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

策問。

考驗是進士的眼界、見識、才學,以及文筆。另外在文字上,對於建言輕重程度的把握,也很關鍵。換個簡單明瞭的說法,就是要會揣摩聖意,文章需要深刻透徹,但不能說出過重的話,否則就會變成一個悲劇——現在站在陛前的王安石,就是現成的反面教材:

王安石慶曆二年參加科舉,就是在殿試的考卷上,寫下了“孺子其朋”這四個字。一個二十二歲的年輕人,竟然把周公教訓周成王的語句寫進試卷中,來教訓已經做了二十年天子的仁宗皇帝。自然不會有好結果。仁宗皇帝親筆一劃,到手的狀元飛了去,只得到了第四名。

有了前車之鑑,後來的士子都已學着不再去犯這等蠢事。天子讓你暢所直言,卻也不能當真直言無忌。想噴皇帝一臉口水,博個直名,等拿到進士頭銜再說不遲。

韓岡自然也不會去犯。看到今次的考題,他已經完全放下心來。

此前對殿試考題的揣測,在大方向並沒有錯,把握得很準。而天子的心意,通過王韶、王雱這兩位重臣和近臣,韓岡已經有了深入地瞭解。對此作出的應對,是顯而易見的充分而完備。

在禮部試結束之後,爲了準備殿試,韓岡已經作了八篇模擬作文,針對預計到的可能情況,作了不同方面的論述。其中有一篇正好跟今次的題目相吻合,而其他幾篇,也都有可以用來參考和借用的詞句。韓岡要做的,就是將之默寫下來,稍加修改而已。

韓岡胸有成竹地振筆疾書,草稿紙上,轉眼就出現了一行行墨跡淋漓的小字。

下筆暢快如此,實是平日作文時難得一見的情況。乃是準備已久的文章,自家修改多次,又經過王韶的修訂,書寫起來自然不會有半分滯礙。可即便如此順利,韓岡也沒有去爭奪前幾名的想法。

天下聰明人數不勝數,能從百萬士子中殺出來的集英殿上這四百餘人,眼光長遠的也所在多有。韓岡很清楚,不僅僅是自己能猜測得出今次的考題。四百零八人中,至少有十分之一能事先推斷得出同樣的答案。至少葉濤,王安國或者是王雱,都不會忘了跟他提上一句。

但韓岡很安心,只要注意不要將大宋歷代天子的名諱帶出來,就不會有失敗的危險。進士已經到了手中,區區名次而已,何須他孜孜以求。

趙頊在殿中慢慢走着,只有王安石和李舜舉跟在身後。

見到天子過來,考試中的貢生要起來行禮的時候,便會被趙頊所阻止。他是來看考生應考的,不是來打擾考試的。

趙頊的視線在一份份卷子上掠過,只要上面有讓他眼前一亮的詞句,趙頊就會稍稍停步,記下這一個考生的姓名。

從前到後,又從後走到前,在考桌前後的空隙中,天子、宰相悄無聲息地踱着步子。

趙頊又一次停下了腳步,前面正在奮筆疾書的貢生很是年輕,但他寫好的那部分文章,卻是能讓天子爲他駐足。趙頊在他身後看了良久,別的姑且不論,單是滿篇華彩的文字就很讓他很是喜歡。

留意了一下籍貫和姓名。

龍泉葉濤。

趙頊默默唸了兩遍,這個名字,他將之記了下了。

重新起步。趙頊又向後走了兩排,只是這幾十名考生中,再沒有像葉濤一樣讓他眼前一亮的,但他還是停步了。並不是爲了方纔經過的那些個考生。

就在趙頊的左手邊,有一名貢生,在蒲團上跪坐得筆直。眼神專注於紙筆之上,肩張背挺,身形氣質看着就不同於其他的士子。

趙頊回頭看了看自己的宰相,王安石明白他的意思,點頭回應,輕聲道,“就是韓岡。”

這個就是韓岡!

雖然是跪坐着,但他的身形氣度,在周圍的一圈士子中依然是如鶴立雞羣一般。從側後方看去,只能看到寬闊的肩膀,還有挺直的鼻樑,另外就是展在桌案上的試卷。

雄壯的身材,端正的書法,坐在集英殿上的韓岡,在趙頊眼中,的確是個文武雙全的模樣。

對於韓岡的形象,趙頊滿意地點了點頭。看着他一直渴求一見的臣子,正心無旁騖地筆走龍蛇。

韓岡在貢院中一直拖到最後才交卷的事,趙頊也聽說了。明白韓岡並非是七步成詩、落筆如江河的捷才,而是喜歡深思熟慮、揣摩再三的士子。現在寫起來如此順暢,當是靈感來了。趙頊也經歷過這等文思如泉涌的時候,此時若是被打擾到,斷掉的思路多半就接不下去了。

趙頊不想打擾到韓岡的行文,只准備看上兩眼,就打算離開。但視線落到試卷上,兩腳便邁不開了。一直站了好一陣子,從頭到尾地將已經完成的部分看了兩遍,才慢慢地又點了點頭,回頭對王安石低聲說着:“果然不錯。”

王安石在後面也看到了韓岡的文章,卻是在搖頭:“文字尚有待琢磨。”

殿試的交卷速度,要比禮部試快上一點,不管怎麼說,也沒人敢讓天子等到三更之後。

今次殿試,開始的早,結束的也早。

到了午後時分,天子已經轉回到後殿休息,而最後一名考生,也終於交上來自己的試卷。

接下來,就是批改的工作了。

以曾布、呂惠卿爲首的知貢舉的那批考官,並沒有出現在殿試上,而是由趙頊另外任命一批官員,擔任考官——詳定官、編排官、彌封官。

殿試審覈之制,與禮部試差不多一樣,僅僅稍有區別。

應考舉人交卷之後,先交付編排官,去掉卷首姓名籍貫,改以字號數字來排列。然後給彌封官,指揮三館書吏謄抄、比較。接下來,交付考官定等,再次彌封後,交送覆考官再定等。前後定等完畢,最後交送詳定官啓封對照考官和覆考評判的異同。詳定官最後確定下名次,將試卷謄本重新繳還給編排官,揭開籍貫姓名,與本卷中的字號對應,將確定下來的名次,呈遞給天子。

——到了這一步,基本上就是禮部試的翻版,大同小異。但接下來就不同了,因爲評判出來的結果要交給天子審覈。這一事,就會改變進士們最後的排名。

到了快入夜的時候,趙頊給殿中等候結果的考生們賜了酒食。聽着前殿的謝恩之聲,今科進士名次的榜單,連同考生們的試卷正本,一起呈到了趙頊的面前。

餘中、朱服、邵剛。

這三人是考官們定下的前三名。

趙頊將三人的試卷找了出來,文字和內容都算是出類拔萃,這個排序並沒有問題。

接下來,趙頊看着後面的名單,一直看到了二三十位,也沒有看到他方纔關注的兩個舉人的名字。着意找了下葉濤,竟然被放在了第五十六名,歸屬第三等。再看看韓岡,則更慘一點,卻是第三百八十四名,排在第五等,幾乎是最末了。

看着自己看中的貢生,竟然被放到了如此之後,趙頊只覺得自己的眼光被侮辱了,心頭便多了幾分不快。

讓李舜舉在一摞四百張的卷子中,找出兩人的考卷,趙頊便聚精會神地看了起來。

葉濤的文章很好。趙頊方纔就是因此而停步良久。只是現在看起來,內涵的確是顯得空洞了一點,沒有說到多少實在的東西。所以被置於第三等,這不算考官的錯。可趙頊又讀了兩遍試卷上的文章,感覺仍是很喜歡,直接用硃筆抹去了試卷一角上的“五十六”,改寫了個“九”上去,將之提到了前十名中。

相對於葉濤,韓岡的情況就正好相反。文采只能算是中平——不過比起前日趙頊特地要來的韓岡在禮部試上所寫的史論,還是要強上一些——但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緊緊扣着題目。

新法推行幾年來的施政利弊,尤其是在陝西一地推行情況的論述和評價,可以說是一針見血。與對党項和吐蕃的戰事緊密相連。沒有哪一位陝西來的貢生,能有韓岡這等深刻的手筆。也沒有一個來自於其他地區的考生,能對他們所瞭解的當地情弊,說得如韓岡一般通透。

趙頊明白,韓岡畢竟不同於其他考生。參加過橫山攻略,參加過咸陽平叛,並且是從頭到尾的經歷了河湟開邊的一切艱難困苦,更是樞密副使王韶,在熙河路上最爲重要的助手。經歷之豐,在他這個年紀,當世已是無人能及。

站立的角度不同,看事的眼光不同,行事的經歷也不同。趙頊看着韓岡的這份卷子,感覺着完全不同於其他士子的文字,哪裡是考卷,分明就是一份來自於陝西邊地重臣的奏疏。

平實、直觀,讓天子看到施政上的弊病,同時給出的意見又能讓朝堂很容易的作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奏疏,也只有精於政事的名臣才能寫得出來。

趙頊平日裡也喜歡翻看舊時名臣的奏章,韓岡今次的策問,比起那些名臣,也只是在文字上有所欠缺而已。

所以韓岡的名次才被評得這麼低。類似於奏疏的風格太過於特別,當然不會受考官們所喜。但趙頊不同,他所處的位置,讓他與考官們看人看事的角度就不會相同。

他們不喜歡韓岡的這篇策問,但趙頊就十分喜歡。

所以,韓岡的這個三百八十四名,就只有讓排在前面一位的慕容武降下來填上。

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六)第五十七章 南北(十七)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中)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十)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二)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後顧(中)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二)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四)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七)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四)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五)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二章 鞏州(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二十二章 虛實(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