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

bookmark

作爲緣邊安撫司的屬官,韓岡現在很忙碌。

儘管他有領軍出戰,在戰場上直面敵軍的刀劍,但韓岡文官的身份,就決定了他主要的工作還是要在案頭上解決。

今次一戰,從苗授領軍突襲星羅結部開始,到禹臧花麻撤軍、苗授和韓岡回到渭源堡爲止,跨度加起來也只有七天,比起最早計劃中長達一個月的最大期限,縮短了許多。但這七天,消耗的物資並不算少。尤其是軍械中的弓弩箭矢等物,幾乎一掃而空。還有王韶爲了穩守渭源堡,在禹臧花麻圍城的那幾日,他沒少砸錢下去提振士氣。這些錢糧物資耗用的賬本,都要韓岡經手、過目、檢查、修改,並註明理由。

另外,渭源堡的修築本是由王君萬主持,苗授和王厚監工。但一戰之後,短期內渭源當不會再有敵軍來襲,爲了節省存糧,苗授和王韶商議後便領軍回師,帶走了大部分的兵力回古渭。而王厚也被王韶派回了古渭,向高遵裕對此戰進行通報。而兩人丟下的工作,韓岡也不便讓王韶這個主帥來處置,只能自己做起了監工。

韓岡的“監工”並不是拎着皮鞭在工地上巡視,看到不賣力的就上去抽幾下——這是手下人的工作——而是監察工程進度和完成質量,從這一點上看,已經跟後世的工程監理沒有多少區別了。

苗授和王厚做監理時,是將一千多民夫每百人分作一隊,從軍中挑選得力人手下到民夫隊中去做監工。而韓岡接手後,則是把所有的監工都召回,讓民夫自行推選出人望高的領隊,各自承包一段工作量相當的工程。每天下工後,計算工程完成的情況,賞勤罰惰。

排名前三的隊伍有葷菜加餐,而第一名更是有酒喝。連續兩天的第一名,韓岡會發下紅色的綢帶,讓這一隊中每個民夫系在胳膊上作爲褒獎,而且還附帶賞錢奉贈。而每天排在最後的三隊則會受到訓斥,連下飯的菜餚也是最可憐的鹹豆豉,如果有哪一隊連續兩天掉在最後一名,就換掉領隊,並對全體加以責罰。

夯土的建築,修造速度本就快得驚人,而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重作用下,讓工程進度更是加快了數倍。互相競爭的幾支隊伍,將因戰事而耽擱了的七天時間給補了回來。而且從率領這些民夫的領隊中,韓岡甚至還發現了幾個能力還不錯的人物,準備此間事了之後,將之招攬下來。

利用單純的競爭之心,還有一點微不足道的開銷,就讓工程進度快了一倍有餘,這筆賬怎麼算都划得來。韓岡甚至有餘暇,派了人將位於大來谷口的前營地改造成一座大型烽堠。有了這座烽火臺看門,日後若有外敵要通過大來谷,渭源堡在第一時間就能得到警訊。

王韶視察過工地後,對韓岡定下的規矩讚不絕口、有會於心。而習慣於舊時不用鞭子就驅趕不動民夫的官吏們,看到了工地上的變化,也是更加敬畏韓岡的手腕,再沒有人會懷疑韓岡在官場中的前途。

這兩樁大事,還有一些瑣碎雜務,韓岡做得都是遊刃有餘,不費半點心力。也就是繁瑣了一點,讓他忙裡忙外,難以歇下腳來。幸好更爲麻煩的功勞計點不由他操勞,而由王韶負責。韓岡是親自領軍出戰的當事人,如果他來計算功勞,總會有人擔心他偏向自己的下屬,做不到讓所有人滿意。爲了爭一份功勞,好友翻臉、互相揭短的事情時有發生,也只有作爲主帥的王韶才能壓得住陣腳。

王韶親掌功勞簿,韓岡也免不了爲他的人向王韶說情,不是別人,而是瞎藥。

自三月時的託碩大捷,到現在的九月中,不過半年的時間,圍繞着河湟之事,王韶已經領軍完成了三次會戰。而且都是斬首數百的激戰。這在秦鳳路過往百年的歷史上,也算是罕見的戰績。

不過不同於前兩次一面倒的大捷。今次一戰,雖然斬首超過六百,但官軍這邊的損傷,如果把瞎藥所部的傷亡計入在內,也是達到了六百餘。

王韶對自家傷亡並不是很在意,在他看來,古渭寨駐軍的缺額隨時可以補充。只要有功勞,什麼損失都能彌補得過來。

但瞎藥可就苦了,就是因爲他最後貪功的緣故,將傷亡數字擴大了近倍。且他損失的都是帳下精銳,一二十年內都不一定能補充起來的。而原本韓岡許諾給他一半的星羅結殘部,卻被禹臧花麻給收編,在攻打星羅結城時,幾乎死得乾乾淨淨——不論瞎藥還是張香兒,都是沒能討到這個便宜。相對於始終坐守渭源的張香兒,損兵折將的瞎藥明顯要吃虧得多。

“那就把武勝軍送給他好了。”

賞罰不均只會傷了他人報效之心,在韓岡爲瞎藥一番分說之後,王韶便很慷慨畫了塊大餅,一張空頭支票就這麼遞到了瞎藥的手上:“巡檢深明大義,忠於朝廷。力絕西賊之誘,爲王事而用命。日後武勝軍還得靠巡檢這樣的忠臣來戍守。”

對於王韶的空口白牙,瞎藥無可奈何,只能低頭稱謝。他現在就像把家當借給一個騙子的蠢貨,明知這個騙子一次次來借錢,只是在空手套白狼,能回本的機率渺不可測,但如果不繼續跟進,原本所付出的一切就都要打了水漂。瞎藥捨不得他前面的付出,都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收手不得,現在他就只能盼着王韶能說話算話了。

送了瞎藥出去,韓岡回來勸諫王韶:“安撫,不能就這麼打發了瞎藥,俞龍珂還在那裡看着!”

“此事我當然知道。朝廷的撫卹和賞賜都不會少了他一文。”對於瞎藥的處理,王韶早有腹案,“我再爲他向天子求個賜姓,不信俞龍珂不眼紅。”

韓岡對王韶的處理還算滿意,只是最後一句話讓他有了些疑惑:“以瞎藥的身份,應該得不到國姓吧?”

“如果木徵或是董氈來投,多半就有機會。”王韶笑道:“還是讓樞密院隨便給他找個好一點的姓氏。”

等渭源一切處理完畢,都已經是九月中了。新擴建的渭源堡理所當然的比起過去的形制大了許多,而隔着渭河北面的附堡,也比舊有的渭源堡要大上一圈。主堡接近六百步的城寨的規模,而附堡也有三百步,在其間駐紮下數千近萬的大軍也是綽綽有餘。

將兩座堡的處置權留給了王君萬,又加派了一隊人馬進駐渭源附堡和大來谷口烽堠。當韓岡跟隨王韶回到古渭後,尚未來得及喘口氣,才知道郭逵點名要他向秦州通報今次一戰的來龍去脈。

還沒在公廳中坐穩,就聽到了這個消息,韓岡嘆了口氣,怨聲溢於言表:“郭太尉可真是會體恤人啊……”

“小心一點。”王韶提醒韓岡,“別提功勞,老實說話。”

“下官明白。”

不過比起明日才動身的韓岡,先來的卻是北方戰事的軍情通報,王厚拿着一張紙片,走進韓岡和他的官廳:“董氈竟然抄了後路!樑乙埋這下攻打五路的大軍全都退了。”他讚了一句,“這董氈可真是幫忙了。”

“對木徵來說,我們是最大的敵人,但對於沒有切膚之痛的董氈來說,党項人才是他的對手。不趁西夏國中空虛,還有禹臧家主力盡出的時機,從中佔點便宜,反而不正常了。”

見韓岡說話時也不擡頭,王厚好奇地問道:“玉昆你在寫什麼?”

韓岡與王厚交情匪淺,也不瞞他:“是今次一戰的經驗總結。”

王厚拿起寫好的幾頁紙,再看看下面壓着的一摞文字,“這些都是?”他信手翻了翻,立刻皺起眉頭,“怎麼麼一句好話都沒有?”

韓岡笑着搖頭:“又不是向上請功的奏摺,說那麼多好聽話作甚。這是爲了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才總結經驗教訓。事不過三,連續斷過兩次後路,今次還想依樣畫葫蘆。”他嘆了口氣,從茶壺中倒了一杯熱茶遞給王厚,“現在想想,用計還是太險,想得到的越多,風險就越大。如果先到渭源匯合……?”

“那星羅結城肯定保不住!”

“如果在會合了王舜臣之後,再繞道回師渭源呢?”

王厚立刻道:“禹臧花麻可就要跑了。”

“難道現在他就沒跑嗎?”韓岡笑了一笑,不以爲意,又低頭寫起自己的總結。

兩天後,韓岡他出現在秦州州衙之中,正等着郭逵的接見。只是他擡頭數了半天的椽子,也不見郭逵出來。以韓岡的身份,以及他所擔任職位,還有他今次負擔的任務,竟然會被晾在外廳中,由此可見郭逵心頭的怒火實在不小。

韓岡對此並不介懷,郭逵的確被瞞着,沒有人告訴他真正的來龍去脈。而他則並不介意向郭逵爲自己辯解。

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上)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下)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一)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八)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三)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下)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八)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上)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七章 君臣(上)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六)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一)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二十八章 虛實(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