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

bookmark

鼓聲停,長刀落。

刀光一閃,一顆鬚髮皆白的頭顱瞬間落地,咕嚕咕嚕滾了老遠,一道血霧追在後面,將地面染得更紅。

持續了一個下午的咒罵聲終於戛然而止。

蕭海里疑惑地擡起頭,驚訝地發現。中午時臺下擁擠的人羣,現在已消失無蹤,只剩下一排排頭顱,堆疊在面前。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南京道上最爲顯貴的漢人家族,全家老幼都在這裡了。

韓家的家主,南面官的漢樞密使,做了聖宗皇帝繼父的那一位的嫡親曾孫,是七百人中的最後一個。

來自皇帝的口諭,要讓這個吃裡扒外的叛賊,親眼見證他裡通外國的下場。

來自金帳的宿衛,拾起那枚不肯瞑目的首級,雙手捧到蕭海里的面前。

“帶上吧。”蕭海里不想多看相處幾十年的同僚。起身回頭,往着金帳的方向走去。

宿衛將首級裝入木匣中,雙手捧着跟在蕭海里的身後。

要回去向天子覆命了。

一路走過來,僅存的幾個漢人官員,都遠遠地退開。閃躲間投過來的幾眼,帶着濃濃的畏懼。

他們不得不怕。南京道上的,舉族三千口,就在這幾天,盡數被皇帝派人屠滅。

而剛剛由蕭海里監斬的玉田韓家,因爲他們那位顯赫的祖上的原因,都已經脫離了漢人的界限,成爲的大遼國中頂級的顯貴家族,依然沒有逃脫皇帝的猜忌。

不過他們應該也不會有冤枉,樹倒猢猻散的時候,不可能指望漢人大族還會與國族一條心。其中或許會有一二忠臣,但在整個家族幾百口上千口面前,不可能還甘願坐在快要沉沒的大船上。

漢人裡通南方,要賣了整個南京道,渤海人在東京道上鬧騰,通過海陸跟宋人勾連。阻卜人就不說了,早些年就已經是宋人的狗,給他們看着羊羣。

女真人倒是一副忠心鷹犬的模樣,抓捕韓家馬家,就是完顏阿骨打帶隊的。

不過等送人打過來,蕭海里可不信,女真人會跟着一起去送死。畢竟連天子的親侄兒,漆水郡王都投降了宋人。

監軍領頭出降,歷朝歷代都沒有如此可笑的事情。

但是放在風雨飄搖的現在,又完全讓人笑不出來了。

宋人已經開始全面進攻,涿州對面新修的克敵堡,昨天早上派人發信過來說宋軍進攻。到了中午的時候,陷落的消息就傳來了。

宋軍攻到析津府,怕是也要不了十天。太子殿下正在析津府主持防禦,蕭海里不是很看好。只希望砸在析津府防線上的幾百萬貫,好歹能讓太子多支撐幾天。

要是能如天門寨一般,擋住宋軍進襲的腳步,那就有和談的資本。

今年以來,蕭海里曾經作爲使節被派出去三次,每一次都在邊境上被擋了回來。幾十年前,他還名爲蕭禧的時候,看見他就一臉賠笑的宋國守將,如今連面都見不到。就像大遼對待邊鄙蠻夷部落一樣,就連守兵的眼神裡都是鄙視。

幾十年前……呵,蕭海里自嘲而笑,換作幾十年前,宋遼兩國的邊界又哪裡會在涿州的北面。

要不是蕭海里是後族出身,又是被皇帝帶在身邊,他都想找找門路了。

只是,真要讓蕭海里背叛耶律乙辛,他也下不了決心。

耶律乙辛雖然是篡逆得位,但他自登基後,任賢選能,對臣子信之重之,結以恩義。自奉簡薄,財貨多賜予臣下。

英明之處,之前幾位正統天子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大遼在他手中變得空前強大,如果不是遇上了更爲強大的敵人,大遼國中不知有多少人願意爲他效死命。

屬於皇帝的金帳,已經很舊了。

當年剛剛造出來的時候,即使在幾十裡外,亦是鮮明奪目。數千匹來自於南朝蜀地的金絲錦緞,被縫製成了金帳的外層,在陽光下,散發着耀眼的燦金之色。

但如今巨大帳篷外觀斑駁陳舊,舊日的鮮亮的色彩,被風雨侵蝕得暗淡無光。就像風雨飄搖的大遼,也許下一刻就會崩塌。

幾年來,不斷有人向皇帝說,如此有損大遼聲威。還有人要提議,要壘砌十丈高、百丈寬的臺基上,上面只有金帳矗立,可以彰顯着金帳的主人至高無上獨一無二的地位。然後提議的人,就被打發到日本去丈量土地。南朝打過去的時候,就沒了消息。多半已經死了。

自從天門寨慘敗之後,耶律乙辛盡一切可能,將手中的資源都投入到軍事中。對自己的吃穿用度,已經節省到不像一位天子的地步。

原本金帳周圍隨時有三千名金甲羽衛護衛。一個個身高體健,全副武裝,全都是在戰場上有功勳的精銳,放到神火軍都能帶上至少十人的小隊。但如今只剩下不到千人,剩下的都派上了戰場。

原本金帳旁還有天工司最傑出的成就,兩尊萬斤大元帥。每天早晚都要釋放號炮。一炮鳴響,數十里方圓,清晰可聞。但半年前,這兩門炮就爲移送到前線的堡壘中。

南朝,蕭海里出使過多次,對那裡的風土人情都有了解。南朝的漢人許多人都喜歡打腫臉充胖子,家裡越是貧寒,在外面就越裝得光鮮亮麗。即使是南朝的朝廷和皇帝也不例外。蕭海里作爲正旦使、生辰使去南朝恭賀年節和天子誕辰的時候,那邊的朝廷都恨不得把家底都搬上來,炫耀南朝的富庶和強盛。而大遼國中一向都是講究實務的。

蕭海里一向都對此感到很自豪,從來不會因爲寒酸而自慚形穢。如今的皇帝,也正合他的心意。

但是,無論什麼樣的忠心,都要建立在家國尚存的基礎上。

殺掉了心懷異志的漢家大族,殺掉敢於起兵造反的渤海人,但終究,還是要打贏一仗啊。

蕭海里沒有等到天子的召見,而是等來了一名又一名從前線下來的信使。

南朝權相章惇親自壓陣,五十萬大軍在三日內,碾過了兩國之間臨時修起的國境線。

守軍沒有死守邊境,紛紛向北方退回來。

燕山腳下,圍繞着大遼南京,有一條堅固的築壘地域,這裡就是預定好的決戰之地。

只是在計劃中,前沿各地守軍,應該抵擋一陣子,再退回來。

如今計劃的改變,只意味着一件事……

很快就能看見宋軍大旗了。

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十)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六)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上)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二百四十章 新議(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遷(一)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八)第二百八十三章 興波(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三章 鞏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