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太傅發瘋日常》

姚冉此行,本就是爲此而來。

她雖居於佛堂中,但那位常家娘子之事實在太過轟動,佛堂附近的下人們也都在偷偷議論。

她斷斷續續聽聞了一些,雖並不完整,但也足夠令她訝然好奇,忍不住想要求證真假。

見堂姊如此反應,姚夏頓時露出笑意,上前拉過姚冉:“那堂姊快快坐下!”

接下來,她便也化身說書先生,且說得要比魏叔易更加生動,末了,爲證實話中可信度,又拿出常歲寧的來信,聲情並茂地讀起來。

此情此景勝在常歲寧無從得知,倘若知曉,這封隨意寫就的書信必不可能有出世的機會。

姚冉聽得怔神,似連眨眼都忘記了。

她交疊放在身前的雙手無意識地攥着衣裙,胸腔內的心跳咚咚作響,似忽然窺見了一方從未想過的新天地,鋪天蓋地的嶄新景物朝她圍涌而來。

從膳堂離開後,姚翼縱有萬千心緒,卻也親自送女兒回佛堂。

他雖在外面與人做外室爹做得十分起勁,但家爹的職責也不曾忽略。

從前,裴氏看不上姚家,也看不上他,便不願讓女兒與他太過親近,於父女親情之上,總是有遺憾在的。

再後來,眼看女兒揹負着裴氏的過錯,過上了這般清苦贖罪的生活,他難免心疼,也存有彌補之心。縱然公事再如何繁忙,但只要能於天黑前歸家,他定會去往佛堂與女兒談心,交流佛經佛法。

他此舉,在於陪伴,亦在疏導。

身爲父親,誰又會忍心見親生女兒就此青燈古佛一生呢?

此時在回佛堂的路上,姚翼笑着問女兒:“……前日讀經時不解之處,這兩日可曾想通其中真義?”

所讀佛經,所談佛經,亦是姚冉心境的寫照。

她此時道:“來時尚未能想通,但方纔聽了常娘子之事,似乎頓悟了。”

“哦?”姚翼看向女兒,正想說什麼,卻聽她在前面道:“父親,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

“冉兒只管問來。”

少女的話很直白:“您待常娘子究竟爲何這般特別?”

她知道,坊間仍有常娘子是父親私生女的傳言,這傳言之所以像是一把怎麼都撲不滅的火,同父親的未曾避嫌也有很大關係。

在她看來,父親的不避嫌,便足以說明了常娘子的特別。

父女二人談心說話,下人們皆遠遠跟着,姚翼面上笑意不減,道:“你可還記得,父親此前說過,在尋一位故人之女……”

“女兒記得,但父親當時不是說找錯了、誤會了,要找之人並非常娘子嗎?”

“那是因爲不便與外人道……”姚翼未瞞女兒,卻也未細說,而是坦誠道:“父親不想瞞你,但一個人的身世來處,在她自己開口之前,父親雖爲故人卻也是外人,便不宜自作主張,替她多言……”

姚冉聞言,思索着慢慢點頭:“女兒明白了。”

她不再追問,只道:“常娘子當真與尋常女子不同。”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姚翼道:“我們冉兒也是。”

姚冉笑了一下:“父親不必時時寬慰我……”

她看向前方夜幕與星月,道:“常娘子的不同,是萬里無一,世間少見,百年難出此一人的不同。”

是啊。

姚翼也看向夜空之上萬千星辰,每顆星子都不一樣,但無可否認的是,能讓世人一眼看到的,總是那輪明月。

但她可不比月亮安靜沉穩……她走到哪兒便要轟動到哪兒。

在京中時,她與人打架,他且都要提心吊膽……離京之後,甚至直接去了戰場與人拼殺,不打人,改殺人了!

再這樣下去,姚翼覺得自己遲早會被嚇死。

但相比一成不變的安穩,驚心動魄之下,又總會令人看到更爲未知的可能……

姚翼心緒百轉間,已來至佛堂外,便止步。

看着冷清簡樸的佛堂,姚翼在心中輕嘆口氣,道:“冉兒,你既參悟了那句佛經,便該知曉,這世間緣法千萬種,你眼前的選擇,也並非只此一個。”

姚冉若有所思,靜立片刻,似下定了某種決心,擡眼詢問:“女兒想寫一封信,不知父親能否幫女兒設法送到常娘子手中?”

姚翼有些意外,想了想,到底沒有拒絕。

……

次日早朝之上,姚翼從魏叔易口中,又將常歲寧之事聽了一遍,雖是再聽,但驚心之感不減——畢竟他侄女是個十足的現眼包,表述的方式相對會減輕聽衆的緊張之感。

但魏叔易不同,他只是平鋪直述,以最客觀的言辭,複述出最不可思議的事實。

大殿之上,百官神情各異,有驚惑,有不解,也有質疑。

倒不是滿朝文武皆無事可做,都因爲一個小女郎之事而在此注目,爲此大驚小怪,而是這小女郎所行之事太過扎眼,且這並非私事家事,而是國事政事。

這小女郎非但一鳴驚人,更是一劍斬開了尋常女郎與朝堂之間的鴻溝天塹。

李逸謀反之事已畢,事後便要論功行賞,她的功勞實實在在擺在那裡,不可能繞的過去——倘若這功勞屬實的話。

有些官員私語交談罷,忍不住出列,開口:“不知魏侍郎所言是否當真屬實?據聞常大將軍寵女無度,此中……是否有誇大其詞的可能?”

賀危之死,使人震怒,賀危之能,人盡皆知……但連賀危都沒有做到的事,一個小女郎就這麼輕易做到了?

這常闊,該不是故意把自己和部下的功勞都推給他閨女了吧?

“常娘子擒殺李逸,是魏某親眼目睹。”魏叔易微微含笑,與那位官員作答:“目睹者也非魏某一人,此中並無半點誇大其詞的可能。”

議論聲中,又有人問:“那……殺徐正業麾下那名喚葛宗的大將呢?此事魏侍郎總歸不曾親眼瞧見吧?”

既非親眼目睹,爲何方纔轉述時會是那般篤定語氣?

此次開口的不再是魏叔易,而是高坐於御階之上,始終未曾表態的聖冊帝。

“此事,早在和州刺史之子與和州官員送呈京師的奏書中便已言明證實。”女帝緩聲道:“葛宗,確是死在了常家女郎刀下。非但是斬殺葛宗此一事,其於和州立下的諸多功勞,和州上下亦皆有目共睹。”

最後道:“朕也早已令人秘密前往和州查實,此事不虛。和州城得保,常家女郎功不可沒。”

女帝的聲音沒有起伏,聽來只有威嚴與公正。

“這……”那官員不禁語結。

若說她擒殺李逸,或是李逸在敗逃的路上已經負傷,她才得以僥倖撿下此功的話……那殺葛宗又當作何解釋?

這葛宗據聞極爲殘暴勇猛,如此兇悍的敵人,那般兇險的戰場,又何來“撿功勞”的可能?

可若皆是實情,那她一個閨中女郎,究竟何來如此滔天本領?

殿內的議論仍舊無法休止。

聖冊帝靜觀此一幕,面上沒有絲毫起伏。

她能理解眼前的譁然,及這些文武百官的震驚。

此等近乎橫空出世的將才,又是女子之身——

歷來,於朝堂於戰場之上,女子行事,總會招來更多質疑,面對更多阻力,她一直都很清楚這一點……這也正是她當年選擇讓阿尚變成阿效的原因之一。

扮作阿效的阿尚,一路登上太子之位,雖亦是阻力重重,但至少沒人可以拿男女之分作爲質疑她一切功績的開場白。

而現下,她只是用了原本的女兒家身份,去做了與從前一模一樣的事而已。

以女兒家的身份……

所以,阿尚是想借此來同她證明,從前是她錯了嗎?

冠冕之下,短短數月又添了白髮的女帝微闔目一瞬,再開口時,打斷了殿內的喧囂聲。

女帝無意在這個話題上停留太久,如今政事龐雜,局面飄搖,揭竿而起的聲音越來越多,她的心神註定不能只爲一件事而停留。

於是她提起了論功行賞之事,詢問衆官員意見。

衆聲各異中,也有許多人秉承公正態度開口:“常大將軍及其女,不惜己身力保和州,又及時平定李逸之亂,此兩樁皆爲大功,自當厚賞!”

至於如何賞,對如常闊此等已領一品驃騎大將軍之職的武將,賞賜不外乎是金銀田宅,再高些,便是封爵。

但也有人委婉稱,徐正業之事未平,此時封爵,爲時過早。

說罷常闊,自然也要說那常家女郎。

有人提議,可賜封其爲一方縣主,以表褒獎。

“縣主?”一直未說話的褚太傅擡眉看向那人:“既是在戰場上立下的功勞,縱要賜封,也當封個武將之職,縣主算是什麼驢頭不對馬嘴的賜封?”

今日是縣主,明日便能成爲和親公主!

這就是給一個在戰場下立下了大功的女娃最大的封賞?簡直是笑話!

“武將之職……女子怎能領武將之職?”

“且這常家女郎也並非軍籍之身,更不曾投軍……”

“投什麼軍?”褚太傅冷笑一聲:“老夫記得,當初聖上曾發告示,其上有明言——以反賊徐正業首級獻者,無論士庶出身,皆賞金萬兩,授官三品。以其麾下其他禍首首級獻者,亦賜官五品。”

“試問這葛宗如何不算徐正業麾下禍首之一?”

褚太傅蒼老的聲音傳遍大殿:“這告示之上已經寫明,既然無論出身士庶,又何談區區有無軍籍,是男是女之分?縱不論常家女郎擒殺李逸之功,單憑一個葛宗之首級,已足以賜封五品將官!”

殿內百官神色各異,相互交換起了眼神。

魏叔易眼神微動,似有一絲笑意。

他爲天子近臣,天子態度不明之際,他不宜多言。

但有褚老太傅在……何談不能替她爭回一個應得的武將之職?

所以……

不想當女官的原因,是因爲想做武將嗎?

也好,不願爲拘於宮牆之內的女官,那便做自在馳騁沙場的武將吧。

正如魏叔易所料,接下來的褚太傅,字字句句皆在爲常歲寧而“爭”。

“自古以來,身懷大奇才者,向來寥寥無幾!既是天公降才,何分男女?”

“值此非常之時,現此非常之才,何嘗不是上天庇佑大盛之兆?”

“依老夫之見,非但要賞,更當厚賞,如此方可激勵天下有才者獻出報效之心!”

“反之,有功不賞,只會使人心凋敝,如若釀出此等大過,今因區區偏見,而持反對之言的諸位,可擔待得起嗎?”

“……”

太傅雖老,尚能戰也。

或者說,太傅於朝堂之上“發瘋”,本也是常態……這發病之兆,要從其接任禮部尚書時說起。

無論對面是敵是友,凡是說了讓他聽不順耳的話,便直接開嗆。

與其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倒更像是“管它呢,貶官拉倒”。

而沒有弱點的敵人往往是最可怕的。

至太傅開啓發瘋先河以來,尚無人能從其手中討得半分便宜。

況且太傅瘋則瘋矣,卻也總能給人歪理正說,據歪理而正面力爭之感……時常對手都會被他繞進去,吵至中途忍不住反省一下自己。

再者,其威望聲名在此,資歷與人一樣老,又門生無數,一言一行都極有分量,且越是這股“吾輩文人絕不與這濁世同流合污”的倔勁兒,反而越得那些文人官員學子們擁護。

甚至有人將這位老太傅的擡槓言論,專門整理成冊,在文壇廣爲流傳,做了個什麼集來着?記不清名字了……但分明該叫《太傅發瘋日常》纔對!

也罷!

橫豎不過一個小女郎,一個武官之職而已,說不定便如曇花一現,很快再無人注目了。一鳴驚人間乍然出世,而又後繼無力乍然消匿的例子也有許多。

話已至此,他們若再爲此爭執下去,倒顯得氣量狹隘。

那些持反對態度的官員嘆氣揖手,退回原位,不再說話。

爭執聲一時消散,聖冊帝卻未有立時敲定封賞之事。

或者說,方纔那些爭執與反對的聲音,正也是她所默許的。

帝王不想立刻做出決策時,便需要有不同的聲音。

常闊必已待她生出隔閡,甚至有可能已同阿尚這個舊主相認,京中已無其軟肋……行賞之事,她尚要好好思量,不能大意。

下章預告:太傅看畫,小崔讀信~

晚安!

第301章 要不要一同試一試?第48章 腦袋很圓(感謝 春花秋月85 的打賞)第58章 觀神象630.第623章 此乃葬身處第453章 哪家的漂亮顯眼包(求月票)第168章 帝心起第37章 去當靶子第465章 必讓我兒認祖歸宗第97章 以少欺多(求月票)第419章 疑心喻增第314章 告別去(求月票)第52章 對外林黛玉,在家魯智深第471章 準備聘禮還是嫁妝?第158章 不如指望峨眉山的猴子(求月票)第168章 帝心起第302章 我教舅父第89章 她想做多大的官?(過年好!)第425章 嚇傻了嗎?(年底求月票)510.第506章 斃命第69章 需要很多功德傍身第130章 此魚非彼魚第361章 江都熱情好客(求月票)第128章 她拒絕了第352章 最佳分配之法第156章 他之所求 (月底求月票)536.第531章 聖人要我反嗎第433章 以此自證,您可滿意了?第211章 她也可以打出去(求月票)第38章 大家好,今晚做筆交易吧第310章 站起來跟我走(求月票票)第201章 悔恨如刀502.第498章 我有一個條件第111章 女子之師第74章 爭氣又短命第200章 她是一位卑鄙的母親嗎?第73章 收穫了新的膽子第475章 要認清仇人(求月票)618.第612章 破陣曲第148章 那場風雪第413章 江都常歲寧,前來討教(大章求月票第64章 我的嫌疑的確很大第235章 會有援軍嗎(求月票)第473章 取荊州,破王庭674.第668章 番外6常化年間事(上)(羣像)第321章 他要的很多第287章 小孩兒兄第365章 重生並非偶然(求月票)第347章 大雲寺出事了(大章求月票)第394章 大盛這是要亡了嗎?(月底求月票)第326章 宋大人是不是想拜師了?651.第644章 要記下今日645.第638章 惡鬼本相第396章 她要搶一處最好的(求月票)第496章 您想傷幾成重?第312章 她缺德的很明顯嗎?(求月票)第299章 “不公的源頭”第268章 “早日歸家”第431章 偷狗賊元祥(求月票)第75章 如此不守驢德(求雙倍月票)第454章 新新之人,她甚愛之(求月票)第273章 不是還未到嗎?第487章 一朝斷前程第8章 常家歲寧643.第636章 原爲女兒身第193章 她猜對了第201章 悔恨如刀第660章 諸人諸事第440章 反骨上生了個情種第185章 謀害(求雙倍月票)第286章 萬人空巷(求月票)591.第585章 爲我做個見證吧第322章 殿下與閻王爺孰快(求月票)第164章 榴火一家第264章 那是殿下的槍法第252章 誰是反賊?(春花秋月 打賞加更)653.第646章 殺人者長孫芙第426章 雅,大雅啊554.第548章 崔六郎他罪不至死523.第518章 更大危機的預演第31章 豪門夢碎第97章 以少欺多(求月票)第23章 另有玄機第146章 是福是禍512.第508章 無名之輩不足殺也第464章 我不能沒有你(春節快樂!)538.第533章 至貴之八字命格第81章 包殺包埋第21章 或有蹊蹺第253章 來者何人(打滾求月票)第236章 這麼囂張這麼莽嗎?第179章 郎君過於自信第280章 殺敵(求月票)第489章 道理要用刀來講第193章 她猜對了第324章 喜歡哪個樣式的麻袋?第192章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第287章 小孩兒兄第466章 父母超額常歲寧第234章 不讓他的善成爲愚善第457章 倘若先太子是女子呢?(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