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九)

周全虎虎生風地大步跨了出去,步履間又多了幾分自信。

韓岡在後面看着他走出去,脣角上就帶了點笑意。

會待人,才能用得好人。周全之前是韓家的下人,這個身份以如今的習俗,就算他做了官之後,也不會有所改變。但這件事,各自心裡有數就行了,沒有必要一天到晚地提醒着。毀家滅族的怨恨往往就是在一個不經意的態度中種下的,韓岡在這方面一向很是小心。

“去板甲局,把臧樟找來。”

韓岡將門外的小吏叫進來,吩咐他出去找人,又想回周全的事。

周全如今在軍器監中耳目通靈,算是個很有用的親信。不過也僅此而已,到了軍器監之外,就沒辦法再幫忙了。韓岡想想,發現自己的個人勢力還是太過於淺薄,身邊連個出主意的人都沒有。章惇和王韶只是盟友而已,王旁尚在白馬縣的府界提點衙門中任職——否則說不定還算是一個可信的助手——換句話來說,他其實一直都是在孤身奮戰。

之前的三位幕僚,已經各散東西。方興和魏平真得官之後,都外放了州縣擔任幕職——他們能這麼快就有了官闕,也是韓岡活動的結果——只是沒有一個出身,他們在官場中,正常情況下其實都走不了太遠。所以遊醇還是準備考進士,去了國子監讀書,準備迎接今年的貢舉,現在也就住在國子監中的宿舍裡。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日後這三人都能成爲助力,但眼下韓岡還是需要幾個能派得上用場的助手,儘管監司之職,不需要清客來輔助公務,但他日後遲早要外放的,什麼沒幾個清客和幕賓,在州縣中做事也是麻煩。

嘆了一口氣,韓岡還是盼着關學一脈的同窗能來投奔於他。他已經爲此在給張載的書信中專門提過了,希望能給他推薦幾位合適的人選。

臧樟很快就到了,由於韓岡的舉薦,原大爐作的作頭成了板甲局的同管勾官,另一位管勾官是由內侍兼任,負責將局中事務及時通稟天子,就跟斬馬刀局的情況一樣。見到監中多出來的閹人,韓岡都不知該說什麼好。趙頊管得實在是太寬泛,這是天子該做的嗎?幸好幾位被派來做監軍的內侍都很聰明,沒敢在他面前亂來,而是老老實實地等着分功勞,否則韓岡肯定是忍耐不住。

“舍人。”臧樟進來後先行了禮,“不知舍人喚下官來此,有何吩咐?”

“只是有些事要詢問一下管勾。”臧樟在軍器監中的地位不低,要不是他的官身是靠着打鐵得到的,就算接替白彰留下的軍器監丞的職位,也不會在監中引起異議。對於這樣的一位技術官僚,韓岡都是保持着幾分敬意,“板甲局籌備完畢,板甲也開始按照預定目標每天出產。我昨日面聖時,已就此向天子稟報過,天子也說這事的確做得好。”

看了眼臉上泛起喜色的老工匠,“不過有些事想必管勾你也聽說了,若是板甲局的作坊過些日子遷往京城之外,不知你能不能安排妥當?”

臧樟有些遲疑,“其他倒沒什麼大問題,人也好、作坊也好,遷過去就遷過去了,只要有份活幹,哪裡不是生活。再說,離着京城也不遠。就是生鐵的事,如果遷到水邊,肯定就是日夜不會熄火。那時候,作坊中取用的生鐵能不能供得上來?”

“徐州的生鐵應該沒有問題,實在不行還有相州和磁州。”

“利國監的鐵礦就那麼大,徐州能送來的生鐵數目可能湊不上。相州和磁州從礦坑到水路的距離要遠過利國監,用得又是石炭,成本太高,質地也不好。”臧樟說道,“而且去年天下鐵課才五百萬斤啊,連英宗皇帝的時候都不如,那時可還有八百萬斤!”

“治平年間的鐵冶可有‘私人承買’?現在各地礦上的冶戶不都是改成了官府抽分。鐵課少一點很正常,但總產量還是增加的。”

正如臧樟所說,如今全國的“鐵課”總數每年是五百萬斤——這裡的“課”是課稅——比起英宗時的八百萬斤少了近半。但這是因爲朝廷對於鐵冶管理制度進行了改變的緣故。各地的礦監依然還是官府控制,但最底層的開採和冶煉漸漸地都變成了私人承包制——“召百姓採取,自備物料烹煉,十分爲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許坑戶自便貨賣”出產以官二民八來抽取——也就是生產出來的生鐵官府抽兩成當作稅收,剩下就讓坑戶自己販賣。

從工業化生產的角度來說,將礦石冶煉交由私人承包,其實是種倒退。可從管理上來看,將最爲繁瑣的採掘和冶煉外包出去,卻是省了朝廷的許多人工,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從事冶煉這個行業。比起舊時的冶戶受到官府欺壓,而戶口不斷流失的情況,要強了上不少。

“而且礦山遍地都是,只要有人,就能開採出來。單是徐州利國監的出產,其實可以遠比現在要多。”

雖說如今的開採技術主要還是以淺層礦藏爲主,但要滿足舉國上下對鐵製品的需求,卻已經足夠了。一副全套鐵甲不過二三十斤,一百萬套,才幾萬噸鐵而已,實際上一年的需要不過五分之一,一年有二十萬套就足夠了,即便加上日後要生產的鐵器,也不過需要五萬噸。

當然,以現有的技術條件,一年五萬噸鐵,其冶煉、鍛造的難度肯定遠遠超過後世,但只是作爲原材料的礦石、煤炭,想要開採出足夠的數量來,還是沒有問題的,只要增加一點效率就可以了。徐州後世有名的利國鐵礦,韓岡又不是沒聽說過,只是他現在才知道“利國”二字來自於此時。那個產量有個零頭就夠了。

“但也要有人啊。利國監十六個礦坑,一年下來也不過幾千萬斤礦……”

“若本官記得沒錯的話,礦石從礦坑運出來,基本上都是用肩挑背扛的吧?”

臧樟點了點頭:“礦上哪裡有好路,到處都顛簸得厲害,別說馬車用不了,就是獨輪車都用不長,只能用人力來。”

韓岡抽出一張紙遞下去,這是他用炭筆畫的軌道和有軌馬車的圖樣,後面詳詳細細地用蠅頭小楷寫了上千字的說明。

臧樟低頭一看,頓時就疑惑地皺起眉頭:“這是……”

“這是我準備在礦山上用的有軌馬車,原理與雪橇車差不多。可以用在礦山處,也可以用在碼頭上。應該會比用普通的馬車要好許多。”韓岡吩咐着臧樟,“論起監中的匠人,你比我熟悉得多。回去推薦幾個合用的人手上來,看看能不能將這軌道和有軌馬車給造出來。到時候用在五丈河碼頭到監中的道路上,也省得用太平車來回轉運生鐵了。”

五丈河是運來徐州的生鐵的水路,每天都有船隻停靠在軍器監的碼頭上,但碼頭離着興國坊雖說不遠,但生鐵、石炭等原材料的轉運照樣很是麻煩。韓岡早就有心鋪設鐵路,雖然還不可能用鐵,但用硬木爲軌應該不會有問題。

“另外在監中,在輪軸輪轂的方面要加以懸賞。有軌馬車需要一個更爲穩定的輪軸和輪轂,木質也可以,但若是能用鋼鑄、鐵鑄那就更好了。”

“下官明白。”臧樟沒有二話地就點頭,有板甲和飛船在前,韓岡不論說要造什麼,在軍器監中都不會造成疑議。

臧樟下去了,韓岡敲了敲桌子,又翻了翻隨身攜帶的小冊子,想起來還有炭火也是一樁亟須要解決的事。日後徐州利國監的鐵礦石產量上來了,木炭的數量恐怕就不夠用了。但改用煤炭,則鍊鐵質地不佳。

韓岡記得後世鍊鐵都是焦炭,不知是不是就是因爲直接用煤炭會有什麼問題。不過以他現在的地位,命人煉焦也不會多麻煩,就當成燒木炭好了。每個地方的煤炭都要試一試,看看哪個地方的煤出產的焦炭更合適鍊鐵,到時候通過水路轉運到徐州去。

想到這裡,韓岡忽然怔了一下,他記得徐州附近似乎也是有煤的,而且後世的蘇北皖北——也就是如今的兩淮——是遍地煤礦,靠着小煤窯發家的朋友,韓岡舊年也認識幾個。中國石油雖然不多,但就是煤多,千年前後都是一樣。

其實採掘也好,冶煉也好,這些都不能算是他的分內事,如果板甲局因爲生鐵不夠而不能提供足夠的產品,責任算不到他韓岡頭上。各地的鐵監自成系統,又不歸他韓岡管轄,這是三司中的鹽鐵司的差事。

不知道如今的三司使元絳,會不會因爲自己插手這方面的事務而心生不滿。不過韓岡想了一下也就放到了一邊去了,如果元絳當真因爲職權被侵犯而與自己過不去,趙頊可不一定會袒護這位三司使。

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並行(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四)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一)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九)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四)第二十八章 虛實(八)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故(二十一)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二)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中)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變遷(八)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中)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八十二章 塵囂(十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一)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