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

章惇帶着深深的疑慮,走進熟悉的地方。

沒有一羣刀斧手從天井兩側廂房中涌出,也沒有一個不懷好意的閹人拿着聖旨等着,只有韓岡在廳門前階下迎候。

章惇保持着臉上的微笑,腳步亦一絲不亂,只有肩膀稍稍鬆弛了一點下來。完全沒有人看出他之前的緊張。

沒有軍隊,沒有警察,從韓岡帶着他的親衛們離開皇城進入都堂之後,沒有任何武裝接近皇城近處的這一處龐大的建築羣。

在這之前,也沒有。

但章惇在出發時,依然有着幾分上賭場的心態。

韓岡通知召開議政會議,而在京的除韓岡和都堂內當值的三人之外的二十七位成員,沒有一個先期抵達。

按照章惇得到的回報,韓岡除了他和蘇頌之外,根本沒有派人去聯絡其他議政。

如果是尋常時候,這十分正常。

除卻每逢庚日的議政例會,但凡要召開議政會議,都必須是韓岡和章惇兩位宰相共同籤書,少了誰的簽名都不行。

Www _т tκa n _¢ 〇

這是兩位宰相之間妥協的結果,也是如今宰相獨有的權力。韓岡與章惇,之所以能獨秀於都堂其他成員,不僅僅是手中掌握的軍力、財力,以及外在的兩大商會的支持,更是因爲他們處在權力的中心。

軍事、國政、財計、銓選,樞密、參政、議政們分掌不同領域的權力,而宰相統轄所有。權利範圍就像一個個圓,所有圓相重疊的部位,就是兩位宰相。

丁日的樞密院例會和三衙例會,戊日的戶房例會,庚日的議政例會,隔日的都堂例會,月末的兩選例會,所有中樞階層的會議,都繞不過章惇與韓岡。

無論是章惇還是韓岡,如果有意臨時召開議政會議,就必須先行知會對方並議定,否則便不符合程序,當然,更嚴重是破壞兩位宰相之間的默契,後果不問可知。

不過在今日,韓岡舉止乖張不足爲奇,還維持着過去的體統,反而不正常了。

但章惇還是來了。

輸給韓岡可以,但在韓岡面前丟臉卻不行,性命不過等閒事,丟人現眼他是寧死不幹。他可不願像呂嘉問,勸不住自己,就找了個藉口躲回去了——終究是個無用之輩。

章惇來此之前,呂嘉問還勸他要多做準備,可匆匆忙忙又能做下多少安排?又能有多少用?與其暴露出自己在京中的那麼一點能夠自保的底牌,還不如坦坦蕩蕩一點,看韓岡敢不敢爲一己之利,冒朝堂生變,國中大亂,前方潰敗的風險。

韓岡眼前,章惇淡然行了一禮,“勞玉昆久候。”起身對視,心中忐忑絲毫不露。

見禮,入廳,直到坐在他慣常的位置上時,章惇的舉止言談,皆與尋常毫無二致。

但是在韓岡眼中,章惇這種刻意表現出來的一切如常,反倒顯得心虛了。

不過換作是自己,韓岡自問也一樣會覺得如坐鍼氈。

韓岡沒有去吊章惇的胃口,待奉上茶水的堂吏退下之後,直接切入正題,“方纔入宮,已與太后分說明白。太后知道誤會了子厚兄。”

章惇雙手籠着茶盞,臉上表情毫無變化:“哦,太后如何說?”

韓岡點了點桌子,“不是太后如何說,而是我等如何做?”

……

深宮中,向太后斜倚在軟榻上,細軟厚實的羊絨氈罩住了腰腿。

一名宮女拿着美人拳輕輕敲擊在向後的腿上,旁邊還有幾個粗實的宮人,捧着水盆,妝盒等一應物事。

向太后半閉着眼,面前站着誠惶誠恐的楊戩,“楊戩。你把去宣旨時,章惇的反應再說一遍。”

楊戩戰戰兢兢,卻不敢把實話說出來:“臣受命往章相……往章惇家宣旨。章惇但領旨,別無二話。”

“別無二話?好忠心的宰相。”

向太后不滿的聲音從上傳下來,楊戩只把頭壓得更低,一句話都不敢回。

章惇只是沒有即刻辭官,而是請託韓岡來分辯,太后的火氣就燒到了去宣旨的自己頭上。要是明說自家宣旨時膽戰心驚,連句硬話都沒敢說,幾乎就要給章惇跪下來磕頭求饒,只怕太后當真要把自家給燒了。

也虧得章相公有能耐,逼得韓相公來幫他分辯。

韓相公入宮來幫章惇說話,又把朝堂不穩的危害說了又說,好容易太后才鬆了口,要不然,自家說不定還要去章相公府上跑第二趟第三趟,強逼着章相公辭官才罷休。

向太后這時又不說話了,楊戩低着頭,心裡面七上八下,不知道太后準備怎麼發落自己。

說不定太后還是想要章相公辭位。章相公一走,韓相公爲天下計,就不能辭官了,就算辭官,也肯定會留在京師……

楊戩正想着,冷不丁聽見太后說,“韓相公說要全了吾的體面,可知如何全?”

楊戩暗暗叫苦,這種事他哪裡知道端詳。太后知道做錯了事,但礙於面子不願意收回之前給章惇的口諭和手書,而韓岡則拍了胸脯保證會讓太后體面得全。保不準韓岡進宮前,就跟章惇談好了,就等太后鬆一鬆口,但楊戩哪裡敢說出來,“韓相公見識如天人一般,不是臣等魯鈍之輩可以揣測。”

……

“我等如何做?”章惇臉上一抹淺淡的笑容,“不如玉昆你說一說,我該如何做?”

“之前在子容府上與子厚所言,朝堂不能亂,天下不能亂。到現在爲止,這個想法依然沒變。”

章惇不動聲色。

他怎麼可能將身家性命放在對韓岡人品的信任上,最終讓他信任韓岡的,還是相信了韓岡對得失的權衡。

他希望韓岡對得失的判斷現在並沒有改變。

“朝堂需要穩定,太后也不想看到因爲朝堂不穩,而亂了北地三十萬大軍的陣腳。”

章惇擡了擡眼,太過熨帖的話語之後,必然跟着轉折,“而後呢?”

“一切照舊。之前怎麼定下的,之後就怎麼做。不過……”正如章惇所料,韓岡道,“我等臣子,也不能讓太后沒了臉面。”

如果是皇帝,頂了就頂了。韓岡和章惇,莫說現在的皇帝,就是先帝,該不給臉面就不給臉面。但是對如今的太后,卻不能如此強硬頂撞,總得講個方法方略。

雖然不是要抱怨什麼,但無論是韓岡還是章惇,幾十年朝中爲官的經驗已經讓他們明白,男女之別無處不在。不能正確的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在朝堂上也待不了太久,太后雖然下放了權柄,但兩位宰相卻不會忘掉,他們的權力來自於當今太后。

就如向太后能垂簾聽政,其“權同聽政”的法力來源,是基於先帝遺詔。而都堂的權力,則來自於太后的授予。

雖然從本質上,宰相的權力還是承自於天子。而韓岡倡立大議會,除卻暗地裡的一些私心之外,明面上正是要將宰相之權的法理基礎,從天子授予,改爲天下人授予。

但無論何時,都不應該忘掉向太后對都堂的幫助。

章惇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韓岡的話,“那玉昆你有什麼想法?”

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下)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上)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九)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上)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七)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二)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第三百二十四章 反擊(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七)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一章 鞏州(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