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

bookmark

韓岡與趙瞻頂牛,主持軍議的韓絳無意出來緩和氣氛,他雖說不上盼望看到這一場面,但現在也不會出頭幫着趙瞻。身負君命,卻壓不下一名選人,丟臉的可是來自東京的這位趙大觀。

種諤和燕達見着韓岡、趙瞻之間火花四射,不由得暗中感慨,也只有韓岡這等文官才能不給天子使臣半點面子。換做是他們武夫,對代表天子而來的文官有了哪怕一點不恭順,這下場就難說了。趙瞻若是因此要治他們的罪,直接就可以報給朝廷,韓絳都不便出面做保。但文官之間的交鋒,就看各自背後的實力以及本身是不是佔着道理,天子使臣的身份絲毫壓不住人。

“韓岡……”趙瞻音調陰冷,代天巡狩的使臣在眉宇間積蘊着雷霆之怒,帳中衆將都是噤若寒蟬,眼觀鼻、鼻觀口,謹守心神,充耳不聞。這不是他們能插話的場合,即便他們的品級都在韓岡之上,可文武之別並不是官品的差距能彌合得了。

韓岡沒有半點畏懼,毫不客氣地將趙瞻將要迸出的威脅堵在他嘴裡:“是否將叛軍及其家屬流配至河湟,第一先要將之招降,第二也得確定他們再無反意,韓岡現在只不過是提出建議而已,究竟能否得允,還要看天子和兩府的決斷。郎中若是反對,亦可上書朝中,讓天子兩府來評判!”

韓岡一句話,看似是就事論事,但實際上等於是一口否定了趙瞻此前在宣撫司擁有的決斷之權。按照他的說法,如何處置叛軍,都必須徵詢天子和宰執們的意見。接受身爲首相的韓絳的指揮分屬應當,而趙瞻越俎代庖的命令,則是毫不合法,絕不當承認。

趙瞻怒不可遏,扭頭瞥了上首一眼,正見韓絳仍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心火便是更旺。在他看來,韓岡現在的發難,當是在背後得到了韓絳的唆使。否則一個微不足道的選人,怎麼敢當面駁他的話。

趙瞻並非蠢人,韓絳的態度既然是站在了韓岡的一邊,又有可能是幕後的黑手,就不能再鬧下去了。他暗地裡咬牙,以自己的身份,跟一個小小選人爭吵起來,那是自取其辱。心中打定了主意,回去後定是要將韓岡的桀驁不馴報於朝堂,還有他想把叛軍依然留在關西的打算,也同樣要報上去,讓天子和樞密院來問問他,到底是安得什麼心!

至於韓絳……等着貶斥州郡吧!

趙瞻不再理會韓岡,轉過身,對着韓絳推說身體不適。得允離開後,他便恨恨地甩了一下袖子,再盯了韓岡一眼就轉身出帳。

趙瞻走了,軍議也沒有什麼可以再議的,韓絳隨口對衆將說了幾句勉勵的話,也便各自散去。

議了半日,什麼都沒決定下來。最重要的一塊肉,還懸在衆將校的嘴邊。韓岡看着他們出帳時的模樣,便是隱隱有着互不相讓、針鋒相對的情況。看起來爲了爭奪一個招降的權力,他們也許會用盡手段。

在韓岡看來,除了種諤、燕達這兩位不可能出動的副總管,其他將校都有受命的希望。接下來,應該就是他們私下裡做文章、找門路,在下一次軍議前,搶到一個優勢的位置上。

“再等兩天,他們差不多就能爭出個眉目了。”

軍議後,韓絳把韓岡留了下來,除此之外,就只有種諤和燕達。見着韓岡不經意地在看出帳的衆將,他便就笑着說道。

韓絳難得的對人和顏悅色,韓岡卻也並不驚異,都幫了那麼多忙了,怎麼可能還板着臉?要不是這些天來幫着韓絳打壓趙瞻,他如何會對自己改換了態度。

韓岡搖了搖頭,順着口風說下去:“郭太尉當日能做到的,不代表他們也能做到。爭得再厲害,其中真有希望說服叛軍的也只有幾個。”

爭搶勸降一事的將校,目的都是想做郭逵第二,但他們灰頭土臉回來的機會也不低。郭逵當年能成功,本身的能力、膽略和人緣擺在那裡,並不是他到城中一亮身份,叛軍納頭便降的。

“滿朝武將,能比得上郭逵的本就不多。也就當年的狄青和種世衡或可穩壓他一頭。子正和逢辰你二人,比起郭仲通當是還差上一點。”

燕達是郭逵一手提拔起來的,而韓絳方纔又說郭逵比不上種世衡。燕達和種諤都是點頭頷首,“相公說得正是。”

韓絳突又笑起,“可嘆趙大觀自恃其能,把郭逵氣回長安,否則咸陽早定……現在就得看子正和逢辰你們兩人了。”

“末將敢不從命。”兩人異口同聲。

“玉昆,你當真無意去咸陽城中一行?”韓絳轉而又問起,“以玉昆之才,加之如今在軍中的聲望,當是馬到功成……聽王文諒說,你跟吳逵當是有一段因緣吧?”

韓岡搖搖頭,“下官與吳逵只有數日之交,並不相熟,貿然前去卻是難以成功。”

“還是不想爭功吧……”

韓岡淡笑不答。他在衆將之中的人緣關係,在他表示了無意爭奪勸降之後,赫然上了一個臺階,如何還會去自找不快?他轉過話頭,道:“今次吳逵必死,想必其人亦是自知。想要勸他出降,那是千難萬難。所以勸降之事,不在吳逵,而在那三千叛卒!”

……

隨着三月的天氣越發得溫和起來,由西面蕃區東來的道路上,已是雪融冰消。抵達古渭寨——現在已經改名做隴西縣——城外榷場的商隊也越發的多了起來。

時近傍晚,夕陽西下,紅霞映照中,榷場門口的閉市鼓響了起來。一通接着一通的鼓聲催促着,榷場中的店面關門打烊;外地來的大小商旅也紛紛收拾了貨物,往榷場外的幾間兼做住店的貨棧去了。而馮從義,也帶着兩個孔武有力的伴當,從榷場的大門處騎着馬離開。

雖然馮從義還很年輕,上脣處還只有茸茸的短鬚,可在隴西榷場中,他的地位卻是很高。見到他騎馬要回城,路上看到他的商人,都是隔着老遠便打起了招呼。有喊他馮掌櫃的,有喊他馮四哥的,當然,更多的便是恭恭敬敬地稱呼他一聲馮大官人。

因着和韓岡的關係,青唐部的包順【俞龍珂】、包約【瞎藥】兩兄弟,有許多買賣都是委託給馮從義主持的順豐行來措辦。不過半年多的時間,不僅是在新成立的通遠軍已經牢牢地紮下根基,在秦州州城,也已經打下了一片江山。

不過因爲韓岡的吩咐,爲了不引起他人的議論,馮從義始終保持着低調,只做着批發的生意。在秦州,也僅僅是在秦州河西大街的內巷中盤下了一間小院,並沒有在大街上開個門面。順豐行的名聲只在蕃人和商人中比較響亮,基本上在外界,則很少能聽到人們關於順豐行的議論。這一點,與王韶和高遵裕兩家的商行完全不同。

馮從義與人打着招呼,一路進了隴西縣城。城頭上警哨密佈,在街上,也是巡城甲騎一隊接着一隊。

羅兀城的戰局雖然離着河湟很遠,但對此地的影響依然深遠。尤其是廣銳軍叛亂之後,郭逵和燕達紛紛被調離,緣邊諸寨都一下進入了最高戒備狀態。

只是最近隱隱地有消息傳來,官軍撤出羅兀城時,大敗西賊追兵,據說是前所未有的大捷。但燕副總管還帶着大軍在外面,傳回來的消息還說在叛軍手上吃了個大虧,相信羅兀城大捷的人便沒有幾個,只有與衙門走得近的,比如馮從義這樣的人,才清楚這個消息是千真萬確。

進了韓家的大門,把,交給迎上來的下人帶去馬廄,馮從義整了整衣襟。

堂屋中,韓千六、韓阿李並坐着,另外一個打橫坐着的,卻是他的表兄李信。

李信穿着官服,裝束一新,是明明白白的官人,而不是馮從義這樣被人叫的順口的。

韓阿李一見馮從義,便連聲叫道:“義哥兒,還不快來見信哥。”

“二姨,姨父,表哥。”馮從義一個個喊過去,他是收到李信從京城回來的傳話,才從榷場回來的,否則他都是住在商行中,過幾日纔來韓家一趟。

李信起身向表弟回禮,他也是今天才進了隴西城。風塵僕僕,身上的官服還是韓阿李逼着他換來看的。

李信是上個月參加了試射殿廷的考覈,得到現在的官身。也許是有補償的因素在,更有可能是不敢再得罪風頭正勁的韓岡,被託付的李信試射殿廷之事,新任三班主簿蔡確很上心,也賣力氣,他在三班院中幫了李信不小的忙。甚至還設法說通了來主持考覈的樞密院都承旨,在李信參加測試時,加試了一項他所擅長的投槍。

李家嫡傳的擲矛之術,是西軍中的一絕。在幾位考官面前,李信七槍連環而出,將五十步外地一排鐵甲挨個洞穿,驚得衆人瞠目結舌。是以李信箭術僅爲“中格”的成績,最後卻得到了一個“絕倫”的評價。與當初跟韓岡同去京城的劉仲武一樣,得授三班奉職,比正常的三班借職高上一級。

在馮從義進來的之前,李信正與韓千六夫婦說着他回來時的見聞,等馮從義坐下,李信又繼續說起:

“侄兒過長安的時候,鄜延路的官軍,剛剛離開延州南下。不過羅兀城大捷,已經傳到了長安城中。聽說三表弟,在其中立功不小……”

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五)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五)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五)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十)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五)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第二十四章 虛實(四)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變故(二十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五)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九)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二)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四)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下)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