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

bookmark

快四更天了,福寧殿中依然燈火通明。

只看衣服都沒準備好,就知道想要在明天立太子爲帝是如何倉促了。

“玉堂的人呢,怎麼還沒到?”

“已經派人去催了。”

“太上皇退居何處?”

“以後再說。”

“大慶殿上,誰來確認真僞?”

“禮儀使贊禮的位置近,到時候子宣多看兩眼,認清了再說話。”

“那就要靠子宣了。”

“平章和相公離得也近,都要看清楚。”

太宗駕崩,遺詔太子趙恆即位。曾經幫助太宗登基的內侍王繼恩,謀圖另立被廢爲庶人的前太子趙元佐,卻被大事不糊塗的呂端給關在了政事堂中。

到了次日,真宗御殿,受羣臣拜賀。呂端爲宰相,於禮當率羣臣羅拜。可因爲王繼恩的關係,呂端多了個心眼,他是近視眼,硬是湊到御駕面前,把真宗披下來的頭髮撥開了,看清楚真的是趙恆後,纔下來帶着羣臣叩拜成禮。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真宗當時不是披頭散髮,只是坐在簾後,呂端讓真宗撤簾,坐到正前,讓朝臣都看清楚了,而後方行禮。

不管當年的真相究竟是屬於哪一種說法,都是在提醒後人,於新帝登基前,必須要做好萬一有變的準備。凡事要多看一眼,多想一下。尤其是在大慶殿,羣臣羅拜於下,高高坐在上面的新皇帝還真不容易看清楚。所以寧可看起來是小心過度,也比疏忽大意拜錯了人要強。

心浮氣躁的對話不時地響起。兩府宰臣已經將所謂的宰相氣度丟到了腦後。

登基大典,是一國之中頂級的大典。要做的事千頭萬緒。但有些事必須最先完成,有些事則可以緩一緩。

當務之急,是羣臣朝見新天子。

派去請太子的人已經走了,找裁縫的人同樣走了,去學士院請翰林學士的人還沒回來。

等待的時候,宰輔們並沒有閒着,內部很快就分派了各自的任務。

宮內的事交給宮內安排,宮外的也就一個羣臣朝見是當務之急,其他都可以放一放,交給薛向理清,之後交付有司。

主持儀式的禮儀使是參知政事曾布,流程由他主控。

首相韓絳起草太上皇帝冊文,由參政張璪書寫。次相蔡確起草太上皇后冊文,曾布兼職書寫。此外太子的生母朱賢妃,爲太上賢妃,其冊文,章惇撰,韓岡書——她們要轉太后、太妃,得等太上皇上仙。

而最爲重要的禪讓大詔,翰林來得太慢,已經沒時間再等了。

“介甫,還是你來吧。”韓絳看了一圈,找到了閒着沒事的王安石。

王安石咕噥了一句。

章惇、韓岡離得近,聽到了,同時擡頭看。韓絳也是苦笑。

“投名狀嗎?”王安石就是這麼小聲抱怨着。內禪一事,他現在已經不反對了,可心中依然難以釋懷。

但韓絳還是堅持讓王安石來寫。大家都有事,王安石如何能清閒?同樣都是贊成內禪,王安石當然不能置身事外。

王安石要了筆墨,片刻時間草草寫就了一篇,拿着筆,盯着草稿,過一陣就動筆修改幾個字,也沒用多久就敲定了全文。這時候,其他人都還在咬文嚼字,苦思冥想。

論文才,這裡所有人加起來或許都不及王安石一個。

“太子還沒到嗎?”

王安石心中浮躁,急脾氣的他放下筆。

“來了,來了!”

守在門口的楊戩閃了進來,太子趙傭終於到了。

衣服也拿來了,一個通天冠、絳紗袍,一個赭黃衫袍,還帶了兩個擅裁剪的宮女。

被抱過來的太子沒戴帽子,剛剃的頭皮泛青,剩下的頭髮撮了兩個小角,眼睛迷迷糊糊的,顯然是沒睡醒。

“殿下,太子殿下。”宋用臣過去輕聲喚。

趙傭慢慢張開眼簾,眼睛還沒適應,就看着周圍一羣人,“天亮了?真早。”

“殿下。”宋用臣和聲道,“請試一下衣服。”

宋用臣捧着通天冠和絳紗袍,趙傭就死盯着那件袍服。

“殿下,殿下。”見太子突然僵住,宋用臣害怕出了事,忙小聲地喊着。

趙傭醒過神來,急着叫道:“父皇。父皇怎麼了?”

“好聰明。”韓岡就聽見旁邊的章惇低聲說。

的確聰明。韓岡也這麼覺得。

看到了新制的天子服,一下子就明白出了什麼事,應該可以說他邏輯推理能力比較強。

“殿下,天子尚在安睡,殿下勿憂。”宋用臣勸道,“快點試下衣服,要拿去改。”

趙傭不理,扭這身子要下地,“我不要試衣服,我不要做皇帝,我要父皇。”

太子一鬧,向皇后拿着手巾捂住臉,又低聲哭了起來。王安石嘆了一聲,感覺又老了幾歲。

身下的宰輔們各自有事,只有韓岡這個做老師的最適合開口勸說。

韓岡上前兩步,叫道:“太子殿下。”

“韓先生。”趙傭不敢鬧了,老老實實下地,想向韓岡行禮。

“殿下。”韓岡不顧儀態的蹲了下來,與六歲的趙傭對視着,“殿下可知陛下到今天,已經做了多少年天子了?”

“……十五六年了。”趙傭想要計算一下趙頊登基的時間,數着手指,用了不少時間。

“沒錯。這十五六年幸虧有天子,使得大宋比起太祖、太宗的時候,又興盛了很多。西夏滅了,遼國敗了,這在仁宗、真宗時,實難想像。但這都是天子的功勞。”

“嗯。”趙傭很高興地點頭,這是誇他的父親。

“從王平章,韓相公,再到臣韓岡,無一不是得陛下所提拔,方能一展才華。如果天子的情況還能挽回,沒人願意放棄努力。可惜,不行了……”韓岡擡起頭,對周圍旁聽的同事問道:“那張紙條呢。”

“玉昆!”韓絳驚叫,而在他的驚叫聲用,也摻雜了皇后的驚訝。

“不用擔心。”韓岡向所有人作保證,拿起紙條,放在趙傭手中。

趙傭果然認識字,“皇后害……”

“剩下的一個字是‘我’,陛下說,‘皇后害我’。”

“啊。”趙傭驚訝,看看趙頊,又看看向皇后。

“皇后是不可能害天子的。這點不用懷疑。”韓岡正色對趙傭道,“殿下!當今天子是史上難得的英主、明君。但現在的情況若是傳出去,不說成了世人笑料,也會使天子過去十幾年的辛苦全都成了泡影。太子,你能眼睜睜地看到這樣的情況出現嗎?”

趙傭終究年歲還小,幾句就繞糊塗了。他搖搖頭,“不能!”

“所以我們也一樣不想看到。”

順利地跟太子溝通,所有人都放下心來。

“還真會說。”薛向咕噥着。

該怎麼勸,薛向也知道。但他在太子面前出現的次數太少,留不下印象。見韓岡次數雖少,卻肯定是印象深刻,皇后、王安石不說話,當然就只有韓岡出面。

章惇點點頭,算是附和。

顛倒黑白是官僚的基本功。一件事,若做不到能正說反說,那就別寫文章了。既然能將六歲的太子給說迷糊了,也肯定有這方面的特長。不過敢大着膽子直接將那張紙條拿出來,章惇自問也要多想一想,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陛下還能恢復。我們決不會這麼做。但陛下的病,天下都沒有能治的方子,都是能看天數。”韓岡嘆息着,然後對趙傭正色道,“殿下,你願不願意爲了天子分擔一下責任?”

“知道了。”趙傭用力點頭,小拳頭握緊,“願意!”

這並不是謊言,而且合情合理。當然能讓人相信,不過只是小孩子而已。現在趙傭肯定是還醒悟不過來。等到他長大,如果沒忘,則肯定會明白。但不論是忘了還是不忘,卻又能如何?

趙傭被說服了。這算是最好的結果,否則小孩子鬧起來,真的沒有辦法解決。

章惇就在韓岡身旁,安心地長嘆了一聲。

“啊”!來自內間的驚叫聲打斷了所有人的激動,“官家醒了!”

宰輔們一個個搶進內間,向皇后也跟着,只是進去後沒走上前。趙頊已經睜開了眼睛。原本一直在手邊的沙盤早被拿開,現在手指就只能在牀褥上划着。

“什麼時候醒的,湯藥怎麼沒用?”宰輔們的心中亂作了一片。

“把沙盤拿過來。陛下有話要吩咐。”韓岡上前道。既然躲不了,就乾脆正面迎上去。

拿到沙盤,趙頊開始在上面畫字,“六,哥”。

是在叫太子。而且看起來很冷靜。

“陛下。”王安石有些激動,又強自忍耐。

宰輔們都屏住了呼吸,只聽趙傭大聲道,“兒臣在。”

“改、名”。

啊!差點都忘了!

韓岡差點出聲。

趙頊的名字就是登基時改的,之前叫做趙仲鍼。皇帝名字都要世人避諱,所以登基改名,基本上儘量用生僻一點的字,免得給世人添麻煩。

不過不管怎麼改,終究還是會添麻煩。就是武瞾那樣生造的字,也照樣要避諧音的諱。比如山藥,唐以前名爲薯蕷,當唐代宗李豫登基後,就不得不避諱,改爲薯藥。到了上代的英宗趙曙爲帝,又不得不改爲山藥。之後再沒有改過,沿用到千年之後。

趙傭不太明白簡單的兩個字“改名”是什麼意思。王安石拉着他,詳細的解釋了一番。

並不狂躁的天子,各人望着無不心中生寒。

趙頊若是繼續發狂,那還好說。現在一下就變得如此冷靜,實在是出乎意料。畢竟是皇帝,縱使知道他再無爪牙可用,但積威尚在,不是尋常人可以輕辱。

只有韓岡放得開,他並不擔心趙頊還能將他怎麼樣。安心地看着趙頊最後的表演。

“就是不能用舊名了?”趙傭點頭,“兒臣知道了。”

他很機靈地跪下來,對趙頊道:“請父皇賜名。”

“‘煦’【注1】。”趙頊吃力地在沙盤上划着字,“早、已、定、好”。

“硬是留了一根刺下來呢。”韓岡想着。

注1:儘管現代,神宗、哲宗兩父子的名字發音相同,只是音調不同。但在古代,趙頊的頊,在韻部中屬於“入聲二沃”,而宋哲宗趙煦的煦,則是屬於“去聲七遇”,發音相差很遠。

第二百零一章 火箭(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九)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八)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七)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變故(三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五)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七)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上)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上)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一)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八章 君臣(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二百零一章 火箭(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七)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