行?

“對了,還有這個。”王安石翻手拿出一張名帖,“你遣人去城南驛,讓他明天過來。”

王旁低頭看着名帖,上面的名字十分的陌生:“韓岡?”

王安石點點頭。夾在名帖中的王韶私信,他已經看過了。近萬字的信箋中,除了述說秦州局勢,以及新的計劃之外,都是對韓岡的誇讚。這讓本已經因爲舉薦之事,而關注起韓岡的王安石更加好奇,越發地想親眼見上韓岡一面。看看被王韶如此誇讚的年輕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孩兒知道了。”

“等等……”王安石叫住了正要出去的兒子,“還是讓他今晚過來。”

王安石是個急性子,不喜歡拖事。另一方面是呂惠卿對秦州發來中書門下,由韓岡編寫的傷病營管理暫行條例讚不絕口,直嘆是難得的治才,當時他便說要見一見韓岡。今晚王安石有許多近日耽擱下來的事情要與幾位助手商討,其中當然也少不了關於河湟之事,正好叫韓岡過來了解一下,用不着拖到明天了。

王旁愣了一下,雖然不清楚爲什麼,還是點頭應了,自去喚人去城南驛請韓岡。

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三百章 不悖(四)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一)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議(十九)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三)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中)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