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

戰事。

而且還是之後的戰事。

蘇頌如此發言,章惇、韓岡依然端坐,其餘幾位執政看着他們,心中皆明瞭,看來章惇和韓岡已經做出了決定。

河東依然穩守國界,之前的失敗,是出擊後的敗陣,戰火燃燒在敵境之中。

河北之戰,雖然被遼軍攻入了國中,但如今已經將其擊退,遼國皇帝親率御營都無功而返,相信遼軍已經沒有再次反攻的信心和力量,當下大宋國境之內,已無大股遼軍。

依現在的形勢,大宋完全可以宣告勝利,結束戰爭。遼國方面,理當不會拒絕大宋伸出的和平之手。

不過,究竟是結束戰爭,還是繼續打下去,朝堂之中還沒有定論——主要是河北的捷報剛剛傳來,河東的戰情尚未明瞭的緣故。

當然,兩位宰相的態度也不明確同樣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章惇和韓岡,今天請出了蘇頌這位元老,是否就是要表明他們的態度呢?

呂嘉問看了看坐在圓桌對面的張璪。

這位樞密使臉色平靜,不知是不是已經提前被透了底。

曾孝寬、沈括,他們的神色都看不出有何異樣,分辨不清到底是提前知道消息,還是現在才得知。

呂嘉問只知道章惇沒對自己透露任何信息,但他可以確定,別人從他的臉上,同樣得不到任何信息。

想了一想,正準備說話,就聽沈括道,“如果真的能有那種滅菌的良藥,莫說是戰事,天下人都能受益。”

好一隻鷯哥。

呂嘉問輕蔑地瞥了沈括一眼。

這一位在韓岡沒表態之前,總是說些沒什麼用的話,一旦韓岡說話了,他除了附和,還有什麼?

張璪也說道,“樞密院可以劃撥出一筆款子,只要能夠儘快造出來。”

同樣是廢話。呂嘉問心中暗道。

能被韓岡、蘇頌一起看重的方法,天下間不知多少人願意掏私家腰包砸錢進去。

在場的幾位,哪個缺了這點小錢?

“如果可以的話,自然是最好。按照玉昆的說法,走的人多了纔有了路。”蘇頌扶着柺杖杖柄,衝着韓岡點點頭,“這個新思路前面到底有什麼也說不清,說不定就是無用功,幾年十幾年都沒有成果,必須募集更多的人才過來一起開闢道路。”

呂嘉問想,看來是都不怎麼看好,預計會花錢太多的項目,所以要拖都堂下來?

又聽曾孝寬道,“恕孝寬性直,太師這些年來難得來都堂,不只是爲了這一個以菌滅菌的新思路吧。”

呂嘉問暗地裡一笑,放棄了自己準備說的話。曾令綽這一回魯直得很,看來是沒有得到章惇的知會,不知蘇頌下不下得了臺。

曾孝寬問得直,蘇頌回答得也直,“老夫是希望官軍能一鼓作氣,繼續打下去,克復燕京,克復大同。吾年已老,本來想都沒想過能在閉眼前看見官軍收服燕雲的那一天。”他滄桑的面孔上露出了一絲笑容,“但如今遼軍已退守國境,河北大局抵定。遼主所率御營正盤踞於涿州,如果能圍殲此敵,收復燕雲或許不爲難事。”

“如果不能呢?”曾孝寬追問。

蘇頌道:“也就是恢復現在的狀況。難道還要擔心官軍大敗虧輸,把河北都丟掉?”

“終究河東是輸了。”曾孝寬道,“當年太宗皇帝攻打燕京的時候,也沒想過自己會輸。”

“依老夫之見,真要打的話,先打不下去的肯定是遼國。諸位身在都堂,應該比老夫更清楚,遼國與中國的國力有多大的差距。存中,鐵路曾是你掌握的,現在還在分管將作、軍器二監,應該知道遼國的鋼鐵產量是多少,每年鋪設的鐵路里程有多少,每年所造槍炮有多少,與中國的差距究竟是擴大了,還是變小了?”

“太師有問,括自當答。”沈括只看着蘇頌,沒有去看韓岡,卻讓呂嘉問有着更多的想法,“以括之見,遼國已不足懼。我中國厚植國力二十年,如今已不是區區北虜能望項背。”

到底是蘇頌自己的想法,還是已經得到了兩位宰相的認同,沈括是不是已經得到了韓岡的授意,呂嘉問現在越來越覺得答案是肯定的。

“以括之見,北虜頹勢既顯,理當乘勝追擊,免得其恢復元氣。”

呂嘉問看看左右,贊同沈括想法的在都堂裡面應該是大多數,在議政之中應當也是。

儘快結束戰爭,這是許多人的願望,對不斷被消耗的國庫財力也是一件好事,的確是讓人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遼國與大宋國力之間的差距,近些年來已經越來越清楚了。

人口、財賦、糧食、布匹,這些就不必提了,從開國時就遠遠超過遼人。

新興的鋼鐵業,耶律乙辛幾乎將自己所有能夠動用的財力都投入到鋼鐵和軍器之中,但遼國的鋼鐵年產量七十萬石,甚至還不及大宋鋼鐵業每年增加的分量。

大宋將八成以上的鋼鐵產出投入到民生之中,剩下的餘量才投入軍工,但依然要超過遼國用來打造軍器的鋼鐵數量。

遼國傾盡所有來鑄造火炮,大宋只用一個京師火器局就遠遠勝出。依照細作的回報,只河北一地所裝備的火炮數量,就當得上遼國全國,差距極爲明顯。

如果只比鋼鐵、火器,沒人能夠昧着良心說遼國能勝過大宋。

“邃明。”蘇頌又對張璪道,“你兼司羣牧,你說說,軍中的馬匹牲畜,輸不輸北虜。”

張璪沉默了一下,突然點了點頭,像是做出了決定:“是否比得上遼人,璪且不知,但比之三十年前,已逾十倍。”

這是所有都堂成員都清楚的,火槍、彈藥、甲冑、船隻、車輛,任何一種軍需物資,大宋的年產量都遠在遼國之上。即使是戰馬,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雖無法與沒有精確數據的遼國對比,但比起過去,勝出太多了。

“三十年前,軍中馬軍能有一騾已是萬幸,多隻有雙腳。如今馬軍,一人雙騎都不在少數了。”張璪道,“四處牧監出欄軍馬,都十倍於舊日,素質更遠勝之。”

章惇對蘇頌笑道,“這裡面,自然學會功勞不小。”

蘇頌不客氣地點頭說:“冬日馬匹亦有青草吃,遼人做不到,中國能做到,這的確是自然學會的功勞。”

呂嘉問就看着韓岡微微一笑。青儲飼料的發明和推廣,的確是自然學會的功勞。以青儲飼料爲代表的各種蓄養技術的革新,使得大宋國中的牲畜,包括馬、牛、羊,數量都大量增加。

只聽韓岡說道,“昔年十六處牧監如今幾乎都已經撤銷了,只剩下沙苑、臨夏、青海、天山四監,但四處牧監的年出欄量,則是昔年的十倍。熙寧二年,十六處牧監總出欄量才三千餘匹,而如今兩處牧監則能夠達到三萬。其中有剷除貪腐積弊的緣故,也有草種、馬種改良,同時培育技術大幅改進的緣故,更有新設的臨夏、青海、河西三處牧監,總面積數倍於舊日牧監的緣故,舊時最大的沙苑監,如今只充作馬種培育之用,大數量的放牧蓄養,都放在其他三處。”

韓岡把牧監如數家珍,張璪就笑道,“玉昆,我看你乾脆來兼掌這羣牧司好了。”

韓岡笑道:“我可是在羣牧司中辦過差的。”

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確是在羣牧司中做過,只是時隔多年,還能瞭解得這麼深入,自然不是因爲過去的經歷。

“此外國中屬於私家的馬場,大大小小超過三千餘處,這些馬場遍及天下各路,西達天山,北至雁門,東抵大海,南及滇池。各色馬種能夠適應軍隊在不同地域、不同工作的所有需要。”韓岡對張璪道,“我記得樞密院如今每年都會從民間採購三萬多匹的軍馬。”

“最多時曾達到八萬。”張璪補充。

韓岡點點頭,繼續說,“這些採購來的私人馬匹,也是用來以補充和更替軍中、鐵路、郵政上的軍馬。其作用顯而易見,都是能夠看到的。”

不用韓岡和張璪多說,在場所有人尋常都有了解。

如此之多的軍馬數量,使得禁軍之中軍馬退役的年齡降到了九歲,而不是昔年的十四五。軍馬的體格下限則從四尺一寸,上升到了四尺五寸。當年連牙口都磨平的老馬還得馱着騎兵上陣,現在則都是一色的河西良駒。

上等的賽馬,尤其是京師大賽馬場冠軍馬的後代,如今是最受遼人喜愛的商品之一。朝廷嚴禁馬種外流,各邊州都在嚴厲打擊賽馬的走私渠道,但由於利潤太高,故而搏命之徒始終難以禁絕。

“宋遼兩國之間國力上的差距,只要平常多看看報紙,看看報上羅列的數字,就知道到底有多巨大。”不知不覺,韓岡已經代替了蘇頌,開始掌握會議的方向,“但軍隊戰鬥力上的差距,之前是誰都不敢保證的。”

“大宋官軍雖然南征北戰,近二十年來難逢敵手,拓土萬里,滅國百十,但與遼國一個等級的敵人,則從來沒有遇到過。即使是這些國家之中最爲強大的西夏和黑汗,與遼國的差別,不啻天壤。”

“即使是之前與遼國有過一次戰爭,那也是拼盡了全力才得以將入寇的遼軍驅逐出國境,還將家裡的瓶瓶罐罐打破了許多。”

“而遼國在此之後,也跟隨着大宋進行了軍事改革,新成立的神火軍經歷了更多的戰鬥,將草原上的部族打得俯首稱臣,還征服了日本、高麗,讓耶律乙辛這一篡逆之君徹底掌握了遼國,戰績並不遜色於大宋官軍。”

韓岡一段話,說得在座都暗暗點頭。的確是這樣,至少在開戰前,遼國的軍勢依然讓人畏懼。

但這一回正式交鋒,遼軍的底細終於是暴露了出來。

儘管大量使用火器,使得地方上的保甲完全無法與遼國的正軍抗衡。但大宋禁軍則爆發出來了強大的戰鬥力,與遼軍的交戰都保持着相當的勝率。

同時裝備了大量火炮的遼軍主力,暴露了無法快速突破的缺點,又沒能擁有擊破棱堡防守的能力,使得遼軍甚至無法像過去一樣深入河北,只在縱深不及百里的邊州中,就耗盡了所有的衝擊力。

這些戰況,使得都堂對大宋官軍充滿了信心,即使河東在伏擊下的小小挫敗,也無法撼動。

如果將這場戰爭繼續下去,或許真的能夠實現收復燕雲,覆滅遼國的夙願。名垂青史這四個字,對於大宋帝國的掌控者們來說,比起多少金銀財富,都有着更大的誘惑力。

“北虜打過來,殺我人民,劫我家財,我們好不容易守住了,把他們趕回去,這難道就夠了嗎?照我說,遠遠不夠。”韓岡板起的臉,剛硬嚴毅,“九世猶可復仇乎?雖百世亦可。中國與北虜之仇,豈有百世,就在昨日啊!”

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八)第二十一章 虛實(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議(二十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三)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一)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八)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三)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十)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