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

bookmark

安南道經略招討司。

只看經略和招討兩個詞就知道,對交趾的戰爭,目的是討伐、是吞併,要將之前多少年所受到的侮辱和傷害,用最狠辣的手段徹底報復回去,並不是打到交趾獻上降表就了事的。

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兼經略招討使,理所當然的是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章惇。而廣西轉運使韓岡則順理成章地成爲副招討使。

“……併兼任隨軍轉運使一職。”

“終於還是要攻打交趾。”張載喉間帶着嘶聲,“眷惟安南,世受王爵。撫納之厚,實自先朝,函容厥愆,以至今日。”

“這篇檄文就是在昨天家嶽親筆寫就。雖然是剛剛出門視事,不過全篇早就打好了草稿。本來就是爲了等到正式的招討司成立,才留到今日發出。”

蘇昞看着抄錄下來的邸報上一篇短短數百字的檄文:“玉昆,你的岳父是在後悔。”

“任誰都在後悔!”張載吃力的說着,“如果太宗之時就能一舉將丁氏平滅,便無今日的李氏之患。”

“嗯。”韓岡點着頭,“所以這一次,要一舉解決後患,爲廣西一開太平。”

“說的好!”蘇昞、範育同時拍案叫道。關學弟子們沒有一個是怯戰、畏戰之輩,既然出生在關西,早就習慣金鼓爭鳴。只恨不能憑雙手結束戰爭,而不會畏懼戰爭。

“聽說兵馬副總管是燕達。”呂大臨道。

“就是燕逢辰。將從關西諸路調集四十七個馬步指揮,總計一萬七千人。”出戰一切都是軍事機密,除了已經暴露出來的信息以外,韓岡不能說得再細了。

呂大臨疑惑着:“是不是少了點?”

“會號稱二十萬的。”韓岡輕笑着,然後正色道:“兩萬大軍用來決戰已經綽綽有餘!而且還有諸多曾經受過交趾欺壓的蠻部都會投奔而來,齊攻升龍府。”

“‘比聞編戶,極困誅求,暴徵橫賦,到即蠲除’?”

“正是。”韓岡點頭道,“第一批的五千兵馬將會從秦鳳、涇原調集,由燕達親領,將會用最快的速度南下。”實際上是十四個指揮,五千三百人,“同時西向關中的河北軍也已經發文調動,等他們到了之後,剩下的兵力就會立刻出發。”

張載點着頭,正要說話,突然猛地咳嗽起來。捂着嘴,五臟六腑彷彿都要被咳出來一般。

“先生!”韓岡等幾個弟子都立刻從座位上站起,圍了上去。

張載咳嗽了一陣,換過氣來,然後就立刻斥開他的弟子們:“沒事,我沒事,你們都坐回去,快坐回去!”只是掌心、脣上還帶着鮮紅色的血。

韓岡、範育、呂大臨幾人都猶豫着,但在張載凌厲的眼神下,卻不得不後退。彼此望望,都能看到對方眼中難以掩飾的憂色。

張載的病如果是在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地方靜養,不要勞累過度。雖然最終還是治不好,但可以一直養着,不至於快速惡化下去,至少可以多撐上幾年。

但張載拒絕了韓岡的提議,他選擇了繼續在京城中傳道授業。儘管在最終確診之後,甚至不能與學生們坐得太近,但張載還是想要儘可能將自己該做的事給完成。

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這就是絕症。韓岡依稀記得大概有什麼藥能治張載的病,也曾想過去發明。可究竟如何去發明,他根本就不知道。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在沒有運氣的情況下,根本不是個人能完成的工作。只有有了足夠的權力,給出大略的方案,讓人去試驗,用上幾年十幾年,實驗上百次千次,纔有可能成功。但這樣,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喝了幾口水,張載將脣上和掌心的血跡擦乾淨,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玉昆,你今天來是不是也有想找幾個同門入你的幕中參贊軍務?”

韓岡收起心中之憂,點點頭,“還得先生准許。”

……

這一天,韓千六也抽空去了審官東院,中間一點波折也沒有。

本來他歷年的考績都在上等,加上還有韓岡這個兒子,又是王安石的親家,根本就沒有什麼人敢跟他過不去。就是新的差遣還沒有給定下。

韓岡從張載那裡回來時,韓千六早一步回來了。

在父母的房中坐下,韓阿李對兒子道:“娘和你爹商量過了,如果還是在隴西做農官,那就繼續做下去。如果是調到其他地方,或是其他職位,就直接回隴西養老。”

韓千六也道:“爲父也就會種地,除此以外都沒有別的本事。做個懇田的農官倒也罷了,其他的差事可都做不來。”

“三哥你也別失望。”韓阿李指着韓千六道:“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叫你爹審案,不知會判出多少糊塗案。讓你爹做賬,也只會是一筆糊塗賬。有多少本事做多少事,其他就勉強不得。”

父母的這個想法,韓岡當然不會反對,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休息,在隴西做個老封翁也自在。笑道:“爹這兩年也辛苦了,歇一歇也是好事,正好可以多看看家裡的莊子。”

見兒子不反對,夫妻兩人也笑了。韓千六道:“其實前些日子聽說要上京的時候,俺本來就是準備辭官告老,順便回鄉走一遭。”

“回鄉走一遭?”韓千六的話有些奇怪,韓岡略略一想,也明白了說得是哪裡,“是膠西?”

“是啊。本來準備是讓你爹衣錦還鄉的。”韓阿李嘆了一聲,“不回膠西鄉里走一遭,誰知道三哥兒是哪個地方的人?”

韓岡點頭笑笑,還記得他真實籍貫的的確不多。

標註在韓岡身上的標籤,是關西、關學、秦州、天水、熙河,與潼關以東拉不上關係。這樣的情況,誰人能想得到韓岡的祖籍與潼關以西沒有半點牽扯,都道他韓岡出身關西。

到現在爲止,除了推薦過他的,和一些個會特意翻看他檔案的人——韓岡依稀記得就一個蔡延慶——還有王安石這樣的親戚,另外就是審官院的官員,除此之外就沒什麼人知道他的老家是在靠着海邊的京東。甚至當初進士揭榜時,他所登記的籍貫也是入貢時填寫的地點秦州。

如果韓岡老老實實地去考舉人、考進士、然後再去做官,基本上第一道關口就會暴露了籍貫。爲了不在福建、江西這樣兩百選一、三百選一的路份中擠獨木橋,移籍到北方易於中舉的路份參加貢舉的現象,在這個時代十分常見。

只是冒籍就貢的做法,跟後世的高考移民如出一轍,當然也會受到同樣嚴厲地打擊,朝廷不會容忍這等作弊的行爲。但韓岡是通過秦鳳路中的鎖廳試,得到了參考進士的資格。官員們的籍貫問題,並不會干擾他們在哪裡參加貢舉考試,根本就沒有人會去仔細檢查官員們的祖籍。

以至於近年來,韓岡碰到過的攀親之人,都是說自己的祖籍是秦州。

“本來你祖父幾十年前從膠西鄉中,一直到關西來討生活,是爲人所迫。折了本錢是真的,沒法回鄉也是真的。不過就是沒折本錢,也是回不去了。”韓千六語調沉重。

“是麼。想不到還有這回事!”這話還是韓岡第一次聽說。

他張口想問問是怎麼回事,但看看父母的神色,決定還是不問了。子不言父過,不好讓父親說祖父的不是。

不過從父母此前對此諱莫如深的情況上來看,也許是做了什麼不好的事,壞了名聲,纔不得不離鄉遠走。而自己做了官之後,韓千六也沒有想着與族人聯繫,炫耀一下兒子的本事,肯定也是這個原因。只是自己現在官越做越大,才又動了心思。以他韓岡現在的地位,祖父就算犯了論死的重罪,也照樣能洗得乾乾淨淨。何況人都死了多少年,怎麼也不可能再翻出來。

兒子沒細問,韓千六倒也沒在意,繼續道:“只是都過去這麼多年了,你祖父在秦州過得也還算快活。過世的時候,提都沒有提膠西鄉中的事。本來的確是想着衣錦還鄉,可前兩天去你岳父的府上,看了你岳父的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遠親,覺得還是算了。”

“……全憑爹爹的意思好了。”韓岡對於密州膠西的老家倒沒有什麼在意的,本來就從沒有去聯繫過,有沒有那些親戚,對他來說並不重要,上門來就照顧着,不上門也沒必要去管他們。

韓阿李聽着兒子的語氣,以爲他不認同,解釋道:“親朋好友當然都要照顧,但有些人不值得照顧。不見你二姨家的兩個,也就是這兩年才老實下來。”

這個世道,不照顧親友,是會被人指脊樑骨。韓岡對母方的親戚都很照顧,李信、馮從義不說,就算二姨家的兩個不成器的兒子,現如今也被教訓過後,都在老家中老老實實地做着土財主。

李信曾經拉了一個去軍中,但還是吃不了苦,另一個韓岡見都不想見。只是世間的規矩要遵守,所以花錢讓他們老實做人。他們還是母族,屬於外族,如果又多了一批本家親戚,更不定會出什麼事。韓阿李和韓千六全都是在爲兒子着想。

韓岡點頭:“孩兒知道的,爹孃的顧慮沒有錯。”

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七)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二十七章 虛實(七)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五)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八十九章 塵囂(二十)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九)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一)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一)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七)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三)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