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訪老

bookmark

一行人從草叢中出來,重新走回小道,一齊往啓封而行。雖然服色各異,但月光之下不甚分明,別人心中倒也沒有什麼奇異。只有郭先生悄聲對張輒道:“務在天明前歇息。”張輒會心地點點頭:這羣人要在路上被人發現,鐵定的奸細;但如果分開走,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奇怪的事,說不定會有人被狼吃了,或者被真正的夜行人幹掉——其實只要看看唐叔一行,就能知道門客、武卒與真正的俠客之間水平的差異了。

在唐叔等的帶領下,經過近兩個時辰的急行,這羣人終於在雞叫頭遍時來到第二處歇息地,仍是一片有着小水溝的雜草叢,遠遠地,一處處民居在望。

經過短暫休息,大家議定,先由郭仲謹領着郭、張先入鄉里,尋找館驛,打探館驛內的情況。由唐叔在遠處接應;其餘人原地休息。鄭安平將部分武卒放出去,約定了消息暗號和換班順序,便與其他人一起進入夢鄉。

郭氏叔侄穿着隨意,而張輒自然是士子服飾,三人走在鄉間道上,便是一主二僕的模樣。幾十丈外有一名短褐,手中執根杖,大約是趕工的遊民。

冬夜頗長,雞雖鳴頭遍,大半輪殘月還掛在天邊,偶有寒鴉飛掠。鄉里的人尚在半夢半醒之間。

郭先生悄聲道:“此處殊無兵革之息,平和安穩。”

走在前面的張輒並不回頭,只是悄聲道:“先生能決秦人過此乎?”

郭先生道:“非只此也,吾等一路行來,正與秦兵所過相同,車轍、牛馬糞可以證之。”

郭仲謹道:“秦人入邑,平和非常。如有雞鳴狗叫,吾等焉能不知!”

眼看鄉邑漸近,張輒有意放慢腳步,果然,道口一間房舍的門打開了。張輒趕緊快走幾步,上前施禮道:“老父有禮!”

那人擡頭看了看,見是士子打扮,遂避過一旁,道:“庶民不敢承公子之禮。敢問公子何事?”

張輒道:“吾等遠道行來,忽聞有兵過,不敢遽行,故攪擾老父。”

那人道:“汝言過兵之事麼?實有,實有。”

張輒道:“鄉里還有兵否?”

那人道:“兵只取道而過,並不停留,早已去也。”

張輒道:“是何國兵馬?”

那人道:“聞道鄉士言談,似是良侯之兵。兵如其將,果然良兵。”

張輒道:“良侯是誰?”

那人道:“俱聞之於鄉士,庶民實不知。但知其兵忽如而過,鄰近鄉里,俱未受害。兵過而無兵災,實是少見。名爲之良侯,實不爲過。”

張輒心知“良侯”自是“穰侯”之誤,但鄉老認了死理,認爲兵過境而無害,實乃良之至,也不再挑明,仍然問道:“良侯何國人?”

鄉老道:“鄉士未言,庶民不知。”

張輒又道:“兵士何等裝束?”

鄉老道:“與韓魏士卒均不同……似裝束嚴整。”

張輒指着身旁二郭道:“與此二人何類?”

鄉老道:“兵士未入民宅,庶民只是從門縫張望,不知其詳。”

張輒道:“其言何似?”

鄉老道:“非易也!軍過數時辰,竟無一人言語,故不知其言何似。”

張輒道:“鄉里何人勞軍?”

鄉老道:“自有鄉士長老爲之,非吾等庶民所當知。”

張輒道:“可有徵勞軍之費?”

¸тTk ān ¸¢ ○

鄉老道:“未知也。——敢問公子何來?”

張輒道:“吾自鄭國,欲至啓封訪友,行至華陽,聞有兵過,不敢造次。乘夜而來,探知虛實,願父以實告。”

鄉老道:“欲至啓封?……聞前裡某甲今日欲至啓封糶糧,公子可往諮之。”

張輒道:“軍在啓封,何故往而糶糧?”

鄉老道:“公子不知,啓封開軍市,十里八鄉,凡有餘糧者,皆往糶之,求厚價耳。——年少不知愁苦,縱有萬金,緩急難抵鬥米。非經事,不知其道也。”

張輒道:“父言是也!啓封糧值幾何,竟能令鄰鄉皆往賈之。”

鄉老道:“聞道石五六十錢,如舂穀乃倍之。今秋收得厚,糧頗賤。今乃得厚價,故四鄉皆往。”

張輒道:“兵過而無掠,反以厚價,真義兵也。”

鄉老道:“經事煩,乃知道。義兵?如以兵掠鄉里,能得幾何?今以厚價賈之,四方往聚,所得乃多,而鄉里貧矣。但有水火之急,黃物何預焉!吾觀此鄉,不過經年則亂矣。”

張輒道:“聞鄉里有館舍,敢問何處,可得停留?”

鄉老道:“館舍固有,尚在數裡之外,不知何處,大略順此前行。公子欲留館舍,自然攜多金。兵亂之時,公子之衆少,恐見害。慎之,慎之!”

張輒驚道:“何謂也?父言鄉里無兵災,寧有匪人乎?”

鄉老道:“匪人固有,豈幹兵事。”

張輒道:“願父但言其詳,令生等早知警戒。”

鄉老道:“鄙鄉有曾季者,好勇鬥劍,有俠行。四方豪傑皆歸之。近得多金,恐害人矣。”

張輒急問道:“何時?”

鄉老道:“但近一二日也。見其遊於坊肆,衆人圍繞,多肆酒肉,故知之。”

張輒道:“聞何匪災乎?”

鄉老道:“無所聞也。”

張輒道:“父何必其爲匪事,寧無一二生息?”

鄉老道:“其性如此,又何生息?但籍其豪勇耳。”

張輒道:“如無生息,其人何恃?”

鄉老道:“四方遊蕩,寧有定處。惟庸於人也。適道鄉里糶糧,敢庸之以爲衛護,而得數日之食也。”

張輒心中一動,道:“鄉里頗多外人乎?”

鄉老道:“曾季有俠行,多有遊俠之人來歸。”

張輒道:“有豕三者,可得而聞乎?”

見張輒說出“豕三”二字,郭氏叔侄臉色變了變,不知何意。

鄉老道:“豕三?似隱約有聞,惟不詳耳。似屠豬者也。鄙鄉偏鄙少豬,或屠狗耳。豕三必不在此,多居城中。大梁、啓封、華陽等城,敢屠豬耳。”

張輒道:“豕三與曾氏多往來乎?”

鄉老道:“曾季遊於四方,所交結衆,非其人,豈可盡知!惟屠豬者,亦尚俠義也,與之交,想當然耳!”

張輒道:“曾季現居何處?——父言生衆少力薄,或可結之以爲援。”

第103章 危機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6章 巡哨第11章 離城第50章 防民第234章 旦夕評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273章 練兵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6章 巡哨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87章 武將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61章 席議第93章 故地重遊第35章 計議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40章 三牲第238章 議兵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二章 戰警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15 歃血爲誓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93章 韓援第44章 入城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63章 韓警第64章 布衣第12章 張輒第243章 伐兵第65章 梁氏賈米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09章 乘其隙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7章 奸細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40章 勵士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33章 呂太公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71章 吹臺第295章 示警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74章 將相和第71章 吹臺第71章 吹臺第169章 誘供第68章 城北驛第173章 夜議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5章 計議第7章 圃田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333章 積竹柲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243章 伐兵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33章 出城第72章 節鉞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72章 巴姊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151章 匯合第97章 月下清談第67章 交酒第12章 張輒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88章 武卒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2章 陷城(三)第8章 管城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85章 軍市第103章 危機第173章 夜議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42章 刺探第278章 暫回大梁