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一)

“山可棄,人不可棄!”

斬釘截鐵的話語背後,是耶律乙辛絕不會後退的底限。

即使轉述者的聲音中透着畏懼的顫音,可他主人的決意依然毫無保留地傾瀉了出來。

“如今已是夏日,若在往年,貴國朝廷早就該往吐兒山去了,不知尚父打算在西京道留到哪一天?秋捺鉢還是冬捺鉢?”折克仁語出要挾,毫不客氣。

只有穩定的四時捺鉢,御帳一如既往巡遊國中四方,才能維持住國中的穩定。但今年往混同江鴨子河去的春捺鉢因戰事沒有成行。夏捺鉢也來不及走了。

春捺鉢的目的是爲了穩定和震懾遼國東北部的女真人,耶律乙辛現如今對女真的控制和任用要勝過以往,少了一次兩次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夏捺鉢是南北兩面大臣共議國政,如今舉國權柄皆在耶律乙辛一人之手,南面官、北面官皆在他面前俯首,夏捺鉢的一時有無也可以暫時放到一邊。

可要是這一場戰爭真拖延到秋天、冬天,對耶律乙辛在國內的統治將是難以挽回的災難。大軍在外長達一年的時間,沒異心的也會生了異心,有異心的怕更是忍不住要行動了。

“鄙國之事,不勞費心。”折幹縱然畏怯,那也是針對韓岡,至於韓岡下面的走卒,他還是有些底氣。

“貴國尚父是這麼想的?”韓岡遺憾地衝折幹搖搖頭,又攔住了意欲更進一步出言威脅的折家十六,“本爲貴我兩國恢復舊好,韓岡方有此意,既然尚父不願,那也就罷了。”

韓岡輕飄飄地落了一句,似乎是丟了一杆禿筆、幾張廢紙那般毫不介懷。

可章楶在韓岡寧靜的表情背後,看到了計謀不遂的失望。

“世事理應如此。”

章楶陪坐在側,冷眼看着韓岡和耶律乙辛使者的互動。

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能隨心所欲。

帝后嬪妃如此,高官貴戚如此,平民百姓也同樣如此。

都要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只是程度差別而已。想要掙破束縛的結果,要麼失敗,要麼就是因爲成功而失敗。

章楶倒不是爲此感慨,除了受到驕縱的兒童,哪裡會有人認不清這個道理?他的主官當然也不會。

只是有的人在有的時候也會盼望一下意義相近,用詞不同的“心想事成”。章楶這兩天覺得韓岡就抱着這樣的心思,希望遼國尚父能犯一次蠢。

很可惜,耶律乙辛沒能讓他如願以償。

耶律乙辛的回答體現了他有着與地位相稱的見識,不爲蠅頭小利而動搖。

丟了臉沒什麼,戰爭失敗也沒什麼,背後有人舉起叛旗同樣沒什麼,重要的是維繫住自己的凝聚力。

在這其中,能不能保住自己人,就是衡量上位者是否凝聚人心的一個主要因素。

人心和些許土地,在天平上的分量,就是加上再多的砝碼也難以相提並論。

投降遼國的宋臣,在大宋那是叛臣,在遼人眼中,其實也同樣是貳臣。但對於這些貳臣,遼國就算再窘迫也不會將他們還給大宋。

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遼的臉面和人心。

那一位竊國大盜知道什麼更爲重要。那是不可能拿出來作爲交換的籌碼。

“看起來,日後要與尚父殿下打上很長一段時間的交道了。”章楶想着。那樣的日後,或許自己也能有着機會。

……

未能心想事成,韓岡也只得暗暗地嘆上一口氣。

若是耶律乙辛爲土地衝昏頭腦,答應下來,那他的統治分崩離析也爲時不遠了。

連區區逃人都保護不了,誰還能相信他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不能保護下屬的主君,又怎麼可能得到下屬們的忠心?也許一時還看不出什麼,但底下人各異心,沒有哪個組織能夠維持得長遠。

命人送了折幹出去,韓岡向身旁的章楶露出了一個無可奈何的笑容。

“那一位看來還沒糊塗到家啊!”

如果耶律乙辛口氣緩和一些,韓岡不介意討價還價一番,但得到的回答如此決絕,韓岡知道,他這一回不可能如願以償了。

“耶律乙辛如此無禮,樞密,可要讓他清醒一點?!”章楶試探着韓岡的態度。

“也不須如此。也不是什麼壞事。被擄走的百姓還回來了,武州遼人也放棄了。這樣的結果送回京城也能說得過去了。”

耶律乙辛放棄了武州,只爲了能保住那幾個叛臣,既然他已經做出了選擇,強迫他接受一開始的條件只會橫生枝節,而不會達成目的。

也是現在韓岡無法打開僵局。

要是有辦法,韓岡早就直接攻打雁門關了,誰耐煩跟耶律乙辛來回扯皮?直接就逼他簽下城下之盟。

一切以減小傷亡爲前提,這讓許多作戰策略都難以實現。

至少攻城,絕不是可以吝惜人命的戰鬥,而攻打險關要隘,更是要用巨量的人命來交換。

心有顧忌的韓岡,也只能做到如此。

不過能答應韓岡用奪佔的土地換回俘虜,是耶律乙辛舍了麪皮來考慮儘快結束戰爭。能逼迫耶律乙辛放棄武州的歸屬,完全是韓岡利用形勢而得到的額外收穫。

雖不如將幾名叛臣繩之於法更能震懾人心,可事後論功,則遠遠超過許多。

章楶很樂意看到現在的結果。

興靈畢竟是耶律乙辛從大宋口中搶下來的肉,還回去也不會影響太多。但武州則不痛,遼人統治了過百年,已經是遼國的固有領土。韓岡硬是虎口奪食,而且是從最不利的形勢下逆轉了回來,功勞和成就自是要在呂惠卿之上。他作爲韓岡的幕僚,也是朝廷認定的副手,收穫也絕不會小。

不比已經成爲執政的韓岡開始爲日後鋪墊策劃的想法,還沒有晉升到高位的他,更願意看到近在眼前的收穫。

韓岡作爲河東方面的代表接受了耶律乙辛的討價還價,此番和議便有了最終的結果。

“那下面如何實行?”章楶問道。

韓岡只是得到了議和一事在河東方面的對外交涉權,決定權依然還保留在朝堂上,但這樣的結果,沒有人會擔心得不到朝廷的認同。

所以和議的條件交代清楚後,剩下的便是考慮如何實現這些條件而不發生變亂。交還土地免不了有先後之別,不說有人在其中做手腳,就是一點意外就能讓和議功敗垂成。雙方的信任基礎早就灰飛煙滅,免不了要讓人放心不下。

“只要遼人先還回西側的雁門、西陘、胡谷、茹越、大石五寨,那我就會撤回在朔州的兵馬。接下來,就是讓遼人把剩下的麻谷、梅回和瓶形三寨交還。”

“不會有變?”

“所以要將換俘放在後面。”韓岡不喜歡玩弄小動作,更沒有做手腳佔小便宜的小家子氣,想必耶律乙辛也不會自己砸自己的腳,但保不準下面的人不會犯蠢,“具體的細節就由質夫你負責好了,想必尚父殿下會很樂意幫你這個忙!”

……

多少年來,大宋國中何曾有過看到遼國心虛氣弱的時候,韓岡與耶律乙辛初步達成的協議在京城引起了轟動。

不僅僅是談判的結果,更多的是耶律乙辛這個遼國權臣,不久之後必然會篡位的未來天子,竟然低頭認輸,這一份成果,足以讓京師變得喧囂起來。

可不同於外面的熱鬧,兩府之中,卻有着冰冷的暗流在遊動。

讓誰先回京城?

如果不算以荒漠和雪山爲界碑的極西之地,遼宋的國界是從賀蘭山一直向東延伸至大海。鎮守這一條國界的是三位正副樞密使——呂惠卿、韓岡和郭逵。

儘管和議已經達成,但他們三人不可能全部調離,必然要有人繼續留任北方,以防遼人撕毀協議。

郭逵是武人,其久鎮邊陲當然很難讓朝廷放心。河北軍又與西軍、京營將大宋禁軍三分,十幾萬兵馬全數放在他手中,要不是形勢使然,早就有一幫子文臣嘆着“我其實爲你好”然後拿着莫名其妙的理由將彈章砸到郭逵頭上——沒人會對此覺得意外,歐陽修和文彥博當年彈劾狄青也就是一個莫須有。一句“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能讓所有自命忠心的武將聞之不寒而慄。

不過郭逵也是最好解決的。用不着讓他帶着功勳召回朝中——那樣反而麻煩——只要厚贈其祿,命其鎮守大名,而將不屬於大名的各地兵馬都遣回原地,就足夠了。

關鍵的是韓岡與呂惠卿,到底讓誰先回來?

僅僅留下一名郭逵,依然是很難讓人對北界的穩定放心。新定下的盟約,也至少要三五年之後,才能擁有最低限度的相互信任。爲了北方邊界的安定,韓岡和呂惠卿中的一人,需要在北方多留一陣時日。

呂吉甫還是韓玉昆?

韓岡回來,不過樞密使,甚至可以以年齡的問題維持現在的職位,只要給他加贈虛銜就夠了。而呂惠卿回來,則必然要升任宰相了。

可韓岡一旦回來,必然會代表氣學跟新學起衝突,那樣的情況下,同樣也是一個大麻煩。

王安石,曾布,章惇,韓絳,各有各的心思,在戰爭時相互配合的宰輔們,到了功成的這一刻,裂痕已經隱隱產生。

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九)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二)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下)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上)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五)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二)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一)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一)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話(下)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七)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一)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九)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七)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三)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一)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六)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權相(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興波(上)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一)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七)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