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

bookmark

緩緩壓上的敵軍,給三千漢軍士兵帶來的壓力如同當日初遇,甚至勝過很多。那散佈在雪原上的攻城器具,比起跟在周圍的騎兵,給人更多的壓力。

甲堅兵利是漢人最大的依仗,霹靂砲砸開了多少西賊城池,八牛弩更射下了北虜第一大將。而不論是西夏還是北遼,他們都打造不出類似的武器。只能憑着馬快來回逃竄。遠遠超過四方蠻夷的武器優勢,是很多將士自信心的最大依仗。

之前的試探,已經決定了黑汗軍無法在正面交戰中勝過宋軍。很多士兵都已經感到勝利就在眼前。可現在黑汗人的攻城車一出,卻讓他們都感到了近在眼前的危險。

早間吃飯時的輕鬆不翼而飛,現在營地中的氣氛壓抑得可怕。只有少部分經歷過官軍尚未崛起的時代,只能拿性命與敵相拼的老兵在們,全軍方纔能夠穩得住陣腳。他們現在都是都頭、隊正一級的武官。官位雖不高,卻如父如兄,是最底層的士卒所依賴的對象。這些老兵纔是一軍之中真正的脊樑。只要他們還穩得住,這支軍隊依然是一支可以一戰,讓人放心的強兵。

有着爲數衆多的百戰老兵,王舜臣都沒有爲士氣擔心上半點。而且孰優孰劣很快就能見分曉了。

走在最前的黑汗軍騎兵,都快要抵達神臂弓和霹靂砲的有效射程了。

但他們並沒有停住腳步,更向着營壘攻上來。看起來打算讓更多的砲車和牀子弩進入最佳的射擊範圍中。

“先打個招呼。”

王舜臣的命令立刻就轉化爲現實。

靠着寨門東側的霹靂砲,將拋杆拉了下來,裝上了石彈。木槌重重地擊中了卡住拋杆的機關,崩開的木楔讓拋杆高高地翹起。人頭大小的圓形石彈划着完美的拋物線,飛向營壘外的敵軍。石彈落下的位置,正是一臺砲車。

戰場上,數千人瞪大了眼睛,看着這一枚石彈拋起又落下。甚至有人屏住了呼吸,緊張到難以自已。

讓許多人嘆息出聲。砲石僅僅隔了三尺,沒有打中砲車。不過卻正中砲車側面的一名騎兵的胸口。胸甲立刻就凹陷下去了,甚至連後面的肋骨都一併打斷。騎兵口噴鮮血,頓時便從馬背上掉了下來,一隻腳卡在馬鐙中,被驚嚇到的戰馬拖着一陣亂跳。

這並不遺憾。

王舜臣明白,第一發就如此接近目標,接下來甚至不用做任何調整,只要多拋擲兩次,必然能擊中那門行砲車。

運氣吧。

好些黑汗軍士兵在想。

不然第一擊又如何會離投石車如此之近?做過砲手的士兵有好些人,他們都不覺得投石車能夠如此精準。要想說起準確,只有同時上來的弩炮纔有資格。

可是很快,他們就知道自己錯了。

馬秦人營地中的投石車,接二連三地發射,目標都是方纔差點被擊中的投石車,令人感到無比意外的是,他們的射擊都沒有偏離正確的方向,終於在第四擊上,飛來的石彈重重地撞上了支撐的木架,讓沉重的拋杆落了下來,成爲了一堆碎木。

王舜臣冷哼了一聲,但後方的士兵卻沒有他那麼矜持,大聲地歡呼着,之前壓抑的氣氛轉瞬便消失了。

隨着這一次開火,剩下的霹靂砲也開始了初次的射擊。毫無例外的,它們拋出的炮彈不是近失,就是命中。六門霹靂砲僅僅兩輪射擊,就讓數量更多的攻城器械,一下就垮了兩架。這都是形制最大的行砲車,也理所當然的成爲了最好的目標。

這樣的結果,在黑汗人的眼中,猶如就在這樣的天氣下,被人潑了一盆冷水。本來還打算依仗攻城器械上的優勢,爭取一舉攻下末蠻城。但現在還沒有開始攻城,便一下就被石頭給砸爛了。

軍心的動搖顯而易見,連威力最強大數量也最多的投石車都無法贏過對方,還能有什麼可以依仗?

王舜臣正微笑着看着幾架霹靂砲給對面的行砲車點名。六門霹靂砲連環發射,黑汗人的砲車在呼嘯而來的石彈中,完全來不及移動躲閃,更不要說回擊。一輪射擊總有一顆石彈能夠命中敵人,這樣戰鬥下去,很快對面就不剩什麼行砲車了。

霹靂砲下,每一門石砲都有近二十人服侍着。指揮他們的砲隊隊正,正大呼小叫,有條不紊地指揮着士兵們選取石彈、調節配重,然後給砲車上彈,將石彈投射出去。

霹靂砲的威力不在於遠和重,而在於準確。砸不中敵人,射程再遠,砲石再重,也只是能嚇唬人。只能用數量來抵衝質量上的差距,然後祈禱運氣。

拋杆臂長、配重,砲車的位置和高度,以及砲石的重量,經過計算之後,便得出射程。通過調整配重或是不同分量的砲石,也很容易就能改變投射的距離。雖然說不會精確到箭靶那個等級,但落點和目標基本上都差之不遠,大部分皆能在十幾步之內。

具體的數字和算式掌握在每一個掌管霹靂砲發射的隊正手中。而且他們的手裡都有一份射表,當他們指揮砲隊操作霹靂砲時,大部分時候,都不需要臨時計算,只要將砲車的數據對照射表,試射幾砲後,進行一下必要的調整,就能準確的發砲。

這些砲隊的隊正都經過嚴格的培訓,其中任何一個都能夠讀寫書算。名爲隊正,實際上拿着的卻是都頭甚至副指揮使的俸祿,有的甚至還是流外官。再升幾級便能晉入正從九品的流內品官行列。

這些砲隊隊正的許多訓練,都是在王舜臣的麾下,或是趙隆那邊進行。李信被調去河北後則極少有類似的培訓——西軍中可以做的,河北軍卻不方便。

比起製造規模更大的砲車,準確的使用要重要百倍。想要準確的使用,炮手們的素質就要放在第一位。素質有靠天分的,也有刻意訓練的,更有學習和訓練參半,然後培訓出來的。

在這其中,自然是有一項最省時間,也能早就更多的人才。就算敵人手中有了同樣的武器,但在使用上,沒有射表的輔助,就發揮不到一半的實力,不足爲懼。

王舜臣的霹靂砲,盯住對方的砲車。一輛,兩輛,然後三輛、四輛,很快推過來的行砲車便在宋軍的攻勢下損失了小半。但這時候,他們開始反擊了。

在雪上艱難的行動,終於到了射程之內,黑汗人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他們的報復。

行砲車的發射速度比不上霹靂砲,但另一樣攻城器卻讓王舜臣大開眼界,類似於牀子弩,發射的是石彈。發射的速度甚至比得上訓練有素的霹靂砲隊。威力雖不如霹靂砲和八牛弩,但也已經十分驚人。彈射而出的石彈重重地撞擊在柵欄上,咔的一聲響,硬是撞斷了木柵,陷進了後方的雪堆中。

如果多齊射幾次,現有的防線很快就能被打破一個缺口。不過他們的距離實在太近了,已經近到了神臂弓的發射範圍。

王舜臣一聲令下,數百張弩弓同時射擊,騰起的箭矢猶如雲翳,一擊之下,便讓一架石彈弩車失去了所有的砲手。而下一擊,只在幾次呼吸之後,便又開始了。如同雨水沖刷過地面,另一架石彈弩車下哀鴻遍野,除了拿着兩張大盾做掩護的士兵,其他砲手只要稍稍離開防護,就被密如雨點的箭矢射成了刺蝟。在砲車後活動,不可能穿上礙事的鎧甲,遇上神臂弓射出的箭矢,一兩支就徹底失去了戰鬥力。

砲石和箭矢的交換還在繼續。有着充分的防禦措施,交換比的優勢遠遠地偏向了宋軍的一方。

官軍的神臂弓都是集中在極短時間內爆發。用最少的消耗達成最大的效果。不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也做不到這一點。

歡呼聲和射擊聲都在宋軍一方交替響起。

王舜臣等待着對面將領的反應。

他能不能派出更多的精銳?會不會再進攻。在他們被消耗光之後,黑汗軍中還能剩下多少可以操作這些器械的士兵?他能不能損失得起這幾萬雜兵。

現在的形勢遠遠不利於黑汗人。

古拉姆近衛是用來壓陣的。就算是對面的主帥,也沒權力把他們當成是消耗品。伊克塔的情況也類似。加起來能有一萬的古拉姆和伊克塔或許可以保全,但其他士兵呢,在這樣等級的戰鬥後,又能剩下多少。這樣的損失,就算放在禁軍中,也是傷筋動骨。

在自己選擇的戰場上與敵人作戰,而不是反過來。

用適合自己的戰法作戰,而不是反過來。

王舜臣對致人而不致於人的理解就這兩條。而那位穩重的黑汗統帥,正配合他做到了。

自用砲車、弩車攻城失敗之後,又是三天。

一夜狂風過後,天氣驟然轉寒。

王舜臣幾乎是被凍醒的。走出營帳,望着澄清的夜空,他不禁打了個哆嗦。

如果是他,這時候肯定要走了。

但有個問題,黑汗國的主君有沒有足夠的器量,原諒一個勞而無功的將領?

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七)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下)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二百一十章 變故(七)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五)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變故(二十五)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議(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二)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九)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六)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九)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