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

王旖欲言又止,而周南仍是花容失色的樣子,一個字也不敢多說。

看着自己不小心將妻妾給嚇住,韓岡無奈地嘆了口氣,寬慰地笑道:“放心好了。只是爲了爹孃,你們幾個,還有奎官、金娘和二哥兒,爲夫到了外面後,肯定會謹言慎行,怎麼也不會亂說話的。想想過去,爲夫什麼時候做錯過。”

王旖小心地又勸過了韓岡幾句,和周南一起,起身走回到岸邊上的帳篷裡去看着兒女了。

韓岡靜靜地坐着,手上的魚竿動也不動。半天過去,也不見動彈,如同一座雕像一般。

這還算不上是悖逆之言,只是將事情說破而已。就算到了天子面前,韓岡其實也敢說出口的,也不會因此而得罪。真要說起來,韓岡依稀記得包拯對仁宗皇帝說過更爲刻薄的話。而直言天子孤寒的臣子也是有過的。

真正悖逆的是韓岡的心思。

他不可能如這個時代的人們,對天子都要保持着一份敬畏。

但即便只爲了妻兒着想,韓岡都無意走上九死一生的險路。可就算是走在安全的道路上,韓岡也會向着目標去努力。

韓岡自信他有足夠時間,走到能讓他實現目標的地方。

並不僅僅是權力。

權力並不足以爲憑,此時宰相的權力再大,也是建在沙灘上的。名聲更爲重要——並不是王安石的那等名聲,譭譽皆出於士大夫之口,一日反目,三十年重名頓時化爲飛灰。而是要更高一層。

得學學周公,得學學王莽。

雖然結果一好一壞,可兩位先賢都有值得韓岡學習的地方。

首先就是要在軍器監做出點功業來。

“三哥哥,有沒有釣上鯉魚?”韓雲娘歡快地跑了過來,打斷了韓岡變得陰鬱起來的思緒。

凍得紅撲撲的臉,笑得如鮮花一般。俏巧的鼻尖,也是紅紅的,讓韓岡忍不住想捏上一下。常年待在家中不能隨意外出,也的確悶壞了她。今年韓雲娘纔不過十七歲,雖然已爲人婦,但還是處在最爲活潑的年紀上。

韓岡回頭望望河灘上的帳篷邊,王旖和周南都在向這裡看着。若想韓岡恢復好心情,自幼相伴的韓雲娘是最爲合適的人選。

轉回頭,對着如花俏臉:“還沒有呢。”

韓雲娘一手斂着裙裾,在冰窟前蹲下來,好奇地向裡面張望:“什麼時候能釣上來?”

韓岡哈哈笑道:“我怎麼可能知道?你的三哥哥也不是能掐會算的。”

他正這麼說着,忽然面前的釣魚竿一沉,一下彎了起來。

釣竿彎得如同月牙一般,雲娘一下急道:“咬鉤了!咬鉤了!三哥哥,咬鉤了。”

小手一下下地扯着韓岡的袖子,很是爲韓岡急着。

韓岡苦笑了一下:“我可沒咬鉤,咬鉤的是魚。”

雖然在開玩笑,但他抓着魚竿的雙手一點也沒有鬆勁。咬鉤的魚掙扎得很厲害,扯着魚竿的力量甚至讓韓岡從雪橇車上站了起來。

韓岡一下變得興奮起來:“看來是條大魚!”

韓雲娘在旁邊也急着催促着:“快點。三哥哥,快點。”

韓岡雙臂用力,使勁向上提着。他所用的魚竿,可沒有後世那麼多零碎裝備,就是竹竿上拴上根結實的麻線。但這樣的魚竿還是老漁民手上買來的,釣起魚來一點也不耽擱事情,反而順手得很。

韓岡這裡的動靜很大,周南和王旖都跑了過來,看這韓岡到底能不能釣上一條大魚來。

釣鉤上魚兒掙扎了半天,終於鬆了勁,被韓岡瞅準了機會,雙手用力,一下就扯了上來。

嘩的一聲響,在冰窟中來回竄動的魚兒終於被提出了水面。在鉤子上上下蹦躂着,扯得釣竿一陣陣地抖動。

這一番動靜甚大,韓岡都出了一身汗。但上鉤的獵物卻是出乎意料的小,僅僅是一條只有巴掌大的小雜魚。在空中來回掙動,濺了韓岡一臉的水。

韓岡悻悻然地搖搖頭,從鉤子上將魚給取下來,丟到了冰窟旁的地上。旁邊的王旖和周南都笑彎了腰,方纔心中的抑鬱,一下就散去了許多。

韓雲娘拿着魚簍,看着韓岡將魚丟到了冰上,也一起將簍子丟了下去。她白白期待了半天,有些不高興地嘟着嘴,很是孩子氣。

韓岡此時放棄了,覺得再釣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與妻妾一起回到了河灘上的帳篷處。他釣了半日,釣上來的兩三條都不是鯉魚,看着也不認識。全都丟在了冰面上,片刻工夫凍得硬邦邦的了。

幸好韓岡帶來的隨從們,有幾個懂漁情的,他們遠遠地在外圍守着,順便也在冰面上打洞,給韓岡弄上來了七八條黃河鯉魚。

都是一尺多長,已經在寒風中給凍僵了。

嚴素心掌着廚刀,指揮着隨行而來的兩個廚娘,在河灘邊處理起鯉魚來。

一邊的小鍋裡開始咕嘟咕嘟地煮着魚羹,而嚴素心又開始在砧板上料理起去腮去內臟的其他幾條魚來。做得不是別的,而是京中如今最爲流行的魚膾,也就是生魚片。

魚膾,一個是要看着魚的新鮮程度,還有種類。黃河鯉魚算是河魚中最好的一種了,又是剛剛釣上來的,再新鮮不過。

而同樣重要的則是刀工。嚴素心於此事上最爲擅長。她片出來的魚膾,纖薄如蟬翼,白得近乎於透明,吹口氣彷彿就能飄起來的樣子。

韓岡夾起一片,佔了點調料放進嘴裡,冰鮮嫩滑的口感頓時在口中擴散開來。

放下筷子,韓岡對着素心笑道:“若是歐陽文忠和劉原甫猶在,若能嚐到素心的手藝,必不會時時提魚造訪梅聖俞家【梅堯臣】。”

梅堯臣家侍女善做魚膾,歐陽修、劉敞,“每思食膾,必提魚過往”。雖然沒有嘗過梅堯臣家侍女的手藝,但韓岡確信,嚴素心的手段絕對不在其人之下。

“梅聖俞?就是那個鮎魚上竹竿?”王旖問道。

“對!”周南笑着點頭,她對京中故事比韓岡、王旖都要熟悉,“就是那個鮎魚上竹竿,猢猻入布袋的梅堯臣梅聖俞。”

梅堯臣以詩知名三十年,與歐陽修等重臣交往甚密,可惜始終不得一館職。晚年參與修《唐書》,對其妻刁氏道:“吾之修書,可謂是猢猻入布袋。”刁氏則回道:“君之仕宦,何異於鮎魚上竹竿。”

梅堯臣說他修史書,如同猢猻鑽布袋般容易,而刁氏則笑他做官卻比鮎魚爬竹竿還要難。梅堯臣夫妻的這番對話,正是一句佳對,被人聽了後,很快就流傳開來。

無論是韓岡,還是王旖、周南和雲娘,對素心的手藝都是讚不絕口。今天的魚膾,更是驗證了她的廚藝。

韓岡吃了小半條,停了筷子。魚膾雖好,卻不能多吃,尤其是在冬天,吃多了會傷脾胃的。而其他幾位,也都沒有多吃。

韓岡的一對兒女,這時鬧着要下地來。兩個孩兒到了河邊上,始終都是由乳母給抱着,一刻也不讓他們下地。畢竟是在冰面上,被鑿開的洞,大人掉不下去,小孩子可說不準。尤其三歲上下的小孩子還喜歡亂跑,很容易出事。

韓岡將兒女抱到膝前,對着妻妾笑道:“偷得浮生半日閒,今天可是難得的清閒。”

嚴素心笑得有些悲傷:“可是等過兩日,官人就又要忙起來了。”

“那也只是一時而已。”韓岡安慰地衝她笑了笑:“我不想多摻和現在朝廷上的事。韓子華、呂吉甫都有私心,爲夫何必趟那汪渾水。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心上能輕鬆一些。接下來的日子,也可以多陪陪你們。”

……

“韓岡還是不肯奉詔?”

“回官家的話,府界提點韓岡的確不肯奉召。”

奉旨前往白馬縣的童貫連頭也不敢擡,他前日第二次去白馬縣,詔令韓岡接手,但韓岡又給拒絕了,一點也不鬆口。

趙頊暗歎了一聲,終究都是不省心的。

他此前也從孫永那裡聽說了一點消息,韓岡只想要一個軍器監,卻不願接受中書檢正。雖然去了中書容易升官,但會摻和進如今紛亂的朝局中,從韓岡的角度來說,這的確不是好事。

可韓岡的盤算趙頊也能看得清楚。

這算什麼?!

看到王安石走了,正好可以在京中興風作浪了?

將關學送入京城,讓張載在開封城中宣講格物致知的道理。如果給了他一個機會,說不定轉頭就要再一次建言,讓張載進入經義局了。

做臣子的都有私心,趙頊也能體諒,韓岡的私心算是好了,是爲了他的老師,爲了他的學術而努力。總比爲了錢財、子孫要光明正大上一點。

但私心就是私心,對於朝堂來說,對於天子來說,其實都是一樣的。

趙頊不是不能容忍臣子的私心,但要想有私心,最好還是不要表露的那麼明顯比較好。

“童貫!”

“奴婢在!”

“你去白馬縣,傳朕的口諭,宣韓岡即刻入覲。朕要親自問問他!”

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八)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三十五章 驟風(二)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三)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五)第九十九章 微雨(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八十二章 塵囂(十三)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三)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七)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八)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二十一章 虛實(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