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玉虛傳承《丹鼎寶錄》

對於修煉者來說,修爲越是到了高深的境界,不同等級的差距就越大。後天境界,初期、中期和後期相差不過是幾千斤的力量,而先天境界,真氣境、真元境和罡氣境,每個等級都相差了十數萬斤力量。

對於周天賜這樣的天才,每個等級的差距更大!以力量來說,周天賜在真氣境的時候肉身極限是100萬斤,真元境的肉身極限是200萬斤,而罡氣境的肉身極限達到400萬斤!在力量上,周天賜比罡氣境的妖獸都不差!

力量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簡單的力氣,而是近似於神通。以周天賜現在的力量,一抓之下勁力便能封鎖空間,像狼兀這樣的罡氣境強者都無法掙脫!

“放開狼兀!”金狼帝國來人自然不會眼睜睜看着狼兀被帶下,42人捨棄了妖獸,轉向周天賜。這些人從房頂躍下,很快就來到周天賜身前。

爲首老者叫做狼蛟,是魁首部長老,罡氣境實力。他剛一落地,整個人又再次躍起,手中的神兵大刀化作一道白虹,彷彿自九天落下,卷向周天賜的腦袋。

見此,萬物生等人紛紛後退,只有雷動還站在周天賜身後。

周天賜踏出一步,重重一拳擊向狼蛟,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的拳勁化爲實質,一擊之下,一個斗大的拳頭朝着狼蛟飛射而去,拳頭讓空氣變得異常灼熱,幾乎要燃燒起來!

“這是神力的運用之法,看來大人這一擊的力量達到了千萬斤!”雷動看着周天賜那一拳,眼中盡是嚮往之色。

雷動修煉《九轉玄功》,將來是要參悟力之法則的,可以說,他對力量的認識還要超過這個世界的神通境強者!雷動知道,當力量達到千萬斤時,會發生蛻變,單純的力量向神通轉化,其運用變得更加靈活,實質的拳勁就是其中之一。

雷動知道這一點,其他人卻不明白,只以爲這是周天賜修煉了特殊的武道秘法。不過,那離體的實質拳勁依然震懾了所有人。

“嘣!”

周天賜的拳勁和刀光相撞,院子裡發生劇烈的爆炸,這股能量非常強大,氣浪朝四周散開,方圓百米的地面好像被成百上千的蠻象踐踏過一樣,佈滿了坑洞!

“草原強者確實不凡,這人的實力比劉雲濤還強三分。”周天賜紋絲未動,暗中評價了一下狼蛟。而反觀狼蛟,受了周天賜一拳,他以比來時更快的速度飛了回去,神兵大刀被反震到他的身上,刀背在他胸前留下一道一尺多長的傷口。

看到這個結果,現場鴉雀無聲,不僅是大虞國的先天、後天不敢言語,就連草原人一方也驚呆了。

周天賜大笑道:“既然來了,你們就都留下吧,天庭初建,正需要強者的性命立威,你們都很符合條件!”

話還沒說完,周天賜便飛身出去,幾下的功夫,又禁錮了幾個草原先天,然後扔了回來。和之前一樣,雷動讓人將他們關押。

“快走!”草原一方的罡氣境強者大呼,看到43名先天轉眼就被廢了7,8個,而且還是毫無反抗之力,沒有人不害怕。

“攔住他們!”周天賜對銀二和逐風嘶吼獸下令,那些妖獸頓時圍了上來,阻擋了草原人的退路。有妖獸幫忙,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草原先天強者紛紛被擒,沒有一個逃脫。

看到周天賜毫髮無傷的回來,萬物生感慨道:“周兄弟神威無敵,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大殿裡其他先天也都奉上讚美之詞,就連江翁也違心說了兩句。他實在不敢不說,就憑周天賜剛纔的表現,自己在他手上恐怕走不了一招。

“哈哈,諸位過譽了。”周天賜大笑道,“天庭建立之後,還請諸位多多照顧。願意和我做朋友的,我絕對不會虧待!”

經過草原蠻人攪局,周天賜在泣血城的威望更高了。這次來觀禮的人很多並沒有親眼看他滅掉四大家族,對他的實力還有所懷疑。但擒下草原先天之後,沒有人再敢懷疑周天賜,大家看他都是滿臉的敬畏。一些人甚至懷疑周天賜達到了神通境,只是沒有公開而已。

周天賜自然沒有到神通境,但也不遠了。神通境強者要開闢靈臺,化爲識海,並且練就武道金丹,凝練神通,想要達到這幾個條件,周天賜還需要一些時間積累。

觀禮最後,周天賜按照承諾公開斬首了43位草原先天強者,他們被一刀斬殺的場景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知道這次隨狼兀而來的先天實力都很強勁,否則他們也不敢來泣血城報仇。包括狼兀和狼蛟,這43人中,僅僅罡氣境強者就有11人,剩下的都是真元境強者,在平時,這股力量足以顛覆泣血城!可是他們落在周天賜手中,甚至連狼化都沒來得及施展。

許多人暗中算了一下,加上四大家族和劉雲濤等人,死在周天賜手中的先天強者已經超過百人,這個戰績是任何先天強者都難以企及的。從今而後,周天賜這個名字被泣血城的人當成了兇殘的代名詞。

天庭建府之禮結束後,觀禮的人羣漸漸散去,周天賜把萬物生留了下來。

大殿中,萬物生獨自面對周天賜,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這是他從來沒有過的。沒辦法,周天賜的實力太強,說他先天無敵都不爲過。以萬物生的見識來看,除非神通境強者出手,否則誰也不是他的對手。

“萬閣主,留你下來是爲了商量靈露的事情。”周天賜開門見山。

萬物生心中很不舒服,儘管他對此早有準備,但還是不願意失去靈露這個財源。

“萬閣主不要誤會。”周天賜笑道,“我並不是要中斷與萬海閣的合作,我們的合作還是可以繼續,而且還要加大。”

萬物生吃驚道:“周兄弟此言當真?”

周天賜點頭:“自然,我可以給你們一個保證,從現在開始三年的時間,我都會向萬海閣提供靈露。”

萬物生謹慎道:“那不知道周兄弟有什麼要求?”

“要求自然有。首先,天庭和萬海閣全面合作,共同維護泣血城的安定。其次,我要脫胎換骨丹!”

萬物生道:“合作可以,但脫胎換骨丹我做不了主。不過,我可以做主把氤氳冰蓮臺和定魂丹賣給你。”

周天賜臉上閃過一絲不悅,這讓萬物生緊張起來,他知道如果周天賜真的對萬海閣不利,憑他們在泣血城的力量是阻擋不了的。

“氤氳冰蓮臺和定魂丹我志在必得,這一點萬閣主應該清楚。至於脫胎換骨丹,我可以退一步,但是萬海閣必須提供給我脫胎換骨丹的丹方,還有除去九心石菊以外的主藥。當然,我會以超過市價20%的價格購買。”周天賜想了一下,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

“好,我答應了!”萬物生很果斷。

“那一言爲定!”

天庭建立之後,泣血城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四大勢力均衡變成了一家獨大,就連萬海閣和天榮府面對天庭都會不自覺退避。這也使得無數人想要加入天庭,不只有泣血城當地,還有江州其他城市的武者趕來。

建府儀式後,周天賜便又閉關了,他不斷凝聚造化天露,同時參悟起造化不滅樹。周天賜現在元神達到九尺九寸,和八尺時相比,元神之力增強了1.5倍,這讓他領悟法則的速度再次加快。

除了參悟法則之外,周天賜還在研習最新從造化不滅樹中得到的功法。這功法叫做《丹鼎寶錄》,是周天賜元神突破之後從造化不滅樹中抓取到的。

按照《丹鼎寶錄》的介紹,這是一本煉丹、煉器的法門,它的來頭可不小,是洪荒世界闡教的傳承。洪荒世界中,太清老子精於丹道,玉清元始天尊精於器道,上清通天教主精於陣道。封神之戰後,玉清闡教雲中子傳下丹鼎一派,該派以煉丹、煉器著稱,入門功法就是《丹鼎寶錄》。

雲中子是福德真仙,於煉器一道很有造詣,此外,他還深受太清看重,被傳授金丹大道。雖然丹鼎派只是他隨手傳下,沒有得到他修煉之道的精髓,但在煉丹、煉器的基礎上,丹鼎派卻相當紮實。

可以說,得到《丹鼎寶錄》也是周天賜的運氣。

第四百九十五章算計和立威第四百七十一章敲詐第五百九十四章坑冥河老祖第六百三十章準提降孔宣第六百六十章太陽宮尋寶第四百九十八章被激怒的昊天第七百零四章百萬天兵天將第三百三十六章府主、主神使者第一百一十七章七俠鎮同福客棧第三百三十二章貝魯特不看好第五百七十九章謀劃封神榜第四百三十三章裝逼失敗第一百四十五章金錢幫的毒計第一百七十七章先天之體第二十三章周天賜的打算第四百七十三章巫族的報復第一百八十二章機靈的黃蓉第三百零八章強者主宰第六百九十章憤怒的孫悟空第四百八十四章心虛的燃燈道人第一百六十八章化敵爲友第五百六十五章搶奪混天綾第一百一十六章硬漢田伯光第四十六章再見胡三(求推薦,求收藏)第六十四章就叫我鴻鈞吧第九十九章火雲石第四百四十九章敵人、幫手第五百零二章元明突破第四百四十一章地底寶地第二百七十四章突破,中位神第六百五十一章強大的原始天魔第五百四十六章九尾狐之死、天機變化第八十章乾坤裂縫第四百五十一章謀劃太康第五十四章風起雲涌第五百一十五章孔宣第三百二十三章終於出現第三百零七章落差第七十九章玉虛傳承《丹鼎寶錄》第二十五章突破第一百五十三章高手紛至第四百六十五章海量功德第五百六十一章姬昌的先天八卦第五百七十六章方量顯身手第一百三十章你就叫楊康第七百一十四章謀算、強大!第七百零七章幕後之人第三百二十八章四神獸家族第四百零六章死亡主宰的建議第四百章大方的主神第三十八章毀滅的使者-冥魁第四百六十九章悍勇的元明第四百五十三章拜師第三百三十三章鑽空子第四百三十七章攔路第六百三十八章初會誅仙陣第一百三十五章先發制人第一百七十一章來自丐幫的麻煩第二百一十章收服玄風劍派第九十六章燕家的謀劃第九十三章誅仙劍出動四方第四百零九章最後一戰第六百六十章太陽宮尋寶第二百五十五章貝魯特和衆神墓地第七百零二章鬥白蛇、青蛇第一百零五章福威鏢局的喜事第十八章草木精氣第三十四章未來的戰神第四百六十八章魚兒上鉤第二百四十七章屠戮千萬第二百七十六章生命的秘密第五百八十二章上首陽山第四百零六章死亡主宰的建議第五百六十九章元始天尊的決心第五百六十五章搶奪混天綾第六十七章蠻荒森林王者第六百章叛軍攻城第一百六十一章再得三門神功第二百八十七章爆發第二百二十七章周天賜甦醒第五百三十章被準提盯上的周天賜第五百三十四章開闢體內世界、準聖第六百五十六章周天賜的打算第四百二十三章洗劫龍宮第四百九十四章元明受傷第三百九十五章奇怪的驚喜第一百三十一章移形換影第一百三十七章連殺兩人第五百六十章帝辛殺諸侯第四百一十九章豐富的資源第二百六十七章毀滅法則的修煉方式第六百二十八章時間法則突破第四百八十八章插刀的多寶道人第五百四十四章助雲中子一臂之力第七百零七章幕後之人第一百七十五章總是要還的第五百八十一章太極圖第六百九十五章冥河自爆第六百七十六章爆發,斬天道!第四百六十六章人教、截教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