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一心倒貼的外甥

鄭潮兀自懷疑人生時,只聽元祥又補充道:“大都督剛得的賞賜,馬不停蹄地便讓人送來了……”

鄭潮恍然:“剛得的賞賜啊……”

哦,那沒事了。

他方纔有一瞬間,竟然都忍不住懷疑外甥待他的真心了……這般狹隘,實在枉爲人舅啊。

鄭潮這廂正要反思時,元祥再次小聲補充:“不過這些東西都不算什麼……早在去年,大都督便將家底都送來江都了,足足好幾百萬貫呢。”

元祥說罷,不禁目露感慨之色。

鄭潮的神情卻再度僵住:“……”

顯然,在有事和沒事了的情緒反覆橫跳之下,他最終還是有事了。

外甥將鉅額家產送人的敗家舉動,他姑且不做評論……

他真正在意的是,莫非這纔是“璟漸貧”的真相所在?

幾百萬貫……同樣被除族的外甥,竟比他想象中還要富有……

可就是這樣富有的外甥,前腳將家產偷偷送人,後腳便向他寫信說“無力奉養”……

他爲此不止一次反省過自己的大手大腳,有時深夜醒來,甚至會內疚地覺得是自己吃垮了外甥!

誠然,他花錢略顯放肆,又過於樂善好施,養起來的確很費銀子……但外甥可是坐擁數百萬貫身家的人!

別跟他說什麼銀錢都拿去送給心上人了……這般層次的有錢人,但凡是從手指縫裡漏點銀錢出來,還愁不能將他養活得白白胖胖嗎?

有心想養舅父的人,無須人教。

如此行徑,分明就是無心養舅。

可是,餓死唯一的嫡親舅父,對那豎子又能有什麼好處?

所以,餓死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只怕是逼他投來江都!

鄭潮看向那一箱箱財物,忽而狠狠代入——外甥獻給常節使的,又豈止是這些箱子?他鄭觀滄同這些箱子又有什麼分別?

若非要說區別,或許還是有一點的……這些箱子是經人送來的,而他,是自己長了腿跑來的!

忽覺自己就是隻長了腿的箱子的鄭潮,想到自己生生餓瘦的那十多斤肉,一時只覺痛心疾首。

他那外甥,那樣俊的一張臉,何其髒的一顆心!

原以爲外甥帶給自己的只是由奢入儉,而此時,鄭潮只覺自己被氣得下一刻便能原地入殮。

即將入殮的鄭潮以“並無要事,改日再來”爲由,轉身就要離開。

如此說辭,即便是元祥也覺察出了不對勁,連忙快走兩步,跟上去詢問:“……鄭先生,您可是身體不適?”

已在心中單方面自我入殮的鄭潮搖了頭,他的身體無恙,只是屍體的確有點不適。

但見元祥還要糾纏追問,鄭潮實話實說道:“……我回去給令安寫一封信。”

他身上掉下來的每一兩枉死的亡肉,都需要外甥給出一個合理的交代。

鄭潮的想法很是分明,一心只想要同自家外甥討要說法。

至於留下找常歲寧“對質”,則是萬萬不可能的——作爲長輩,被自家沒出息、一心倒貼的外甥算計成這樣,試問他還有什麼臉找人家姑娘對質?

再者說了……那可是他如今的東家,他來都來了,人已登上這艘賊船,且已經安逸地躺下了……還能怎麼着?

自然是隻能找自家外甥算賬了!

看着鄭潮匆匆離去,略顯不善的背影,元祥的五官皺作了一團。

鄭家舅父怎麼突然要給大都督寫信?

該不會和他剛纔的話有關吧?

他說錯什麼了嗎?

元祥在心中緊張地咬起了一整排手指。

這時常歲寧已走了過來,看着鄭潮離開的背影,便向元祥問了一句:“鄭先生怎麼走了?”

元祥有些不安地小聲說:“或許是屬下說錯了什麼,鄭先生突然說,要回去給大都督寫信……”

元祥遂將方纔的多嘴之言一併向常歲寧言明。

常歲寧聽罷,目露恍然。

崔璟事先雖未與她細說是如何“說服”鄭潮來江都的,但見這位鄭先生投來江都時的落魄模樣,她便也能猜得八九不離十了。

現下這顯然是穿幫了呀。

常歲寧一時不知是該擔心鄭潮寫信的手腕,還是崔璟來日看信的眼睛。

元祥也在心裡給自己的手腕派了差事——今晚回去之後,他勢必要將“謹言慎行”四字,狠狠抄上百遍!

元祥這廂欲哭無淚,王長史卻心情甚佳地哼起了小曲兒。

王長史的小曲兒傳到王嶽耳中,王嶽又偷偷與駱觀臨說:“……又有人給咱們大人送錢來了,聽說還是上回那位。”

駱觀臨思索着擰眉,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好心有錢人,究竟是哪個?

“雖說靠人不如靠己,但有個這樣既能雪中送炭,又可錦上添花的知己好友,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呢……”王嶽感慨間,也看向自己的知己好友:“老錢,三日後祭海大典,你可要同去?”

“你們且去,我便不湊這熱鬧了。”

王嶽口中的祭海大典,是流傳於沿海一帶漁民之間的風俗。起初是每年開海之際,漁民們自發的祈福之舉,直到江都有了市舶司,便由市舶司出面主持此事。

但之後,市舶司逐漸廢止,此事的籌辦便又輾轉回到了漁民手中。江都因此已有許多年未曾由官府出面,辦過一場像樣的祭海大典了。

此次的祭海大典,常歲寧從半月前便讓人着手籌備了,並且提早放出了消息。

祭海大典舉行的當日,海碧天藍,萬里無雲。

百姓早已聽聞常歲寧會親自出面主持此次祭海,因此大典現場尤爲熱鬧,甚至有人天不亮便來了,只爲能搶先佔上一個好位置。

衆聲喧囂間,身穿節度使官袍的常歲寧,在禮官的指引下,走上了高高的祭臺。

四下頓時更加喧騰。

“常刺史!”顧二郎隨着百姓一同歡呼,情不自禁間,剛要靠近祭臺,一名護衛按劍擋在他身前,擰眉冷聲道:“別逼我拔劍。”

顧二郎猛地回神,後退一步,看向面前生着異域面孔的女護衛,一眼便認出了她,忙一笑安撫:“拔什麼劍,都是自家人……且今日是爲祈福,豈好見血光呢!”

康芷面色依舊冷漠:“顧二郎既知曉輕重,那便自重。”

這顧家二郎每每出現,便一臉不知死活的癡樣,總想湊到她家大人跟前來,實在是生了一張十分欠揍的面孔。

顧二郎退遠了些,轉身之際,小聲嘟囔一句:“好凶的脾氣,真是白瞎了一張異域美人兒的臉……”

祭臺邊,除了負責維護秩序的護衛之外,同時肅立着百餘名漁民。

很快,有鼓點聲響起,祭海大典正式開始。

由漁姑們縫繡而成的祈福旗幟在日光下迎風招展,鼓點聲陣陣,似震得海面之上都蕩起了一圈圈波紋。 按照流程,需先向天問卦,卜測兇吉。

此次大典負責問卦的人是無絕,他昨夜便曾觀過星象,今日又測了海上風向,心中早有判斷,但在得出大吉卦象時,依舊露出莫大喜色。

【得吉卦,面露喜色,以報之】——乃是他拿到的流程冊子裡,必須遵守的一環來着。

身穿道袍的無絕,向祭臺周圍的漁民百姓示出吉卦,又與常歲寧滿臉喜色地稟道:“大人,此乃大吉之兆!今歲開海,必然是個太平豐年!”

看着爲遵守流程,臉都要笑爛了的無絕,常歲寧遂也加入他,露出粲然笑意。

聞聽此卦,漁民間歡呼聲洶涌不絕。

常歲寧立於祭臺上方,面向前方海面,執禮拜下:“茫茫黃水,長存萬年。天賜之恩,日月可鑑。”

四下的漁民也紛紛跟隨,向着大海的方向,行跪拜大禮,姿態神情無不虔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們大多世代以捕漁爲生,對他們而言,這片大海的存在就是天賜之恩。祭海大典的意義,既是爲了祈求豐收平安,也是表達對大海的敬畏和感激。

圍在後面的百姓們,也被那些漁民們身上的莊嚴虔誠之氣感染,一時都寂靜下來,未有出聲喧鬧冒犯。

常歲寧雙手執起裝滿了黃酒的海碗,向海面方向敬拜三次,每拜一次,邊緩聲道——

“一敬護海神明,願海不揚波,浪平風靜。”

“二敬天地日月,願祈得豐年,人海共榮。”

“三敬海上先魂,願佑我同族,去歸平安。”

三次拜畢,常歲寧改爲一手持碗,一手執袖,緩緩將濃烈的酒水灑倒在祭臺之上。

祭臺下,不遠處,跟着敬拜的王嶽看着自家大人的身影,感受着四下虔誠而蓬勃的民氣,無端又有些眼眶溼潤,直起身時,不禁擡袖按了按眼角。

一旁的駱觀臨見得王嶽的動作,此次卻未有笑話王嶽感性。

他知道王嶽的觸動由何而來,因爲他也有着同樣的觸動。

駱觀臨很少會離開刺史府出來走動,更是第一次參與到如此隆重熱鬧的場合當中。

聽與看,總歸是不同的。此刻他置身在這祭海大典中,所親身感受到的民氣,是在那一封封哪怕縝密細緻的公文中也無法被具象傳達的。

民氣昭蘇,共同期盼着太平豐年。

除此外,駱觀臨亦能清晰地察覺到這昭蘇蓬勃的民氣中,所包含着的不止是對豐年的渴望——

駱觀臨微擡首,仰望着祭臺上方的人影。

陽光刺目,一面面祭海旗在蒼穹下迎着海風招展,便在那道身影上投下了跳動着的光影。

光影明暗斑駁,模糊了她的形容,海風拂亂她的衣袍,只依舊可見身影挺拔如青竹。

她站在那裡,代百姓祭海,一舉一動間,可見對天地之虔誠,待生民之憐憫。

她立於這浩大天地間,面對茫茫汪洋,竟也全然未給人微渺之感,周身神形氣態渾然天成,雖無形,卻不可摧折——

駱觀臨看在眼中,竟覺窺見了幾分……難言的氣態。

此一瞬,他幾乎萬分斷定,她“撒謊”了。

她說,她願扶持李姓……

可是此時所見,卻給他一種無比清晰之感——她絕無可能屈居於任何人之下。

駱觀臨眼神幾變,緩緩收攏着袖中手指,卻又離奇地意識到,自己竟生不出絲毫被“哄騙”的憤怒之感。

大約是他此時也想象不出……究竟何人才能讓她甘心居於其下。

祭臺之上,她在代民敬拜神明,而在江都百姓眼中,她又何嘗不是值得敬拜的神明?

這便是駱觀臨察覺到的另一重民氣。

民氣是不會撒謊的,駱觀臨置身其中,心神被一陣陣衝擊着。

鼓點聲逐漸歡快,有赤膊的漁民跳起了祭海舞,四下氣氛高漲。

今日前來觀看祭海大典的不止有尋常百姓,也有以蔣海爲首的商賈,以及來自各處的文人,放眼望去,人山人海,衆聲鼎沸如雷。

有關重開市舶司的消息已有人聽聞,今日常歲寧之所以設下如此隆重的祭海儀式,一是爲了鼓舞民心,二來便是爲了宣告她重開市舶司的決心,再有便是爲了造就盛況。

盛況二字,本身就有着諸多意義和作用。

宣揚盛況,少不了文人手中的筆。

前來“站臺”的鄭潮將此景象盡收眼底,詩興大發,遂作詩讚頌。

鄭潮負手吟誦,由王嶽之子王翼在旁代筆書下,至於爲何不自己親自寫,自是因爲由口唸出,更顯豪邁,二來……他的手腕真的很痛。

因有鄭潮起頭造勢,諸多文人雅士俱也紛紛跟從,一時間吟詩作對聲此起彼伏,絢爛詞藻隨海風飛舞。

王嶽不甘落於人後,也叫人尋來了紙筆。

王嶽將紙就近鋪在面前的一架鼓面上,然而措辭之際,猶豫不決之症卻是大犯,兀自思忖斟酌間,只見一隻手伸到了自己面前:“望山,借筆一用。”

王嶽剛擡頭,手中羊毫已被奪去。

駱觀臨微彎身,執筆書寫,筆跡清絕,落筆如瘦梅之姿,卻是力透紙背。

王嶽愕然,將頭伸過去,定睛細看,低聲誦唸其上新詩,面色逐漸驚豔。

須知自好友成了“錢先生”以來,便再未作過詩了。

果然還是那個以詩詞檄文名動天下的駱觀臨啊。

如此好詩,必會傳遍四方。

看着這篇詩文,王嶽甚至生出了一種想要據爲己有的衝動……

但他到底沒有開口“借用”,一則這想法實在太過厚顏無恥,有失文人風骨,二來,好友已經落筆署名——其上所署,乃【錢甚】二字。

529.第524章 大人反乎?第406章 大捷(求月票)第434章 殺掉一個廢物有什麼好處?第480章 必能和睦興盛(求月票)第140章 除非你嫁給他646.第639章 不敢言公道,作甚世間人523.第518章 更大危機的預演631.第624章 求神即求己第189章 交易643.第636章 原爲女兒身第378章 他是個很好的人(求月票)第19章 哪裡聽來的第65章 只會惹是生非的蛀蟲第331章 “金山女郎”586.第580章 “天譴神罰”556.第550章 輕率自大的資本656.第650章 她還氣上了522.第517章 是否對吾主有心?第68章 自詡多事之徒(求月票)第99章 作廢(iwannacola打賞加更第397章 從此刻起,此處由我接管522.第517章 是否對吾主有心?第333章 有望不必再與阿點一桌第325章 好大的口氣!630.第623章 此乃葬身處第336章 好多錢呢(中秋快樂)649.第642章 皇太女迴鑾第286章 萬人空巷(求月票)第127章 聖人召見(渃清涵打賞加更1)第338章 每字誠惠二十五萬兩(求雙倍月票)第363章 舊主之物再現(求月票)622.第615章 已經很足夠了649.第642章 皇太女迴鑾545.第539章 六郎何時長進(求月票)第63章 玄策第一噴子第316章 這一切都是他所爲(五千字大章補更)561.第555章 是否對喬大夫有意649.第642章 皇太女迴鑾675.第669章 番外7常化年間事(下)(羣像)第346章 裱起來!(求月票)第472章 讓我看看你的刀(求月票)513.第509章 貧道來遲(求月票)第444章 當執利劍伐道第26章 忽現異象第107章 和他們一起散佈第299章 “不公的源頭”第34章 昔日密友654.第647章 不必疑我,不必信我第218章 陛下是否會強留?(月票清倉了)第403章 她纔是最大的殺器第299章 “不公的源頭”第354章 他在瞞她什麼?第5章 病得不輕第486章 我與你同去第420章 備一份厚禮第323章 她來取生辰禮了第183章 嚇死我了577.第571章 請將軍肅清內亂第37章 去當靶子514.第510章 最上等的風水今天請假第230章 我可以喊你阿姊嗎?538.第533章 至貴之八字命格第270章 嚇一嚇自己(求月票)第89章 她想做多大的官?(過年好!)635.第628章 你需要她的認可第65章 只會惹是生非的蛀蟲644.第637章 不是希冀,是允諾第191章 好,我答應了第215章 賠罪第281章 前方來者何人?(求月票)566.第560章 不要像我一樣622.第615章 已經很足夠了第30章 怕是愛慘了他第314章 告別去(求月票)第393章 離奇荒誕的猜想第400章 這是在交代後事嗎?第490章 讓他怎麼死才合適第110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第194章 殺機(求月票)635.第628章 你需要她的認可第471章 準備聘禮還是嫁妝?514.第510章 最上等的風水607.第601章 不要小看女子心意第175章 有人在幫她第389章 擇主沒有瓶頸期616.第610章 一場也沒輸過第344章 祝你們幸福第284章 天爺哦!(求月票)第217章 賜封爲公主(求月票)第219章 別演了,表舅(求月票)598.第592章 姑母,是我第307章 你時日無多了(月底求月票)589.第583章 都會好的第82章 沒事,我心術也不正第249章 常家養不出怪物(求月票)第439章 可否單獨一敘?643.第636章 原爲女兒身第425章 嚇傻了嗎?(年底求月票)612.第606章 三年之約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