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

bookmark

身邊放着心愛的望遠鏡,空氣又是難得的澄澈,七夕的夜晚,韓岡正在窗前。

託京城中越來越重的煤煙污染的福,入夏以來至少有一半的時候,太陽彷彿是隔了一層紗一般的黯淡——雖然氣溫還是熱得能把瀝青融化,開封城北的鐵場附近的那幾條用瀝青拌和煤渣鋪成的道路,已經被來往的車馬碾出了一條條黑色的溝壑。

但韓岡沒有拿着望遠鏡,去應時應景地看一看被銀河橫隔的兩顆亮星,或是試試能不能找到一直想找的仙女座大星雲——天知道,要把希臘時代的星座對應到三垣二十八宿中來,到底有多難?十二宮倒是很早就傳到了中國,占星術中很常見,佛經中也有出現,一開始譯名有些差異,如今與後世就只有些許區別了。可是其他星座的難度就太高了,尤其是對韓岡這個半調子都算不上的所謂的天文學家來說,更是如此。

韓岡正在審查新一期《自然》的小樣。

《自然》是自然學會的核心刊物,也是氣學格物學派的宣傳陣地,更是如今士人心目中,一切有關自然議題的權威書刊。

從三年前開始,《自然》每年都會出一套合訂本,將一年來,期刊上物理、數學、化學、生物、地理這五個分科的論文,按照學科的不同,分別集結成冊,用以對外出售。

《自然》,包括合訂本,只要是自然學會的核心會員都能免費收到,普通會員只要繳納會費也能得到——會費中已經包括了期刊的費用,而不屬於學會的普通人,也都能在大多數城市中的郵政局來購買和訂閱,至於無錢購買,還能通過各地州學、縣學中的公共圖書館,借閱、抄錄——各地圖書館中,自然學會都捐贈了大量書籍,只要是學會出版的書籍,都能在這些圖書館中找到。

有了合訂本,日後進行研究,想要查詢相應的論文來,就容易了許多。而且在學會的計劃中,將會五年一修論文目錄,刊印論文的題目、作者和主要內容,以便學者們進行檢索。

江南諸路的大城市,《自然》以及衍生刊物,銷售量是個巨大的數目,也是如今初創的郵政系統最大的客戶,每個月的銷售量都超過了八萬份,年內有望達到十萬份。

在這樣大的銷售量面前,雕版印刷已經無法支撐印刷上的需求。木質的印版,無法承受住萬次以上的印刷,往往幾千次,印版上的字跡便會被磨光,學會總不可能爲一頁紙,刻上幾十近百塊雕版。

所以就有了韓岡力主的對活字印刷技術改進,但在活字印刷術出現他所期待的成果之前,已經出人意料的,在另一個方向,有了讓韓岡驚喜的成果。

現如今,成本最低,印刷效果最好,不是韓岡讓人去研究的鉛活字印刷術,而是石印技術。

韓岡手上的這本小樣,便是石印技術最好的展現。

石印主要利用的是對水和油的親疏關係這個原理,在石頭上刷上一層酸性的膠液,最後再利用油墨來印刷。

這是一個出乎意料的成功,也是到現階段位置,韓岡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技術擴散的最好的成果之一。

油墨,出自韓岡,在石油制墨的那個笑話之後,真正的油墨很快便問世。而在處理印石的化學藥品,沒有三酸的出現和上規模的製造,也不可能被髮明。如果沒有人通過酸液研究石灰石的成分,自然連印刷的底板也不會有。如果沒有以《自然》爲主的刊物進行知識的擴散,又有誰能將這些技術結合起來,發明石印?

石印技術自面世之後,在韓岡的力主下,很快就流傳了出去。

才兩年時間,不說京師,杭州的石印坊都已經有了五六家,而福建的建陽——也就是粗製濫造有名、而印刷數量更有名的福建版的產地——則是一下涌現了近二十家石印坊。

就連國子監的書坊也開始採用石印技術。而自然學會名下的印書坊,已經正在試行彩色套印。

同時由於韓岡化名在《自然》上的鼓動,現在世間不知有多少人將煤焦油,然後用酸鹼去處理。雖然不指望能夠有立竿見影的成果,但時間長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化學會繼續進步,遲早會有化學染料的出現,韓岡只要活着就會繼續推動。而在這過程中,又會有多少發現和發明?

如今已經有了印刷精緻的石印,等到什麼時候水印技術有了突破,韓岡計劃已久的國債債券,也就可以向外進行發售了。

翻過了這一期的小樣,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發現和發明,只有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韓岡一直覺得這是個好現象,知識的突破要靠積累,沒有巨人,哪有肩膀可站?

由於韓岡的緣故,這個時代的自然科學太偏太狹,同時也太快。這就需要更多的人來填補空缺,夯實基礎。

看到一篇對金龜子一生的養殖觀察記錄,韓岡不禁端起桌上的杯子,大大地喝了一口。

這篇論文,當浮一大白。

韓岡覺得,若有人能寫下《昆蟲記》,甚至放燈三日都配得上。

端着杯子,韓岡又啜了一口,沁涼甘甜的感覺,讓他心中更是一片舒坦。

大號的玻璃杯中,盛滿了紅殷殷的液體,不是酒,而是西瓜汁。韓岡不喜歡將西瓜吃得汁水淋漓,但他喜歡西瓜,故而家中都這樣處理。

玻璃杯的外壁上掛着晶瑩的露珠,這是裡面摻了冰塊的結果。韓家貯藏的食用冰塊,是用深井井水再燒開之後凍成的,因其比較清潔。河冰用來降溫,卻不會下肚。大戶人家、包括宮中,對冰塊都是如此處理。

放下杯子,收起小樣,下面還有一本大小厚薄、乃至紙質都十分相似的印刷品。

不過不是小樣,而是已經付梓的印品。雖然不是石印,但印刷的水平已經是雕版印刷中的最高等級。

扉頁上的刊名,也許是受到了《自然》的影響,同樣也只有兩個字——《科學》。

迥異於後世,科學二字的意義,是科舉之學,而且比較生僻,典籍中出現的不多。

這是一本剛剛創刊的新期刊。以《科學》爲名,內容也理所當然的是科舉之學。

韓岡拿起書,飛快地翻着。

裡面盡是某某名儒、某某學官點評每一科高中的試卷,還有各地解試中出現的題目,以及對拔貢貢生試卷的點評。同時還有國子監中,日常考試的題目,以及監中教授講學的內容。

可想而知,此書一出,必將洛陽紙貴,受歡迎的程度不在《自然》之下,等到幾期過後,銷售量多半就會超越《自然》。就是在未來,也沒有多少書能賣得過教輔教材的。

國子監中還是有能人的。

“陸佃果然有些能耐。”韓岡輕嘆着。

“官人,是想吃什麼嗎?”

嚴素心正好進門來,不知把韓岡的自言自語聽成了什麼。

韓岡回頭,微笑着問道:“結束了?”

“都結束了,姐姐她們正在收拾。”

一年一度的乞巧,是這個時代唯一獨屬於女性的節日,月亮剛剛升起,家中的女眷便都到了後園中,祭拜祈禱,弄些沒來由的儀式。

韓岡伸了個懶腰,起來在房中活動手腳,道:“今天還真是快。”

“都二更天了,哪裡還快了。”嚴素心上來幫着收拾。

《科學》丟在一旁,韓岡也沒去管,就這麼一回事,除了佔了這個名字讓韓岡覺得可惜,沒什麼好讓人擔心的了。

金陵書院中,王安石正在發揮餘熱,努力教育新學的下一代。國子監中,陸佃弄出了《科學》,要讓更多士人來研習新學。

在科舉改革上,韓岡做得並不算過分,儘管解試加考,士人也只要通讀《幼學瓊林》就行了,裡面的內容也是皆有實證的自然常識和算學知識。而當年的王安石,以自家的三經新義爲欽定的釋義,不管你是哪一派的弟子,甚至已經是飽學鴻儒,想要考中進士,就必須低頭,放棄自己原有的學問。

但科舉過後,還有誰去在意新學,不是要參加科舉,又有幾個士人會去研習《三經新義》?而自然科學的愛好,不僅可以貫徹終身,更能普及大衆。

韓岡不介意,未來是在他這邊的,陸佃的《科學》也好,王安石的金陵書院也好,都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

就像上了刑場的人犯,即使如何掙扎,也逃不過梟首一刀。

正這麼想着,一封緊急軍報送抵到了宰相府上,很快便被人呈到韓岡面前。

“官人,奴家先出去了。”

嚴素心連忙要退出,不敢打擾韓岡處置公事。

韓岡拆看後,揚揚手道:“沒關係的,是捷報,西南行營又贏了一陣……不出意外的話,再有一月半月,大理就要歸附了。”

“當真?!”嚴素心欣喜道。

“看那邊的戰事發展,當不會有問題。”

不知道聽到這個消息時,御史臺中那些蠢蠢欲動的蠢貨,又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韓岡想着。

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一)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三)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箭(五)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上)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中)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二百七十章 長風(七)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二)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一)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六)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八)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七)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七)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五)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