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討論交流

縣衙後院,待客廳堂裡。

趙知縣和吳學諭上座,張進、劉文才等人則是分兩邊坐着,此時這廳堂裡有着劉文才、秦原、王宣等年輕秀才,又加上張進、方誌遠、董元禮等今年新出的小秀才們,可以說小小的石門縣這年輕一代的讀書種子盡在這廳堂裡了,將來要是石門縣有哪個讀書人有出息,必定是出自於他們其中的人了。

那趙知縣和吳學諭掃了一眼正襟危坐的衆人,就是笑着撫須點了點頭,顯然他們對張進這些年輕秀才們還是比較滿意的,因此對於明年以及幾年後的鄉試兩位大人也是有點信心的,石門縣雖小,還是有人才的,人才不需要多,只要這幾年能夠出一兩個或者兩三個舉人,這就是他們足夠說道的成績了,也足夠引人注目了,到時候引來了上官王知府的注意,那他們這幾年在石門縣的治理功績就是他們提拔上進的階梯,這一切努力心血也就算是沒白費了。

當然,現在說這些還有些早,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栽培人才,栽培出了人才,成績自然就是出來了,上官王知府也自然是看在眼裡的,不然什麼成績都沒有,那一切都是空談。

不過,又說實在的啊,剛纔趙知縣和張進他們說的話也確實是真的,這他們雖然是經歷過科舉鄉試的人,是過來人,經驗教訓確實是有些的,正好說給張進他們聽聽,但也正如趙知縣所說的,多說了個兩三回,三五回的,也就沒什麼可說道的了,再接下來,這麼多人聚在一起,也不過是多交流討論一番了。

就比如此時,這劉文才、秦原、王宣等人都到了,人都來齊了,這交流討論也就開始了。

不過,張進、方誌遠、董元禮等人都是新來的,不知道人家現在的規矩,所以開始都不說話,只豎着耳朵聽着。

而首先,開口說話的就是趙知縣了,他先是問了問劉文才他們最近半月讀了什麼書,對於這些讀的書可又有什麼新的見解,都可以說一說,一起討論討論。

然後,被問到的劉文才等人就一個個開始說起了這半月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新的心得體會和見解,或者又有什麼新的疑惑,都各自說了出來,交流討論請教,他們也都說的極爲熱鬧了,學習氣氛也是真不錯。

張進豎着耳朵聽了半晌,就知道劉文才他們幾個這是早就做好了功課了,早早有所準備,這半月讀書的心得見解或者疑惑,他們肯定都是在家裡整理好了,這才特意拿到這聚會上來討論交流了,不然他們一個個不可能回答的這麼流暢了,可能這也是趙知縣和吳學諭要求的。

當然,這個法子真是不錯,把平時讀書新的體會見解和疑惑記下來,再聚會時拿到一起來討論,這確實是有利於大家共同進步學習了,這是沒的說的,張進也比較認可這種法子了,暗自點了點頭,覺得這爭取來進修聽課是對的,多與人交流交流,確實是比只在家裡悶頭讀書有用,更能開闊思維視野了。

所以,他又是聽了半晌,隨即斟酌着就也在一個空當時,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還有平時讀書的心得體會了。

而在他的帶領下,接着方誌遠、董元禮、朱元旦等人也都是一一下場,說起了自己平時讀書的些許體會心得了。

趙知縣和吳學諭,還有劉文才、秦原等人也都認真地聽着,雖然有的露出笑容,贊同的點頭,有的蹙眉,搖頭失笑,態度各自不同,但確實也都是在認真地聽着張進他們的發言了,這討論交流的態度確實是不錯了,沒有誰會忽然就打斷張進他們說話,更沒有誰火力全開罵街了,廳堂裡的都是讀書人,基本修養都有。

當然,對於各人的新的見解,持不同意見的也是有的,辯駁爭辯質疑也是有的,畢竟每個人的對事物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書上的一句話有各種見解,也是不稀奇。

所以,在所難免的,衝突爭辯發生了,你反駁來,我辯證去,你來我往的也是爭辯地極爲熱鬧了,一個個說的口乾舌燥的,時不時就要喝口茶水潤一潤嗓子。

這討論交流的氣氛真是不錯了,只要你願意主動參與進去,你就能夠投入其中了,就比如張進、方誌遠、董元禮他們,在一開始的聆聽之後,就主動地參與了進去,現在就十分投入其中了,和王宣幾個有不同意見的秀才激烈爭論了起來。

而上座的趙知縣和吳學諭在他們爭論的時候,只笑着看着不說話,不曾偏幫誰,就任由他們激烈爭論,等他們一個個全都發表了意見,爭論完了,這才笑呵呵地說話了。

要是張進、劉文才他們能夠爭論成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結果來,趙知縣和吳學諭就會笑着點頭表示認可,覺得這個結果不錯,再發表發表他們的意見;可要是爭論不出什麼結果來,各說各有理,那兩位大人也只能說一番“求同存異”的和稀泥一般的話了,然後再發表他們的意見了。

至於張進他們是固執己見,還是聽誰的,兩位大人也不管了,按兩位大人說的,大家都是讀書人,都有各自的見解心得,也是強求不來的,就是名家大儒們有些見解也都沒法統一呢,無法說服對方,更何況是他們這些秀才了?

就這樣,張進他們開放式的交流討論着,爭辯着,也不一定要出什麼統一認可的結果了,或者一定要討論出什麼大道真理來了,他們的討論或許在名家大儒眼裡還頗爲稚嫩,不值一提,可要的就是這種討論的氣氛,讓人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

而不知不覺間,在他們的討論爭辯中,外面的太陽慢慢升高,到了正空中,時間也就來到了正午,這時趙知縣和吳學諭就讓張進他們暫時停了下來,又有丫鬟僕人端來了飯菜,張進他們也就在這裡簡單地用了午飯。

午飯之後,喝茶歇息了半晌,趙知縣和吳學諭就帶着張進他們去了書房,在書房裡鋪紙磨墨,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地交流了一番。

在聚會的最後,趙知縣和吳學諭就隨意翻書擬了一個題目,讓張進等人回去破題做文章,等下次再來時,就把各自做的文章交上來,一起來點評點評了。

到這時,時間也是到了下午三四點了,太陽也偏西了,這今日縣衙裡的聚會就到此結束,張進、劉文才等人向趙知縣和吳學諭告辭了一番,就一起出了縣衙,要各回各家了,卻不想這時劉文才他們突然喚住了張進等人,也不知道有什麼事情。

第三百二十九章 衝何人來?第兩百零五章 招個夫婿當家做主第三章 打算變動第三百二十章 動機目的第六十八章 寄予厚望第兩百一十六章 荷包第九章 回家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遠香近臭第三百三十九章 明日計劃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適應第八十六章 一年之約第四十一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三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九十七章 停留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晚第八十九章 羨慕第四十章 初揚名第一百四十五章 敲定第三百一十一章 入場第五百一十五章 不該湊這個熱鬧第三十三章 機會第一百五十九章 金陵書院第四十三章 苦讀第四百一十五章 去還是不去?第一百八十九章 模範母親第一百五十一章 私心第四百七十七章 拜孔聖第一百零三章 撩動少女心思第一百七十二章 撞了個正着第五百一十三章 約嗎?約!第一百七十四章 複雜的心思第四百九十三章 報名應聘第三百一十八章 考試結束第十四章 生活日常第九十九章 團圓飯第七十六章 張進攤牌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晚第五百四十八章 傷心事第兩百一十六章 荷包第四章 早慧?第兩百四十九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迫不及待第兩百五十八章 逛青樓第三百零一章 自殺自滅第二十五章 登門探問第三十一章 曝光第兩百八十六章 摸黑回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圖窮匕見第三十二章 感恩第兩百三十七章 “熟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席第三百二十一章 欣賞第一百三十二章 何時啓程?第十一章 踏上正軌第三百六十三章 棋藝不精第一百四十八章 現實功利的張進第三百九十七章 心思不純?第三百八十一章 第二名第一百二十二章 熱情迎接第五十二章 交際第五百一十六章 都是好先生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次啓程第三百五十三章 脫身第十九章 做客第一百三十三章 商量第兩百一十四章 遇見第一百一十一章 教導第一百五十五章 妥當第二十七章 方誌遠的福氣第三百三十五章 相見在今朝第五章 初思第八十章 商議(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人員到齊第三百九十一章 稟報消息第三百五十章 違背了本意?第三百六十九章 第一次分歧第三百六十七章 挖牆腳第三十六章 初識第九十三章 不知是喜還是悲第五百二十二章 正經拜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睡着第一百七十七章 慢慢來第六十二章 意外的支持第三十三章 莫欺少年窮第二十章 熟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傷心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圖窮匕見第八十九章 羨慕第三十一章 曝光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婚論嫁第一百二十章 跟蹤尾隨第二十二章 春去秋又來第五百二十六章 藏書樓的規矩第一百三十七章 利益的誘惑第五百四十八章 傷心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忙碌第四百八十二章 鼓動第五百零九章 楊修第三百五十一章 同鄉抱團第一百八十五章 又到了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