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三部會審

一個內侍從後堂走了上來,我不由有些吃驚,甚至忘記了肩頭的疼痛。那內侍對韓子通說了些什麼,轉身又走了。韓子通皺着眉點了點頭,一拍驚堂木,道:“今日先審訊至此,擇日再審。來人,將他押回大牢。”

在差役的堂威聲中,我又被送了回去。一路上我都在想,這種審訊無非是種鬧劇,比街頭賣把式的也強不了多少。他們不過就是想告訴天下,我明可名是個真正的罪人,聖上呢?我還是不相信他會做這等飛鳥未盡良弓先藏的蠢事。

回到牢裡,幾個難友發現我居然沒有被用刑,一陣驚疑。

“這韓子通是有名的酷吏,我等若非罪輕,又坦白從寬,早就四肢不全了。”莫言凡道,“你看那些重囚,哪個還有人形的?你的罪過關在這裡已經是異數了,居然堂審還不用刑……莫非你還有什麼大的靠山?”

我苦笑道:“我哪裡有什麼靠山,惟一的結拜兄弟也不過是個文官,幫不上忙。”

莫言凡拍了拍我的肩膀,道:“莫怪我直言,即便幫得上忙,現在撇清關係還來不及呢。”

又關了三五天,來了個差役,喝道:“哪個叫明可名的?出來!”

衆人又將目光投向我。

我愣了愣,問道:“我便是明可名,有何貴幹?”

“有人探你,出來。”

“我出不來。”我指了指早就有些萎縮了的雙腿。

他也看出我是殘疾,又揮手叫了個人來,把我架了出去。

我越走越驚,因爲不是出去的路。真的有人探我嗎?

“這是去哪裡?”我問。

“別那麼多話!到了自然就知道了。”

他們終於停下了腳步,打開鐵門,把我架了進去。

小小的一間囚房裡,居然站滿了人。

“你們出去吧。”居中坐着的貴婦人一揮手,身着內侍服飾的人魚貫而出。

她就是當今的天子之母,皇太后。

“罪臣拜見太后。”我躬身拜道。

“明可名,你可知哀家今日來看你,所爲何事?”太后手裡端着茶,悠悠道。

“想是太后念及隆裕公主。”我這麼說,也是提醒太后照顧芸兒。芸兒不比章儀,章儀是大戶人家,他弟弟還不過三歲已經封了車都尉。芸兒卻已經家敗人亡了……

太后一聲嘆息,道:“哀家知道你癡情……唉,明可名,你落到今日田地,可後悔嗎?”

“罪臣不知太后的意思,是說明可名爲國效力後悔嗎?”

“你也不必在我面前耍弄口舌,前幾日我便在後堂聽審,心裡不是滋味啊。”太后抿了口茶,“想當初哀家親眼看中的女婿,沒多久居然要在這黑牢裡才能相見……”

“太后若是一道懿旨,明可名自然拖着殘疾之身前往大內拜見太后。”

“呵,你是在怪哀家嗎?”

“罪臣不敢。”

“明可名,你可有兄弟姐妹?”

“回太后,罪臣是獨子。”

“你是獨子,又沒有子女,自然不明白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太后嘆氣道。

我心中模模糊糊有了個輪廓,還是等她繼續說下去。

“你可知道,皇帝病重?”

我心頭一寒,失聲道:“聖上年輕體壯,如何便病重了?”

太后微微搖頭,道:“你在前方打仗辛苦,他在後面也不輕鬆。哀家常常訓他不知檢點,其實不爲別的,他處理國事一日只睡兩三個時辰,還不能戒女色,便是鐵打的身子都熬不住啊。”

我心頭慢慢下沉,道:“莫非是孝王監國?”

太后點了點頭。孝王是聖上的哥哥,排行老二,聖上繼位之後自請守陵,封了孝王。太后膝下有兩子,長子孝王,次子纔是當今聖上。不過孝王此人志大才疏,想來也是爲此當年太后纔有意立聖上。

“太后也說了,手心手背皆是肉,爲何不憐惜聖上呢?”我搶先道。其實剛纔太后的手心手背之語,是說爲了孝王只好犧牲我。

“哀家……如何不憐惜皇帝了?等他大好了,自然還是他的天下。”

“太后請恕罪臣莽撞,臣再不濟,還是大越的封疆大吏,孝王強招臣回京,羅織罪名構陷於臣,太后放任不管,豈非傷了聖上的心?”

“明可名,哀家看重你不假,哀家也知道你有國老之才,只是哀家更不忍心看到他們兄弟鬩於牆嗎?”

“臣是大越的臣工,非一姓之僕。”我說完這話,有些覺得對不起聖上。不管怎麼說我能有今天他對我也有知遇之恩,不過現在爲了先保命,先忽略一下這些小節吧。

“明可名,你可是說,若是孝王坐了天下,也會忠心朝廷?”

我聽了太后的話暗自吃驚,不知道爲什麼太后居然有了廢立之心。莫非聖上已經觸怒了這位太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若是我明可名不忠於朝廷,豈有立身之地?若是太后覺得臣不配經略遼東廣闊之地,南蠻十里知縣,臣亦不會嫌小。”若是別人對我說這話,我會覺得那人十分無恥。不過家裡還有兩個嬌妻,若我死了,她們恐怕也要難過些日子。

“明可名,哀家去了,你好自爲之。”太后無語半晌,揮袖出去了。

我又被帶回了大牢。

不論他們怎麼問,我只是搖頭。

現在腦子裡太亂,理不出頭緒。聖上重病,孝王監國,想來他們一母同胞也是理所當然之事,太后舔犢之心也是無可非議。但是爲什麼一上來便要拿我開刀?我和皇族沒有什麼關係,和這位孝王更是不曾見過,上天有必要和我開這種玩笑嗎?

我這次已經變節了,若是還不能得饒一命,真可謂沒偷到雞還虧了一把米。不過偷雞還要一把米的本錢,我現在已經是板上的魚肉了,哪裡還有什麼本錢?

再次堂審的時候,已經是三天之後了。我徹底是囚徒模樣,鬍子上也粘着稻草,撥了兩撥沒撥掉,也就隨它沾着去了。

這次,堂上多了一個人,一個身穿九爪蟒袍的貴人。看他坐得比韓子通還高,想來是某位貴胄。不一會,太后的儀駕也到了,瞥了我一眼,在那人身邊尊位坐了。

待差役喊了堂威,韓子通一拍驚堂木,喝道:“堂下所跪何人?”

我本想冷聲問他“莫非不認識了?”後來想想現在好不容易有絲柳暗花明的機會,還是不要嘴硬,乖乖道:“罪臣明可名。”

“明可名,今日開堂,乃是追究你在高濟大不敬之罪!”韓子通瞪着我。

我心中冷笑,道:“大不敬?那些高濟王室寶物,乃是我從倭兵手中取得的戰利品,有何不可?再者,我中華上朝的命官,可需敬重藩王?”

“哼,本堂所追究的,乃是你不敬我大越天子祖宗的大不敬!”韓子通翻開案上的一卷黃綢,清了清喉嚨,朗聲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諭:我華夏百姓,禍於兵燹,流離失所,背井離鄉,苦不堪言。朕起兵於毫末,得天運而臨天下,不敢稱德,愧言仁義。然爲華夏子民計,頒佈此詔,寓意止戈,但求太平。其一要:不得屠城。其二要:不虐降兵。其三要:不築京觀。其四……”

我一聽京觀二字,頭顱中轟鳴不止,居然不知道他是何時讀完的。

“明可名!你於高濟漢平城下,築百人京觀數百座,殘虐如斯,令人髮指!致使天怒人怨,上天降下瘟疫,漢平百年古城,毀於一旦。你知罪否!”餘之寧拿着驚堂木指我,就像恨不得要扔過來一般。

我苦澀道:“敵軍戰心太甚,我此舉也是迫不得已,只求震撼敵軍,保我大越子弟的性命。”

“你算是認了此罪?”餘之寧聲音裡充滿了勝利的喜悅。

我盯着地板沒有說話,當日這條計謀雖然有效,卻實在陰狠了些。

“你攻下春川關,可有俘虜?”餘之寧下了一城,緊追不捨。

我心中又是一驚,此事十分麻煩,當時我記得有三百俘虜,爲此還寫了軍報報給聖上,但是後來這些俘虜都……“不曾有,倭兵好戰之心非我華夏所能理會,萬餘倭兵全都陣亡。”我硬着頭皮道。

“胡說!”餘之寧拍下驚堂木:“三百俘虜!軍報中寫的三百俘虜,在哪?若是全都陣亡,你不是謊傳軍報?”

我強強壓下驚懼,突然想到一個主意,沉聲道:“當日的確俘虜了三百俘虜,只是那些人其實是被倭兵徵集的高濟人,我囚禁其數日,知道他們也是迫不得已,遂收入輜重營。”

“你膽敢當堂撒謊!”餘之寧跳了起來。

“敢問餘大人,你是如何肯定那三百俘虜便是倭兵?若是倭兵,那他們又去了哪裡?”我盯着餘之寧反問道。

“哼!高濟人怎會爲倭奴人效力?顯然是你殺了降兵!”韓子通冷聲喝道。

“大人此言差矣。高濟人爲何不能爲倭奴效力?豈不聞有奶便是娘?至於殺降兵,如此暴虐的事,我是想都想不到的。韓大人,您說呢?”我挑釁地看了他一眼,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不過想到他掌着自己的生殺大權,笑得有些勉強。

“你、你大膽!來人,大刑伺候!”韓子通叫道。

我正有些驚惶時,太后輕輕咳嗽兩聲,道:“動不動就用刑也不好。”

韓子通側身微微一躬身算是謝罪,又道:“那你燒熊慶州之事,還抵賴得了嗎?”

“當日我軍守不住熊慶州,若是留給倭奴更是日後大患。若是大人領兵,如此重地不燒掉又當如何?”我突然覺得自己有些咄咄逼人,卻又有種不吐不快的衝動。

“那富山呢!莫非城內高濟百姓就不是人命嗎!”餘之寧嚷道。

我沉默不語。當日矯詔一事還不知道朝堂是如何處置的,現在翻出來禍福難測,我不想冒險。

餘之寧似乎很起勁,嚷個不停,無非就是罵我殘暴,有必要用那麼多古辭嗎?礙於身份我是不能反駁他,不過太后顯然坐不住了,輕咳兩聲,打斷這位御史中丞的慷慨呈辭。

“哀家看,這些事算不上罪過。兵陣之事,本就不能以仁義論。餘卿似乎也不夠老成啊。”

餘之寧點頭喏喏。

“明可名,你可還有什麼說的?”

“啓稟太后,罪臣沒什麼說的。不過有一事不明,想請教兩位大人。”我掃了一眼餘之寧和韓子通。

太后點了點頭。

“韓大人,聽說都察院乃是糾查官員違制。我即便高濟用兵有不妥的地方,也輪不到都察院來管吧。再者,御使臺乃是參劾百官違法行爲,我領兵在外,莫非也要事事通報御使臺?太祖令:領兵大將出京三百里,君令有所不受。我遠在三千里之外,莫非還要受御史之令?”

韓子通一愣,一時也不知如何作答,望向那個蟒袍貴胄。

那人咳嗽一聲,道:“你違了太祖定製,莫非還不算違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高濟雖然化外之地,莫非就不受我聖天子威儀了?你說御史能不能管你?”

辯士。我心中暗道,一躬身,道:“即便如此,我高濟所爲亦不當爲入罪之由。罪臣領兵之時,心中唯有大越江山,以及太祖軍訓:領兵大將離京三百里,君令有所不受!再者,聖上密旨,賜我便宜行事。看似有違仁道,其實本於忠義,若是如此都要受罰,豈不寒了天下將士的心?”

那人一撇嘴,道:“那誰來審你你服?”

“呃,大人此言差矣。”我躬身道,“並非誰來審我,而是審我什麼。韓大人餘大人苦心編織,無非就是爲了入我死罪。如此,也不必誰來審,一刀砍了反而乾淨。免得落下污名,遺臭萬年。”我冷冷道。

“你……”餘之寧剛又要罵,硬生生咬住了。

“太后和本王累了,擇日發大理寺審你北疆之事,高敏。”

“老臣在。”

“下次由你主審,韓子通和餘之寧觀審吧。”

“臣領命。”

那人一揮手,內侍扯着公鴨嗓子喊道:“皇太后起駕回宮。孝王起駕回宮。”

他便是監國皇兄孝王千歲了。

韓子通三人下座送走了太后和孝王,再次落座的時候主座已經被高敏坐了。

“來人,明可名轉押大理寺監舍。”高敏一投令牌,又轉身對韓餘二人道:“有勞二位大人他日後移步大理寺了。”

韓、餘二人顯然不平,草草回禮,甩袖而去。

兩個差役待外面備好了囚車,架我上車,一路朝大理寺顛簸而去。

大理寺統管天下刑獄,不過凡是涉及死刑以及流刑就要上報刑部。大理寺卿是從三品,刑部尚書是正三品,這便是區別。我終於鬆了口氣,死不了了,甚至連流放都不會有。

太后一定去勸過孝王了。

我心裡這麼想着,覺得事情有了轉機。高濟的事都不算了,北疆我更是清清白白。大概需要費些口舌,別無大礙。我當即就像託人傳信出去,給芸兒和章儀,日後或許真的能和她們一起聞長空鶴唳了。

大理寺的監舍裡空空蕩蕩的,估計連我在內不過十來人。我獨自一間,早晚有獄卒送飯,還看着我吃完了收碗。從天牢到府兵署,再到都察院,最後到大理寺,我呆過的牢房裡還是大理寺最佳。

這天吃過晚飯,一個獄卒託我看相,正說到他父親早亡,母親脾胃不佳時,有人來了。

就是那天都察院大堂上見過的孝王。

“明可名。”

“罪官殘疾之身,不便行禮,還請見諒。”我靠着牆,微微欠了欠身。

“聽說你是虛國老的徒弟,是真是假啊?”

“我說真的,千歲信嗎?”

“不信。”孝王搖了搖頭,“國老的弟子,不該會淪落到這裡。不過孤王不論你是真是假,若是你能投入孤的幕府,想要留下一條命還是沒問題的。而且封妻廕子,孤王也不會吝嗇。”

“大王已經位極人臣,還要私建幕府嗎?”

“一母同胞,孤王總要照顧親弟弟的天下。若是皇帝有什麼不妥,孤王總得考慮後事。”

“大王考慮的後事,便是登基九五嗎?”

“你問的太多了,明可名,你只要說是從,還是不從。”

“從,有從良從賊之分。大王若是以大越社稷爲重,行監國聽政之事,明可名爲何不從?若是大王有染指九鼎之心,明可名不敢……從。”

“哈哈,聽母后說,你自稱大越臣工,不認一姓之僕,也是真的嗎?”孝王仰身笑道。

我慚愧萬分,卻道:“聖上對我的知遇之恩姑且不論,大越帝統豈是能改的?歷朝皆是父終子繼,若是大王行弟終兄繼之事,後人如何論處?”

孝王盯着我看了許久,道:“你領兵打仗還算有些本事,你該知道,若是你不能爲孤王所用,孤王必定不會容你活在這世上。”

我心中咯噔一下,不知道是不是該暫時從權,卻又覺得做人該有些骨氣。我雖然不是君子,卻也不該是貪生怕死的小人……

“大王既然看得起明可名,明可名自然願意爲大王效犬馬之勞。”權當他是匈厥古人吧,我拜倒道。

孝王仰天笑了許久,喘息道:“你轉的也太快了些吧!皇弟看上你這種小人當棟樑,真是沒眼啊!哈哈哈……”

笑聲離我越來越遠,我只好苦笑安慰自己,事急從權,我不想英年早逝,也不想和師父一樣被人關在黑獄裡三十年。我還想見見我的妻子……不過此時的我,不正如當日漂泊海上的一葉扁舟?只有隨着波浪起伏,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我忍無可忍,退無可退……

※※※

“傳~前遼東經略相公,明可名。”

“傳……”

一聲聲差役的呼傳,我被人架上了大理寺的大堂。小時候就聽說過大理寺,不過那時以爲大理寺之所以得名乃是因爲它的大堂用的全是大理石。一直過了很久才知道,大理乃是申彰公理的意思。

但願它的確能申彰公理。

“堂下所跪何人?”

雖然是廢話,但是人人都要問。我發現高敏是個好好先生,說話慢條斯理也就算了,連驚堂木都不拍。

出於好感,我老實道:“罪官前遼東經略相公,明可名。”

“明可名,你可知罪了?”

“回大人,不知。”

“有人告你裡通外國,賤辱國威,可是有的?”高敏悠悠道。

我一躬身,道:“大人容稟,賤辱國威是實,裡通外國卻不曾。匈厥古鐵騎日夜侵犯,我大越邊民無法耕種,可說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但是我大越精兵,竟然不敵匈厥古,那也是事實。迫不得已,我只好忍辱偷生,取得一時緩息之飢。”

“嗯。”高敏應了一聲,眼皮耷拉下來,似乎要睡着了。

餘之寧忍不住了,一拍几案,道:“豈有此理!爲了一座邊城,便能墮我大越威風不成!”

我知道爲什麼高敏做出這等怪樣,可惜餘之寧不知道,笑道:“餘大人可是還要參奏當今聖上賤辱國威?”

“大膽!”餘之寧剛叫完,立刻閉嘴。估計他也想起年前匈厥古大軍入侵的事,就連聖上都喪權辱國,還能怪我嗎?

“那枉殺甄國棟一事呢?”高敏像是沒有聽到餘之寧說話,淡淡問我。

“甄國棟貪贓枉法,我以天子尚方寶劍斬之,有先斬後奏之權。”我硬氣道。

“嗯。那關於你貪墨一事呢?”

“下官不敢說是明鏡高懸,兩袖清風卻是不假,兵部巡檢邱濤大人負責查抄在下家產,大人爲何不問問?”

韓子通冷聲道:“朝中有能人給你報信,你自然藏得快。”

“大人此言可有根據?”我冷眼反問。

“韋大人送了一封茶葉,還不夠嗎?”

“鄙人愚鈍,不知韓大人的意思。”

“哼!你當他人都是傻子?茶者,查也。信封乃是抄封之意。又說你妻身懷六甲云云,顯是借喻禍胎以成!”

我高聲笑道:“那日後韓大人再添麒子,他人道賀還不能送茶了,否則韓大人不是日日夜夜擔驚受怕?高大人,在下的確愚鈍,若是有韓大人的機巧,也不必跪在這裡了。”

韓子通被我說得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卻不得發作。

“哦。”高敏又應了一聲,剛纔居然是真的在打瞌睡了。

“咳咳,高大人。”韓子通乾咳兩聲。

高敏像是被驚醒一般,嘖嘖嘴道:“哦,人老了,晚上睡不着,白天又犯困,該告老還鄉了。老夫在江南還有一片稻田,聽說今年收成還不錯。日後等回去了,抱着孫子……哦,兩位大人見諒,人老了,糊塗了,呵呵。明可名,你還有什麼說的?”

我也吃了一驚,木然道:“不知大人還有什麼要問的。”

“兩位還有什麼要問的沒?沒有就散了吧。退堂!”高敏居然一拍驚堂木,起身往後堂走去。

這也是我見過最有趣輕鬆的堂審了。不過我也知道,高敏一定是得了孝王的指示,既然是自己人了,也不必再玩下去了,裝個樣子,兩家都好下臺。或許不久我就能出去了。

牢裡的日子暗無天日,我本來想給自己起一卦,借來了銅板卻又作罷。當年師父教我占卜之術,我嘴硬說那些事情虛無飄渺,靠不住。師父當時不置可否,還是傳了我。我雖不信,卻也算準過一些,否則當年賣卦千橋鎮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搶着給我騙。

但是現在我居然要給自己算,難道我已經絕望了不成?但是山窮水盡不也過去了?我心頭泛起一絲不祥,六枚銅錢久久沒有擲下去。

“夫君!”

一日,我正睡得熟,被人推醒,牢房裡已經多了三個人。兩女身穿黑色斗篷,帽兜連臉都遮了,另一個男的也帶着斗笠。

“你們怎麼來了?”我一驚,撐着坐起來,章儀芸兒兩邊抱住我,不停低泣。

“大夫。”男子叫了一聲,除下斗笠,不出我所料,是史君毅。

“你……將軍統領遼東軍事,怎麼能私下回京呢?”我雖然猜到了,看到他時還是有些氣惱。

“大夫,不是私下回京,幾個統領都是或升或降,難掌兵權了。”史君毅黯然道。

“啊!”我輕呼一聲,垂下頭,道:“是我連累了諸位將軍。”

“大夫千萬別這麼說,一人榮辱算得了什麼?現在北疆還是在大夫手裡。雖然將軍們難掌兵權,孫相公倒是權領了,怕只怕朝廷的任免令馬上就要到了。現在北疆真是將無兵,兵無將,若非匈厥古人沒有心思打過來,否則又有得看的了。”

“唉,北疆啊,大越的心頭大患。”我嘆了口氣。

“大夫,此次小將來看你,也是有一言相勸。”史君毅說得誠懇。

我看着史君毅的眼睛,搖了搖頭,道:“不行,我殘疾之身,加之身體孱弱,說不定什麼時候便去了,怎能再拖累諸位將軍?再者,諸位將軍的家眷都在京中,若是反旗一舉……”我壓低了聲音。

“大夫,家眷云云,我等自會安排,只是大夫不肯起事……”史君毅道。

“史將軍,你家也是皇親……你怎麼……”我有些急。

“不錯,小將也算外戚。只是小將自從見到大夫,便有一見如故之感。其後更欽佩大夫,說是五體投地也不爲過。大夫忠義,小將不敢詆譭,只是當日大夫若舉反旗,自立北疆,於朝中不會有絲毫損害,大夫自己也不必淪落至此了。”史君毅一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也嘆了口氣。

“大夫,聽說聖上大限將至,孝王榮登九鼎已成定勢,大夫再留着不智啊。”

我聽出史君毅有劫獄的意思,連忙道:“不必了,我已經投靠了孝王……千萬別節外生枝。”

史君毅驚疑一聲,道:“孝王恨大夫入骨,如何會招攬大夫?”

我也吃了一驚,問:“孝王爲何恨我入骨?”

“我也不知,只是前日虢國公主府上歡宴,孝王還當衆說要取大夫頭顱做酒具……”

我突然渾身無力,強自按下心神,道:“酒後失言吧……不會的,他已經說了要我投入他的幕府啊。”

“大夫,孝王此人殘暴,其王府中常有無辜而死的下人,千萬不能信他!小將也不是勸大夫作反,只勸大夫離了險境。我與鄭歡已經聯絡了幾個信得過的將軍,約定各帶親信部曲,隨大夫去那蠻荒之地,自立爲王,總好過朝不保夕。”

我看着懷裡的芸兒和章儀,一時難以答覆……

“大夫早做考量,我先去外面等兩位夫人。”史君毅站起身,又戴上斗笠出去了。

我摸着章儀的手,明顯覺得她渾身冰冷,在她臉頰上輕輕一吻,道:“怎麼也不多穿些衣服?這麼冷。”

章儀沒有說話,似乎笑着將頭枕在我肩上,眼淚卻下來了。芸兒也靠着我,久久沒有說話。我正想找些話題說笑,卻突然看到火光印在章儀的脖子上,一道嫩紅的疤痕……

“你脖子上……”我話還沒說完,章儀已經拉攏領子,顯是不讓我看。

芸兒紅着眼睛,幽幽道:“夫君知道我們爲何沒有去送夫君嗎?”

我心中一緊,已經猜到了大概。

芸兒繼續道:“儀妹和我聽說夫君被人帶走了,本已經跑出來了,中途卻碰上史將軍的人馬。史將軍手裡有道密詔,說是能保我們姐妹周全。儀妹打開看了,什麼話都不說便拔劍自刎……萬幸諸位將軍就在身側,沒讓她做成傻事……”說着,眼淚已經連珠落下。

“夫君若非我們姐妹,也不會吃這麼大的苦頭了……”章儀哭道,“是我們姐妹連累了夫君啊……”

我一把摟過兩人,咽聲道:“我賤命一條,怎麼糟踐都死不了,你們兩個金枝玉葉,若是有個長短,讓我怎麼活?”

章儀只叫了一聲夫君便伏在我胸口大哭起來,芸兒也不甘示弱,一邊抽泣不止。

我吸了口氣,強忍着鼻酸,道:“那我們去西域吧。”

兩人同時一愣,止住哭:“夫君決定和史將軍一道嗎?”

我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對是錯,道:“我看孝王也非善類,避而遠之方是上策。”

“夫君切莫再因爲我們姐妹……”芸兒輕輕道。

“傻娘子,”我摟住兩女,嗅着兩人的香發,“我們三個早就如同一人了,還分什麼彼此?”

史君毅定是買通了獄卒,過了許久纔有人催二女離開。

第十八章 出關西征第十章 黃泉路第五章 內亂第四章 舊識第二章 老丈第十六章 京觀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第十一章 將隕第七章 金城第二十八章 玉龍將軍第四章 舊識第一章 破落第三十一章 破敵第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十六章 京觀第十九章 禍福不測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二章 老丈第九章 三部會審第二十九章 白雲蔽金閣第二十六章 熊慶州攻戰第二十一章 輜重第二十四章 琺樓城之插曲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九章 三部會審第一章 入閣第一章 入閣第十二章 進退第五章 內亂第二十五章 琺樓城之喪鐘第九章 三部會審第二十章 接敵第十四章 陷阱第十八章 出關西征第六章 交心第四章 回京慢第十八章 死村第十三章 漢平城第二章 閒相第十三章 漢平城第十章 美女第二章 忍辱負重第九章 三部會審第二十三章 琺樓城之歌第十二章 初到高濟第一章 入閣第十八章 死村第三十六章 師說第九章 點將第三章 燕雲經營相公第四章 報復第六章 北疆策第二十九章 白雲蔽金閣第三章 師父第九章 雙雄第三十四章 聖駕回師第三十章 老兵第十五章 西陲的除夕,沒完的故事第十八章 死村第十二章 進退第五章 內亂第十五章 西陲的除夕,沒完的故事第十七章 軍威第九章 雙雄第九章 受令第九章 三部會審第二章 拜師第三十三章 翰林待詔郎第六章 出征第三章 戰棋戰第二十七章 名將難成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章 黃泉路第四十章 回家第十八章 出關西征第二十九章 白雲蔽金閣第十七章 餘孽第一章 入閣第二章 忍辱負重第六章 北疆策第十二章 初到高濟第二章 閒相第三十三章 翰林待詔郎第二十五章 兵臨熊慶州第三十二章 酒逢知己第十章 美女第十一章 牽掛第二十七章 騎兵!重騎兵!第三十章 替人織就嫁衣第三十三章 翰林待詔郎第十章 陰差陽錯第四章 報復第十二章 間計第二章 忍辱負重第二十五章 兵臨熊慶州第七章 蠻使第一章 破落第二十二章 擒將第二十四章 琺樓城之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