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年輕的皇帝

唐三十六走進殿來,衝着陳長生喊道:“那話是什麼意思?”

陳長生說道:“就是字面意思。”

唐三十六怔了怔,問道:“爲什麼?”

陳長生說道:“我忽然想到,有可能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唐三十六用力揮手,說道:“以前我們在湖邊就討論過,年輕就是正確!”

陳長生認真說道:“這句話本身就不正確。”

唐三十六惱火說道:“難道你說的那句話就正確?”

陳長生沉默了會兒,說道:“我當時有些生氣。”

唐三十六說道:“所以你說的是氣話?”

陳長生應道:“可以這樣說。”

唐三十六說道:“既然是氣話,自然可以不作數。”

陳長生很認真地請教道:“爲什麼呢?”

唐三十六說道:“你我是人,人的氣就是屁,氣話就是屁話,屁話怎麼能當真?”

陳長生說道:“屁有味道,氣不見得有味道。”

唐三十六說道:“不管有沒有味道,但肯定不會有他們身上那種難聞的老人味。”

陳長生想起來,蘇離當年也對他說過類似的話。

“得想辦法讓離宮外面的那些信徒起來。”

他不再去想那些問題,對唐三十六說道:“你有沒有什麼好主意。”

唐三十六沒好氣說道:“系鈴的是你,爲什麼要我來想?”

陳長生說道:“我不擅長這些。”

唐三十六環顧四周,問道:“徐有容呢?”

陳長生說道:“她去了皇宮。”

聽着這句話,唐三十六神情微變。

陳長生問道:“怎麼了?”

“昨天才回京都,今天她便先見了陳留王,又見了莫雨,這時候再去見陛下。”

唐三十六說道:“她見這麼多人做什麼?難道你不覺得奇怪?”

……

……

大周的皇帝陛下很年輕,也很低調,極不顯眼,甚至經常被世人遺忘。

到現在爲止,他的存在對大周子民來依然像是一場大霧,沒有幾個人知曉他的名諱叫做陳餘人。

現在商行舟已經很少對國朝大事發表意見,甚至大部分時間都不在京都,而是在洛陽長春觀中,誰都知道,他這是在爲歸政做準備,當然前提是他要解決國教的問題,但只要那一天還沒有到來,當今大周最有權勢的人還是他。

至於朝堂上的人事要務,也被陳家王爺們以及天海家等勳貴把持着。

年輕皇帝唯一做的事情,便是批閱各州郡部衙送進宮的奏章。

他也很少在宮裡召見大臣,即便是被他親旨召回京都的莫雨也只進過三次宮。

很多人以爲這是皇帝陛下性情孤冷怪僻,不願見人的緣故。

爲何如此?因爲他身有殘障。

他不能說話,一隻眼睛不能視物,缺了一隻耳朵,瘸了一隻腿,斷了一隻手。

如此重的殘障,便是說一聲殘廢也不爲過。

但這個殘廢成了大周的皇帝。

因爲商行舟的緣故,沒有任何人敢站出來說什麼,更不敢表示反對,但人們想法也改變不了。

自餘人登基以來,宮裡宮外不知傳出了多少流言蜚語。

有說他性情冷酷暴虐,以棒殺宮女爲樂的。

有說他性情怯懦自閉,天天在宮殿裡被宮女騎。

但這些人忘記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年輕的皇帝只批閱奏章,深居幽宮。

但他登基不過三年時間,便迅速穩定了天海朝後的混亂局勢。

朝廷政令暢通無阻,政治日漸清明,局勢穩定,苛法盡除而律疏不懈,民衆日子越來越好。

當前大周真可以用海晏河清來形容。

這樣的皇帝怎麼可能是個性情暴虐的昏君,又怎麼可能是個性情怯懦的庸人?

包括白帝在內的很多大人物都非常清楚,這位皇帝陛下的治國能力與智慧絕對非同一般。

是啊,先帝與天海聖後唯一的親生兒子,商行舟畢生理想之所寄,怎麼可能是一個普通人呢?

……

……

徐有容當然不會認爲這位年輕的皇帝是傳聞裡形容的那般。

她也很好奇對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年輕的皇帝回到京都登基之前,她已經聽過很多次對方的名字。

在那些談話裡,年輕的皇帝被稱呼爲師兄,或者餘人師兄。

在周園裡的雪廟以及墓陵裡,陳長生提到過很多次他的師兄。

那時候,陳長生還不知道她是徐有容,自然會隱藏什麼,或者掩飾什麼。

在那些談話裡,她聽出了絕對的親近與信任。

哪怕離開西寧鎮已經多年,離開京都已經三年,陳長生對自己這位師兄的信任依然沒有任何變化。

雖然除了天書陵那個夜晚,這對師兄弟再也沒有見過面。

問題是,人真的不會改變嗎?

徐有容不相信,尤其是她非常清楚那把椅子的威力。

就是餘人現在坐着的那把椅子。

太宗皇帝那樣的人爲了那把椅子都會變得那般冷酷殘忍,弒兄迫父。

聖後孃娘也同樣如此。

年輕的皇帝是陳家的子孫,聖後孃孃的親兒子,又怎麼會是一個相信感情的人?

徐有容有些不安。

她要做的很多事情都建立在陳長生對餘人的信任之上。

所以她要親眼看一看,這個年輕的皇帝是什麼樣的人。

太監宮女把她送到殿門外,然後躬身退走。

徐有容注意到那些太監宮女看着殿深處那抹燈光的眼神充滿着敬愛。

她從小便經常進出皇宮,現在這裡還有一座屬於她的宮殿,她對這裡非常熟悉,但她對這種眼神非常不熟悉。

這樣的眼神不應該屬於皇宮這樣幽深的地方。

大殿深處的那抹燈光,來自嵌在朱柱上的那顆夜明珠。

古舊的地板被擦的明亮可鑑,映照出一個人的身影。

年輕的皇帝坐在書案後,正在看着一份奏章。

他穿着明黃色的衣裳,一隻袖管空空蕩蕩。

他的頭髮被梳的一絲不亂,沒有刻意垂下以遮掩那隻不能視物的眼睛。

徐有容走到書案前。

年輕的皇帝擡起頭來。

他的神情很溫和,眼神很平靜,但給人一種堅毅而明確的感覺。

徐有容覺得他有些眼熟,然後不知爲何生出一種親近的感覺。

因爲他是娘娘的親生兒子?還是因爲他的眼神與神情,與陳長生彷彿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徐有容很瞭解天海聖後,也很瞭解陳長生。

不需要言語,她便能知道聖後與陳長生在想什麼。

這一刻,她也知道了年輕的皇帝在想些什麼。

徐有容問道:“陛下爲什麼不喜歡我呢?”

第一百六十四章 霜雲崩石第四十五章 國教學院的大事件第一百九十四章 進京趕考的書生第九十四章 知易守難心而已第十三章 新元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就是陳長生?第一百五十七章 就到這裡吧第一百四十一章 他來自黃泉第一百四十章 晨光,廚霧,怪人第十三章 不管秋風還是春風,讓我們砸樹吧第十章 萬般不可言第七十三章 千萬人,我在溪邊烤魚第九章 斬手(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歷史掀開新的篇章?第二百零二章 心血來潮第四十八章 我於同境全無敵第十一章 共商何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第二十九章 再臨絕境,兩個小朋友第二十章 劍如其人(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繼承者第一百二十四章 母子(中)第七十八章 過往纔是時光第九十二章 翻山越嶺的另一邊第二十四章 思無邪第四十三章 不管怎麼走都是向前第二百五十四章 於潭中知劍意第一章 掌落石出第二十三章 一把火燒了桐廬第三十四章 術業有專攻第一百三十二章 煮時林第八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只是當時已惘然第九十二章 相看兩厭第八十章 全職教育(二)第二百四十章 今夜星光燦爛第一百章 潯陽城的春光第二章 一位公公第一百八十九章 凌煙閣裡的第八幅畫像第六十章 合齋第一百一十五章 生來有病第一百零二章 甘露臺撫今第三十六章 一座城與一把刀的故事(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我來到我的城市第一百四十章 看不到的對戰第四章 一道旨意第四十四章 煙塵落處第一百九十二章 國教的執杖人第一百零六章 簡單的殺光第二百一十一章 從虎第七十五章 人生就是無數個選擇題(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比翼第一百一十二章 簡單故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進城遇到的麻煩第二百五十章 兩地醫(上)第三十五章 國教學院最大的危機,她來了!第一百零五章 高燒不退的唐三十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庭院深深深幾許第一章 我改主意了第十章 鋒芒必露第一百八十六章 家宴第三十四章 走出祠堂第三十一章 不能要的女人,無恥的男人第十四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八)第八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朋自南方來第四十七章 招生風波(一)第一百零九章 重逢第九十二章 門房,對話,牀上的人第十九章 國教學院的新生(下)第六十三章 規則之上的力量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廟治天下,西寧?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燃雪原第四十一章 王破的破(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落之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拳第六十四章 問世間第四十四章 鐵打的棒棒兒第一百二十三章 母子(上)第九十七章我要去雪老城第四十章 有虹起於草原第四十八章 萬劍歸宗(上)第九十一章 臨陣磨劍(上)第九十四章 何以降魔?第四十一章 一道劍意的出現第一百二十章 兄弟第一百二十四章 母子(中)第二十二章 過四季而見陵第一百八十七章 直,難第八十三章 花重天下事第六十四章 峰頂見故人第二十五章 聽說你的家裡沒有草原第一百二十一章 清濁賢愚憑誰定第一百四十六章 漸漸顯露的真相第七十七章 一切並非虛妄第七十八章 注視着夜色的雄獅以及它的跟班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地醫(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真言如血第九十八章 聽一位娘娘第五十一章 招生風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