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

bookmark

放下喝空了的瓷盅,趙頊接過王中正奉上來的絲巾擦了擦脣角邊的藥液。

從玉輅下來,他就感覺着身體不適,只是喝過了隨行御醫所開的藥湯之後,發了汗,感覺纔好了一些。

王中正憂心地看着在燭光下,臉色依然顯得蒼白的皇帝,“官家,要不要再詔兩名御醫來看一看?”

“劉方明已經是隨駕而來的最好的御醫了。回城招人來,又會致亂,還是罷了。”

王中正小心地說着:“朝臣中應該也是有幾個通醫術的。”

“沒一個能比得上劉方明。”說道通醫術的臣子,趙頊就立刻想起了韓岡,“韓岡雖然深通醫理,但對望聞問切、施針問藥卻是一竅不通。”

“可惜了那麼好的仙緣。”王中正深感惋惜。

“韓岡可從來沒有承認。”趙頊其實也是有些懷疑。只看韓岡的年紀,就知道他在醫理醫道上的見解和手段不可能是自己閉門造車出來的。但如果是得人傳授,到底是從哪裡學到卻是一個謎,路邊破廟的孫姓道士,又精擅醫術,怎麼想都不可能與孫思邈沒有干係。“王中正,你曾與韓岡共事過多次,可有提及此事?”

王中正賠着笑:“微臣在韓岡嘴裡聽到也是一般。不過臣在關西還聽到了一些說法。說是韓岡的確是遇上了孫真人,但當孫真人問他願意做一人醫還是萬人醫,他選了後一項。從此能設療養院救治萬人,能有產鉗救產難,卻再也學不會半點醫術。”

“無稽之談。”趙頊雖是這麼說着,卻也覺得有幾分符合了事實。

“官家。”另一位隨行內侍李舜舉走過來,“該去大次了。”

趙頊略一頷首,便站起身要舉步離開寢殿。

“官家,那要不要將懷爐帶着?”王中正跟在後面低聲問道。

趙頊搖搖頭,王中正是一片忠心,但卻是不可能的。在朝廷大典上,一切都必須依照禮制。隨身的飾品、器物,不可多,不可少,絕不能有半點差池。就算坐在玉輅,都不能在腳邊放着,何談隨身攜帶懷爐。即便天子也行不得快意事。

大次,就是按設在祭天圜丘前的帳幕,供天子更衣休息所用。而重臣們所使用的帳幕,則成爲小次。

不過趙頊是沒有辦法休息的。他要穿着絳紗袍,戴着通天冠離開行宮,然後在大次中換上祭天的袞冕。半個時辰的時間,往往就在整理衣物和裝束的過程中,飛快過去。

帳幕外,樂聲伴隨着腳步聲響起,這是陪祭的官員們開始站位。

趙頊此時已經身着十二章衣,上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下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總計十二道圖案,將天地萬物穿戴在身上。頭戴十二旒冕,十二條五色絲線串成的珠串,就垂在眼前。

趙頊深吸着氣,平復心中紛亂的情緒。已經在壇所練習過多次,之前分別在熙寧元年和四年,也有過兩次正式的郊祀。但他依然有些緊張,一次失誤就是關係到之後的三年,更是會影響到他在國中朝中的威望,一點差錯都不能有。

聽着熟悉的樂曲,趙頊判斷着最後高潮的開始時間——還有半刻鐘。

韓岡強忍住要打哈欠的衝動,但他還是有些困。昨夜抵達青城後,他根本就沒有睡,也沒有哪位臣子能安心地睡得下來。祭天大典是從子正之後就開始,那麼一點點休息時間,最多也只能供官員們閉目養神而已。

他所在的房間,安安靜靜。六位左右正言,都在閉目養神。官員爲了拉關係,爲日後鋪平道路,三五日不睡,都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房中的韓岡卻是個最大的問題。

韓岡一口氣開罪了兩位宰相,做足了孤臣的姿態。天子也許會喜歡,但他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出外。這樣的情況下,沒人敢跟他走得太近。如果沒有幾天前的事,韓岡在這羣人中必然是衆星捧月,但眼下,卻是隻有平平常常的幾句寒暄——官場之上就是這麼現實。

不過房內的寂靜很快就被打破了,幾名太僕寺中的吏員,一間間的開始請人出來。韓岡隨着自己所屬的隊列,站到了預定的位置上。在今天的儀式上,主角是天子,配角、龍套是那些有職司在身的禮官,至於普通的官員,樂班,舞班,周圍的士兵,都只能算是壁花。

圜丘被內外三重矮牆給,這三道圍牆被稱爲壝。每道壝牆間隔二十五步。天子的大次就設在外壝。又有兩排火炬,從大次一直延伸到圜丘前。

天時已至,百樂齊鳴,樂班齊聲高歌:“在國南方,時維就陽。以祈帝祉,式致民康。豆籩鼎俎,金石絲簧。禮行樂奏,皇祚無疆。”

隨着歌聲,趙頊手持白玉圭,從大次中走出來。一步,一步,走近上下四層的圜丘。

走到圜丘祭壇下,樂班高唱的歌曲又一變:“步武舒遲,升壇肅祗。其容允若,於禮攸宜。”此是伴隨天子登壇的《隆安》之歌。

踩着歌詞和節拍,趙頊舉步走上祭壇。

從昊天上帝,到衆星星主,總共六百八十七位神祇,祂們的神位在圜丘上,按照層級高低上下排列。最上方的一層,有昊天上帝,有皇地祇,還有陪祀的太祖皇帝。下面則是五方天帝,日月星辰,二十八宿等神主。

圜丘正南方的這一級級臺階,在此時,只有趙頊的雙腳能踏上去。

因爲他是皇帝。

書曰:“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傳曰:“重即羲,黎即和。堯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帝堯任命羲、和世代執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間與神明互不干擾,各守其序。自堯之後,天神無有降地,地只不至於天,明不相干,至中唯有人皇。

前有三皇,後有五帝。當始皇將皇、帝的稱號融二者爲一,理論上,其在人間的地位,就是唯一能夠溝通天地的神明,亦是使人間不受天地干擾的至尊。

韓岡遠遠地望着圜丘祭壇,等待天子祭拜祭壇最上方三座神主。

儘管因爲長達數月的準備,還有爲時七日的典禮流程,使得從祭的官員、將校都是有些懈怠,也都從心底裡感到疲憊。但到了天子踏上圜丘臺階的那一刻,懈怠和疲憊從圍繞圜丘的數萬人的臉上、身上頓時不見。

隨着天子踏上圜丘,彷彿天地神明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此處。在這座祭天之所,多少人寧神靜氣,隨着樂曲,輕輕動着嘴脣,一起默默地哼唱着大典韶樂。

這就是宗教儀式的感染力,除了極少數人,無人不沉浸在肅穆莊嚴的氣氛中,就連韓岡自己,也差一點沉沒下去。

儒門道統敬鬼神而遠之,但禮天地、敬祖先,就是華夏一脈的信仰,而將皇帝和上天聯繫起來,更是儒門的重要成分。

但凡天災人禍,或是祥瑞吉兆,都是上天對天子和朝堂治政的評價。天人感應之說,雖然識者嗤之以鼻,但畢竟已經深入人心千多年。若是逢上大災大疫,即便智者,也免不了會疑惑和動搖起來。

不擊敗——最少也要動搖——環繞在皇帝身周的光環,韓岡希望看到的一切,就絕不可能實現。

這是要跟着數千年來積累起來的風俗、慣例和人心來較量,韓岡孑然一身,卻要想改變這一切,可謂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但他還是打算要去做,否則,他來到這個世界又是爲了做什麼?!做個優秀的宰相,侍奉天子,然後在青史中留下一個名字就算完事了?

韓岡可不會這麼認爲。

一個穩定的中樞是必要的,可一個被神聖光環籠罩的皇權卻是不需要存在的。

只有摘下了天子身上的神秘面紗,去除了被加之於天子身上的神性,韓岡纔有機會實現他的願望。

雙眼盯着天子在圜丘頂上的一舉一動。不過,韓岡還無意上火刑架。

所以到現在爲止,他都沒有將望遠鏡和顯微鏡給拿出來——儘管已經有了凸透鏡,有了凹透鏡,但他就是耐着性子等着天子或是其他某個人,在不經意的時候,將兩片不同類型的鏡片交疊在一起。

韓岡對此很有耐心,無論是放大用的凸透鏡,還是作爲近視鏡片的凹透鏡,都已經在官宦人家常見,民間的工匠也有人開始仿製——白水晶的價格雖然長了不少,但照樣有人用得起——兩種鏡片開始普及,望遠鏡的出現是遲早的事。

到時候,肯定會有人對着天上日月星辰,拿起望遠鏡觀察着。

接下里就算韓岡什麼都不做,幾百年後,天文學的發展也會將天子從神明一點點地拉到了凡塵中。

但這實在太慢了,韓岡依然有着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將皇權掘土斷根的手段。

一切都會一步步過來,就像此時天子登上圜丘祭壇,一步步地來!

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遷(一)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一)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上)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八)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四)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一)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一)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七)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議(二十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四)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四)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七)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六)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