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

“司馬光最近又寫了三份奏章,《諫西征疏》、《乞罷修復內城壁樓櫓及器械狀疏》和《乞不添屯軍馬疏》,對河湟、橫山二事橫加阻撓,調他去關中看來是錯了!”

“司馬光到了京兆府後,不修戰備,不理軍務,只顧着寫文章。韓子華在延州劍指羅兀,若是得不到京兆府的支援,橫山局勢必然糜爛。如果司馬光不能改弦更張,就必須把他調走才行。”

“換誰?”

“把郭逵調任京兆府如何?”

“恐給關中平添一分變數。”

“郭逵在秦州就沒有干擾過緣邊安撫司一星半點,可見他是吃過教訓後,便洗心革面了。回到關中,只要能配合延州,韓子華也不會再說他什麼。”

王安石一邊回憶着今早發生在中書制置條例司中的一番爭論,一邊亦步亦趨地跟在天子趙頊身後。

十月下旬,京師南郊的皇家苑囿玉津園,滿園的菊花已是凋零殆盡,而臘梅卻還未到綻放時節,楓樹、黃櫨的紅葉現在大半都落在了地上。園中放養的那些來自南方的珍禽異獸,如獅子、大象、孔雀,現在都在暖房裡閉着中原嚴冬的風寒,也不能放到外面來,讓駕幸此園趙頊看個熱鬧。

不過趙頊到玉津園也不是來看獅子大象的。最近一段時間,他在宮中待着憋悶,他的奶奶和母親,也就是太皇太后曹氏和太后高氏兩人,一直都沒停過對變法之事的抨擊,讓趙頊實在有些難以忍受。趁着今日天氣甚好,便在結束了朝會之後,到玉津園中散散心。

可是就算散心,一向勤政的趙頊也不會把政事放在一邊,王安石今天就跟在他身後。一衆宰輔中,也只有王安石有此恩遇。

最近陳昇之因母喪而丁憂去位,如果在英宗朝以前,宰輔丁憂,當是會在一兩個月之內就奪情起復,不需要廬墓守制。但自前幾年富弼在宰相任上丁憂,推辭了奪情詔書,爲亡母守孝三年後,就再也沒有哪個宰執願意冒被言官抨擊、士林鄙視的風險。今次就算趙頊想要奪情,陳昇之宥於士林清議,當也不會點頭答應。

至於首相曾公亮,他經過了一番慣例的挽留和堅辭的戲碼後,已經在兩個月前卸了職司,到京城外找地方養老去了。次相陳昇之今次丁憂守制,也就是說,如今的政事堂中,宰相的位置全都空了下來。

雖然趙頊還沒有御內東門小殿,招翰林學士鎖院草制,但王安石和韓絳兩人升任宰相早已是定局,板上釘釘的事。尤其是王安石,要不是他謙讓,以他的身份早在去年就該玉堂宣麻、金殿拜相了。如今韓絳領軍在外,他的宰相之位只是爲讓他能更加穩固地掌握關西的軍隊,真正的宰相其實只有王安石一人。

君臣二人踏着落葉,在楓樹林中慢慢走着。班直侍衛們都圍在林外,將整座林子給封鎖起來。趙頊和王安石都沒有說話,靜謐的小樹林的深處,只有靴底踩斷枯枝纔會發出輕微的噼啪聲。在這異常安靜的樹林中,時間和空氣彷彿都被凝固。

沉默了走了一陣,趙頊終於出聲:“王卿,王韶他們何時會到京城?”

趙頊這是在明知故問,王安石知道年輕的天子這些天來,對王韶的行程一直都放在心上,什麼時候走到哪裡,他都很清楚,現在只是開場白而已:“王韶當是在這幾天就到了。”

“人既然都快到,關於渭源之戰的賞格怎麼還沒定下來?”

“此爲樞密院所轄事務,陛下可召文彥博來詢問。不過樞密院至今尤要治韓岡、王舜臣用兵不力之罪,賞格也便難以訂立。”

“因爲緣邊安撫司前後加起來總計接近千名的傷亡?”趙頊停住了腳步,回頭對王安石嘆道:“這一戰,戰馬也的確折損得太多了。”

王安石默然,渭源一役連戰死帶病死的戰馬超過了三百匹,如果加上蕃人的,則接近一千匹。

“比秦鳳、涇原兩路今次的損失加起來都多!”趙頊說起戰馬的損失,就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因爲大宋軍中的戰馬實在太少了。

有馬的稱作騎兵,沒馬的喚作步兵。可是在如今的大宋,就算是騎兵,也不一定有馬。“天下應在馬凡十五萬三千六百有奇”,這是去年樞密院連同羣牧監一起統計上來的數字。也就是說這十五萬三千六百匹馬,是如今大宋軍中的在籍軍馬總數量——包括了馱馬、驛馬和戰馬。而以馱馬、驛馬及戰馬之間的數量對比,一般是在三比一左右,也就是說真正可以上陣衝殺的戰馬大約是在四萬多。

這些戰馬基本上都分佈在河北、京中和陝西、河東,尤以關西緣邊四路爲多。其中分配到秦鳳路的戰馬爲五千。

但是就跟登記在兵籍簿上的人數和實際的兵力之間,有着極大差別的情況一樣。秦鳳路寫在紙面上的戰馬數量,其實也跟真實數目有着很遠的距離。明面上的五千騎兵,實際上僅有四千餘人,其中擁有戰馬的,則更是降到了三千多。

除了秦州城中的兩個指揮接近滿編,其餘駐紮在各個邊境城寨的騎兵指揮,基本上只有六成到八成不等的兵力。而且這還是在年年戰事不斷、兵員空額不多的秦鳳路,如果是在河北、中原等地,情況其實會更糟。

趙頊只是對軍中的空額稍有了解,看到今次在渭源的騎兵損失,就已經心疼得不得了。而在地方任官三十年,在羣牧監也做了幾年判官的王安石,對軍中弊端,比趙頊膚淺的認識可是深刻十倍。

——陝西河東的實際兵力,可以按兵籍簿上的八成算;京中、河北則得按六成計;蜀中、荊湖能動用的軍隊,大概是實際數量的四五成;至於江南,直接當作沒有比較好,那裡的軍隊做小買賣的本事比拉弓射箭要強,在官宦門下奔走的時間比拿着刀槍的時候要多。而戰馬的情況也是與人一樣。

除了戰事不斷的陝西河東以外,大宋其他地方的軍隊早就爛透了。在軍中勢力盤根錯節的將帥,把大筆的軍費花在自家的宅院裡。佔據了每年國家財政支出八成的軍費,就這麼讓大大小小的軍痞給分塊吃掉了。有多少用在了兵備上?

王安石爲王韶辯解道:“如果王韶建功,順着熙河而來的戰馬,能把所有的虧空損失都填滿。”

“可漢兒的確不如蕃人堪戰。託碩、古渭兩次大捷,王韶動用的都是蕃人,損傷少得可憐,而今次對上的禹臧花麻,讓王韶動用了緣邊安撫司的軍隊。最後的結果是其他人只是被迫退而已,雖爲大捷,但損傷比起之前兩次,可是要大得太多。這樣看來韓絳在延州做得還是有原因的,雖然強取了慶州廣銳軍的戰馬,但蕃人有了馬後,就是如虎添翼。”

王安石一時不知該如何說纔好。對於陝西宣撫司內部的事務,他不好插手干涉。而且韓絳其實是代王安石去的陝西。就在去年,因郭逵對橫山的戰略與種諤相爭,還有朝中對新法的攻擊,使得王安石曾有了自請出外去陝西的念頭。

當年慶曆新政的失敗,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主持新政的范仲淹,因三川口之敗,而離開京師去陝西代替範雍任陝西宣撫使。當時王安石若是去了陝西,新法也很有可能就此夭折,韓絳對王安石的恩情甚多。在情在理,王安石都不便在陝西軍務上干涉太多,反而要爲他鳴鑼開道。

“也不知橫山那裡能給出什麼答案。”王安石心裡想着。

韓絳和種諤在羅兀城上的失算給了宣撫司上下當頭一棒,韓絳現在的做法,很明顯現在是在拯救橫山的危局。相較於橫山,河湟的地位就不那麼高了。

如果在十年前,或是二十年前,當党項人傾巢而出,關西四路沒有被攻下一座重要的城寨就已經是個可喜可賀的勝利。

可如今,大宋的國力日盛,對於僅僅是逼退敵人的勝利,再算不得什麼功勞。就像今次的渭源之戰,讓禹臧花麻狼狽而走,雖然因爲對付的敵人不同,而難度則更高,只是跟前兩次大捷的戰果比起來,感覺上還是黯淡了許多,賞格怎麼也高不起來,對此不滿意的人也很多——不僅僅只有天子一人。

至少韓絳是不滿意的。從他這段時間的幾份奏章上可以看得出來。他對秦鳳路不能全力支援橫山頗有微詞。他現在一門心思都放在羅兀城上,靠着他的宣撫使身份從各路徵調糧秣,通過了近一年的積累,韓絳在關西已經有了不低的名望。關西諸路的大概是爲了求一個耳根清淨,也都答應了他的調及。

王安石重又跟着再次安靜下來的年輕天子在樹林中走了起來,“管不了那麼多了……”

就跟他全心全意地放在新法的施行上,看不見其他的東西一樣,韓絳的雙眼現在應該只能看見羅兀城的背影。軍功讓人垂涎。一旦功成回朝,他就將是名副其實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讓人如何不瘋狂?!

王安石也只能選擇坐視,而無法插手其中。

等到到了午後,王安石方纔回到政事堂中,一樁奏章正被放在他的案頭上,奏章上的貼紙說明了來歷,是韓絳的文字。

“又來要什麼?”王安石微微一笑,展開奏章看了一眼,只是調用一個從八品的選人,不算什麼大事。但等王安石匆匆瀏覽了一遍後,臉色卻突然變了,“韓岡遷調延州,管勾鄜延傷病事?!”

牆角竟然挖到了王韶腳底下!

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第三百二十四章 反擊(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九)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顧(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六)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五)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四)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八)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上)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議(七)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五)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九十九章 微雨(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