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

bookmark

“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韓千六捶着腰,在一地禮物中,坐了下來。

韓岡得中進士的消息前些天就已經傳到了隴西城中。

沸騰起來的不僅僅是韓家,還有鞏州上下。進士第九,弱冠之齡的朝官,再加上宰相的女婿。這三條几乎決定了韓岡日後的未來必然是一片光明。

多少官員忙不迭地上來奉承一下韓千六。就算是新近上任的熙河經略使蔡延慶,也讓人送上了一份厚禮。

韓雲娘正此時正在堂屋中收拾禮物。她的形容有些憔悴,有時候會不知不覺地停下手腳,雙眼也是毫無焦點的四處亂瞄,似是飽受了相思之苦。

“素心和南娘都有孩兒,心裡有個寄託,所以她們還好一點。就是雲娘多了點問題。”

“如果去了東京……”韓千六還在爲不能去京師的參加兒子的婚禮而感到不快,“參加三哥的婚禮,雲娘應該就會好了。”

韓岡的信,早在去年除夕前就收到了。他不便借用朝廷的驛傳系統,派人回來送信,走得算是快了,也用了二十天的時間。信上主要說了一件事,就是請父母上京。

一般的進士榜下被招婿,基本上就直接送進洞房。但韓岡早在去年臘月就跟王安石家的女兒講親事定下,所以還是有寫信讓父母來京城。王韶再是親近,也不能替代父母,有時間當然要讓自家父母主持。

可是韓千六做着官,三四月份正是棉田下種,麥田也到了收割前的重要時節。韓千六官位雖卑,但事務極重,須臾離不了人。而且韓阿李也覺得進士不稟父母而自行成親,這是常見的事。但作爲男方的父母,兒子成婚時卻跑到女方家去見禮,世上就沒有這個規矩。她寧可不去東京跟宰相打擂臺,等到回來後,再來看看宰相家女兒教養如何?

現在的韓阿李心氣極高,篤篤定定地認爲兒子日後肯定能做宰相,也沒有多少畏懼王安石的念頭。堂堂宰相,求上門來提親,還不是因爲兒子有本事嗎?

韓阿李道:“等成了親,三哥肯定要回來一趟。那時正好讓她們一起去上任。家裡有義哥兒在,也不要他們在面前盡孝心。”

韓千六思忖着:“也不知三哥會被安排在哪裡。”

韓阿李冷笑一聲:“你操哪門子心?!自有親家公記掛着。”

……

韓岡這邊的確是快到成親的時候了,離預定的四月初六還有五天的時間。

認識的和不認識的都送了禮來,堆滿了他在汴河邊剛剛租下的一間小院。送禮的人,不僅僅侷限於東京城,甚至還有張載和二程的賀禮。

韓岡過去曾經在信中跟張載說過他與王韶內侄女結親的事,後來就沒有提過此事了。自己跟王旖定親後,又寫信向張載這位老師解釋,同時也沒忘記跟洛陽的二程提一下。不管怎麼說,他都不會願意因爲婚姻的問題,而跟自己的老師而翻臉。

——因爲他的媒人是王韶,這一點就可以讓韓岡的婚姻有着很好的解釋。不是韓岡阿附王安石,而是因爲要顧及王韶的面子。

另外,韓岡舉薦張載,並在政事堂上推薦諸多名儒入京,共參經義局事。儘管此事看起來是沒指望了,但已經從宮中傳了出去,並被人當成王安石找錯女婿的笑話來傳播。可只要這消息傳到洛陽和橫渠,至少能讓兩位老師知道他並沒有忘本。

而王安石這一邊,雖然有那麼幾天,王雱沒有來找韓岡。但重新坐到一起後,韓岡和王雱跟沒事人一樣,照樣喝酒聊天。韓岡沒有因爲他的所作所爲而向王雱賠不是,而王雱也沒向韓岡問罪的意思。

王旁吃驚地看着兄長和韓岡,“這是怎麼回事?”

“吾與元澤,乃是爭於國事,非是私事。公私豈可不分?如小弟對新法的支持,是爲理也,非因親也。”

韓岡說得義正辭嚴,王旁倒是沒話說了。

“玉昆說得好,”王雱給韓岡倒了酒來,再給自己和弟弟滿上,端起酒杯,“不過市易法的好,可從來沒見玉昆你提過。”

韓岡曾與王雱多次談論新法,均輸法、農田水利法、便民貸、將兵法、保甲法,都得到了韓岡的讚許。可這些法令之中,只有市易法,韓岡從來都不提,一句話都沒有。他的態度,只要稍稍留意,就能知道端的。

“市易法不是不好,但推行此法得不償失。”韓岡的回答,正符合他一向以來的傾向。

王雱和王旁兩兄弟都不說話了。

市易法的造成的後果,眼下都見到,這條法令所引起的反撲,現在已經變得十分激烈。就在韓岡因科舉前後之事而忙碌的時候,京城中的物價飛一般地漲上去,只要是市易務在賣的商品,都是在漲價。正如有人上書彈劾市易務,說如今京城中,是市易務“賣梳樸,則梳樸貴;賣芝麻,則芝麻貴。”

這並不是市易務爲了賺錢而胡亂擡價的結果,從政治利益上講,直接負責此事的呂嘉問也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賺了再多的錢,也抵不了物價飛漲對他政治前途的危害。

究竟是誰在背後做手腳,不問可知。

韓岡是知道後世共和國開國後,上海的投機商是如何來對抗新的統治者的。不過那些商人們的反抗,在組織力無可匹敵的國家機器面前,就如螳臂當車一般可笑,很快就耗盡了家財。

但王安石此時的新黨,卻不可能擁有後世那個黨派的組織力和控制力,也無力保證足夠的物資供應。更別提豪商們和宗室、和外戚,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從他們虎口奪食——正如韓岡所說,此法得不償失。

得到的財稅利潤,遠遠抵不過被消耗掉的政治資源。而且本已漸次穩定的朝堂局勢,就是因爲市易法而再起波瀾。要說王雱不後悔,那是假的。再多的國庫收入,也比不過新黨的根基再一次被動搖。

新黨內部,已經有人說要廢除市易法。但王安石和王雱卻是一步也不肯退讓。一旦退讓,就是大堤決口的時候到了。到時候,就是新法被盡廢的結果。但也有人提議道,明面上不廢除市易務,但慢慢地鬆弛禁令,讓市易法不廢而廢。

兩個方案都是要廢除市易務,不過一個急進,一個緩進罷了。

“不知玉昆有什麼辦法?”王雱問着。

雖然說是對韓岡此前的意圖插足經義局的行爲沒有芥蒂,但王雱的心中還是給他對二妹婿記上了一筆。他要看看韓岡對市易法能出什麼意見?同時也盼望他能提個意見,改變現在不利的狀況。

“堅持到底!”韓岡的回答出乎王雱意料之外,“六路發運司加速運貨,放開來發售,將京城的物價打下去,看看那些人有多少錢來收購。”

市易務並不是由官府完全掌控,除了賬本,估價和販售的環節,其實都是讓商人們來參與。而市易務的收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利潤,是酬獎給這些與市易務合作的商人們的。如果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新的一批豪商,取代如今的豪商階層,便是一切可以放心。

“堅持到底可不是那麼容易。”王旁搖着頭,他可是對此深有體會。

“其實也簡單。現在的正在鬧騰的那些豪商,其實都已經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完全在耗家底了,只要能撐過去,他們不是負荊出降,就是坐以待斃。”韓岡冷笑了一下,“而且張、田、王、李能娶宗室,難道市易務中的那些就不能娶嗎?一個縣主不過是一萬貫而已,宗女更是隻有兩千三千。何況娶了宗室的豪商中,總有不跟他們一條路數的。”

王雱嘆道:“其實這些都有想過,只是緩不濟急,需要別尋良策。”

王雱兄弟期待的眼神看着韓岡,韓岡攤開手,搖搖頭:“到了戰場上,若是沒了糧草,諸葛武侯都要掉頭往回走。”沒有物質,也只能靠精神了,“小弟也變不出東西來。除了咬牙堅持,我也沒辦法了。”

韓岡的確是沒有辦法,但凡遇到有人哄擡物價,最靠譜的辦法就是殺雞儆猴,但鬧得大的基本上就是曹、高、趙家的親戚,而且是近親,王安石也不能那他們開刀。另一個辦法都是用洪水一般貨物,耗光對手的錢財,將他們的氣焰給打下去的,這就要靠掌控汴河水運的六路發運司的本事了。

“對了,始終沒有說過市易法之事的,記得還應該有一人吧?”韓岡看了一眼王旁,這還是王家的二衙內上次來見面時,不經意間說出來的。

肯定是曾布。

曾布從一開始就對市易法持有一些看法,前面呂惠卿回來執掌中書五房檢正公事,大力推行市易法後,曾布對此法的態度就變得更加曖昧。

內部不靖,就是新黨現在要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一)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一十三章 廟堂(四)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中)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一百零七章 微雨(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上)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中)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五)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七)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二)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