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

在衆多羨慕嫉妒的目光中,韓岡叩首謝恩,再拜起身。這一拜一起,周南便已是他韓家的人了。有天子口諭爲憑,再沒人能從中作梗。

傳過聖諭,王中正也不再擺出肅穆嚴重的架子,轉而笑着向韓岡道喜:“恭喜韓機宜。”

以他御藥院勾當、帶御器械的身份來給一個選人傳遞口諭,可以說是屈尊了,正常來說,一個小黃門足以。不過能跟韓岡這個正得聖眷的年輕官員結交,他這位宮中屈指可數的大貂璫倒也樂意跑一趟腿。

何況王中正還想着出外博一個軍功。就算今次韓絳功成而奪佔橫山,以他對趙頊的瞭解,河湟那邊照樣有立功的機會——韓岡能得賜美人,明面上的理由,也是因爲他在河湟上的功績。

“多謝王都知。”韓岡回禮雖是謙抑,但姿態也是不卑不亢,“前次在秦州,韓岡已經承了王都知的人情,不成想今次又是王都知送來天子恩澤。”

說着他回頭示意李小六把剛剛準備好的謝禮拿過來,承到王中正的眼前。

王中正倒也不客氣,讓隨行的小黃門把韓岡的謝禮接下——中使就算到宰相家傳諭,也照樣拿好處的,也算是約定成俗的規矩——接着不無遺憾地說着:“今次還要趕回宮去繳旨,不能久留了。日後若有機會,當與韓機宜你多多親近。”

韓岡送了王中正出去,回來後,原本因爲王中正來傳旨,而不得不遠遠避開的衆多官員,便紛紛上來恭賀。能得天子親口褒獎和賞賜,這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寵遇。

韓岡雖然也是不停口地感謝天恩,心底卻是在冷笑,這哪裡是天子的恩寵?這是回報!是交換!

是他韓岡藉助了時勢,用對天子有利的條件,交換了周南回來。相對於天子趙頊的得利,周南其實無足輕重。不過換在韓岡的心中,周南的分量也抵得過趙顥離宮對趙頊的價值了。

這是等價交換,韓岡不覺得自己欠任何人的人情。就算是章惇在中間幫着出了死力,但他這一次率先上奏,在天子面前可是立了大功,日後的好處絕不會少。

靠着莫名的恩寵而得來的地位,從來都不會穩固,但通過利益交換而建立起來的關係,便很難動搖。看看章惇,以他今次可以想見的豐厚回報,兩人的交情自當水漲船高。而韓岡一路過來,能得到趙頊、王安石還有王韶的看重,不是因爲他所立下的累累功勳,爲三人帶來了龐大的收穫,還會有什麼理由。

向着韓岡說了許多恭喜的話,驛館中的衆多官吏們也都知情識趣地不再叨擾他。都知道,後面還有一個絕色佳人等着韓岡。

前面韓岡接旨的時候,早就有人把喜訊通報給周南。等韓岡回到小院的時候,就看見周南站在門內候着。就是流着眼淚,捂住嘴,竭力不讓自己哭出聲來,連墨文也是淚滿雙頰,一邊給周南遞着手巾,一邊則拿着另一塊手巾擦着自己的淚眼。

韓岡憐意大起,走過去,輕輕摟住豔冠羣芳的花魁。接過墨文遞過來的手巾,擦着她臉上的淚水:“別哭了,今天可是你我大喜的日子,要是給人看到你現在的樣子,說不定還會以爲你不願意。”

周南仰着臉,任由韓岡擦淨淚水。充溢在她心中,滿是喜悅。就像一陣狂風,吹散心頭的陰霾,陽光灑落,讓她不由自主地喜極而泣。

早已是處在絕望中的周南,怎麼也想不到情郎進京也不過數日時間,竟然輕輕鬆鬆地就將自己救出苦海。雖是像物品一般,被天子賜於韓岡。可就是有了這道御賜的金身,就更是讓她安心。這等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手段,使得周南對韓岡的感情中,又添了許多崇拜。

模糊的淚眼中,韓岡英氣勃勃的相貌,越發得顯得堅毅。周南癡癡地望着。哪個女子不希望自己畢生所託的良人,能夠頂天立地,爲自己擋風遮雨。她從小就看着教坊司中的那些姐姐,雖然在韶華正茂時被萬衆追捧,但最後能有好結果的卻十中無一。始終縈繞在胸口的那種不知今生所託何方的茫然,直在韓岡身邊時,才煙消雲散。

韓岡摟着周南往裡走,“如今得了天子親許,南娘你就是我韓家的人了。不過現在京師,我又要趕着去延州,不能風風光光地納你進門。若是不嫌倉促的話,今天就把好事辦了。南娘你看如何?”

能早一點成爲韓家的人,周南哪有什麼不願,自是千肯萬肯。點着頭,淚水又不知不覺地流了出來。

……

就在韓岡低聲安慰着周南的時候,王中正已經回到宮中。

趙頊剛剛結束每日慣例的崇政殿議事,從西面傳來的軍情中擡起頭來,問着王中正:“韓岡怎麼說的?”

“官家重恩,韓岡當然是感激涕零,直說要鞠躬盡瘁以報天恩。”王中正說着趙頊愛聽的話,又奉承着笑道:“官家既然已經將周南賜予韓岡,當是事了風息,也就不會再有人說二大王什麼不是,太后那邊也可以安心了。”

“……”趙頊一下沉默了下去,半刻過後,才點了點頭,猶有深意地嘆道:“但願如此。”

天子直接插手的事,當然不可能這麼容易就平息。趙頊心裡也明白,他今次是風助火勢,把暗中傳播的軼事拉到了檯面上來,親自證實了傳言的真實性。

這種情況下,御史臺很快就會有反應。那些御史尋人彈劾,雞蛋裡還要挑出骨頭,他的兩個弟弟成年後還住在宮中,本就是惹人議論,只是前次壓制的效果還在,沒有人敢提。但趙顥今次是因爲官妓而聲名遠播,跟章惇有同樣擔心的,絕不會少。加之士林清議對趙顥本有意見,到時羣臣有志一同的攻擊,趙顥還想留在宮中,羣臣也不會答應。

又長吁了口氣。趙頊其實本來已經把章惇奏疏丟到了一邊去,以他的本意,也不想與弟弟勾心鬥角。但看到二弟趙顥站在太后那裡,一種發自心底的危機感讓他改變了一開始的想法。

終究還是沒兒子的錯!

趙頊心裡暗歎,要是今次宮中的兩個有妊的嬪妃,能爲他、還有大宋誕下繼承人,他也就可以安心了。

……

天子親自出手,把親王和選人的花魁之爭做了個了斷。這一消息,不過半日的工夫,就已經傳遍了東京城中。

快要做新郎的王旁,很快也聽說了此事。他對着房中繡花的妹妹王旖道:“天子欽賜佳人,韓玉昆倒真是豔福不淺。不過這風流韻事傳得沸沸揚揚。”

“我倒覺得很好啊……世間又有幾人敢不畏親王權勢的?”王家的二女兒在一塊綢子上飛針走線,還不忘跟王旁說話,“換做是那等齷齪之輩,連妻女都能獻上去,更不用說定情的官妓了。韓玉昆也真是不負任俠之名!”

“爹孃現在正在幫你找人家呢……除了不是進士,還有家世稍遜,論相貌、論人品、論才智,韓玉昆都是一等一的,挑不出毛病來。你要是覺得他好,我就幫你跟爹孃說去,趕明兒就把你嫁了。”

王旁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向妹妹提議着,而王旖則很乾脆地搖頭,“愛拈花惹草的男人,我可不要,爹爹那樣的纔好!”

王旁愣着半晌,搖了搖頭,只覺得自己一輩子都別想弄清自家妹妹的心中所想。他伸頭看着王旖繡上,“繡得是什麼?狗還是貓?”

王旖手上的針線活停了下來,“……是荷花!”

這幅荷花圖,她繡了好幾日,本是準備送給王旁的結婚禮物,卻被說成是貓狗,她一賭氣也不繼續繡下去了:“還是等二嫂嫁過來後,讓她幫二哥你繡吧!”

王旁在旁暗自竊笑。他的這個妹妹繼承了父親的急脾氣,要不是有母親拿着戒尺強逼着,也不會有心去練習女紅。不過逼出來的水平就不用提了,不比她的才學,寫出來的幾首小詞,王旁覺得並不遜於曾布的那位詩才出衆的夫人。

把繡得分不清是貓是狗的荷花圖揉做一團,隨手丟到一邊,王旖拍拍手,對王旁道:“大哥這兩天也就該到,還有四叔也來信說要回京。爹爹這兩天就開心得很,還說要是六叔、七叔也能回來參加二哥你的婚事就好了。”

王安石家中排行第三,父親王益總共有七個兒子。但王安石的兩位長兄安仁、安道早亡,五弟安世也早死,只有四弟安國、六弟安禮還有七弟安上尚在人世。當初父兄早亡,沒了頂樑柱的王家,就靠剛剛得官的王安石一人支撐,幾個弟弟、還有兩個妹妹都是王安石拉扯大,嫁娶都是由他一人主持,兄弟之間的感情也是極好的。

除了王安上以外,其餘兩人都是進士。如今他們都不在京中任職,王安禮在河東太原,王安上則在南陽做教授,也就王安國離得近,就在西京國子監教書,能在元日之後,趁年假趕來京城參加王旁的婚禮。

王旁的神色很是複雜,說不清是欣喜還是失落。無論他的四叔、還是他的大哥,都是天才橫溢,十一二歲就名傳士林。比較起來,自己就差得遠了。

很勉強地笑了笑,“說的也是,要是都能到就好了。”

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九)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四章 流水(上)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故(十四)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九)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遷(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二十一章 虛實(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三)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八)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