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

半寸厚的書卷,拿在一隻蒼老的左手中。

手又寬又厚,五指粗短,指節凸起,看得出其中蘊藏着很強的力量,這隻手抓住的東西,就不會被人搶走。

手背上已經能看見褐色的老人斑,掌心上有磨出老繭,卻保養得很好,肌膚細膩,看不到有多少皺紋,不過手背上有一道三寸多長的疤痕,鮮紅的。

拿在手中的書,封面的邊緣已經磨毛了,但書頁很乾淨,保養得比手都好。

這本書就是一本普通的書卷,唯一有所差異的地方,就是封面封底是一張紙,將書脊也保護了起來,而且書脊上還印了書名。

九域遊記。

“陛下……”

聽到聲音,拿着書的手沒有動,手的主人低沉地應了一聲。

“什麼事?”

“太子殿下回來了,今天獵了一頭虎,三頭熊,二十多隻鹿,說要將虎皮獻給陛下。”

“讓他先去梳洗了再過來,累了一天,汗也多,梳洗更衣免得着涼生病。”

“奴婢知道了。”

侍衛應聲而退,離開時有着鬆了一口氣的釋然。

耶律乙辛靜靜地將書合了起來。

他不喜歡吵鬧,尤其是在批閱奏章和讀書的時候,更不喜歡有人打擾,親近人都知道。不過太子率衆遊獵回來,肯定得稟報給他,這就要冒些風險了。

耶律乙辛並不是依靠遊獵奪取了天下,所以即使他按照常例,巡狩四方的時候,也不會當真帶着宿衛去狩獵,而是交給了年輕的皇太子。

這種四成是娛樂,四成是慣例,只有剩下兩成有着軍事意義的活動,對耶律乙辛來說,可有可無。

不過他很喜歡捺鉢,尤其是坐在御帳中,接見四方臣子的滋味。

如果想千秋萬代地統治下去,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必不可少。他的長子,做一個能夠守成的皇帝,已經可算是合格了。

但南面的那一位,會給他守成的機會嗎。

宋人始終不肯承認自己的身份。耶律乙辛不知道宋人的堅持有多少是因爲不肯對篡逆之人妥協,又有多少是爲了省下那五十萬銀絹的歲幣。不過耶律乙辛現在並不是很在意。

來自於《自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讓他知道了日本有多富庶,地裡面埋了多少金銀。

渡海滅倭得到的好處,有一多半靠了這篇文章。

但正是因爲如此,耶律乙辛對宋國的參知政事越發地忌憚起來。

耶律乙辛低頭看着放在虎皮氈子上的書。

這是《九域遊記》的第一版,被送到耶律乙辛的手中,已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

聽說在南朝國內,這部書在初版之後,很快便再版、三版,乃至更多版本。

據耶律乙辛所知,韓岡的著作,以及氣學一脈的著作,每一次的內容都會有所修訂。

所以從藏書家的角度來看,每一個版本都有收藏的價值,其中自然是以第一版最有價值。

耶律乙辛不是藏書家,但他也的確更喜歡老書拿在手裡的感覺。

重新拿起書,他隨手翻開。熟悉的文字,看個開頭,就知道說得是哪一段。

“賢史進連夜報信,勇魯達三槍敗賊”。

第八回。

經過了兩個不同人物的故事,述說的對象終於轉回到史進身上。史進自離鄉後,坐着蒸汽車,沿着鐵路一路南下,在揚州,來到秀州換了汽輪船,卻因故捲入了一場叛亂。

這魯達本是州中提轄兵甲盜賊公事,少時做了沙彌,法號智深,但長大後,便還俗投軍,後因功被推薦進了武學,還得了官身,後因酒後錯手殺人,被髮配嶺南,之後又因緣際會,弄到了一張度牒,做了和尚。

“平生不修善果,最愛殺人放火。”

雖是平直的一句贊,卻讓人看得煞是痛快。

“魯達點着了火繩,一扣扳機,砰的一槍,打得那賊頭周通前胸通後背,透風透亮。後面的兩個賊頭提着刀趕上來,只看那魯達不慌不忙,上彈點火,又是砰砰兩槍,將那桃花山的二將軍、三將軍,一一轟碎了腦殼,紅的白的,流了一地。”

幾句話的打鬥,放在說書人的口中,能鋪陳出洋洋幾千言、驚心動魄的場面,不過在耶律乙辛眼中,更重要的是——

到底什麼是火繩槍?

一支可以拿在手中的兵器,竟能把人胸口打穿,把最硬的腦殼崩碎?

在第一次看到這話本的時候,耶律乙辛立刻就讓人去打探了。

他當時已經聽說了火槍,一種可以隨身攜帶的火器,一種爲了取代弓弩而設計出來的武器,但他不知道什麼是火繩槍。

付出了四名細作的性命,遼國天子得到火繩槍的圖樣,其相對於火槍,就是大黃弩相對於弩弓,屬於下面的一類。接下來,他就對書中所說的淘汰了火繩槍的燧發槍更加感興趣了,因爲那可能就是火槍中的神臂弓。

普通人有了興趣,他會開始對此用心努力;而皇帝有了興趣,卻是千百人一齊拼命滿足他的要求。

沒用多久,耶律乙辛就知道了,宋人正在製造燧發火槍,而且已經渡過了實驗製造的階段,只是暫時還不能批量製造。

耶律乙辛已經考慮過會有這樣的可能,但蒸汽車、汽輪船,以及兩者的核心——蒸汽機,都只是出現在《自然》上的一種只存在於想象中的機器,燧發槍卻已經出現在宋軍手中,而書裡被燧發槍淘汰的火繩槍,卻根本就沒有在宋國禁軍中裝備。

得到了有關火槍的信息,耶律乙辛就像他對火炮的興趣一樣,立刻就遣人去進行研究和製造,不過遠比火炮要困難,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火器局那邊,始終沒有給他一個滿意的回覆。

除了火器之外,《九域遊記》給了耶律乙辛還有很多信息。

這部作者不詳的話本,書中的氣學痕跡太深了,或許是韓岡寫的,或許不是,但成書之際必然得到了韓岡的指點。

韓岡推出這部話本的用意,應當是減少朝野內外阻力,同時也是要告訴世人,他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宋國。韓岡的用心,實在是太明顯不過了。

不過最讓耶律乙辛心中發寒的,是太過光明正大,根本不怕泄露軍機。

耶律乙辛知道,這是因爲韓岡充滿了信心。

“歷史的車輪”。

這個詞出自於第九十一回。兩個很普通的詞彙,很無稽地拼湊,讓人心頭髮火,卻又不寒而慄。

難道大遼註定會成爲在車輪前面揮舞雙臂的螳螂不成?

可不管韓岡爲了什麼原因傳下了這部書,他至少給了耶律乙辛一個明確的方向。

韓岡打算做什麼,將要做什麼,從這本書裡完全可以瞭解得到。

比如視城牆如無物的重型榴彈炮,比如讓弩弓成爲玩具的火槍,比如成列而戰、以排槍斃敵的神機營,比如不再需要挽馬、只要有水有煤就能拖動萬石列車、日夜不停的蒸汽車,比如能無視風向、載萬石貨物、兩三日間橫渡千里冥波的汽輪船,再比如三五百人擁槍炮堅守,數十倍大軍亦難攻破的棱堡。

這其中,有的還只是幻想,有的已經出現卻還未普及,有的則是抵在了眼皮下。

一年前,呂惠卿被調離河北,兩國之間已經恢復和平。

不過河北邊境上,宋人正在拼命地修造寨堡,改建城寨,而且修成後的外形特異,不再是將馬面加密,而是將城寨四角修成外凸的五邊形,然後在裡面架上火炮,不論想攻擊哪一邊的城牆和城門,就會受到來自兩側的炮火夾擊。

也是在這部話本中,耶律乙辛知道了這種堡壘的名字——棱堡。

出自第十六回。

建築在遼東北方的曠野中,是邊地的一座指揮所,駐守一個指揮三百多的戍卒,被兩萬東虜重重圍困,卻讓其丟下了一千多條命狼狽而走。

第一次看到這裡,耶律乙辛除了爲韓岡的野心而冷笑之外,便是暗暗稱讚他不愧是帶過兵的。

若是說書人的話本,那就是一名守將大展神威,用神槍接連挑下敵方大將三十六員,殺得賊人丟盔棄甲,但這本書裡面,幾場戰事,卻都十分符合實際。沒有讓說書人口沫橫飛的鬥將,只有切合實際的攻守。

所以在書中看到棱堡,又得知宋人在河北開始修築同樣類型的堡壘,耶律乙辛就開始讓人修築同樣的堡壘來試驗。

修成後的幾次演習,耶律乙辛發現,韓岡完全沒有誇大棱堡的效果,只要在牆中槍炮的彈藥不絕,堡中不缺食水,並不算堅實的堡壘,就能變成了險關要隘一般。

南京道南方邊境對面的寨堡,正在迅速改成棱堡形制,而宋國河北兩路境內的州城縣城,除了以磚石包牆,也都在城門和四角加築了炮壘。一旦河北的寨防完工,再想入侵宋國,難度不啻十倍。

不過耶律乙辛早沒心情攻宋了,依靠日本的金銀,依靠遼宋邊境恢復起來的榷場,根本沒有攻打宋國的必要。

與其期盼在戰場上取勝,不如決勝於廟堂。

只要宋軍不來攻,耶律乙辛也不想打過去。至於韓岡,耶律乙辛並不擔心。

處在臣子的位置上,卻有超過天子幾十倍的人望和民心,這樣的臣子怎麼不該死?皇帝怎麼會留着他?

即便他能活到四十歲,也別指望能活到五十歲,這樣的人根本沒必要去防備。

最多十年,就能見分曉了。

現在,還不如安安心心地看書。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七)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四)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四)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慶雷(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下)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八)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八)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上)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下)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議(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一)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四)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