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

“遼國和水師的事,還是放一放再說吧。近幾年,朝廷用兵的重心也不會在北面。”

宗澤應聲道:“只要朝廷調集精兵強將,西南指日可定。”

韓岡笑了一笑,命人進來收起地圖。

方纔的一番對談,宗澤的回答並不是很完美,但那時因爲他所處的位置還是太低了一點,看得不遠也不夠全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眼光放在未來,宗澤在北事上,應當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

不過相對於用水師控制渤海、黃海一帶,現在韓岡更重視南洋運輸線的保全。兩廣的出產,尤其是逐年增多的糧食輸出,是穩定國中糧價的關鍵。而無數南洋特產,也讓國內的商業更加繁榮。

南洋運輸線上,載重量超過萬石的大型海舶已經出現了十幾艘,而中小型海船更是成百上千。

這麼多海船,每年從兩廣將當地的糧食、香料、海產等特產運抵揚州,再從揚州將絲綢瓷器等特產返回兩廣交易給廣州的大食商人。一年之內,往來多次,運送兩三百萬石的糧食輕而易舉。

這纔是水師現在的重心,在攻打遼人之前,先拿海上的海盜歷練一下——競爭對手,自然是越少越好。

韓岡讓宗澤坐下來,繼續說着之前的話題:“平定西南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你也聽洛陽的文老相公說了,太祖玉斧劃界啊……過河不易。”

黃裳在西南的幾年,闢地千里說不上,但他那邊的情況的確十分順利。先期是他探查形勢,分辨敵我,做好儲備,之後便是曾經有西南作戰經驗的趙隆領軍,直接性地將一干不肯順服的部族給剿滅掉。

久經烽煙的西軍士兵們的手中,有精鐵打造的甲冑、武器,還有威力強勁的弓弩,更有虎蹲炮,一個十人小隊兩門炮,用散彈就能打垮數百敵人。

在有了硫酸之後,出現在天空中的不僅僅是熱氣球,也有了氫氣球。儘管氫氣球很危險,硫酸同樣危險,可火藥照樣危險,對軍隊來說,只要有用,只要效果好,這點危險不算什麼。依靠天上的眼睛,敵人的埋伏多少次都化爲了泡影。

更重要的是,西南夷中部族極多,相互間仇怨極深,黃裳拉一派打一派,地理人情都順利地掌握在了手中。

訓練更勝一籌,武器更勝一籌,還有諸多帶路黨,就連最大的敵人——疫病——也減輕了很多,反亂的西南夷當然沒辦法與官軍爲敵。

但接下來,官軍所要面對的敵人,就不是手下僅有幾千一萬人的洞主,而是南方大國大理。

半年前,大理段氏密書至京,痛訴權臣凌主,懇求大宋太后爲其做主。這個消息傳出來,朝中登時就是一片譁然。既然朝廷痛斥耶律乙辛篡位,與之絕交,那麼大理國內的篡逆之舉,也不可能坐視,尤其是大理國主卑辭告求,讓士林和民間都開始呼籲出兵。

大理或許沒有西夏那樣的輝煌的戰績,但唐時的南詔,卻是幾次與大唐的軍隊交鋒,也多次取得了勝利。

文彥博拿着太祖玉斧劃界的故事來阻撓對大理的征伐,也有很多人擔心攻打大理的戰爭會曠日持久,朝廷無法支撐。這樣的逆流,想要壓下去,頗費點勁。

宗澤慨然道:“太祖說以大渡河劃界,可大理國中權臣欺主,我大宋豈能坐視不管?爲藩國撥亂反正,乃中國之任。”

大理國中,段氏世代爲王,高氏世代爲相。不過近年,段氏衰弱,高氏日強,幾次有流言說大理高氏代段,自行稱王。

大宋作爲華夏正統,當然不能容忍這件事的發生,遼國的耶律乙辛對付不了,區區大理高氏還對付不來?等打下來後,再讓段氏獻上輿圖田籍,這就名正言順了。

其實朝中對於平滅大理,有着高昂熱情的官員也相當的多。

攻下大理有兩個最主要的好處,一個是大理的人口土地和銀礦爲主的資源,另一個就是軍功。

攻打大理的方略早已議定,朝廷不會徵發大軍,也無意在西南的崇山峻嶺之中投入數以萬計的大軍,而將會採用攻打交趾的方法,選派一萬左右的精銳,同時調集可以動用的西南夷參戰。

以官軍爲刀刃,蠻兵爲刀身,聯手覆滅大理。等到拿下大理之後,就將其中大部分土地分割出去,並遷移一部分西南夷來此安居,朝廷只取走洱海、滇池周圍的一部分土地,安置漢人。

滅國的功勞,只看着朝堂最上面的幾個人,就知道有多豐厚了。自問有資格參與進來的朝臣,這兩個月都在緊鑼密鼓地爲自己謀劃一個能夠博取功勞的位置。

“汝霖,你想不想去?”韓岡問道,“參贊軍務。”

宗澤心中一跳,面上卻不動聲色,“宗澤當然立功於外,以報朝廷厚恩,但不是已經人滿爲患了嗎?”

韓岡微微眯起眼睛,“不願意?”

“不,與其讓那些希圖倖進之輩敗壞國事,不如讓下官去。運籌帷幄不好說,但參贊軍務,拾遺補闕,下官自問比那等人要強上一籌,於國于軍,都是好事。”

韓岡沉默地看了宗澤片刻,哈哈笑了起來,“說得好,就該有這樣的氣概!”

“不敢。”

“不過那等人也不能全部拒之門外。不壞事,不搶人功勞,這樣的人來也無害於事。”

王中正就是最好的例子。

儘管他很多時候都是混功勞的,可是王中正不貪功,不惹事,謹守本分,還能在天子面前幫着說好話,關鍵時候也能幫把手,這樣的人過來分功,讓人給的也樂意。

這一回,王中正也有心在南征之事上分上一杯羹。不過並不是他想要再去西南,而是想要給他的兒子運作一個職位。

王中正的年紀不小了,但精神還好,在軍中有威望,太后也十分信任他。去年曾經太后有意封他爲節度使,不過給王中正給辭了。但誰都知道,只要他致仕,節度使是手到擒來,不必像其他內宦一樣,非要病死才能得到追封。

但他的兒子就沒有他的幸運了。

地位高的宦官收養養子是慣例,不過爲了防止宮裡的大貂璫通過這種手段來擴張自己的勢力,朝廷也規定收養者年齡、官職,以及被收養者人數的限制。但在宮外收養的義子,就沒有那麼多規定,那是繼承香火用的。

王中正早年在宮中先後收養的兩名養子都死得早,之後就沒有在宮中收養義子,而他在宮外的養子王祁,以節度使留後的嫡長子的資格得到了蔭官,正式授職後,很快就升到了內殿崇班。但也僅此而已。

如果是武官,做到王中正這樣的位置,完全可以通過聯姻的辦法,爲兒子再鋪上一條道路。但閹宦的兒子想要結親,找不到多好的人選,岳家的幫助不用指望。

再往後,就得看他自己的本事了,王中正也幫不了他許多。所以王中正前日求到了韓岡這邊,希望給他的兒子一個機會。

有王中正的事例在前,想去邊疆立功的宦官爲數甚多。包括李憲,也包括童貫。

童貫這兩年正得寵,不過因爲缺乏軍功,雖然還在御藥院中任職。可他肯定要出外一趟,現在正在上下活動,爭取一個去西南的機會。

“下官明白。”

宗澤也知道韓岡最近是如何被騷擾,多少故舊來向他討要一個名額,好像大理的軍功是路邊的石頭,俯首可拾。

“其實這件事也可笑。”韓岡笑着,“朝廷連主帥都還沒選出來,現在就開始爭了。當真要打,除了三兩人之外,剩下的都得讓主帥自擇。”

“相公說的是。”

“汝霖,兵出大理,你覺得何人適合爲帥?”

“此事非宗澤能言。”

“但說無妨。此事非一人可決,需在朝堂上商議。你姑且一說,我姑且一聽,無礙國事。”

韓岡說得坦然,宗澤便不再推脫,“當以熊龍圖爲主,黃直閣爲副。其下武將,也當以曾在西南用事過的將校爲宜。”

龍圖閣學士熊本,龍圖閣直閣黃裳,都是在西南有所成就的文臣。

尤其是熊本,他是西南方面的專家,熙寧以來,朝廷對西南夷的戰爭,一直都是在他的主導下進行,也是朝中不多的幾位能擔當主帥的文臣。

宗澤說完,靜靜等着韓岡的迴應。他擔心韓岡會提議讓王中正爲帥。有過領兵西南的經驗,王中正也是主帥的人選之一,但那畢竟是閹人。去大理的路並不好走。想要攻下大理,必須經過一段艱苦的行軍,沒有得人望的將帥統軍,走完這一段路之後,仗也不用打了。只是熊本是新黨,否則他這個主帥的人選,是不會有任何爭議的。

“熊伯通的確合適。”韓岡點頭,“黃勉仲都差了他十年平蠻的經驗。”

不管兩黨如何競爭,韓岡都不打算打破底限。如果有兩個合適的人選,他會選擇貼近自己的,但人選若只有一人,那他就不會因爲對方不屬於自己派系的成員,而橫加干擾。

不過這主要還是現在兩黨之間還算和睦,否則韓岡會直接阻止這場戰爭的爆發,根本就不給人以爭奪功勞的機會。

攻打大理並非急務,段氏的密書也不過是個由頭。維持禁軍戰鬥力、同時實驗火器在軍中的使用,找出合適的戰法——總不能在面對遼人的時候,火炮還是第一次上戰場。大宋周邊,也只剩大理一家,可以用以練兵。而且,突破太祖皇帝的玉斧劃界,這一戰背後的意義更大一點。

但開戰的好處,也不過僅此而已。

得到韓岡認可,宗澤更加沉穩,“若有熊端明爲帥,黃直閣贊輔,此戰或不敢說必勝,但必不至大敗。”

韓岡沉默了下來,等得宗澤心神不寧,韓岡纔再次開口,“要是有熊本在,才能保證不大敗,那就已經敗了。何至於此?”

宗澤不明所以,韓岡也無意解釋。讓日後的變化來說明吧,這個時代的人們,是無法明白的。

火器最大的好處,就是對士兵的體力要求不是那麼高了,就算因爲行軍累得拿不動刀、使不動槍,背不起甲冑,拉不開弓弩,但只要他們能夠擺好虎蹲炮,裝好彈藥,然後點燃就夠了。

傳言說歐洲曾經禁止弩弓,因爲十字弓能讓農民將騎士射死在泥地裡。可就是重弩,因爲還要耗費力氣去拉開。而一個小孩子,只要拿得穩火槍,也能有機會將萬夫莫敵的大將的腦袋打成豆腐渣。

只要稍加訓練,就能力克強敵,這讓漢人在人力和國力上的優勢能夠徹底發揮出來,不會像冷兵器的時代,數萬蠻夷也能欺上門來。

統領一支久經戰火,且裝備了火炮的精銳大軍,怎麼只能保證不大敗?!那樣又何必開戰?

韓岡需要的是勝利。

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將敵人拉至自己擅長的領域將之擊敗。如今火炮已經裝備軍中,火器局中,每天都有更多的鋼鐵和青銅被鑄造成型。不能再耽擱,必須儘快讓大宋禁軍適應火藥武器,搶先一步進入熱武器的時代。

很久以前,韓岡就希望大宋的勝利,是生產和組織的勝利,而不是名將的靈光一閃,更不是依賴於士兵們勇猛無畏。那樣的勝利,纔是真正的勝利。他爲此努力許久,爲的可不是一句不會大敗。

“大理。”韓岡輕聲道。

目標到底能否實現,就用大理來做個試驗。

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三十九章 追憶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上)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九)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四)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上)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第三十章 虛實(十)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八)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議(三)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