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

放下喝空了的瓷盅,趙頊接過王中正奉上來的絲巾擦了擦脣角邊的藥液。

從玉輅下來,他就感覺着身體不適,只是喝過了隨行御醫所開的藥湯之後,發了汗,感覺纔好了一些。

王中正憂心地看着在燭光下,臉色依然顯得蒼白的皇帝,“官家,要不要再詔兩名御醫來看一看?”

“劉方明已經是隨駕而來的最好的御醫了。回城招人來,又會致亂,還是罷了。”

王中正小心地說着:“朝臣中應該也是有幾個通醫術的。”

“沒一個能比得上劉方明。”說道通醫術的臣子,趙頊就立刻想起了韓岡,“韓岡雖然深通醫理,但對望聞問切、施針問藥卻是一竅不通。”

“可惜了那麼好的仙緣。”王中正深感惋惜。

“韓岡可從來沒有承認。”趙頊其實也是有些懷疑。只看韓岡的年紀,就知道他在醫理醫道上的見解和手段不可能是自己閉門造車出來的。但如果是得人傳授,到底是從哪裡學到卻是一個謎,路邊破廟的孫姓道士,又精擅醫術,怎麼想都不可能與孫思邈沒有干係。“王中正,你曾與韓岡共事過多次,可有提及此事?”

王中正賠着笑:“微臣在韓岡嘴裡聽到也是一般。不過臣在關西還聽到了一些說法。說是韓岡的確是遇上了孫真人,但當孫真人問他願意做一人醫還是萬人醫,他選了後一項。從此能設療養院救治萬人,能有產鉗救產難,卻再也學不會半點醫術。”

“無稽之談。”趙頊雖是這麼說着,卻也覺得有幾分符合了事實。

“官家。”另一位隨行內侍李舜舉走過來,“該去大次了。”

趙頊略一頷首,便站起身要舉步離開寢殿。

“官家,那要不要將懷爐帶着?”王中正跟在後面低聲問道。

趙頊搖搖頭,王中正是一片忠心,但卻是不可能的。在朝廷大典上,一切都必須依照禮制。隨身的飾品、器物,不可多,不可少,絕不能有半點差池。就算坐在玉輅,都不能在腳邊放着,何談隨身攜帶懷爐。即便天子也行不得快意事。

大次,就是按設在祭天圜丘前的帳幕,供天子更衣休息所用。而重臣們所使用的帳幕,則成爲小次。

不過趙頊是沒有辦法休息的。他要穿着絳紗袍,戴着通天冠離開行宮,然後在大次中換上祭天的袞冕。半個時辰的時間,往往就在整理衣物和裝束的過程中,飛快過去。

帳幕外,樂聲伴隨着腳步聲響起,這是陪祭的官員們開始站位。

趙頊此時已經身着十二章衣,上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下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總計十二道圖案,將天地萬物穿戴在身上。頭戴十二旒冕,十二條五色絲線串成的珠串,就垂在眼前。

趙頊深吸着氣,平復心中紛亂的情緒。已經在壇所練習過多次,之前分別在熙寧元年和四年,也有過兩次正式的郊祀。但他依然有些緊張,一次失誤就是關係到之後的三年,更是會影響到他在國中朝中的威望,一點差錯都不能有。

聽着熟悉的樂曲,趙頊判斷着最後高潮的開始時間——還有半刻鐘。

韓岡強忍住要打哈欠的衝動,但他還是有些困。昨夜抵達青城後,他根本就沒有睡,也沒有哪位臣子能安心地睡得下來。祭天大典是從子正之後就開始,那麼一點點休息時間,最多也只能供官員們閉目養神而已。

他所在的房間,安安靜靜。六位左右正言,都在閉目養神。官員爲了拉關係,爲日後鋪平道路,三五日不睡,都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房中的韓岡卻是個最大的問題。

韓岡一口氣開罪了兩位宰相,做足了孤臣的姿態。天子也許會喜歡,但他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出外。這樣的情況下,沒人敢跟他走得太近。如果沒有幾天前的事,韓岡在這羣人中必然是衆星捧月,但眼下,卻是隻有平平常常的幾句寒暄——官場之上就是這麼現實。

不過房內的寂靜很快就被打破了,幾名太僕寺中的吏員,一間間的開始請人出來。韓岡隨着自己所屬的隊列,站到了預定的位置上。在今天的儀式上,主角是天子,配角、龍套是那些有職司在身的禮官,至於普通的官員,樂班,舞班,周圍的士兵,都只能算是壁花。

圜丘被內外三重矮牆給,這三道圍牆被稱爲壝。每道壝牆間隔二十五步。天子的大次就設在外壝。又有兩排火炬,從大次一直延伸到圜丘前。

天時已至,百樂齊鳴,樂班齊聲高歌:“在國南方,時維就陽。以祈帝祉,式致民康。豆籩鼎俎,金石絲簧。禮行樂奏,皇祚無疆。”

隨着歌聲,趙頊手持白玉圭,從大次中走出來。一步,一步,走近上下四層的圜丘。

走到圜丘祭壇下,樂班高唱的歌曲又一變:“步武舒遲,升壇肅祗。其容允若,於禮攸宜。”此是伴隨天子登壇的《隆安》之歌。

踩着歌詞和節拍,趙頊舉步走上祭壇。

從昊天上帝,到衆星星主,總共六百八十七位神祇,祂們的神位在圜丘上,按照層級高低上下排列。最上方的一層,有昊天上帝,有皇地祇,還有陪祀的太祖皇帝。下面則是五方天帝,日月星辰,二十八宿等神主。

圜丘正南方的這一級級臺階,在此時,只有趙頊的雙腳能踏上去。

因爲他是皇帝。

書曰:“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傳曰:“重即羲,黎即和。堯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帝堯任命羲、和世代執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間與神明互不干擾,各守其序。自堯之後,天神無有降地,地只不至於天,明不相干,至中唯有人皇。

前有三皇,後有五帝。當始皇將皇、帝的稱號融二者爲一,理論上,其在人間的地位,就是唯一能夠溝通天地的神明,亦是使人間不受天地干擾的至尊。

韓岡遠遠地望着圜丘祭壇,等待天子祭拜祭壇最上方三座神主。

儘管因爲長達數月的準備,還有爲時七日的典禮流程,使得從祭的官員、將校都是有些懈怠,也都從心底裡感到疲憊。但到了天子踏上圜丘臺階的那一刻,懈怠和疲憊從圍繞圜丘的數萬人的臉上、身上頓時不見。

隨着天子踏上圜丘,彷彿天地神明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此處。在這座祭天之所,多少人寧神靜氣,隨着樂曲,輕輕動着嘴脣,一起默默地哼唱着大典韶樂。

這就是宗教儀式的感染力,除了極少數人,無人不沉浸在肅穆莊嚴的氣氛中,就連韓岡自己,也差一點沉沒下去。

儒門道統敬鬼神而遠之,但禮天地、敬祖先,就是華夏一脈的信仰,而將皇帝和上天聯繫起來,更是儒門的重要成分。

但凡天災人禍,或是祥瑞吉兆,都是上天對天子和朝堂治政的評價。天人感應之說,雖然識者嗤之以鼻,但畢竟已經深入人心千多年。若是逢上大災大疫,即便智者,也免不了會疑惑和動搖起來。

不擊敗——最少也要動搖——環繞在皇帝身周的光環,韓岡希望看到的一切,就絕不可能實現。

這是要跟着數千年來積累起來的風俗、慣例和人心來較量,韓岡孑然一身,卻要想改變這一切,可謂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但他還是打算要去做,否則,他來到這個世界又是爲了做什麼?!做個優秀的宰相,侍奉天子,然後在青史中留下一個名字就算完事了?

韓岡可不會這麼認爲。

一個穩定的中樞是必要的,可一個被神聖光環籠罩的皇權卻是不需要存在的。

只有摘下了天子身上的神秘面紗,去除了被加之於天子身上的神性,韓岡纔有機會實現他的願望。

雙眼盯着天子在圜丘頂上的一舉一動。不過,韓岡還無意上火刑架。

所以到現在爲止,他都沒有將望遠鏡和顯微鏡給拿出來——儘管已經有了凸透鏡,有了凹透鏡,但他就是耐着性子等着天子或是其他某個人,在不經意的時候,將兩片不同類型的鏡片交疊在一起。

韓岡對此很有耐心,無論是放大用的凸透鏡,還是作爲近視鏡片的凹透鏡,都已經在官宦人家常見,民間的工匠也有人開始仿製——白水晶的價格雖然長了不少,但照樣有人用得起——兩種鏡片開始普及,望遠鏡的出現是遲早的事。

到時候,肯定會有人對着天上日月星辰,拿起望遠鏡觀察着。

接下里就算韓岡什麼都不做,幾百年後,天文學的發展也會將天子從神明一點點地拉到了凡塵中。

但這實在太慢了,韓岡依然有着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將皇權掘土斷根的手段。

一切都會一步步過來,就像此時天子登上圜丘祭壇,一步步地來!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箭(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七)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十)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九)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七)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